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掃黑除惡 熱議最高法關於加強刑事審判工作情況的報告

推進掃黑除惡·防範冤錯案件·加強產權保護——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熱議最高法關於加強刑事審判工作情況的報告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高蕾、羅沙)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24日分組審議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加強刑事審判工作情況的報告。常委會組成人員就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防範冤錯案件、加強產權司法保護等展開熱議。

報告顯示,人民法院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始終保持對黑惡勢力犯罪嚴打高壓態勢。不少與會人員認為,各地法院依法審判涉黑涉惡刑事犯罪案件,有力震懾黑惡勢力犯罪,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要正確認識專項鬥爭的政治意義,毫不動搖地堅持依法嚴懲和‘打財斷血’,剷除黑惡犯罪經濟基礎。”李銳委員認為,要對涉黑涉惡典型案件公開宣判、公開報道,進一步增強司法權威和公信力。

李鉞鋒委員表示,目前黑惡犯罪呈現出涉足領域“金融化”、組織結構“隱蔽化”、犯罪手段“軟暴力化”、實施手法“網絡化”等新特點,要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進一步明確相關證據標準和法律政策,統一裁判尺度,確保每一起涉黑涉惡案件都經得起法律、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報告中關於人民法院依法防範和糾正冤錯案件的內容,吸引了許多與會人員的注意。羅毅委員說,近年來,人民法院先後糾正了一批社會影響較大的冤錯案件,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勇於糾錯的態度。建議進一步貫徹“疑罪從無”原則,健全完善防範和糾正冤錯案件的機制。

“應把防範、避免冤錯案件始終作為刑事審判的基礎性工作。”徐顯明委員提出,要通過提高律師辯護比例、證人出庭率以及非法證據排除比、當庭宣判率和二審開庭率等方式,最大幅度避免冤錯案件的發生。

陳軍委員等與會人員對人民法院加強產權司法保護較為關注。他指出,要以歷史和發展的眼光客觀看待改革開放以來各類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因經營不規範所引發的問題,堅決防止將民事責任變為刑事責任。

“對非惡意的一些違規違法行為,在進行監管和處罰的同時,也給予企業整改和規範的機會,讓企業家專心創業創新,放心投資,安心經營。”陳軍委員說。

徐紹史委員提出,這幾年電信網絡、金融、涉眾等新類型犯罪不斷增加,案情複雜,專業性強,社會危害也很大,嚴重影響社會管理秩序和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人民法院要及時完善措施,堵塞漏洞,加大懲治力度。

“非法集資、網絡傳銷等涉眾型犯罪,涉及範圍廣、受害群眾多、涉案金額大、網絡化趨勢明顯,應當引起各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劉季幸委員說,司法、行政等部門應當聯手應對,採取綜合對策措施,從源頭上加大治理力度,遏制和減少此類犯罪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