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兒子房間被裝滿監控!媽媽“我想知道你在幹什麼,有問題嗎”

天天,27歲,從事時尚公關職業10年。 在別人眼裡,天天事業有成。可是在這風光之下,天天卻是一個毫無安全感的人。

原來天天有一個非常強勢的母親,從小到大,在母親面前,他沒有任何隱私可言。

他的家裡裝滿了監控,他的房間從來沒有門鎖,他的日記被父母翻看,他的手機被砸過不計其數,甚至他在洗澡的時候,媽媽也會隨時推門而入。

27歲兒子房間被裝滿監控!媽媽“我想知道你在幹什麼,有問題嗎”

工作後,天天出去應酬,媽媽會跟蹤他。

長大後,天天有了自己的家,父母卻逼他錄入媽媽的指紋,以便隨時進入。

媽媽的控制慾,讓天天極度缺乏安全感。在節目中,他對母親傾訴了自己的痛苦,告訴母親,她的行為已經給自己造成傷害。但是換來的回應卻是:

“媽媽是為了你好,你要成熟一點。”

“能翻篇嗎?人會忘記一些東西,往前看”

“你能現實一點嗎?”

“我想知道我兒子在做什麼,我不該這樣嗎?”

“活在過去你不累嗎?”

“你要豁達一些,大了,成人了”

27歲兒子房間被裝滿監控!媽媽“我想知道你在幹什麼,有問題嗎”

在母親看來,自己做的都是關心兒子成長的正常行為,她認為兒子的糾結是一種不懂事的行為,卻不知自己帶給孩子無法釋懷的心理陰影。

面對強勢的媽媽,天天最終無奈地說了一句“算了”,起身離開。

交流中,媽媽始終輕昂著頭,身體向後靠,眼神向下地看著天天,充滿了壓迫感,身上寫滿了拒絕溝通。而天天的身體則向媽媽的方向前傾,雙手交叉,一副拘謹不安的樣子。

一個充滿壓迫感、極其強勢的母親,和一個永遠也無法逃出母親手心的孩子。母親的控制就像一根看不見的細線,緊緊地勒在天天的脖子上,讓他無法呼吸。

27歲兒子房間被裝滿監控!媽媽“我想知道你在幹什麼,有問題嗎”

27歲兒子房間被裝滿監控!媽媽“我想知道你在幹什麼,有問題嗎”

網上一位名叫“桐汐汐”的網友,曾發文控訴媽媽對她的控制。

不許她交朋友,不准她看電視,所有的時間就是用來學習。就連穿什麼衣服都要媽媽決定。在這樣近乎窒息的生活下,她選擇了逃離,到遠離家鄉的東北上大學,併發誓畢業後不回家鄉發展。

可是,即使她現在經濟獨立,遠離父母了,父母依舊從千里之外遙控自己,就連想看一場五月天的演唱會,都被媽媽認為是浪費時間,打電話阻止。

父母控制慾強,孩子就像是一個風箏,你能往哪個方向飛,能飛多高,永遠都由父母手裡的那根線決定。於是在這樣密不透風的控制中,孩子和父母的關係很容易出現兩種極端。

第一種——逃離

當風箏拼命想高飛,而你又不肯放手時,這根緊繃的風箏線最終只會斷開。

曾經的“北大狀元”、“留美博士”王猛,整整12年沒有回家過春節,甚至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聯繫方式,和父母決裂。他曾經寫了一封萬字長信控訴父母強烈的控制慾。。

文中提到,母親在他兒時就不認可他的生理性別,經常給王猛穿上小裙子,導致王猛的童年幾乎是在嘲笑中度過的。

小學文藝匯演,老師要求穿短褲。但母親執意要王猛穿著長褲,遭到同學笑話。

王猛的父母還違揹他的意願強迫王猛在自己單位學校上學……

專家說:孩子有獨立的慾望,想要證明自己已經長大。家長卻總以為他還是個孩子,不願放棄干涉和控制。一次又一次的嚴厲管教,一次又一次的拒絕溝通,最終造成孩子的叛逆。

過度的控制,不僅不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感激,反而會讓孩子想想方設法地逃離。自己的長大不被尊重,自己的感受不被在意,自己的意願不被尊重。

越壓抑,越反抗,越想靠近,越想逃離。

27歲兒子房間被裝滿監控!媽媽“我想知道你在幹什麼,有問題嗎”

第二種——認命

天天希望能和媽媽解開心結,恢復親密。然而最終,在母親的強勢之下,他只有疲憊和無奈,一句輕輕的“算了”,他選擇了妥協,選擇了認命,在這場母子關係中,他選擇了被溺亡。

對於父母的控制,孩子曾經反抗過,爭取過,然而換來的卻是更加強烈的打壓和控制,“我還不是為了你好!”、“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兒!”

於是,他們變得很懂事,他們懂事地將所有的苦都吞到自己的肚子裡,將所有的不幸都埋藏在自己的心裡,他們選擇用妥協來換取父母的開心。

他們選擇了認命,他們就選擇放棄了自我,他們就選擇放棄了自由的思想和意識,他們被畫地為牢,乖乖地待在愛的籠子裡,“乖順”地做父母手中的牽線木偶。

懂事的孩子,內心早已被父母傷害的支離破碎,痛苦不堪。

27歲兒子房間被裝滿監控!媽媽“我想知道你在幹什麼,有問題嗎”

27歲兒子房間被裝滿監控!媽媽“我想知道你在幹什麼,有問題嗎”

隨著孩子長大,他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希望有屬於自己的空間,,用自己的力量去探索生命的美好,這是生命成長的必然規律。

然而控制慾強的父母則是違背規律而行。牢牢地將孩子的一切在自己的控制之中。

武志紅老師曾說,“密不透風的愛源於的自私”

,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慾,其實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內心的需求。

1、無法接受孩子的成長和獨立

武志紅老師講過一個案例。

女孩和男友戀愛3年,媽媽不同意。武志紅問女孩媽媽:“你為什麼反對女兒的愛情呢?”

媽媽的說:“我女兒長得很好看,那男孩配不上”,武老師辯駁:“你女兒最多隻能說長得端正”。

媽媽又說:“我女兒本科學歷,他只是大專”。實際上,男孩的收入是女孩的三倍。於是,這個理由又不成立了。

突然,媽媽大聲哭喊:“她之前說過,什麼事情都會告訴我!”原來,女兒瞞著父母偷偷戀愛了半年,才被媽媽發現。媽媽在意的其實是女兒的“背叛”,當她突然發現,女兒不再將秘密告訴自己,開始揹著自己戀愛的時候,她完全接受不了。她無法接受女兒的長大,無法接受女兒的成人,於是就開始想法阻攔。

孩子小時候,父母控制孩子的衣食住行

孩子長大了,父母控制孩子的學習交友;

孩子成人了,父母控制孩子的社交,戀愛;

孩子結婚了,父母控制孩子的新家庭,和孫子。

父母舉著愛的大旗,控制著孩子的人生。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將孩子當做獨立的人來尊重,在他們眼中,孩子是自己的附屬品,孩子的生命是我給的,所以他必須絕對地服從我。一旦孩子出現獨立的苗頭,父母就接受不了,將其掐滅。

27歲兒子房間被裝滿監控!媽媽“我想知道你在幹什麼,有問題嗎”

2、對孩子不信任

羅振宇曾說:“以前認為父母是比孩子早出生的人,所以有責任把經驗、知識、技能傳授給孩子。但是現在可能得倒過來想,孩子是比父母活得久、死得遲的人,父母提供的任何經驗和技巧都不足以讓他應付未來社會。”

控制慾強的父母認為,孩子不具備獨立的能力,他們做不到好好吃飯,做不到認真學習,做不到不玩遊戲,在父母眼裡,他們自控力差,沒有分寸,不分善惡。

實際上,這充分說明了父母對孩子的不信任,他們不相信孩子已經長大,不相信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在他們眼裡,孩子永遠都是那個襁褓裡的小寶寶,等著媽媽餵奶。

在他們的眼裡,孩子永遠都是“你不懂”、“你不會"、“你不行”。

27歲兒子房間被裝滿監控!媽媽“我想知道你在幹什麼,有問題嗎”

27歲兒子房間被裝滿監控!媽媽“我想知道你在幹什麼,有問題嗎”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裡說:寬容而飽含真誠的教育,總是最美、最動人的,對孩子也最有影響力。

好的家庭教育應該以尊重平等為基礎,所以在孩子的成長中,家長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尊重孩子,學會放手

孩子也是人,具有獨立的思想意識,獨立的行為能力。如果想對孩子進行好的教育,必須明白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則是教育的基礎。

只有尊重孩子,你才能將孩子放在正確的位置,去思考孩子真正要的是什麼,他今後的路應該如何走。

學會放手,給孩子自由 ,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獨立行動的能力,人生的路本就沒有一帆風順,只有不斷跌倒,不斷爬起,孩子未來的路才能越走越順暢。

27歲兒子房間被裝滿監控!媽媽“我想知道你在幹什麼,有問題嗎”

2、克服你的焦慮

父母總是在焦慮,焦慮孩子的學習,焦慮孩子是否早戀,焦慮孩子未來能上什麼樣的大學。過度的焦慮,讓家長患得患失,於是就會更強地去控制孩子,讓孩子牢牢地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學會放下焦慮,只有當你放下緊張和焦慮,你才會將愛鬆綁,用正確的心態,站在正確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教育。

3、放棄不合理的期望

《親密關係》一書中說:“當你想提出不合理要求時,不如告訴自己:放棄這項期望吧,別把滿足這項需求當做對方的職責。”

有研究發現,在控制慾強的父母對孩子提出的要求中,57%是出於自己的意志,想讓孩子用服從來滿足自己的控制情緒。而這其實違背了孩子的想法,是強加給孩子的“不合理期望”。

孩子喜歡畫畫,你卻讓孩子學鋼琴;

孩子想踢會兒足球,你卻讓孩子學習;

孩子應該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而不是你想要的樣子,不要用你的期望來決定別人的人生。

27歲兒子房間被裝滿監控!媽媽“我想知道你在幹什麼,有問題嗎”

4、轉移注意力,關注自我成長

武亦姝媽媽說:“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點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

武亦姝家庭的教育方式就是:做最好的自己,讓自己成為孩子最好的榜樣。為了給家裡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武亦姝的父母以身作則,全家人一起讀書,陪她一起學習。在父母的感染下,武亦姝很自覺地愛讀書、愛學習,是一個“文理雙修”的學霸。

27歲兒子房間被裝滿監控!媽媽“我想知道你在幹什麼,有問題嗎”

想讓孩子成材,那就先讓自己跑起來。當你成為了榜樣,孩子才會在成長的路上不斷去追逐你的步伐,讓自己更靠近你。

愛不是控制,不是佔有。真正的愛,是放手,不把孩子藏在自己的羽翼下,而是敢於把孩子推到風雨中,接受風雨的洗禮,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快速成長,擁有獨自抵抗風暴的能力,擁有克服服困難的決心和韌性,才能快速成長為巨人。

27歲兒子房間被裝滿監控!媽媽“我想知道你在幹什麼,有問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