如果地球有木星那麼大,人類將會怎樣生活?

Yan祖瞎叨叨


還好地球只是變得有木星那麼大,而不是太陽那麼大。不然我們人類世界就有意思了。即便是地球變得有木星那麼大,瞬間感覺人類世界不是那麼擁堵了。

如果要暢想“地球變成了木星那麼大,人類將會怎樣生活”,那就先不考慮重力對人類的影響吧!否則地球變得像木星那麼大的話,地球的重力會把人類壓扁的。人類是無法在這麼大的星球上生活的。

木星有多大呢?先來看一張木星和地球的合影再來了解一下。

圖示:木星和地球的大小比較

在上面的圖片中,那個藍色的小個子星球就是地球,旁邊的大傢伙就是木星。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的質量大約是地球318倍,直徑大約是地球的11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0多倍。木星上有一個已經肆虐了300多年的超級風暴——大紅斑,就可以放得下1個地球!如果把木星縮小成一個籃球那麼大的話,地球就只是一個直徑2釐米的玻璃彈珠。

圖示:如果木星是籃球那地球就是玻璃彈珠

現在我們就清楚了,如果地球有木星那麼大,人類將會怎樣生活了?地球的直徑將會增加11倍,地球的面積將會增加121倍。突然之間,感覺整個世界和平了。因為每個國家的領土面積都增加了120多倍,沒有領土糾紛了。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蒙古國那可真是地廣人稀了,每百平方公里才只有1.5個人。這要是到鄰居家串個門,可能要走上幾百公里地了。

地球一下子變成了木星大小,給人們帶來的最大的影響就是出門不方便了。原來普通的民航飛機圍繞地球赤道飛行一週只需42個小時就可以了。現在地球變得和木星一樣大了,在用同樣的速度圍繞地球赤道飛行一週就需要19天的時間。這還得要求飛機一刻不停的飛行才行。

圖示:木星的大紅斑風暴可以放下一個地球

地球變成了木星那麼大,城市和城市之間的距離增加了,人們出遠門就要花更多的時間。這就要求我們研發更加先進和快速的交通工具才能方便我們的出行。

當然,地球變得像木星那麼大是不可能的。如果地球的體積變得和木星那麼大的話,地球的質量將會遠遠超過木星的質量。那麼地球的重力將會壓平地球上的一切,人類也無法在質量這麼大的地球上生存的。

地球變得和木星一樣大,會有什麼有趣的事情發生呢?歡迎大家點評!


我就是兔斯基


對比一下地球木星的大小!木星直徑是地球的11倍,面積是地球的121倍,體積是地球的一千多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如果木星是一個籃球的大小,地球頂多就是一顆很小的玻璃珠!

如果地球有木星那麼大,地球面積就會變成現在的121倍,這是什麼概念?這就相當於人口密度降低為現在的121分之一,這已經很恐怖了!

2018年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0人,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每平方公里近2萬人,最小的國家是蒙古國,每平方公里只有2人,而我國屬於人口密度較大的國家,每平方公里140人!

如果地球變成木星那麼大,意味著我國的人口密度將降至每平方公里不到兩人,那個時候人人都是“地主”了!更意味著地球上每個地點的距離將會增加100多倍,有汽車火車甚至飛機都不管用了!

更重要的是,屆時地球的重力加速度將增加十幾倍,等於你必須承受將近一頓的重量,誰又能承受如此重量呢?

事實上,科學家們要已經研究表明,地球這樣的巖質行星不可能很大,質量超過地球質量的三倍就很難形成巖質行星了,會成為氣態行星,像木星那樣!所以,不要幻想著地球成為木星那樣的星球了,如果真的那樣,也不會有人類出現了,甚至不會有任何生命!


宇宙探索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通過一連串的數字來認識一下如果地球變成木星那麼大,地球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眾所周知,木星是一顆氣態巨行星,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距離太陽第五近,而且它不僅是太陽系內體積最大的行星,其自轉速度也是最快的,其直徑為142984千米、體積為1.52982E+15立方千米,自轉週期為9小時50分30秒,比地球自轉速度快2倍多。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地球體積等參數,地球的直徑為12756千米,體積為1.08623E+12立方千米,通過對比不難得出木星的體積是地球的1408倍。但是由於木星的平均密度要遠遠比地球低,只有約1326千克/立方米,而地球是以硅酸鹽石作為主要成分的行星,平均密度達到了5507.85千克/立方米,這也就說盡管木星比地球“大”一千多倍,但是質量卻只有地球的約317.89倍。

由於木星的體積和質量都遠比地球大,通過g=GM/r²這個公式,可以求得木星的重力加速度為g木=(1.9E+27kg*6.67*10-11N·m² /kg²)/71492*71492=24.79米/平方秒,而地球的重力加速度為9.80665m/s^2。

通過上述計算,如果地球變成木星那麼大,這就意味著變大後的地區重力加速度將擴大2.5倍,簡言之就是物體所受到的重力將增大2.5倍,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按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平均體重為75千克計算,重力加速度擴大2.5倍之後體重直接變成了187.5千克,這比原來整整多出了112.5千克,很顯然在這樣的星球上很可能自己把自己壓趴下,談不上過正常的生活。

不過假如地球體積變大之後,我們不僅僅只有眼前的苟且,應該還要有詩和遠方,因為木星的表面積約為642億平方千米,相當於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的約126倍,如果地球表面積擴大126倍的話,這就意味著土地資源非常豐富,土地價格也比較低,至少在那麼大的星球上房價不會太高,即便天天搬磚應該也不會有太大壓力吧!

地理那些事


本來題主設想的,地球變大了,面積增加了,房地產肯定跌價,該是多麼美妙的田園生活啊!哎呀呀,實際上如果地球突然變得像木星一樣大,成分居然還是岩石為主,人類將不得生,如何活呢?看看下圖木星與地球的大小比例,想想都暈,奧暈!

木星的體積是地球的1300多倍,地球突然變大,那麼質量也暴增1300倍,我們受到的地心引力也增加到數百倍(因為半徑增加了,不是簡簡單單的1300倍),大氣壓強也增加了數百倍,人類這樣的碳水化合物小身板,瞬間就會被壓成肉餅,而且是超薄的那一種,平鋪在地表。人類壓扁了,當然其它的動植物,甚至是細菌、病毒也不會好過,統統都“二維化”,變成相片。

這樣巨大的巖態星球上,由於重力超強,根本不會存在高山,整個星球表面突出5米高的山峰就已經很了不起了,絕對可以用光滑如鏡來表示。由於高山沒有了,海洋裡的水都會被壓倒岩石縫隙當中,與岩石成分共同作用,生成水合物,類似於明礬這樣的物質,不會有液態水存在了。

由於瞬間變大,氣體受到壓縮,溫度升高,地球表面的碳元素,包括人體肉餅等等都會被點燃,形成灰燼,還是平鋪在星球表面,大火熄滅之後,就是永遠的冬天和夏天的劇烈交替,被陽光照射到的,就是夏季,溫度可能達到數百度,一旦脫離了陽光照射,溫度立即回落,在高壓狀態下,大氣層過於濃厚,對流作用減小……

在今後的幾千萬年內,這個超級巖態星球要麼被太陽抓過去,要麼就脫離現有軌道,慢慢外移,順便將火星、小行星帶、木星、土星等等全部吞沒,導致其自身質量進一步增加,最終達到可控核聚變的臨界點,會爆發形成一顆紅矮星。


這些過程都與人類沒有任何關係了。


因此說,萬事萬物變化要講求協調性、均衡性,而不是一味地增加某一種因素。會燒壞腦子的。



諸葛小村姑


木星的大小是地球的1300多倍,如果地球突然變的真麼大,對於地球上的人類來說,影響肯定是巨大的。



首先,地球體積變大了,說明地球上的陸地或者海洋麵積增大了。陸地增大的結果就是,地球可能會誕生一些新的國家。這點相信大家都可以想得到,過多的土地,一定會產生新的國家。特別是一些文化歷史底蘊不深的國家,在圖地。另外,由於地球擴大,地球原先國家之間的距離也會隨著變遠。之前2個小時能夠到的地方,現在坐飛機估計都得10個小時以上。因為地球變成木星大小,增加了兩地的的距離。




地球變大的另外一個效應就是,地球必須自傳加快。因為地球體積變大1300倍,質量也會變這麼大。如此,地球和太陽原先的動態平衡被破壞掉,地球必須提高自轉速度,才不會被太陽引力捕獲。如此的話,地球上的日曆就要從改寫了,人們也需要適應新的動力加速度。特別是一些比較環境依賴的動植物,有可能會因為地球的一點輕微改變而滅族。


科學探秘頻道



上邊這幅圖中包含了太陽和其八大行星,它們之間都是真實的比例,除了可以看到太陽和八大行星之間的體積差距,還可以看到木星和四顆巖質星球之間的差別。木星的直徑大約是地球的11倍,而球體的表面積公式是半徑的平方,因此木星的表面積是地球的121倍。如果地球的體積變成和木星一樣大,那也就意味著地球上的生物密度都下降了,變成了以前的1/121。 但是有一點可能是大家無法接受的,那就是地球變成體積和木星一樣大,質量會比木星大的多。

因為木星是一顆氣態行星密度小,假設地球變成和木星一樣大,但是密度不變,那麼最終的質量將會是現在地球的1300倍,並且只多不少。重力加速度算下了是現在的2.5倍,平均成年人體重70公斤,到了新的“地球”體重變為175公斤,啥也沒幹到了新家園每個人都被背上了105公斤的負重,一般人都是扛不住的。



當然我們如果考慮人類一開始就是從這麼大的“地球”上進化過來的,那麼一切的不利環境我們都可以在進化的過程中適應了。只是我們可能會變成“矮粗胖”的形象了,肌肉強度骨質密度都要大大地增強。最主要的是每個人都成了地主,再也不用每月被催著房貸了。但是說實話,個人感覺無論地球表面積變多大,該沒有房子還是沒有房子。
實際上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木星那麼大,如果在地球的軌道之上,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會導致“新地球”上溫度的不均勻,有大片的區域會常年的高溫或者低溫。在面積足夠的地理環境差異又很大的時候,很可能因為地理上的隔離,最終產生生殖隔離,那就好玩了。


科學黑洞


木星作為太陽系中最大的一顆行星,其體積是地球的100多倍 ,相當於一顆玻璃球和一顆籃球的對比。

如果地球和木星一樣大的話。

我想人類就不可能再有領土的糾紛,相當於我們現在所有的建築或者土地,都比現在多100倍 ,當然這個國家要足夠的大。哈哈。

人類的伽利略號探索飛船,經過木星的時候,拍下了很多照片。並且清晰地拍下了一個大紅斑,那個大紅斑就是一個大風暴。已經肆無忌憚的颳了幾百年了。它的大小就相當於一個地球。


地球距離木星有6.3億公里。

如果我們的地球和木星一樣大,那我會想著辦法也要周遊全球 ,不知道需要多少年才能夠游完。


我們不一定都是幻想,等我們的科技真的發達的時候,我們去把木星改造成可以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然後一人分一個大洲,這樣大的領土,在上面自己當皇帝吧。

如果科技真的發展成這種程度,那麼我們每人也可以分一顆星球。這一顆星球就是我們現在的商品房。想法是好的,精神是好的,現實是……😂。
好了夢到這也就該結束了,都醒醒吧。


宇宙幻想


木星質量是地球質量的318倍。體積是地球的1300多倍。如果地球有木星那麼大。那麼這樣大的引力吸引月球,使月球大大地靠近地球,月地離是現在的20分之1。月圓之夜,地面非常明亮,植物在夜晚也可從光合作用,不用望遠鏡也看清月面地形。由於強大的吸引力,人們行動非常困難,跌跤很易引起骨折。人類進化成了小小人的多腳動物,像蜈蚣一樣有40對足。穿鞋和脫鞋都非常不便。冰雹非常厲害,像炸彈,氣象預告要準確,及時躲入地洞。有一部分人進化成美人都魚🐠生活在海洋裡,浮力抵消了重力,行動自如。航天技術雖然發展,但很難突破巨大的引力。月亮雖然不遠,也去不了。在陸地如果有直立動物,吃了食物因為引力強大,只要幾分鐘就會排洩出來。因此必須有強大迅速的消化能力。


cx1944


木星和地球

如果地球真的能像木星那麼大,其餘情況一點都不變,那還真的是變寬敞了不少。只是其他條件都不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那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要先從兩個天體的數據說起。

  • 地球直徑:12742千米
  • 木星直徑:142984千米

可以說,僅僅是直徑木星就比地球大了一個數量級。

不僅是尺寸相差很多,質量其實也相差很多,木星是地球質量的317.8倍。不過,這裡我們要知道,木星其實是一個氣態行星,人類是不太可能能住到氣態行星上的。因此,如果地球要像木星那麼大,還要保證是個固態行星,那我們可以通過質量比等於體積比來結算木星大小的地球的質量。簡單列一下:

體積比=12742^3:142984^3=1:1413

所以,如果地球像木星那麼大,那地球的質量就得變大到現在質量的1413倍。我們都知道,重力是引力和向心力的合力,而引力和質量成正比,因此,引力也會增大到1413倍,這也就導致了重力也大幅度增加。

所以,如果地球變大到木星那麼大的,重力要提高三個數量級,那結果會咋樣呢?

我個人覺得,人肯定是活不了了,具體來說,有這麼幾個原因:

沒有大氣

由於引力大幅度的提高,導致地球原本的大氣都會被吸到地表,地球會變成一個非常結實的球體,所有的東西都緊貼主表面,甚至進入岩石或者地殼當中,因此,空氣是不會有了,溫度也就保不住了,晝夜溫差將會極其大。所以,人根本沒辦法活。

大規模的隕石襲擊

地球其實因為有木星一直以來的保護,所以受到小行星和隕石的襲擊相對較少,尤其那種個頭特別大的,可以說木星是地球的守護者。

之前奧陌陌進入太陽系,就被木星利用引力彈弓效應給甩飛了。

而木星之所以可以作為守護者,很大的原因就是它的引力特別大,如果地球變得像木星那麼大,那地球的引力會更大,所以,許多小行星和隕石都會紛紛往地球的軌道方向飛來,小行星和隕石撞擊地球的概率會大幅度地提高。

人體無法承受之重

沒有空氣,有許多隕石也就算了,問題是,連人都會在重力的作用下緊貼著地表,而且整個過程會極其慘烈,我們的脊椎根本不可能承受,骨頭會碎裂,整個人會爆掉。

地球不可能變得像木星那麼大

這其實也就是隨便舉一些一定會發生的事情,並一定全。不過,其實地球不太可能變得像木星那麼大。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此,在行星中也有兩個大類,一個大類叫做類地行星,另外一個大類叫做類木行星。

這不是亂區分的,而是和太陽系的形成有關。按照主流的星雲假說,太陽誕生於分子云的引力坍縮,在引力作用下形成的。而行星是由形成太陽時的邊角碎料構成的。

不過,同樣是邊角碎料,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我們仔細分析,就會發現,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含有大量的重元素,這其實是類地行星的特點。

而類木行星其實基本上都是有氫和氦構成的。這就要說到宇宙中元素的佔比了,大部分其實是氫和氦,只有不到1%是其他元素。太陽系其實也滿足這樣的比例,在太陽形成初期,太陽會嚮往吹太陽風,太陽風會把物質往遠離太陽的方向帶。

但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那些重的元素(原子序數大的)其實並不能吹得非常遠,而輕的元素(原子序數大的)比如:氫和氦就會被吹得特別遠。所以,才會出現,靠近太陽的行星上有大量的重元素,而且個頭都很小。而距離太陽特別遠的行星含有的元素都是氫和氦,且質量都很大。看看下圖,就會發現類木行星都很大,而類地行星都超級小,其實是太陽系本身的元素佔比就決定了。

如果地球的質量要變大到原來的1000多倍,這就意味著,太陽的物質總量至少也要變大到原來的1000多倍才行,不過到時候情況會更加複雜,距離太陽太近的行星能住人的概率並不高。


鍾銘聊科學


地球和木星都是太陽系內的大行星,其中地球屬於岩石行星,木星則屬於氣態巨行星。如果地球變得有木星那麼大,而且其密度不改變,那麼我們人類還能否像現在一樣生存呢,我們無從知曉,但按照我們現在的認知推斷,我們人類會面臨諸多挑戰:



1.首先我們承受的重力會大很多,直觀的說就是我們的體重會比現在很大,那麼我們的骨骼是否能夠承受,為了克服這些問題,我們會長不高,世界將是一個矮人的世界。

2.由於引力增大,我們的航空航天活動可能無法實現,一切只能依靠地面工具,即便這樣還是要消耗巨大的能量。

3.由於引力增大,勢必會吸引捕捉周圍的小行星等天體,如此一來我們將頻繁遭受外來天體的侵害,我們是否還能享受這美麗的星球將不得而知。



當然地球變得如木星一般大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可供人類居住的陸地會多很多,資源也會豐富很多,一定程度上也就避免對資源的掠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