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語文4年級《精衛填海》一等獎教案教學設計!這堂課很精彩

部編版語文4年級《精衛填海》一等獎教案教學設計!這堂課很精彩

精衛填海教案。私信“福利”獲取電子版。

【教學目標】

1.會寫“帝、曰”等5個生字,讀準“少”這個多音字。

2.讀順句子,讀出適當的停頓和節奏,讀通課文。

3.藉助註釋,瞭解課文內容。

4.感受精衛鍥而不捨的精神,感受神話故事的魅力。

5.引導學生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講故事。

重點

1.讀順句子,讀出適當的停頓和節奏,讀通課文。

2.藉助註釋,瞭解課文內容。

難點

1.感受精衛鍥而不捨的精神,感受神話故事的魅力。

2.引導學生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講故事。

部編版語文4年級《精衛填海》一等獎教案教學設計!這堂課很精彩

【教學策略】

1.字詞教學

本課的生字詞較少,而且識記起來較為容易。要求會寫的生字有5個,在識字教學中,注意提示生字的寫法,如“帝”中間的部分是“冖”,不是“宀”;“曰”和“日”相仿,但是“曰”要扁而寬。

2.閱讀理解

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閱讀古文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可通過老師範讀、學生自讀、指名讀等方式,讓學生能讀通句子,並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意。

3.學會表達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之外,還要鍛鍊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的意思。學會用“這個故事講的是……”這樣的句式進行表達。

【學前準備】

1.課前預習

(1)藉助字典等工具書認讀、理解生字。

(2)藉助拼音讀課文,把課文讀熟。

(3)查閱資料書或上網蒐集有關《山海經》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會寫“帝、曰”等5個生字,讀準“少”這個多音字。

2.讀順句子,讀出適當的停頓和節奏,把課文讀通、讀順。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請看一下這幅圖(課件出示精衛鳥的圖片),你們知道這是什麼鳥嗎?你們想知道這隻鳥兒的故事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課文,去認識一下吧。

課件出示:

部編版語文4年級《精衛填海》一等獎教案教學設計!這堂課很精彩

(板書:精衛填海)

2.課件出示《山海經》的相關信息,並與學生交流蒐集到的資料。

課件出示:

《山海經》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神話傳說的大彙編。全書現存18篇,保存了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山海經》還是我國第一部描繪山川與物產、風俗與民情的大部頭地理著作,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其中有關礦物的記錄,更是世界上這一類文獻中最古老的類似記錄。

設計意圖:

用生動的圖片、動畫片及其他相關資料引入課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瞭解神話故事

1.初讀課文,掃清生字障礙。

(1)學生初讀課文,自主認讀生字詞。

(2)課件出示本課生字,學生自主識記,並與同桌交流這些生字書寫上的易錯點。教師相機點撥。

課件出示:

帝 曰 溺 返 銜

預設:“帝”,中間的部分是“冖”,不是“宀”;“曰”和“日”相仿,但是“曰”要扁而寬。寫的時候要注意看清字形。

學生當堂識記生字。同桌互相聽寫,互相糾錯。

2.讀通課文。

(1)教師示範朗讀課文,提示學生:注意斷句,並把握節奏感。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藉助拼音把句子讀順,在讀順句子的基礎上讀通文章。

(3)教師指導朗讀難讀的句子,教學生正確斷句並讓學生多讀幾遍,直至熟練。

課件出示:

炎帝之/少女

溺/而不返

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4)指名讀,看誰讀得通順。教師及時進行評價。

(5)大聲朗讀課文,讀出節奏感。

設計意圖:

四年級的學生讀古文,有些難度。可通過老師的範讀讓學生對讀古文有初步的瞭解,然後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得以讀通句子、讀熟課文,為理解課文內容做準備。

部編版語文4年級《精衛填海》一等獎教案教學設計!這堂課很精彩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把握人物形象,體會神話故事的神奇之處。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熟讀了課文,下面就請兩位同學來展示一下,看誰讀得好。

指名學生讀課文,教師及時給予評價。

2.上節課我們讀熟了課文,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這篇簡短的古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設計意圖:

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開門見山,明確這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

二、藉助註釋,瞭解故事內容

1.請同學們讀課文,藉助註釋疏通文義。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課件出示:

炎帝 名曰 溺水 返回 銜接

生讀課文,並疏通文義。

教師引導:在疏通文義的時候,要注意特殊句式。

課件出示:

女娃遊於東海

以堙於東海

老師指導:在疏通文義的時候,這樣的句式會讓我們覺得有些難以理解。這是因為這些句子的順序和我們平時接觸到的句子的順序不一樣。“女娃遊於東海”正常的語序應該是“女娃於東海遊”;“以堙於東海”正常的語序應該是“以於東海堙”。把語序調整過來後,疏通文義就簡單多了。

2.小組推選代表在全班同學面前概括課文大意,其他同學進行評價或補充。

課文譯文: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女娃到東海遊玩,在海里溺水而未能回來,因此變為精衛鳥,(它)常常銜著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子,填塞東海。

設計意圖:

在理解重難點句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疏通文義,為下個環節體會精衛的精神打下基礎。

三、體會精衛的精神

1.我們疏通了文意,現在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講一講《精衛填海》的故事。

學生再讀課文,講故事。每個小組推選一名同學講故事。老師及時進行評價。

2.炎帝的小女兒變成精衛鳥之後,做了一件什麼事?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她的什麼精神?

學生回答,教師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課件出示:

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老師引導:“常”是“經常”的意思,“西山之木石”意為“西山的樹枝和石頭”,“堙”是“填塞”的意思。通過這些詞語、短語,我們可以瞭解到怎樣的信息?

學生讀句子,理解句子,並交流前面提出的問題。

預設:精衛經常銜著西山的木石去填海。

從中可以看出精衛鍥而不捨、不服輸的精神。

(板書:鍥而不捨、不服輸)

3.從《精衛填海》中,你獲得了什麼啟發?人們通常在什麼情況下讚揚精衛填海的精神?和同學交流。

學生交流,並做彙報。

預設:人們通常用精衛填海來形容那些不畏艱難,努力奮鬥的人。他們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用鍥而不捨的毅力,實現自己的目標。

設計意圖:

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通過解析重難點句子,引導學生疏通文義,使學生能複述故事情節,把握精衛的形象,體會精衛的精神,從而受到啟發。

四、佈置作業

1.把精衛填海的故事講給家長聽。

2.收集自己喜歡的神話故事,記下來,講給同學或家長聽。

設計意圖:

給家長講神話故事,除了能夯實課上所學之外,還能擴大學生的積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熱情。

部編版語文4年級《精衛填海》一等獎教案教學設計!這堂課很精彩

【板書設計】

部編版語文4年級《精衛填海》一等獎教案教學設計!這堂課很精彩

【教學反思】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很重視對學生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培養,時時刻刻給學生以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嘗試自己學、自己發現、自己體驗。具體表現如下:

一、激發興趣。

針對中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我靈活運用多媒體手段呈現傳統文化,營造和諧、富有童趣的學習氣氛,如以圖激趣,以看動畫片引入等,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本篇課文的學習。這樣一改學古文枯燥無味的狀況,調動起學生閱讀神話故事的積極性,讓學生能自覺地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

二、注重閱讀。

學生認讀古典神話文本的難度較大,我結合學古詩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古文。先掃清字詞障礙,讓學生讀順句子、讀通文章,再採用以讀代講的方式,一步步引導學生去感悟,使古文的學習化難為易。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朗讀的興趣,還培養了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深入感悟。

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詳解重難點語句,引導學生準確把握精衛的形象,深刻理解精衛填海的精神,並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暢談啟發和感悟。


私信“福利”,獲取《精衛填海》電子版教案。

老師福利: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