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故事」潼關|潼關十二連城

「渭南故事」潼關|潼關十二連城



 潼關十二連城,又名烽火臺,俗稱墩臺,位於距潼關縣城東約三公里的禁溝西岸。禁溝北起禁溝與潼河交匯處,南至秦嶺蒿岔峪口,南北長約十五公里。溝底經長期山水沖刷,形成寬三十米的平坦斜坡道,成為通往潼關後側一條軍事要道。自唐朝以來,各個朝代為潼關的安全,沿禁溝西岸,分築方形土臺十二個,底邊長11米,寬10.5米,高7.6米,夯層9—14釐米。土臺四周均有唐至明、清的瓦礫堆。這些設施,屬於防禦性的軍事堡壘,由於與潼關縣城基本相連接,故稱十二連城。

據《潼關衛志·兵略》載:“古設十二連城于禁溝之西,由南郊以抵山麓,計三十里,而十二連城乃三里一城也。每城設兵百人,而於中城益其兵,多設火器、矢石,聯絡呼應,即有百萬之眾,豈能超越而飛渡耶故守關而不守禁溝者,守猶費守也;守禁溝而不建十二連城者,襯猶未善也。也猶一室之內,木仝門塞竇、以防鳥雀之人,而忘閉其牖也。”十二連城,城無跡,烽火臺尚存。


「渭南故事」潼關|潼關十二連城


「渭南故事」潼關|潼關十二連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