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方,就是內江人生活的放大鏡

你有多久沒去菜市場了?芥菜、蒜苗、荷蘭豆這些你都能分清嗎?

這個地方,就是內江人生活的放大鏡

為了瞭解菜市場,大千妹兒專門去了一趟菜市場——桂湖街農貿市場,這個藏在居民樓裡的菜市場。

如果非要探訪它的歷史,根據菜市場裡嬢嬢的說法,好像自然而然就有了這個路邊菜市場,啷個時候形成的已經記不清了!

這個地方,就是內江人生活的放大鏡

這個地方,就是內江人生活的放大鏡

菜市場,接地氣的地方

菜市場是個神奇的地方,不管你身處社會的哪個階段,

一到這種只認秤桿的地方,你都是隻是一個為了肚皮忙碌的普通顧客。

這個地方,就是內江人生活的放大鏡

自古人們就在為吃奔波忙碌,所謂,飲食男女,食之大欲。

每一個來菜市場的人,都是為了解決千古難題“今天吃什麼?”

這個地方,就是內江人生活的放大鏡

而菜市場的每一個商販,就為此奔波。

清晨5點,太陽還沒登場,街道還在沉睡,但這裡已經熱鬧起來。

早起拿菜的商販早已開著麵包車,載著成筐的食材歸來。

這個地方,就是內江人生活的放大鏡

卸菜、擺攤,簡單的兩個動作,對於有強迫症的老闆來說,這是一個技術活。

在他眼裡,每一根茄子黃瓜都應有自己的位置,所有的蔬菜都必須排放整齊。

這個地方,就是內江人生活的放大鏡

馬路邊,來自鄉間的菜販,在巴掌大的地面上,鋪上一個蛇皮袋,將背來的蔬菜一一攤開,等待著過往的人挑選。

這個地方,就是內江人生活的放大鏡

“今天還是要點小肚回去下酒賣?”“對頭,老規矩”

他們知道老李家孫子愛吃紅燒肉、街頭的奶奶愛吃素、樓上的大爺愛喝酒……

菜市場魚龍混雜,卻讓人感到生活最真實的模樣。

這個地方,就是內江人生活的放大鏡

菜市場,沒有硝煙的戰場

菜市場裡的小販都是屬泥鰍的,滑不溜手,剝不下皮的。

這個地方,就是內江人生活的放大鏡

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再狡猾的商販都害怕裝備齊全經驗豐富的叔叔嬢嬢。

在菜市場征戰多年的的叔叔嬢嬢,早已掌握了嫻熟的砍價技巧。

“啷個賣?”

“3塊5”

“2塊5”

“不得行”

“是楞個我鬥稱”

“個人裝”

這個地方,就是內江人生活的放大鏡

選菜時碰到手都揪不動的爛菜葉,還能從兜裡摸出一把小刀,咔嚓一聲,刀起葉落,弄得賣菜的小販直嚷嚷:“你楞個挑,就不止這個價了!”

“哎呀,揪一個,鬥要楞個多了,稱嘛”

罵罵咧咧的商販接過塑料袋,準備上稱,又迎來暴擊:

“你稱準不準哦,來我個人稱一哈耶”

說完就摸出一個巴掌大的小稱,把菜掛上稱一稱。

這個地方,就是內江人生活的放大鏡

在三五毛錢的攻防戰中,叔叔嬢嬢個個眼神犀利、思維敏捷、舌戰群商,在討價還價中腦力活動達到了頂峰。

其實,在菜市場買菜講價,與大佬之間的貨幣戰爭沒有本質區別,都是多個群體之間的資源掠奪。

這個地方,就是內江人生活的放大鏡

或許,年輕的你會說,在菜市場裡的討價還價,和我們去沃爾瑪買打折菜並沒有什麼區別。

事實卻是,在沃爾瑪,你與他人唯一的交流只剩下出示二維碼的那幾秒,而在菜市場裡,更多的是唇槍舌箭的“刀光劍影”

這個地方,就是內江人生活的放大鏡

內江,從來不缺年輕人,但這裡,年輕人壓根沒幾個。

相比菜市場,他們更愛沒有肉腥、沒有擁擠、包裝完美的生鮮超市。

這個地方,就是內江人生活的放大鏡

對於他們來說,菜市場就是一個放大鏡,暴露了他們所有的生存短板。

起不來,不會砍價、不會看稱、不會挑菜……這些父母把血槽加滿的技能,很多年輕人都不具備。

但是身為年輕人,就應該來菜市場逛逛,因為這裡更純粹。

就像汪曾祺說的那樣:“

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有種生之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