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唐李後主書房裡的寶貝,看南唐的文化成就

從南唐李後主書房裡的寶貝,看南唐的文化成就

從南唐李後主書房裡的寶貝,看南唐的文化成就

在五代十國中的南唐國,有一個現象非常有趣,南唐一共有三位皇帝,分別是烈祖、元宗和後主。在這三人中,如果論治國理政的才能,一代不如一代;而如果從藝術才能上來看,和治國理政才能正好相反,一代比一代強。

從南唐李後主書房裡的寶貝,看南唐的文化成就

01

身為南唐的開國之君,李昪在青年時代就“以文藝自好”,他崇文重教,當政後非常重視徵集文獻圖集。他將從各地徵集的三千多捲圖書,收藏在他治理升州時設置的“建業書房”,為南唐日後成為“文獻之地”開了先河。

然而李昪並不以文才取勝。現在傳下來的他的詩,《全唐詩》裡保留了一首,名為《詠燈》:

一點分明值萬金,開時惟怕冷風侵。

主人若也勤挑撥,敢向尊前不盡心。

從南唐李後主書房裡的寶貝,看南唐的文化成就

據說,李昪這首詩吟給他的養父,南吳權臣徐溫聽的。燈火明亮貴值萬金,實際是說我這個燈火是很有價值的;燈火怕風、容易被吹熄滅,實際是說我很弱小,需要你的照拂才能生存;燈芯需要主人勤來挑撥,才能持續明亮;實際是說您多關注照拂我,我是一定會竭誠以報答的。這首其實是向徐溫表心意的詩,顧左右而言他,意在言外。好在大老粗徐溫也懂了,後來就盡心栽培這個養子,以致成為南唐開國之君,不過這也是徐溫始料不及的。

和父皇李昪相比,兒子南唐中主李璟的文才,特別是他的詞作,已足以記入文學史冊上了。

李璟多才多藝,善書法,長於填詞,《南唐二主詞》收有他的傳世詞作四首,可以說篇篇都是精品:

《應天長》

一鉤初月臨妝鏡,蟬鬢鳳釵慵不整。重簾靜,層樓迥,惆悵落花風不定。

柳堤芳草徑,夢斷轆轤金井。昨夜更闌酒醒,春愁過卻病。

《望遠行》

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長日鎮長扃。餘寒欲去夢難成,爐香菸冷自亭亭。

殘月秣陵砧,不傳消息但傳情。黃金臺下忽然驚:徵人歸日二毛生!

《攤破浣溪沙》

其一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欄杆。

其二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從南唐李後主書房裡的寶貝,看南唐的文化成就

關於李璟詞的影響,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記載:一次王安石和詩人黃庭堅閒聊,王安石問:“公以為後主詞何句最佳?”黃庭堅說:“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王安石說:“非也,未若‘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這裡,王安石把李璟詞句誤為李煜詞句,鬧了笑話。但這個故事,從一個側面說明李璟詞在後人心目中的地位。

李璟“時時作為歌詩,皆出入風騷”,因為經常與其寵臣如韓熙載、馮延巳等飲宴賦詩,適用於歌筵舞榭的長短句的詞,便在南唐獲得了發展的機會。他的詞,感情真摯,風格清新,語言不事雕琢,對南唐詞壇產生過一定的影響。《詞史》說:“言辭者必首數三李,謂唐之太白,南唐之二主與宋之易安也。”

到了後主李煜這一代,他的文才遠遠超過治國理政之才,不要說和他的祖、父輩相比,即便列入古代文學史,特別是詞史,他也要排在前排,成為“詞中之帝”。

<strong>

從南唐李後主書房裡的寶貝,看南唐的文化成就

02

李煜在文學特別是詞作上的成就,論者很多,本文不準備老調重彈,拾人牙慧,只想來一次時光穿越,去到李煜在金陵皇宮的闊大的書房,看看一千多年前的李後主書房裡的寶貝。

金陵的早上,天剛矇矇亮,這天並不是早朝時間,剛剛即位不久的南唐後主(時對外稱江南國主)李煜來到他的書房澄心堂,開始了他一天的閒靜時光。

澄心堂原是南唐皇宮裡的一座便殿,原名誠心堂,後嫌其太俗因取名“澄心”,“澄心”乃出典於《淮南子·泰族訓》:“學者必須澄心清意,才能明於天人之分”句。李後主即位後,因其環境幽靜,常在此吟詩填詞,就把這裡改建成為他的書房。

從南唐李後主書房裡的寶貝,看南唐的文化成就

(劇照)

李煜首先寫字。後主書法,初學唐代柳公權,繼而臨摩唐歐陽詢、顏真卿、褚遂良諸家帖,最後學書魏晉書家鍾繇、衛鑠、王羲之。李煜最迷女書法家衛夫人,即王羲之的業師衛鑠,把她的畫像掛在書房,以示崇敬。

這天,李煜習字,宮女將王羲之書《金剛經》奉上,此帖很可能不是王羲之所書,李煜皺了一下眉頭。旁邊另一個宮女去到法帖櫥子裡拿出唐代歐陽詢臨過的王羲之《換鵝帖》來,李煜看了看這個宮女,體態豐滿,他以前並沒有見過,知道是剛入宮的新人。就問:“你怎麼知道朕要此帖”,宮女回答說:“奴婢以為皇上習字,必要得書聖真傳,故而拿出法帖最佳者。”

這個宮女姓黃,是元宗皇帝滅楚時,邊將獻進宮裡的。後來李煜封她為保儀,即為黃保儀。

李煜早年為皇子時就在書法技藝上博覽諸家,博採眾長。後來他推陳出新,自創“金錯刀”體。《宣和畫譜·李煜》:“李氏能文善書畫。書作顫筆樛曲之狀,遒勁如寒松霜竹,謂之金錯刀。”金錯刀,指在寫字過程中用筆顫抖拖拽形成的一種筆法。《宣和畫譜》又說:“後主又作金錯刀畫,亦清爽不凡,另為一格法,後主金錯書用一筆三過之法,晚年變而為畫,故顫掣乃如書法。”金錯刀書一體後人頗有仿之者。

從南唐李後主書房裡的寶貝,看南唐的文化成就

除了金錯刀體,李煜寫字,有時寫得盡興,不用筆,而以卷帛、甚至自己的衣襟捲起來寫,被稱為“撮襟書”。

《宣和書譜·李煜》:“善書畫,其作大字,不事筆,卷帛而書之,皆能如意,世謂撮襟書。” 宋陸游《入蜀記》卷二:“舊有德慶堂,在法堂前,堂榜乃南唐後主撮襟書,石刻尚存,而堂徙於西偏矣。”

南唐滅亡150多年後,宋徽宗趙佶詔令編撰《宣和書譜》,內府還收藏李煜書法帖24種。可惜的是,經過滄桑鉅變,歲月更迭,李煜書法真跡今人已經看不到了。

李煜酷愛書畫,精於鑑賞,他對歷代的丹青墨寶特別珍愛,內府收藏曆代書法珍跡和名畫琳琅滿目。收藏到內府後,李煜親自寫好題跋,加蓋自己的印章和皇帝御寶,交黃保儀統一保管。

從南唐李後主書房裡的寶貝,看南唐的文化成就

據宋人邵博《邵氏聞見後錄》記載,南唐建業文房藏書《閣中集》91卷《畫目》列有當時內府所藏畫品目錄。計有上品99種,中品33種,下品133種。其中有名畫《江鄉春夏景山水》、《山行摘瓜圖》、《明皇遊獵圖》、《奚人習馬圖》、《蕃王放簇帳》、《盧思道朔方行》、《月令風俗圖》、《楊妃使雪衣女亂雙陸圖》、《貓》等。

李煜在求得梁元帝撰寫的《金樓子》一書後,寫了《題〈金樓子〉並序》:

梁孝元謂王仲宣昔在荊州,著書數十篇,荊州壞,盡焚其書。今在者一篇,知名之士鹹重之。見虎一毛,不知其斑。後西魏破江陵,亦盡焚其書,曰:文武之道,今夜盡矣!何荊州壞、焚書二語,先後一轍也。詩以慨之曰:

牙籤萬軸裹紅綃,王粲書同付火燒。

不是祖龍留面目,遺篇那得到今朝?

李煜在詩中指責南朝梁元帝蕭不該在西魏官兵攻陷都城江陵時傳旨縱火焚書。然而,他自己又步了梁元帝後塵,在北宋官兵攻破金陵城廓之後,李煜命保儀黃氏將內府所藏書畫圖籍付之一炬,儘管焚餘尚存六萬多卷,業已造成無可挽回的重大損失。

<strong>

從南唐李後主書房裡的寶貝,看南唐的文化成就

03

李煜書房裡的寶貝,最多的是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李煜宮中御用筆,是宣州筆匠諸葛高所專制。諸葛高是南唐頂尖制筆高手,諸葛氏家族制筆技藝精湛,筆鋒尖銳、整齊,筆腰渾園飽滿,筆頭不散鋒,不脫毫,經久耐用。諸葛筆,筆頭是用鼠須製成的,故又有鼠須筆之稱。

據史書記載,大周后專用諸葛筆,名為“點青螺”。李煜弟弟李從謙所用諸葛筆,每枝酬價十金,號為“翹軒寶帚。”

直到北宋,蘇軾在《東坡題跋》中寫道,他撰《寶月塔銘》,用的就是“一代之選”的鼠須筆。

從南唐李後主書房裡的寶貝,看南唐的文化成就

梅堯臣是宣城人,他將家鄉這種名筆饋贈文友歐陽修,歐陽修得筆後與京城筆工製造的毛筆比較,揮毫寫下了題為《聖俞惠宣州筆戲書》的詩:

聖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筆。

宣人諸葛高,世業守不失。

緊心縛長毫,三副頗精密。

硬軟適人手,百管不差一。

京師諸筆工,牌榜自稱述。

累累相國東,比若衣縫蝨。

或柔多虛尖,或硬不可屈。

但能裝管榻,有表曾無實。

價高乃費錢,用不過數日。

豈如宣城筆,耐久仍可乞。

李煜書房裡的“文房四寶”中,除了諸葛筆外,李廷墨、澄心堂紙和龍尾硯澄號稱“天下之冠”。

從南唐李後主書房裡的寶貝,看南唐的文化成就

李廷墨因其研製人為墨工李廷而得名。李廷原姓奚,祖籍易水(今河北易縣),父輩以制墨為業。唐末,中原大亂,民不聊生。李廷全家為了躲避兵災戰禍,州輾轉南下,最後落腳在徽州(治今安徽歙縣)。

徽州一帶盛產優質美松,適宜燒煙制墨,李廷改進制墨技法,創制的“堅如玉,紋如犀”的廷墨,被人譽為“天下第一品”,有“黃金易得,李墨難獲”之說。

李廷深得南唐朝廷賞識,被封為墨務官,並賜“國姓”,改奚姓為李姓,名李廷。

北宋詩人晁叔用,曾作《書廷墨》:

君不見江南墨官有諸奚,老超尚不如廷珪。

後來承晏頗秀出,喧然父子名相齊。

百年相傳紋破碎,彷彿尚見蛟龍背。

電光燭天星斗昏,雨痕倒海風雷晦。

卻憶當年清暑殿,黃門侍立才人見。

銀鉤灑落桃花箋,牙床磨拭紅絲硯。

同時書畫三萬軸,二徐小篆徐熙竹。

御題四絕海內傳,秘府毫芒惜如玉。

君不見建隆天子開國初,曹公受詔行掃除。

王侯舊物人今得,更寫西天貝葉書。

從南唐李後主書房裡的寶貝,看南唐的文化成就

澄心堂紙是李煜書房裡的另一寶。

南唐歙州轄境內的黟縣生產出“滑如春冰密如繭”的名紙,被李煜命名為“澄心堂紙”。

南唐滅國後澄心堂紙作為戰利品運回汴梁,被長期堆置在結滿蛛網、塵埃厚積的庫房裡。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為詩主張寫實,所作平淡、含蓄,被譽為宋詩的“開山祖師”。梅堯臣生於1002年,死於1060年。其時,離南唐滅國也就才幾十年時間。

梅堯臣詩集中,有幾首詩作涉及到澄心堂紙,其中最主要的有:

《永叔寄澄心堂紙二幅》

昨朝人自東郡來,古紙兩軸緘縢開,滑如春冰密如繭,把玩驚喜心徘徊。

蜀牋蠹脆不禁久,剡楮薄慢還可咍,書言寄去當寶惜,慎勿亂與人翦裁。

江南李氏有國日,百金不許市一枚,澄心堂中唯此物,靜幾鋪寫無塵埃。

當時國破何所有,帑藏空竭生莓苔,但存圖書及此紙,輦大都府非珍瓌。

於今已逾六十載,棄置大屋牆角堆,幅狹不堪作詔命,聊備麤使供鸞臺。

鸞臺天官或好事,持歸秘惜何嫌猜,君今轉遺重增愧,無君筆札無君才。

心煩收拾乏匱櫝,日畏扯裂防嬰孩,不忍揮毫徒有思,依依還起子山哀。

從南唐李後主書房裡的寶貝,看南唐的文化成就

《答宋學士次道寄澄心堂紙百幅》

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舉簾勻割脂,焙乾堅滑若鋪玉,一幅百錢曾不疑,

江南老人有在者,為予嘗說江南時,李主用以藏秘府,外人取次不得窺。

城破猶存數千幅,致入本朝誰謂奇,漫堆閒屋任塵土,七十年來人不知,

而今製作已輕薄,比於古紙誠堪嗤,古紙精光肉理厚,邇歲好事亦稍推。

五六年前吾永叔,贈予兩軸令寶之,是時頗敘此本末,遂號澄心堂紙詩。

我不善書心每愧,君又何此百幅遺,重增吾赧不敢拒,且置縑箱何所為。

關於第一首詩,潘吉星在《中國造紙史話》上說:“宋人劉敞從宮中得100張澄心堂紙,後贈歐陽修十張,歐陽修又轉贈梅堯臣2張。”

第二首,宋仁宗慶曆六年(1046),宋敏求從南唐舊地得澄心堂紙,回到京師寄給在了許州任籤書判官的梅堯臣一百幅。

詩人梅堯臣對澄心堂紙遭此冷遇大鳴不平,遂使澄心堂紙聲名重振。

從南唐李後主書房裡的寶貝,看南唐的文化成就

04

龍尾硯泛稱歙硯,是李煜書房又一寶。之所以把龍尾硯單列一節,是因為李煜這方硯,它在人間另有一番奇遇。

歙硯因制硯石材產在歙州管轄的縣份而得名。其中,以婺源(今江西婺源)龍尾山下溪澗中盛產的龍尾石最為珍貴,被喻為價值連城的“和氏璧”。

另一說李煜所藏硯為靈璧石所制。宋蔡京幼子蔡像《鐵圍山叢談》記載:“江南後主寶石研山,徑長逾尺咫,前聳三十六峰,皆大如手指,左右引兩阜坡,而中鑿為研。及江南國破,研山因流轉數十人家,為米元章所得。”

李煜繼位後,歙州地方官向他貢獻多方歙硯,並推薦硯工李少微為之制硯。李煜封李少微為硯務官,由於歙硯硯石深藏溪底,開採困難,李煜又下詔截流改道,方便硯工採掘,保證硯石供應。

從南唐李後主書房裡的寶貝,看南唐的文化成就

在文人墨客那裡,歙硯既是研墨工具,又是書齋雅玩。宋人蔡襄曾以詩讚曰:“玉質純蒼理致精,鋒芒都盡墨無聲。相如問道還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

宋朝蘇軾曾以一柄祖傳銅劍與人交換一方龍尾硯,後來換主反悔,將劍送回,又把硯取走。蘇軾為此事作詩二首,詩題分別為《張近幾仲有龍尾子石硯,以銅劍易之》:

我家銅劍如赤蛇,君家石硯蒼璧橢而窪。

君持我劍向何許,大明宮裡玉佩鳴衝牙。

我得君硯亦安用,雪堂窗下爾雅箋蟲蝦。

……

《張作詩送硯反劍,乃和其詩,卒以劍歸之》:

……

報章苦恨無好語,試向君硯求餘波。

詩成劍往硯應笑,那將屋漏供懸河。

蘇軾還寫下了讚美龍尾硯的詩《龍尾硯歌》:

黃琮白琥天不惜,顧恐貪夫死懷璧。

君看龍尾豈石材,玉德金聲寓於石。

……

從南唐李後主書房裡的寶貝,看南唐的文化成就

李煜書房裡的龍尾硯,是一方南唐獨有也是歷史上罕見的寶石硯山。此硯是李少微用天然奇石,匠心獨運,精製而成的。硯山徑長不過咫尺,聳立著狀如手指大小的三十六座奇峰,兩側傾斜舒緩,其勢如丘陵連綿起伏,中間有一平坦處,金星金暈閃爍,自然排列成龍尾狀。李少微因材設計雕刻,將平坦處琢磨成硯池,與四周峰巒相映成趣,可謂巧奪天工。

南唐亡國之後,這座無價之寶的硯山,散失到江南民間,轉手多人,數易其主。為北宋名畫家寶晉齋主人米芾所得。其友作詩詠之:

研山不易見,移得小翠峰。

潤色裛書幾,隱約煙朦朧。

巉巖自有古,獨立高崧巃。

安知無雲霞,造化與天通。

……

從南唐李後主書房裡的寶貝,看南唐的文化成就

米芾祖籍太原,遷居襄陽。宋哲宗元祐(1086年——1094年)初年,米芾任潤州州學教授,遂萌生定居潤州的念頭。

米芾用歙石硯山(芙蓉),與硯友蘇仲恭學士之弟,換得甘露寺附近古宅基一座,建成海嶽庵。後來,米芾又以硯山(小翠峰),與畫友薛紹彭(字道祖),換得一幅稀世名畫。此硯山(小翠峰),即為南唐李後主的龍尾硯。

米芾失去硯山,特別是李煜龍尾硯,異常惋惜,朝夕懷石,筆想成圖並賦詩云:

硯山不復見,哦詩徒嘆息。

惟有玉蟾蜍,向餘頻淚滴。

後來,因懷念歙石硯山(芙蓉),米芾創作了書法名品《研山銘》手卷。因懷念硯山(小翠峰),米芾請畫友吳仲圭,畫了一幅《研山圖》。

吳仲圭所畫《研山圖》毀於兵,又請好手補圖。後人將《研山銘》、《研山圖》合而為一,稱《研山銘》手卷。

從南唐李後主書房裡的寶貝,看南唐的文化成就

《研山銘》手卷,曾經入北宋、南宋宮廷。南宋理宗時,被右丞相賈似道收藏。傳至元代,被書畫鑑藏家柯九思收藏。清朝雍正年間,此手卷被書畫鑑賞家、四川成都知府於騰收藏。

再後來,手卷不幸流落到東瀛,被日本有鄰博物館收藏。2002年,國家文物局以2999萬人民幣,將其購回,現藏北京故宮博物。

再說李煜的龍尾硯,北宋亡後,這方龍尾硯為戴覺民及族人所得。南宋奸臣、宰相賈似道圖謀強行索求,攫為己有,未能得逞。

屢經戰亂,至元代,硯山仍為戴氏後人、大都太乙崇福宮張真人所藏。戴氏特請翰林侍講學士、參與編修遼、金、宋三史的名士揭斯題詞,揭氏慨然應允,命筆賦詩:

何年靈璧一拳石,五十五峰不盈尺。

峰峰相向如削鐵,祝融紫蓋前後列。

東南一泓尤可愛,白晝玄雲生霑懟。

在唐已著群玉賦,入宋更受元章拜。

天台嶑洞雲海連,戴氏藏之餘百年。

護持不汙權貴手,離亂獨與身俱全。

帝旁真人乘紫霞,尺書招之若還家。

陰崖洞壑寒菡牙,宛轉細路通褒斜。

崑崙蓬萊與方壺,坐臥相對神仙居。

硬黃從寫黃庭帖,汗青或抄鴻寶書。

秦淮咽咽金陵道,此物幸不隨秋草。

願君穀神長不老,淨幾明窗永相保。

明代,龍尾硯不知去向。至清朝順治、康熙年間,龍尾硯重新出現,為翰林院檢討、詞人兼學者朱彝尊所得。詩人王士禎在朱府內曾見此硯山,並針對昔日米芾的詠歎題詩云:

南唐寶石劫灰餘,能與幽人伴著書。

青峭數峰無恙在,不須淚滴玉蟾蜍。

再往後,史料上再無李煜此硯的記載。

從南唐李後主書房裡的寶貝,看南唐的文化成就

06

探視過李煜的書房寶貝,再說說南唐的文化。因為兩代君主對文化的重視和以身作則,加之南唐在烈祖時代的與民休息、罷兵休戰的國策。偏安一隅的南唐在五代十國戰亂歲月裡成了文士們心目中的一方樂土。

在南唐異彩紛呈的文壇上,除了李煜父子外,還活躍著馮延巳、韓熙載、徐鉉、徐鍇、張佖、鄭文寶、劉洞、孟賓於、江為等知名文士。他們在詩詞文賦上各有所長,多有佳作。

在人才濟濟的畫苑中,更是書畫高手如雲。善繪山水花鳥者有董源、徐熙、董羽、巨然;善繪人物仕女者有顧閎中、衛賢、顧德謙、解處中、竹夢松;善繪佛道鬼神者有曹仲元、周文矩、陶守立、王齊翰。還有書法名家應用、王文秉等。

從南唐李後主書房裡的寶貝,看南唐的文化成就

在南唐繪畫史上,最有名的還是名畫《韓熙載夜宴圖》的誕生。

韓熙載是南唐的三朝元老,年輕時就胸懷韜略,腹滿經綸,在朝野之中頗負盛名。南唐晚期,國運日衰,韓熙載蓄意自汙,狎伎酗酒,遭致同僚彈劾。

李煜為了考察韓熙載的品行,詔擅長人物寫生的翰林待詔顧閎中和周文矩,以賓客身份造訪韓府,目識心記夜宴情景,歸後各以畫卷進獻同題畫《韓熙載夜宴圖》一幅。周氏所畫早巳失傳,如今只傳下來顧氏所畫。原本意在考察韓氏生活的形象紀實,連服飾和杯盤的式樣和顏色都原模原樣,不想日後竟成了具有高度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的稀世珍品。

歷史上建都金陵的亡國之君,多遭到後世非議。李煜也是亡於金陵的末代君王,後世斥責非議在所難免。

從南唐李後主書房裡的寶貝,看南唐的文化成就

史載,趙光義曾問南唐舊臣潘慎修:“李煜果真是一個暗懦無能之輩嗎?”潘慎修答道:“假如他真是無能無識之輩,何以能守國十餘年?”徐鉉在《吳王隴西公墓誌銘》也寫到:李煜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世,而有厭戰之心,雖孔明在世,也難保社稷;既已躬行仁義,雖亡國又有何愧!

最少在文學與藝術領域,李煜的貢獻無法抹殺。

(本文圖片為網絡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