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富不忘故土,乳山一位能人從小螞蚱中探索出致富路

螞蚱雖小,但在螞蚱養殖戶宮本祥眼裡卻搖身一變成了“致富蟲”。從自己養螞蚱增收,到協助村集體修建5個螞蚱養殖大棚,並提供養殖技術和良種,助力村集體增收,宮本祥的螞蚱產業可謂“越蹦越高"。近日,馮家鎮黨委工作人員將一束代表敬意的鮮花和“乳山文明之星”證書送到了吳格莊村宮本祥手裡。


先富不忘故土,乳山一位能人從小螞蚱中探索出致富路


初次養殖走彎路

當年還在外地做木匠的宮本祥,一次偶然的機會,跟朋友外出吃飯,服務員端上來一盤油炸螞蚱,這對於一個打小在山裡抓螞蚱的農村人來說,這太普通不過了,但一問價格卻讓他吃驚,100多元一盤。吃完後,他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心想就這山裡的螞蚱,村裡山上有很多,抽空去山上捉一個小時就能炸出一盤,這裡卻要花100多元錢才能吃得到,他很不服氣。這件事啟示了他,山裡的螞蚱可以上餐桌,而且價格不菲,他暗下決心要在山上養殖螞蚱。

宮本祥開始四處打聽,學習螞蚱技術,剛開始養殖第一棚螞蚱,因技術不過關,螞蚱特別瘦小,沒有賣上好價錢;之後,他又四處打聽學習,掌握要領,終於快要收穫的時候,大棚卻被風颳倒了,眼見快到手的收入打了水漂。此時,家人勸他放棄,他咬咬牙頂住壓力,從大棚的構造建設上下功夫,終於好心人天不負,他的螞蚱棚贏得了不小的收益。

致富不忘鄉鄰


如今,宮本祥會養殖螞蚱,遠近聞名。村裡看他整天在山上養殖螞蚱,上山下山很辛苦,修建了一條水泥路,這路能直通到他家螞蚱棚,這大大節約了他養殖螞蚱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他打心眼裡感激村裡幫忙修的山路。吃水不忘挖井人,聽說村裡要上螞蚱養殖項目,他主動請纓,老實巴交的他不會說豪言壯語,只想幫助村集體幫助鄉親們致富,有錢大家一起賺,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


先富不忘故土,乳山一位能人從小螞蚱中探索出致富路


剛開始,宮本祥不顧自家5個螞蚱大棚的管理,毫無保留地指導村裡建螞蚱養殖大棚。建棚初期,他幾乎天天都要靠在現場,對用料精挑細選,也不多購一尺油紙,從一根木棍、一根鐵絲、一張網等都要認真緊盯,保證物盡其用,不多浪費村集體一分錢,對大棚建造質量不敢有一絲一毫的馬虎;經過連日的努力,村裡5個大棚在他的監督下保質保量地建成。他又主動提供優質的螞蚱種,認真地傳授養殖螞蚱的技術。熟知螞蚱喜歡吃的草,每天四點左右天還未亮,他匆匆塞上幾口飯,就帶領人們開上手扶車去遠山上割青草,這不僅路遠難走,但就這割草量也是自己養殖棚吃草量的2倍,衣褲被露水打溼是常有的事情,被樹枝、石頭等劃傷流血的事情也經常遇見,對此,他也只是擠一擠血水,掠一把汗水,繼續割草。


先富不忘故土,乳山一位能人從小螞蚱中探索出致富路


仲夏的村莊,整日室外溫度持續30度左右,宮本祥割完草回來基本上有七八點鐘了,顧不上吃早飯,直接去村裡的螞蚱棚先把保溫油紙揭開。有時候經不住家人勸說,他乾脆扒幾口飯下肚墊墊,心裡想的是村裡大棚螞蚱趕緊讓它們及早盡情呼吸山裡的新鮮空氣。中午的螞蚱棚溫度接近50度,宮本祥蹲在村裡的螞蚱棚裡,滿臉汗珠,衣衫溼透,觀察著螞蚱的長勢,根據自己的養殖經驗,他能準確識別哪一隻螞蚱長勢好,哪一隻螞蚱生病,他一眼即看出,並立即對症處理,保證集體的利益不受一丁點的損失。家人有時看著心疼,抱怨讓他歇會,他也總是笑一笑,擦一擦黝黑的臉上的汗珠,又埋頭繼續進入大棚幹活。

小螞蚱帶動致富大希望


看著村裡大棚飛滿長勢良好的螞蚱,宮本祥會心的笑了,心想村集體可有收益了,他終於可以回報村裡了。截至目前,該村的螞蚱棚在他的幫助下,已經收穫一批,價格喜人,村集體收入增加。

先富不忘故土,乳山一位能人從小螞蚱中探索出致富路

飲水思源,無私奉獻,致富了不忘鄉鄰。宮本祥是吳格莊村螞蚱養殖專業第一人,一提起他,村裡人個個都豎起大拇指。宮本祥自己表示:現在有能力了就要多幫助鄉鄰,自己從這片土地成長起來,就不能忘記這裡的鄉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