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仁義巷傳說

禹州仁義巷傳說

在禹州市老城區中央,有一條小巷,北起自由路,南至奎樓西街,全長二百多米,寬四米,在十四世紀的明朝,這裡房屋一座連著一座,家家院牆相連。相當年這裡是禹州的經貿中心,中藥材的集散地,很早就有″藥不到禹州不治病,藥過禹州倍生香”。另外禹州還是鈞瓷的發源地,素有″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美譽”。南來北的往商賈雲集禹州。

明朝弘治年間,久居此地的任忠義,任忠和兩兄弟,因翻蓋房子發生爭鬥,都想多佔一些,為此官司打到縣衙,因為任家和當朝兵部尚書馬文升是親戚,縣官也不敢管這事。兩位都各自寫信求助馬文升,馬文升看完兩封信,給他們各自回了一封信,信中言明″千里修書為一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弟兄倆看完馬文升的信,深感漸愧,於是各讓出了二米,後來就成了現在的巷子,後人就把這條巷子取名仁義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