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俄羅斯盟友數量幾乎不到美國的零頭?

yuzuki


美國為什麼盟友那麼多?俄羅斯卻盟友那麼少?其實這主要看他們的歷史原因和本身的經濟,軍事實力是有關的。



俄羅斯盟友為什麼那麼少?從俄羅斯在蘇聯沒解體之前的歷史和解體之後的實力狀況就可以知道俄羅斯為什麼盟友少,在蘇聯沒解體之前的時期裡俄羅斯在到處打仗,領土上擴張,基本上是以武服人,把蘇聯前部分比作一個人你會和他交朋友嗎?他喜歡使用武力,性格彪悍,到處佔山頭,這時候你肯定怕他打你,又怕把你山頭給佔了,一害怕就會躲他遠一點,毋庸置疑肯定與他交朋友就少了,後來美蘇冷戰花費大量財力,因此在蘇聯時期俄羅斯沒與朋友們打好友好關係的基礎,也沒有能夠維持盟友關係的資金,後來蘇聯維持不去就解體了。


91年蘇聯解體,這時候分離出來的俄羅斯實力更加是一落千仗,基本是吃老本的幹活,蘇聯解體後雖然俄羅斯沒怎麼去發動戰爭了,但俄羅斯這時候卻到了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的地步,從工業體系,軍工實力,經濟實力,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自身實力衰退,給不了盟友利益誰能願意跟,別人還怕你向他借錢。這時候當然都會找財神爺美國去了。俄羅斯盟友少的原因可以摡括成蘇聯解體前的俄羅斯沒有珍惜盟友和解體後沒有實力交盟友。

美國盟友多主要二戰打法西斯的時候奠定了好的基礎,二戰期間美國總統羅斯福,杜魯門執政時期擔任起大國的責任首當其衝幫助和聯合很多國家把軍國主義法西斯打敗。給了很多國家不錯的印象,看過歷史片巜東方戰場》就可以瞭解。當然基礎有了之後,要想交盟友是要經濟實力的,美國在對外援助上,資金上的扶持覆蓋世界絕大部份國家,當然給錢誰都會跟你好,美國作為世界上的最大經濟體在貿易上可以給別人優惠國侍遇,想拉關係想賺錢的自然就多了,你看幾個社會哥沒朋友的,美國最喜歡拉邦結派去整不符合他胃口的國家。美國盟友多主要抓住二戰的機遇打好了基礎。不過現在美國開始對盟友收颳了。



牛頭馬面兩鬼


俄羅斯有哪些盟友?主要有敘利亞、古巴、委內瑞拉。

美國有哪些盟友?北約有28個盟友,其他比較有影響力的盟友包括以色列、日本、韓國、沙特等國。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美國的盟友不僅數量遠遠超過俄羅斯,而且質量更高,綜合實力更強,甚至在美國盟友體系當中並不起眼的韓國,GDP已經超過俄羅斯,僅從盟友角度來看,美國完勝俄羅斯。

美國為什麼盟友眾多,而且質量更高?一是美國比俄羅斯強大,二是美國更加尊重盟友。

在戰爭中,小國可以屈服,可以投降,以尊嚴換取生存,但是大國必須堅持抵抗到底,不能妥協,否則會萬劫不復,因此小國會選擇一個大國結盟,進而保障自己的安全。

美國實力強大

美國的綜合實力遠遠超過俄羅斯,經濟上,美國2018年經濟總量為20.5萬億美元,俄羅斯為1.6萬億,兩國完全不是一個量級,因此俄羅斯在與美國的對抗當中往往處於劣勢,俄羅斯經濟總量低,因此也無法保護盟友的利益。


美國對委內瑞拉進行經濟制裁,但是作為盟友,俄羅斯僅僅能夠在軍事上提供援助,比如派出400名僱傭兵前往委內瑞拉,保護馬杜羅的人身安全,此外提供數量有限的救援物資,然而憑藉俄羅斯有限的經濟實力,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委內瑞拉通貨膨脹的問題。委內瑞拉擁有數量龐大的石油資源,但是俄羅斯也是石油進口國,不可能再進口委內瑞拉石油,否則會拖累俄羅斯經濟。

俄羅斯坑盟友

俄羅斯能夠有今天17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絕大多數都是擴張得到的,其中從瑞典手裡奪取了聖彼得堡,從奧斯曼手裡奪取了黑海沿岸和克里米亞半島,俄羅斯幾乎所有周邊國家都曾遭到俄羅斯的入侵,加上俄羅斯人信奉東正教,而歐美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因此俄羅斯難免與歐美國家對立。


二戰後蘇聯有一大批東歐盟友,包括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但是相比於美國,蘇聯的手段生硬殘暴。

二戰結束之後各國經濟水平都十分低下,經濟建設成為各國的核心工作,捷克為了發展經濟,提出一系列改革計劃,其中包括對政治體制的變更,但是捷克的行為引起蘇聯的警惕,最終在1968年,蘇聯召集盟友集結了20萬軍隊,5000輛坦克進入捷克,捷克的改革運動“布拉格之春”宣告失敗。

美國也坑盟友,但主要是坑錢,比如向韓國提出增加50億美元的軍費,韓國不願意也行,美國威脅韓國把駐韓美軍撤走,所以儘管韓國排斥,但是因為沒有威脅韓國的國防安全,韓國仍然是美國盟國。

美國威脅盟友:不聽話就撤軍。

俄羅斯威脅盟友:不聽話就滅了你!

即使不看美國和俄羅斯的實力,相比之下,俄羅斯作為盟友,能更讓人放心一點,俄羅斯盟友,沒有一個是與俄羅斯接壤的,這就足以說明很多問題。


視野新觀


這個問題讓普京非常不爽,什麼叫“幾乎不到”,那是壓根兒沒有好伐?

當然,這些所謂的“盟友”全部都是小弟或者附庸。不過即便如此也能夠證明美國的號召力要遠遠大於俄羅斯。俄羅斯所謂的“俄羅斯只有兩個盟友——陸軍和海軍”在現在看來更像是無奈的自嘲。

那麼,為何美國在國際社會前呼後擁,而俄羅斯卻永遠都是形單影隻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得道多助

孟子有句名言,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意思是得到道義的領袖會獲得大票盟友。而今天的美國明顯不是這樣的道義之君,之所以收穫大批小弟根本原因在於此道非彼道,那就是美國的新殖民思想。

因為美國殖民思想要遠遠強於俄羅斯,因此依附美國的國家不可勝計。

今天的美國,登記在冊的盟友數量高達68個,這些所謂的盟友,或通過軍事吊打,比如日韓;或通過經濟捆綁,比如西歐各國。總之這些國家基本都認可了美國的殖民方式。

相比於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走上了技術立國的道路,在領土擴張上不再追求大規模開疆拓土,將主要精力放在佔領世界咽喉要點上,比如巴拿馬、馬六甲。更重要的是通過美元石油霸權,美國與盟友形成了強有力的共生關係,這使得美國在掠奪和壓制其盟友的同時,也能在客觀上形成一定程度的互利共贏局面。

但俄羅斯並不這麼想,雖然和美國一樣有著稱霸世界的野心,但俄羅斯的方法無疑更加直接,那是將全部土地置於俄羅斯的統治之下,這讓所有國家尤其是俄羅斯鄰國深受其害。

所以,但凡能夠自由選擇,大部分國家不願意與“噬土成性”的俄羅斯為伍,波蘭重金邀請美軍入駐已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很多國家的心聲。

2、實力優先

美國遠強於俄羅斯的綜合國力,是其盟友數量遠多於俄羅斯的重要原因。

在這個大家都很忙的時間,小國弱國對大國的投靠絕不是為了喝酒吃飯,他們需要的,是極度的安全感。

但俄羅斯提供不了這樣的安全感。

一直以來,雖然俄羅斯不是在擴張,就是在擴張的路上,在400多年時間裡建立了地跨歐亞,面積達200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帝國,在農奴制度下的俄羅斯,始終是非常落後的存在,而這樣的制度即便經歷了蘇聯時期的超級大國時代,也無法和美國並駕齊驅。

所以,沒有實力的俄羅斯是沒有資格奢求更多小弟的。

而歷史上的俄羅斯,長期作為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是相當危險的存在,投靠俄羅斯,又意味著要成為美國及西方世界的眾矢之的,而在俄羅斯自身難保的情況下,和俄羅斯如膠似漆就是真正的找死。

今天的俄羅斯,所謂的7個盟友都是長期生活在俄羅斯陰影之下的鄰國,他們對俄羅斯的追隨,更多的是出於對俄羅斯的恐懼,因為懼怕成為烏克蘭第二,所以對俄羅斯言聽計從,幸運的是因為靠近俄羅斯的地理位置且實力微不足道,西方國家也不會刻意針對。

3、嫌貧愛富

總設計師曾說:“回頭看看這幾十年來,凡是和美國搞好關係的國家,都富起來了。”而與之相對應的是,跟著蘇聯的共產主義陣營國家,則受夠了窮困潦倒最終土崩瓦解。

雖然理想和主義不可或缺,但對於無足輕重的小國弱國而言,他們最需要的還是小富即安,他們追隨美國毫無疑問會比俄羅斯結果更好。

在追隨世界霸權的道路上,美國雖然沒有像俄羅斯這樣噬土成性,但行事做派的野蠻程度和俄羅斯不遑多讓。

不過因為美國自1894年就成為世界經濟霸主,主導國際市場長達100年以上,就意味著美國在國際社會比俄羅斯有著更多的主動權。

雖然美國依靠美元石油霸權對盟友瘋狂吸血,但深受美元石油霸權籠罩的盟友,也同樣是美國產業轉移和技術交流的最大受益者,說難聽點,就是吃美國剩下的骨頭,他們也能吃得膘肥體壯。

而俄羅斯,一直就是一個連骨頭都吃不上的老大。

歷史上的沙俄政府長期靠舉債度日,而1991年蘇聯解體後,失去工業體系的俄羅斯只能以出賣石油等資源為生,這樣的國家,想要自保都費勁,對其他國家只有競爭鮮有合作。所以儘管有國家追隨俄羅斯,也不會因此而發家致富。以哈薩克斯坦為例,它的蒸蒸日上,恰是因為擺脫了俄羅斯的壓制。

所以,俄羅斯盟友寥寥絕不是偶然。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為什麼羅剎(俄羅斯🇷🇺)的盟友數量,幾乎不到美國的盟友的數量的零頭?這是因為,一:歷史上沙皇羅剎和蘇聯作的孽太多,達到了四鄰皆恨的地步。羅剎和蘇聯的大部分領土,都是用武力或者武力訛詐的手段,從它的四鄰的手中搶來的。蠻橫霸道的沙皇羅剎和蘇聯,與它的大多數鄰居都積怨甚深。牆倒眾人推,雖然蘇聯已經解體,但是它的四鄰仍然對它的繼承者羅剎,充滿了厭惡的感覺。


就比如這兩天羅剎在高調紀念蘇聯紅軍從法西斯德國的手中解放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七十五週年時,愛沙尼亞卻對羅剎提出了嚴重抗議。羅剎的四鄰對羅剎的厭惡,由此可見一斑。

二:哪怕是在蘇聯時期,美國的盟友的數量,就已經超過了蘇聯,更不要說蘇聯的繼承者羅剎了。在蘇聯時期,除了“經互會”的成員國,以及非洲的利比亞卡扎菲政權、西亞的敘利亞、伊拉克等寥寥無幾的幾個盟友之外,這個世界上的很多國家,都對蘇聯抱有深深的厭惡之感。


東歐劇變後,不要說原來的華約組織成員國都對羅剎極端厭惡,即便是一些原來的蘇聯加盟共和國,如烏克蘭和格魯吉亞,都是和羅剎勢同水火的。而目前美國🇺🇸挾舊冷戰勝利之餘威,攜帶包括前華約成員國在內的盟友,對羅剎進行嚴苛的封鎖制裁,頗有“黑雲壓城城欲摧”之勢。

幾如孤家寡人的羅剎,如果不是中國🇨🇳的出手相救,它早就在西方嚴苛的制裁封鎖下倒了下去!一個同所有的鄰國都結下深仇的國家,又碰到了對它不友好的國家集團向它大力施壓,在這種情況下,它又會有幾個盟友呢?


山野耕樵


與美國相比,俄羅斯的盟友確實是少的可憐,歐洲只有白俄羅斯算是俄羅斯的鐵桿盟友,在亞洲原來蘇聯體系內的哈薩克斯坦等五國也算是俄羅斯的盟友,再就是敘利亞、古巴,而委內瑞拉也算是一個。

俄羅斯的祖上闊過,擁有的盟國數量曾經非常的龐大

結盟是歐洲各國之間為了爭權奪利出現的外交形勢,一戰中這種形式達到頂峰,一戰的雙方協約國和同盟國就是兩個拉幫結派的國家同盟軍事集團,當時俄羅斯加入的是協約國集團,只不過中途俄羅斯爆發了革命,變成了蘇俄,主動從協約國裡面退群了。

一戰後蘇俄,雖然熱衷於向外輸出革命,但是當時歐洲能夠成功革命的國家寥寥無幾,所以蘇俄及後來蘇聯屬於被孤立狀態,知道二戰爆發前後,蘇聯先後與德國,英美等結為盟國,才算是重新進入了拉幫結夥的狀態。

二戰中蘇聯加入英美的群,幹掉了德國,而戰後由於意識形態和現實利益的巨大差異,很快蘇聯與英美又退群了,但是憑藉著在戰爭中積累起來的強大實力,蘇聯開始建群了。因此也迎來蘇聯盟國數量頂峰的輝煌時刻。

二戰後的蘇聯曾經也是盟國扎堆的

歐洲方面,隨著蘇聯紅軍的反攻解放的一眾東歐國家,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波蘭、東德、匈牙利等等紛紛加入蘇聯的群,後來這個群更名為“華約”。

亞洲方面,蘇聯在戰後積極支持民族解放運動,於是中東的埃及、敘利亞、利比亞等過都在此時加入蘇聯的盟國群,成為了蘇聯的盟國,東南亞的越南因為美國入侵,也加入了蘇聯的盟國群,還將自己的金蘭灣租借給蘇聯。

美洲方面,古巴在美國的後院發動了革命,而後加入蘇聯的盟國群。

而此外蘇聯在巴爾幹地區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美蘇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其盟國也煙消雲散

戰後美國成為了老大,在歐洲建立自己盟國群“北約”,在亞洲也將日韓發展為盟國。但是儘管美國幾乎是全面佔優,但是蘇聯仍舊不甘心,於是美蘇開始全球範圍內的爭霸。

然後30多年較量過後,蘇聯不敵,東歐國家全部變色轉向,蘇聯解體一大堆國家,其中最重要額度政治軍事遺產被俄羅斯繼承,但是俄羅斯早已無法和蘇聯同日而語。

北約東擴的對象大部分是原來蘇聯的群內小弟

俄羅斯不僅無法實現蘇聯時代小弟云云的盛況,甚至連自己蘇聯體系的下的兄弟都留不住,比如烏克蘭、格魯吉亞都曾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如今對俄羅斯怒目而視。

巴爾幹方向,1999年北約對南聯盟動武,而最終將俄羅斯的勢力徹底掃出巴爾幹半島。

而在中東的盟國埃及,儘管蘇聯曾慷慨付出,但是埃及在四次中東戰爭中幾乎全面敗北,慘重的失利要讓埃及心灰意冷,於是埃及也掉頭拋棄蘇聯/俄羅斯,去找美國去也,於是俄羅斯在中東僅僅剩下倔強的敘利亞,這也是為何俄羅斯不惜出兵也要保住敘利亞的原因之一。

於是俄羅斯的盟國只剩下了這麼有數的幾個。

美國擁有龐大數量的盟國,所憑藉的巨大政治經濟優勢,是俄羅斯所完全不具備的

二戰後美國成為無可爭議世界第一強國,這種強大是全方位的,美國當時無論在政治、軍事還是經濟上都有著巨大的優勢。

美蘇爭霸中蘇聯的失敗,是俄羅斯丟失大量盟友的直接原因

戰後憑藉馬歇爾計劃等經濟援助計劃,美國西歐盟國以及亞洲的盟國在經濟上實現了復興,這些國家重新繁榮起來,雖然美國並沒有那麼好心,只是將這些國家納入到美國的經濟體系之中,但是總體上效果還是不錯的。

同樣的軍事上也是如此,美國軍隊通過大量在這些盟國進行駐軍,將盟國都納入到美國的軍事體系之下,這些國家雖然上還是主權國家,但是他們在軍事上只是美國的附庸和補充,而在西方除了英國、法國等幾個少數大國還能夠算得上是國防自主外,其他盟國都是如此,只能和美國一條道跑到黑,比如日本,周知日本海軍實力很強,但是日本海軍最強大的能力是反潛和防空上,而主動進攻能力嚴重不足,只能是美國海軍的附庸力量,做佔時的“皇協軍”

而蘇聯以及後來的俄羅斯顯然沒有這種實力,蘇聯時代雖然對東歐國家有過援助,但是援助的目的,是為了將東歐各國鎖在蘇聯的戰車上,而且由於種種原因蘇聯的盟國經濟發展都很滯後,軍事上蘇聯也建立了“華約”,但是對付盟國手段都是武力彈壓。這不可能不讓蘇聯的盟國產生逆反心理。

蘇聯入侵阿富汗,蘇聯對付不聽話的盟國辦法不多,就是幹,這樣的效果非常的不好

比如曾經成為蘇聯盟國的阿富汗,蘇聯曾曾大舉援助阿富汗,但是阿富汗當局總想單幹,結果蘇聯策劃了幾次軍事政變後,最後不得不軍事入侵阿富汗,但最終卻將自己推向墳墓。

而現在的俄羅斯,經濟發展之後,出口石油天然氣成為了國家的經濟支柱,雖然說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是早已經是日暮西山,無力迴天了。


大東北的小豆包


1.太窮了,跟他混沒錢途。

2.太橫了,得罪的人太多。


迷彩虎軍事


蘇聯解體後,能與美國領導的北約相抗衡的華約組織也隨之土崩瓦解,俄羅斯雖然繼承了前蘇聯的大部分遺產,但卻唯獨沒有繼承前蘇聯不遺餘力羅織盟友的政策,而是走上了一條不結盟之路,俄羅斯試圖用自己的一己之力來證明戰鬥民族的強大不是吹出來的,這其中既有無奈,也有辛酸,但更多的則是俄羅斯不屈不撓的民族信心在支撐著俄羅斯一路向前。

這張著名的照片就是俄羅斯的真實寫照,普京一個人孤獨的走在空曠的大街上的背影怎麼看都讓人有種莫名的心酸, 普京曾經直言不諱,“俄羅斯沒有盟友,俄羅斯的盟友就是俄羅斯陸、海、空三軍”。


與美國在世界上廣結盟友的政策不同,不僅是俄羅斯,包括中國、印度在內的大國都奉行不結盟政策,這自然是源於各國對國際關係的定位不同,但說到底還是除了美國有獨霸天下的野心外,其他國家都沒有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
政策不同導致結果不同,反應到目前的國際關係格局中,就是美國盟友遍天下,而俄羅斯則幾乎沒有盟友,但這正是俄羅斯難能可貴的地方,俄羅斯幾乎憑藉一己之力滿世界狙擊美國的霸權,用俄羅斯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美國出現在哪裡,俄羅斯也一定會出現,雖然俄羅斯並非完美的國家,但正是俄羅斯的存在,才讓美國獨霸全球的野心不至於實現,至少在這一點上俄羅斯的做法是值得尊敬的。


那年那月那兵說


原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集團的《華約組織》成員國包括: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中的15個加盟共和國(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白俄羅斯、愛沙尼亞、格魯吉亞、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拉脫維亞、立陶宛、摩爾多瓦、俄羅斯聯邦、塔吉克斯坦斯坦、土庫曼斯坦、烏克蘭和烏茲別克斯坦)、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波蘭人民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等8個國家(總計23個獨立國家)。總體來講,1989年東歐變化投向西方陣營的四大基石是:非蘇化、私有化、非軍事化、親西方化。這是有社會共識的,絕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 經過20年的轉軌,各黨派左右輪流坐莊,也就是說,東歐人不喜歡被“代表”,他們的選舉文化證明了自己對美國西方普世價值模式的偏好,這恐怕才是最真實的感受。

1949年,德國分裂為東西兩德,東邊的叫民主德國。可人民想盡一切辦法逃離東德。到1961年,總共跑掉了350萬人,佔到東德總人口的五分之一。1961年,東德建立起一道將柏林城一分為二的高牆,名叫“反法西斯牆”。從1961年柏林牆建成之後至1980年,仍然有17萬東德人成功“越獄”。整體不斷下降的東德人口,其中叛逃人口也有貢獻。

1932年至1933年,蘇聯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發生了大饑荒,最慘的是出現了人吃人的情況。農民的糧食本來不夠吃,但是政府徵收糧食的數額一點也沒有減少,各個徵糧隊在烏克蘭進行了一次大洗劫,農民手中僅有的糧食、牲畜、家禽等被劫掠一空。到了冬天,農民靠著樹皮,乾草磨成粉,有點人甚至把之前埋在地下的有病的貓狗都挖出來吃了。據估計,大約有315萬至718萬烏克蘭人死於這場大饑荒。


用戶3945390008811


一頭大象死在森林裡,不長時間來了一群豺狼虎豹以及天空中飛翔的烏鴉和大雕 ,原因是什麼?因為大象屍體腐爛的氣味,把這些食腐動物吸引過來了,這些動物來後,並不是來哀悼大象,而是為了分一杯羹而已。接著一群蒼蠅也接踵而來,蒼蠅也不會給大象送什麼花圈,純粹是趨臭而來的。

美國就像這頭死去的大象,圍繞在它身邊的盟友,只不過是一群食腐動物和一群蒼蠅而已。


塔雲


盟友這種東西,還真的不能按數量來對比,僅就目前的國際態勢,與美國有盟友關係的國家誠然遠比與俄羅斯有盟友關係的多,但能有多難道真都是優勢嗎?或許只是禍福相依的關係而已!



二戰爆發前期,英法與波蘭是盟國,但當納粹德國閃擊波蘭時,作為英法盟友的波蘭人民和軍隊,正在面臨德國鐵蹄的摧殘和侵略,而波蘭的盟友英法,只是坐在牢固的馬奇諾防線的堅固防務工事內,象徵性的向德國宣戰而已,甚至都沒有試探性的派出一丁點的軍隊對德國的西部防線進行試探,即使他們清楚德國當時的西部防線嚴重的空虛!



當然當時的英法也不是親密無間的,最著名案例的是:德國開始向英法進攻時,在敦刻爾克將數十萬英法聯軍圍困在敦刻爾克海灘,英國新首相丘吉爾主持下的撤軍計劃,讓英國的海上能力彰顯無疑,但就是這次撤軍計劃,卻嚴重的暴漏了英法盟友之間的不團結,實際上敦刻爾克大撤退前期撤出的被困軍隊,絕大多數是英國人,而法國和其它盟國軍隊只是後期高層協調後才開始撤離的!



那麼問題來了,美國的盟友真的那麼“多”於俄羅斯嗎?是質量多還是數量多呢?或許只是數量多而已,在美國特朗普美國優先戰略之下,發起的對世界主要盟友和經濟體的貿易衝突,已經明確的說明,在美國眼裡,沒有什麼盟友不盟友的,有的只是美國短期內可以控制的聽話小弟而已!



因此對比美俄盟友的數量沒有任何意義,更像是小朋友收集卡片的對比遊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