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麻將桌上看品德”?

近年來,麻將牌遊戲越來越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城鄉家庭、社交場合、業餘娛樂場所、俱樂部及老年人之家等處,無論老幼、男女,均有人在牌桌上競搏戲樂,共享藝術之美;還有人在倡導“牌桌外交”,藉以聯絡感情,談心解決平時工作上積下的某些矛盾,甚至談生意,搞信息交流等等;更有人建議將此遊戲引進家庭生活中來,疏導諸如婆媳、兄弟、妯娌、甚至夫妻及鄰里之間的隔閡。這些做法頗有成效。

為什麼說:“麻將桌上看品德”?

由於這種遊戲,幾方圍坐桌前,不是在靜坐聊天、談話,主要是一起從事一場搏戲,有“敵”有“我”,鬥智鬥勇,而且還得搞個輸贏,所以這也是品人的好機會。每個人桌前的言行舉止都在眾人面前表露盡至,若以小觀大,遊戲當中看人品,當自會有一定程度的瞭解。請看:下面這種種表現,您可曾見過?對這些人又該作何判斷?

1.得意忘形:摸來好牌,特別是自摸胡牌,用力將牌往桌面一拍,嚇別人一跳;

2.信口雌黃:桌前坐下,口若懸河,專論別人之短,這也不是,那不是,似乎只有他正確;

3. 心不在焉:邊玩麻將,邊哼邊唱,儘管其五音不全卻自認為亞賽“歌星”,擾得四座不得安寧;

4.唉聲嘆氣:對玩牌琵失信心,患得患失,一會怨自己沒抓好牌;一會又恨錯過吃碰良機,抓進牌半天也不知打出什麼牌,急得眾家無可耐何;

5.虛張聲勢:玩將不老實,總想騙牌吃;嘴裡胡亂叨嘮,又說盼“四筒”,又說想“三萬”,真有人打出,他又不需要,活活氣煞人;

6.指桑罵槐:自己手牌不搭調,又抓不上牌,埋怨上家不給牌吃,怨天尤人,企圖靠漫罵扭轉牌局;

7.抓耳撓腮:把遊戲輸贏視如大事,舉足輕重;每抓、打一次都如I臨大敵,再三思考,拖延時間,不顧急煞眾人;

8.得吹且吹:把牌桌當作表現自己的場所,只要有人提個話頭,他定然接過來,不外乎吹噓自己,什麼都是他的好,自己如何能耐,不厭其煩地吹牛;

9.心猿意馬:根本就不想玩牌;自己的牌組不好,也不注意別人打出的牌,許久後才發現海里有他要吃碰的牌,時常走神:

10.故弄玄虛:手中握有一副好牌,或已經叫牌,但連聲怨自己失策.不該如何如何,其實勝利在握,耍心眼欺騙他人:

11.猶豫不定:抓進牌後,在手牌行列裡擺弄琢磨沒個完,不知留哪個、打哪個,弄得眾家人心急火燎;

12.喋喋嘮叨:平時不愛說話,一上牌桌就打開話匣子,東拉西扯嘮叨不休,說得大家煩惱之至;

13.得利賣俏:牌技出眾,不斷連莊獲勝,但嘴裡也不放過,一會怨人“放炮”(打出他要的牌),一會吃完上家牌致謝……得便宜賣乖,贏完牌還戲弄別人;

14.聲東擊西:牌桌前表現出為人不忠厚,雖然在遊戲,但處處表現出刁滑,故意亂喊亂叫迷惑他人,既犯牌規,又不道德;

15.自言自語:有些新睥友,初上:陣很不熟悉牌硌,自己叨嘮著、盤算著,幾乎和眾人打明亮悼.進什麼,出什麼,甚罕自己有什麼牌都公諸於眾.甚為可笑:

16.事後諸葛:一副熱心腸,若有人“放炮”,他出來講評,常常是在埋怨人,似乎照他分析。他永遠也不會做出蠢事,其實也再所難免。

17.顧此失彼:只顧自己勇敢做大胡,根本不注意他方動向.甚至當他已接近做成時,一失足千古恨,錯放一張給人先胡,遺憾之至;

18.出爾反爾:牌桌前耍小孩脾氣,說了不算,好賴帳;一會要吃又不吃;叫碰又退回,弄得眾人啼笑皆非;

19.無限挽惜:好不容易幾乎做成一次大胡,將成時別人搶了先,便將自己這副牌攤於桌上“悼念”沒個完,陶醉於未成“事業”上;

20.搶胡搶碰:個別人存心不良,遇機會別人要吃他喊碰,自己該胡不胡,伺機搶胡,做法甚是惡劣;

21.穩如泰山:玩牌沉得住氣,退事不驚慌;認認真真做牌;勝不驕,敗不餒;規規矩矩遊戲;

22.處變不驚:沉著應戰,充滿必勝信念;隨時觀察各方動態,抓緊自己組牌時機;老謀深算,莊敬自強;

23.自得其樂:品德高尚;懂得娛樂的目的,不計較輸贏;雖也談笑,分寸得當;不打擾別人;同情別人的失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