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些年輕醫生選擇轉行,你覺得原因是什麼?

毋忘在莒77


作為一名還算年輕的醫生,周圍確實有不少的同齡人轉行了。所以這個問題,韓一聲還算是有發言權的。

現代人的思想都是極為活躍的,不管是做哪個行當,想轉行最主要的原因都是對收入情況不滿意,或者說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說白了還是幹活多嫌錢少,年輕的醫生尤其如此。年輕的醫生主要是實習醫生、規培醫生、住院醫生或者住院總醫生。

做醫生的都知道,實習醫生是不掙錢的,不僅不掙錢還要向醫院和醫學院交實習費和住宿費。臨床醫生都必須經過這個過程。這也是醫學生花費最高的時期。

規培醫生是個新生事物,最近幾年才全國推廣。他們的工資很低,大多數的規培醫生都是靠國家政策和醫院規定領取一定的補助,這些收入基本只能維持溫飽,國家補貼800到1000元,大多數醫院可能會給1000-2000元的補助,加上200至300的夜班費,也就只能吃飽肚子,至於住宿和其他生活費用只有靠家長資助了。而工作上,規培醫生每天也跟住院醫生一樣,做大量的基礎性的工作。有不少醫生由於難以承受這樣的收入和工作,選擇轉行。

住院醫生是醫院工作的最底層,做的工作也是最基礎、最髒、最累的,但是由於等級最低,因此工資和獎金水平也是最低的。不同地區、不同醫院的住院醫生收入不同,大醫院多一些,有些醫院、有些科室能達到1萬多,但是多數醫院和科室的一線住院醫生收入在5000-8000元。有人覺得這收入不少了,但是比起以往家庭的付出、每天的忙碌、5+2、白+黑、隨叫隨到、不分晝夜等高強度的工作,這收入真的不算多。很多人無法忍耐這樣的收入、獲益比例,就選擇轉行了。

當然,醫生轉行也有因為醫患矛盾突出、工作環境不良、工作地點遠離住處等常見的因素。


韓一聲醫學博士


我周圍的一些朋友的確已經轉行了,原因有很多,總結一下無非就是生活影響,報酬太低,日子難熬,和找到了更好的出路。

學醫你不一定就非得幹臨床,搞了臨床也不是說就一定要搞一輩子,我們宿舍的一個妹子,人家畢業就轉行了,直接改行去當了老師,一年三個月寒暑假加上國家法定假日,簡直不要太爽。

還有一個朋友,在臨床呆了兩年,因為收入太低,乾脆辭職回家幫爸媽開藥店去了,對於一個需要結婚,養老婆孩子的男性來說,你在剛上班那兩年還得靠父母接濟,這麼個工作做下去的確有些困難。

還有一個朋友,來了個小飯館,雖然不大,但是比上班舒服,想開門就開門,不想開門了就關門,晚上也不用值夜班,也不必整天擔驚受怕值班睡一會就會被護士小姐姐叫醒。

所以,你看他們都轉行了,無非就是這些原因,對於這一份工作不滿意,不想做了,有了更好的選擇,所以就離開了,其實人生也都是無數個選擇,我們做的不一樣的決定而已。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作為一名畢業一年的醫學生,對這個問題簡單提幾個自己的看法:

  1. 高不成,低不就。把這個放到第一位的原因,是因為自己本身就是這種人。畢業期間尋找工作,自己看好的醫院最低博士起步;而那些招碩士的醫院自己又不看不上。所以,畢業兩三個月了,終於決定考博士,再晚三四年出來接受社會的改造。

  2. 醫學生就業壓力實在太大。本人地處省級市,就今年的招聘形式來看。一流醫院妥妥博士起步,稍微好點的醫院也是博士優先,差點的市級醫院還可能找點碩士。5年本科,3年碩士,畢業出來手拿著學位證書,發現這個城市基本上容不下你。
  3. 醫療大環境太差。現在醫療環境太差,傷醫、殺醫事件頻繁發生,不少醫生不是被別人殺死了,就是被自己殺死了。自己在臨床3-4年,親眼目睹科室的主治醫生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基本上沒有自己的時間,沒有自己的生活。
  4. 家庭環境所迫。可能自己的家庭條件稍微好些,所以我才慢慢找工作,甚至準備明年考博繼續深造。但是,大部分家庭,辛辛苦苦養你20多年,希望你研究生畢業了能掙錢。所以,身邊的有些同學隱藏自己心中的驕傲,選擇次點的醫院,或者醫療相關的行業,先養活自己,再談理想。
  5. 其他行業也能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隨著自媒體的發展,現在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自己的專業知識。不單單在醫院救死扶傷,可以來到網絡做醫學科普,可以自營公眾號講健康觀念傳給大家。這樣,可能更自由,或更掙錢。

下水道研究僧


“快樂的小大夫”為您解答。歡喜關注

目前是有一些年輕醫生轉行,我身邊也有這樣的醫生。和他們聊天,轉行的原因大多是這些:

1、醫生辛苦還收入少。醫生的辛苦無容置疑,特別是年輕醫生,每天起早貪黑,還要值夜班, 節假日基本沒有休息,只要病房有患者,都要到醫院查次房。這樣大的勞動量,往往卻是醫生中收入最少的。剛畢業的上班的年輕醫生往往需要家裡填補。

2、壓力大。目前的醫患關係緊張,治療患者小心翼翼,唯恐出現問題,家屬不滿意。經濟壓力更大,同齡人往往都買房買車結婚生子,而醫生可能還在上學規培,一切都完事了,收入卻少的可憐。晉升壓力大,醫生要想順利晉級,一般不是做好醫生工作就行,還要學文章,申請課題,考試,甚至有的還需要考研考博。身體壓力不堪負荷,一般在這樣的勞動強度和壓力下,很少有鍛鍊身體的時候,休息吃飯不規律,請假難,身體狀況堪憂。

3、培訓時間長,成熟晚。本來醫生上本科就是5年,加上現在的規範化培訓,又3年,現在又來了專科培訓,又2年,當上所謂的年輕大夫都30多了。就這樣,真正的獨立上崗,很多人還是不信任。加上現在規範化培訓,真的還有待提高,學的東西很多還要到工作崗位上進一步學習。但時不我待啊。

4、挫敗感強。都說醫生是個高尚的職業,救人一命職業成就感油然而生,那只是一會兒,但是如果有一個患者救不過來,不要說患者家屬找你,你自己的職業挫敗感會讓你很長時間緩不過來。我有以為老師因為一個患者手術後死亡,之後就徹底的不幹臨床了。

……

可能還有很多原因,但這些基本都包括這些。

我現在帶學生的時候,都事先問一下,你真的想做醫生嗎?如果還有別的想法,儘快轉行,這個行業如果吃不了苦,扛不住呀,忍不住寂寞,受不了委屈,不能不斷的學習,請早點轉行,因為做不到這些,你做不了一個好醫生,甚至醫生你做不到頭。

“快樂的小大夫”每天為您推送健康醫學知識,分享病例,不要忘記點擊右上角關注呦!


快樂的小大夫


醫生這個行業有自己的特殊性,其中區別於其他大多數行業的一個特點就是學習週期特別長,成長特別慢,收入在中年以後會出現井噴。

這種特點就導致了一個年輕醫生,在30歲之前,可能收入非常低。醫生要讀研究生,讀博士,讀完博士還要進行多年的規範化培訓。這幾年的收入要遠遠低於從事其他職業的高中同學。在30歲之前,可能工資很難突破一萬元,而同學歷的高中同學,如果從事IT或者金融行業,年薪可能已經達到30萬以上。

這就導致很多年輕醫生堅持不下去。畢竟,現在隨便一個四線城市的房價都破萬了。

我覺得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現在醫患關係太緊張了,當醫生沒有成就感。反正治好病人要捱罵,治不好病人要捱打。


第三,學醫的人基本上都算是成績比較好的,轉行真的很輕鬆,要考什麼執照真的是很簡單的。我之前有個同事,就是不想幹醫生了,直接考了一個註冊會計師,別人考很困難,但是感覺他很輕鬆。還有一個同事,辭職去麗江開客棧,在網上寫文章,寫感想,文章寫得好,成了網紅,客棧生意也好的不得行。


還有一些人就是不喜歡醫院的環境,以及醫生這個工作,加上轉行難度不大,就轉行了。


人體探索者


眾所周知,醫生這一行業是一個長線專業,即能夠獨立行醫且擁有一個差不多餬口的收入的時候,往往已年逾不惑,而在此之前,年輕醫生的收入及其微薄,每個月的收入並不能夠支撐家庭的開銷,且工作時間常,工作強度高,壓力極大。很少能抽出時間來陪伴自己的家人。

且前些年主流媒體的不負責任的報道,造成了最近這些年醫患矛盾日益加深,殺醫、傷醫時間屢見不鮮,甚至有一些高考填報志願的孩子直接過濾掉醫學相關的全部專業填報。

筆者是一個年近40歲的醫生,我身邊的一些同行以及過去的一些同學有一些已轉行做其他的職業,其勞動強度遠遠低於我,且收入也遠高於我。能夠支撐我們繼續幹下去的只是一個信念,有些時候,患者以及家屬的一句暖心的話,便是支撐我們繼續當好醫生的強大動力。


劉華放大夫


我覺得原因很多,儘管我國每年有60萬醫學生畢業,但真正穿上白大褂的還不到10萬人,影響年輕人轉行的因素在於醫學執業起初薪酬低、醫路漫長又難,其中“醫勞”、“醫鬧”及醫患關係矛盾等成為了關鍵因素。醫生職業在國內變成了一種高風險、高門檻卻低報酬的尷尬現象。

高門檻下的殘酷:高文憑敲門磚和低通過率執業

儘管很多年輕人有一腔熱血,想奉獻自我,但是現實卻很殘酷,高門檻的醫學從業之路成為一座攔路大山,沒有碩士、博士學歷進不了省級,地市級醫院也要碩士學位,而本科生只能跑二甲醫院,鄉鎮級醫院倒是收專科生,但人家卻不願意去。醫學生都想去三甲醫院,但是三甲醫院重點科室門檻高,且醫生執業通過率只有3成,所以望而卻步。

高風險下的擔憂:醫患關係緊張,傷醫屢見不鮮

今年7月份天津武警後勤醫院的女軍醫遭到暴力殺害事件,讓不少醫生不寒而慄。雖然國家加強了對“醫鬧”的整治,但是傷醫事件屢見不鮮。而且看病難、看病貴依然未解決,患者埋怨醫生、媒體譴責、鍵盤俠黑醫等等,醫患關係不見明顯降溫,擔憂害怕也正常。

低報酬下的尷尬:大多數醫生年薪不足10萬

據悉,超過一半的醫生收入與期望不一致,年均薪酬只有9.55萬,而與相對應的卻是絕大部分醫生存在“過勞”現象,加班是常事,沒有休息是常態,如兒科醫生,一天上十幾個小時大有人在,所以導致很多年輕人傾向於薪酬較高的其他醫療行業或職業。


醫療百曉生


目前是有一些年輕醫生轉行,我身邊也有這樣的醫生。和他們聊天,轉行的原因大多是這些:

1、醫生辛苦還收入少。醫生的辛苦無容置疑,特別是年輕醫生,每天起早貪黑,還要值夜班, 節假日基本沒有休息,只要病房有患者,都要到醫院查次房。這樣大的勞動量,往往卻是醫生中收入最少的。剛畢業的上班的年輕醫生往往需要家裡填補。

2、壓力大。目前的醫患關係緊張,治療患者小心翼翼,唯恐出現問題,家屬不滿意。經濟壓力更大,同齡人往往都買房買車結婚生子,而醫生可能還在上學規培,一切都完事了,收入卻少的可憐。晉升壓力大,醫生要想順利晉級,一般不是做好醫生工作就行,還要學文章,申請課題,考試,甚至有的還需要考研考博。身體壓力不堪負荷,一般在這樣的勞動強度和壓力下,很少有鍛鍊身體的時候,休息吃飯不規律,請假難,身體狀況堪憂。

3、培訓時間長,成熟晚。本來醫生上本科就是5年,加上現在的規範化培訓,又3年,現在又來了專科培訓,又2年,當上所謂的年輕大夫都30多了。就這樣,真正的獨立上崗,很多人還是不信任。加上現在規範化培訓,真的還有待提高,學的東西很多還要到工作崗位上進一步學習。但時不我待啊。

4、挫敗感強。都說醫生是個高尚的職業,救人一命職業成就感油然而生,那只是一會兒,但是如果有一個患者救不過來,不要說患者家屬找你,你自己的職業挫敗感會讓你很長時間緩不過來。我有以為老師因為一個患者手術後死亡,之後就徹底的不幹臨床了。


頭髮醫生王禹


醫生的專業水平要求越來越高,一些醫生在問診過程中,不敢確診或誤診給醫院造成了很壞的影響,也給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甚至性命的代價。

舉兩小例:

有一患者開始肚子疼,因為是公費醫療被地方醫院收住治療,X光、CT、B超做了個遍,然後對患者家屬說:來遲了,你們對上人太不負責了。家屬問是什麼病?醫生:腸子上問題,還不懂嗎?基本就是癌!這句話可把患者一家人嚇的不輕。再看患者一天比一天嚴重,已經是萬分痛苦的程度,就這樣在醫院治療了十餘天每天治療費千餘元一點效果未見。患者家屬提出轉院到大醫院查查,地方醫院一百個不同意,說他是公費治療必須在本院,到外地治療一律不予報銷藥費。又住了幾天。後來患者疼痛的經常昏迷,已經不行了只靠止痛藥維持。家屬自己找來救護車強行將患者轉院到某部隊醫院,經連夜檢查確診為嚴重的穿孔性腸炎,立即手術。近二十年了,該患者今天還健在。看看這個地方醫院的牆欄裡,二甲醫院,先進的醫療設備一應具全,高職醫生排成隊。一個簡單的腸炎被誤診了。拖延成了穿孔性腸炎還沒查出來是什麼問題。

第二個病例:一鄰居感覺吃飯食道有點不舒服,到醫院看醫生,貫用程序進行了一系列儀器檢查,結果被確診為食道癌,要求趕緊住院治療。患者嚇的像死人一般不吃不活,一家又被嚇的天昏地轉。後來想起來到某部隊醫院查查,結果被部隊醫院醫生確診為輕微的食道發炎,得知不是食道癌,患者當時在飯店裡就吃了一大碗乾飯,後來只在藥店裡買了些消炎藥一切問題解決了。

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患者如果繼續在地方醫院治療必死無疑甚至是傾家蕩產家破人亡。


冷語祥子



現在的年輕醫生為什麼會醫學院校畢業之後選擇轉行兒不繼續在醫療行業內就職?

我覺著這個應該是我們國家上層領導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的一個問題。

曾經網上有這麼一個段子“醫生是拿著買菜菜的工資,操著賣白粉的心”。

這是對醫療行業多大的一個諷刺。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國家現在開始實施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可以說,這項制度是非常非常好的。對培養優質的醫師很關鍵,很重要。但是有些地區對規培生的培養質量真的是千差萬別,參差不齊。同時,有的醫院還會剋扣規培生的獎勵。

這麼長時間的醫學院校學習,在加上畢業之後的長時間規培已經把醫學生當臨床醫師的願望給逐漸逐漸的磨滅了。

所以說為了能夠很好的培養下一代的臨床醫師,留住優秀的人才,我們國家還應該出臺相關的政策。提高醫生的待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