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人的开门七件事,都在这

俗话说得好,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每天从起床开始,人们就要围绕着这七件“生活必需品”展开新的一天,有了它们,生活才有滋有味。唐山人也不例外,独有的“开门七件事”记录了唐山人质朴的生活,更形成了独特的唐山风味。

柴:驱动文明力量

古人以薪柴为燃料,烹饪美食、驱逐野兽、抵御严寒,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游牧文明。而“煤”则是驱动工业文明最早的能量来源。

清朝末期,唐山就诞生了中国第一家煤矿企业——开平煤矿,也就是开滦煤矿的前身。在这里,相继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条铁路、第一座水利化采煤矿井……煤,不单单成就了唐山这座近代化工业城市,更为洋务运动和民国时期的工业发展贡献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唐山人的开门七件事,都在这

开平煤矿

你以为煤只能用来烧?对不住,唐山人还用它来搞“房地产”。

唐山人的开门七件事,都在这

震前唐山民居样貌 摄于1972年

不少老唐山人都住过“ 焦子顶”平房,“焦子顶”就是用工业焦砟(煤燃烧后凝结的块状物)及本地白灰为原料垒砌的房顶,保温隔寒,也是唐山震前一景。震后随着住宅楼房的兴起而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唐山人的开门七件事,都在这

还记得小时候把刚做好的煤炭弄个稀巴烂,然后被妈妈打~

开滦的矿井至今仍在昼夜不停地运转,但这些煤不再是老百姓生火做饭、冬季取暖的必须,它们在火电厂里转化成电能,燃烧自己,以另一种形式为我们服务。

米:喂养一方唐山人

有句谚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米,纵有万般厨艺,也无发挥机会,可见“米”的重要性。

天津的小站稻闻名中外,而在它附近还有一处盛产稻米的大粮仓,这就是唐山的柏各庄。

唐山人的开门七件事,都在这

柏各庄大米

唐山人为啥会对柏各庄大米情有独钟?

现在大牌哥要为大家上节地理课:

唐山人的开门七件事,都在这

柏各庄属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全年无霜期平均188天,这是柏各庄大米的“天时”;地处滦河下游,渤海之滨,由于特殊的退海地理环境,土质粘重,土壤矿化物质含量高,又有天然的滦河水灌溉,这是柏各庄大米的“地利”。

唐山人的开门七件事,都在这

在此条件下孕育出的柏各庄大米米质优良,颗粒匀净、晶亮,做成米饭喷香适口,富有糯性。2017年,柏各庄大米被评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唐山人的开门七件事,都在这

油:盈润唐山人的“味”

冀东菜重油重盐,越是那些油汪汪的菜肴越得唐山人喜欢。就连最素的早点——朝鲜面,唐山人也不忘淋上那么几滴香油,如果这几滴香油来自乐亭的“罗锅子”,那就更完美了。

唐山人的开门七件事,都在这

这个罗锅子香油可不是那个宰相“刘罗锅”创立的。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田老兴在乐亭庞各庄创罗锅油坊,开始制售香油。文革期间被迫停业,直到1981年,罗锅油坊第三代传人田务秋才重操祖业。2011年罗锅子香油传统制作工艺被评为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盐:唐山“重口味”的骄傲

盐,不仅是咱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也是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更是咱唐山的一大资源。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盐场就在唐山南堡。南堡盐场始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300平方公里,也是中国第一个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建设的海盐生产厂。

唐山人的开门七件事,都在这

酱:南有螺蛳粉,北有卤虾酱

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朝,人们就已经会制酱并用作烹调时的佐料,但普通的酱,一般是用发酵后的豆、麦做成的,而唐山这酱就不一般了,它是以各种小鲜虾加盐发酵后,经磨细制成的一种粘稠状酱,名为虾酱,又叫虾糕。

唐山人的开门七件事,都在这

唐山人的开门七件事,都在这

说得跟舌尖上的中国似的,其实外地人乍一闻唐山虾酱会觉得难以下咽。它的味道会让人联想到广西螺蛳粉、老北京豆汁、徽州臭鳜鱼和瑞典鲱鱼罐头,这是因为虾酱在储藏期间,蛋白质与时间谈恋爱发酵,产生了难以名状的腥臭味。但经过烹饪后,虾酱又会散发独特的咸香,滋味鲜美,回味无穷。虾壳富含的钙质分解后易于人体吸收,脂肪转化为脂肪酸,因此虾酱也是优质蛋白质、钙和脂肪酸的丰富来源。

唐山人的开门七件事,都在这

虾酱的食用办法超多,只要你会吃!既可以作为调味料,还可以做小菜,例如鸡蛋蒸虾酱、虾酱炖豆腐、虾酱炒黄豆。如果是单做成酱蘸食蔬菜,老唐山人还会用葱花、大蒜和生姜炝锅,过油炒制,名曰卤虾酱,别有一番风味。

醋:吃点小醋身体好

打开某度,搜索“醋”字,便会出现“山西人吃醋到底多厉害”这样的字眼,其实,不止山西人吃醋厉害,唐山人嗜酸赛过“柠檬精”。吃饺子要蘸醋、吃面条要到醋、拌凉菜要用醋……

唐山人的开门七件事,都在这

唐山人吃醋首选滦南闵庄陈醋,其以高粱、麸皮、谷糠和水为主要原料,以大麦、大豆所制大曲为糖化发酵剂,再经酒精发酵,历固态醋酸发酵、熏醅、陈酿等工序酿制,醋味醇厚。所谓“小醋怡情”,有了这股子酸劲儿,唐山佳肴醋溜饹馇、醋溜玉田白菜更有风味。

茶:评剧的起源地

唐山地处北方,种茶难度确实大了些,但唱响全中国的评剧却是从咱唐山的茶园里走出去的。

唐山人的开门七件事,都在这

唐山博物馆 永盛茶园场景再现

1909年(清宣统元年),开明绅士王永富为了适应日益增加的产业工人和底层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在小山大街修建了娱乐场所“永盛茶园”,以“什样杂需,改良杂技”为其营业范围。4月22日永盛茶园正式开业,由成兆才为主的庆春平腔梆子班作首场演出。当时,平腔梆子戏(评剧的前身)正在向大型戏剧形式过渡,第一天演出就大获成功。从此,这里成为庆春班的演出基地,成兆才创作的许多剧目都首演于此,评剧作为一个剧种在这里基本形成,从这里走出唐山,唱遍中国北方,永盛茶园被视为“评剧的摇篮”。

唐山人的开门七件事,都在这

壁画中的永盛茶园

怎么样?拥有过同款“七件事”的唐山人快来给大牌哥留言吧,说出你记忆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