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榜眼黃國樑和他的府第

武榜眼黃國樑和他的府第

平和霞寨榜眼府門樓

武榜眼黃國樑和他的府第

平和霞寨榜眼府大堂

武榜眼黃國樑和他的府第

平和霞寨榜眼府雕樑畫棟精緻美麗

平和縣霞寨鎮鍾騰村是漳州市轄區內三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之一。這個地處偏僻的村落之所以聞名遐邇、被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主要是因為這個村子歷史上出了一個武榜眼,名叫黃國樑,而這個武榜眼的豪華府第如今還在默默訴說著滄桑的悠遠和故事的傳奇。

魁星踢鬥武榜眼

黃國樑於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出生在平和縣銅陵村(即今霞寨鎮鍾騰村)朝陽樓裡。黃國樑家裡兄弟較多,家境貧寒,但其父黃天祥家教很嚴,發現黃國樑自幼喜歡舞刀弄槍,就送他到當時有名的嚴峰祖祠武館,聘請名師傳授武功。關於黃國樑拜師習武,當地有個傳說,說是有一次,黃國樑挑炭去賣,在回家途中路過一個武館,看到兩個習武學徒合力扛著一把一百多斤的大刀,臉上有點不以為然的表示,這兩個學徒就說你來試試看。黃國樑上前不費吹灰之力就提起大刀,在手上舞得虎虎生風。兩個學徒立即稟報師父,武館教頭聽後大喜,當場收黃國樑為徒,精心調教。黃國樑秉性聰慧,勤學苦練,在名師點撥下武功大進,刀槍棍棒樣樣精通。據說他身高1.9米,臂力過人,鍾騰村如今還保留著他年輕時練功用的幾塊武功石,每塊重達340斤。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黃國樑21歲參加武舉鄉試中舉。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黃國樑進京會考,在殿試中以其“魁星踢鬥”的大刀技法,贏得滿堂的喝彩,深得皇帝的賞識,被欽點為辛丑武科第二名(即榜眼),並特封其為御前侍衛郎,成了皇帝的貼身侍衛。其實黃國樑不僅武功十分了得,而且文才也不遜色。因為當時武舉的策論,不僅要武經七書,更要論語、孟子。據《清史稿·選舉志三》記載:“武科……一如文科……論題二,首題用論語、孟子,次題用孫子、吳子、司馬法。”黃國樑高中武榜眼時,同為漳州籍、曾任《四庫全書》總裁的大學士蔡新已經75歲高齡,獲悉這一喜訊,欣然為之題寫一副充滿儒家思想的對聯:“安土敦人敬長愛親猶是當年遵古訓,撫今追昔登科及第果然繼世振家聲。”可見,黃國樑不是一般的武夫,而是文武兼備的人才。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南陲邊界騷亂,黃國樑受命赴雲南任提督,不辱使命,以威鎮邦平息叛亂,又以和感召鼓勵耕織,迅速穩定民心,安定邊陲。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黃國樑不幸英年早逝,年僅39歲。其死因,民間傳說不一。而傳說最廣的,則是因其生前為人剛正不阿,耿直盡職,得罪權貴,被陷害致死。由於黃國樑任職期間竭盡忠誠、功德昭彰,乾隆皇帝特賜白銀13300兩,在其故里建造府第,這就是我們如今在鍾騰村看到的榜眼府。

金碧輝煌大豪宅

榜眼府在群山環抱中,坐東朝西,背靠溪平山,而朝望月山,北眺海拔1190米的雙峰山,南望形似筆架的徑仔山。門樓前有一口大池塘,池塘邊豎著幾座八角形或四方形的石旗杆臺。府第後部有兩口水質甘甜的古井,整座府第造型佈局酷似一隻穩伏在水中的巨大螃蟹,這兩口古井就像是螃蟹的眼睛。

門樓朝北,因為面對高聳入雲的雙峰山,門楣上鐫刻著“雙峰聳秀”四個大字,既是寫實,也富有詩意。構建門樓的長條石板、石基座、石門柱、石匾都精雕細琢,樓牆用青磚拼成斜紋圖案,頂上覆蓋著三層翹角綠瓦飛簷,加上屋脊上精美的剪瓷雕,顯得金碧輝煌,格外華麗。內側立二木二石共四根支柱為架,築成遮雨式門道,上覆青瓦,設計一層翹角簷脊,配以彩繪圖案,與門樓組成簷外簷、樓上樓的華美構架。門樓內是府第廣場,面積近400平方米,用石板條鑲邊,紅條磚鋪砌,南、西、北三面是青磚砌成的圍牆,西面的院牆砌成三段,高度分別為1.8米、2.2米、2.5米,自北向南漸次升高。

廣場內正東面就是府第主建築,從廣場登五級臺階就走進府第大廳,臺階由長達2.5米的長石條鋪成,兩邊用0.4米寬的石板鑲鋪成斜面。大廳門口蹲著一對約1.6米高的護門大石獅,顯得威嚴氣派。府第正廳設計為前低後高的臺階式二進大堂。大堂左右兩根主柱的楹聯寫著:“江夏分支光甲第,銅陵衍派振家聲。”下方門柱的楹聯則寫著:“一門詩禮流長澤,千載香菸鎖白雲。”宛若詩禮之家。

整座建築石條為基,青磚砌牆,精選優質木料為梁桷,木工架屋匠心獨運,疊木轉梁,沒有用一枚鐵釘,屋頂桷木厚達6釐米,十分堅固而又美觀。泥水匠砌牆,也技藝高超,石板、青磚都是精心挑選,質量上乘。磚石砌築嚴絲密縫,用刀片也難插進去,歷經歲月滄桑牆體仍十分堅固。建築裝修裝飾十分堂皇豪華,到處雕樑畫棟,屏風龍鳳、花鳥魚蟲木雕、飛天仕女等古代人物圖案,屋簷彩畫,石門柱梅花圖案,大門彩繪武將守護圖威武逼真,屋頂上塑飛簷翹脊、雙龍戲珠,真是流光溢彩,極富美感。

府第上廳南、北面各開一邊門與護厝相通,南北兩邊護厝都是三進帶天井,其中緊靠廣場的第一進為一大間,進入第二進需經過一座與主建築大門牆體對齊砌起的石門,南北側石門內有鵝卵石砌成的甬道,第二進和第三進都是一大間帶兩小間,並有邊廊。第三進房門口甬道的後牆邊,各建有一口圓水井,猶如螃蟹的雙眼。護厝的牆磚與府第大廳用磚同一規格,牆體厚實,採用雙磚封邊,內外一致,全磚交牆,中間充以三合土粘結,十分堅固。南北護厝前有甬道門,門上分別題著“植桂”和“培蘭”字樣,充滿文人的雅趣,讓人感覺府第的主人不是一般粗魯的武夫,武榜眼有文人氣。據說當年府第南面護厝第二進天井種有古老的柏樹和桂花樹,北面護厝種有松樹和玉蘭花樹,與“植桂”和“培蘭”的字樣相契合。

環境優雅古村落

鍾騰村除榜眼府這座豪華府第外,還有環繞其周邊的朝陽樓、永平樓、餘慶樓等3座土樓,錯落有致地組成一個精美的閩南特色古代建築群,隱藏在藍天白雲之下,偎依在綠水青山之中。

榜眼府在古村落古建築的映襯下更出落得古韻濃郁,充滿歷史滄桑感。府第土樓、小橋流水、綠樹紅花、藍天白雲、農舍炊煙,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在武榜眼的故里有機融合,構成一幅令人神往的美麗畫卷。(本文源自《閩南日報》 許初鳴 文/圖)

版權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繫(0596-2595655),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