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病症七成患者是中老年人,嚴重者可引發失明

這個病症七成患者是中老年人,嚴重者可引發失明

導讀

秋燥易引發帶狀皰疹,很多老年人感染帶狀皰疹病毒落下後遺神經痛,出現刀割樣、火燒樣、針刺樣疼痛。儘管此病治癒不難,但患病時的疼痛堪比分娩,常規止痛等辦法都難以控制。難道只能默默忍受疼痛嗎?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採訪了中日友好醫院全國疼痛診療研究中心司馬蕾主任

这个病症七成患者是中老年人,严重者可引发失明

專家簡介

司馬蕾,主任醫師,醫學博士,中日友好醫院全國疼痛診療研究中心醫療組長,北京醫科大學副教授。擅長運用微創神經調控介入技術治療癌痛、帶狀皰疹神經痛、糖尿病周圍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等各種慢性頑固性疼痛。

七成患者是中老年人

帶狀皰疹又稱“串腰龍”“蛇纏腰”“纏腰火丹”“蜘蛛瘡”等。得此疾病的人,一般在幼兒期感染過帶狀皰疹病毒,而發生水痘或者該病毒長期潛伏在體內;當身體過度勞累或由於其他原因導致免疫力低下時,病毒就會乘機復發。

司馬蕾主任說,任何疾病的發生都和身體的抵抗力有很大關係。當今世界各個國家都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得帶狀皰疹的人明顯增多。據報道,50歲以上中老年人得帶狀皰疹人數佔總患病人數的71%以上。這些人一般都在年輕時感染過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該病毒會潛伏在身體裡,隨時都可能誘發帶狀皰疹。年輕人較少得帶狀皰疹,得了帶狀皰疹通過休息、提高免疫力、對症治療,一般很快就能痊癒,且不留後遺症。而中老年人、尤其是高齡老人發病率較高,由於基礎疾病、身體衰老、抵抗力差等原因不易治癒,出現治療時間長、留下頑固性疼痛後遺症的狀況。患者張大爺就是因為不久前一次重感冒,引發了“帶狀皰疹”。

發於面部會引發失明

帶狀皰疹好發於春秋季節,一般一開始都會出現發燒、食慾減退、疲乏無力,局部皮膚感覺過敏等表現。隨後,發病部位的皮膚很快會出現燒灼感、發紅,繼續發展出現紅斑或粟粒至黃豆大小的凸起的疹子,一簇一簇的,並且每簇疹子不互相融合;嚴重的時候會迅速鼓起變為透明澄清的水皰,水泡之間的皮膚正常不受影響。皮膚損傷的情況也有發生,損傷的皮膚會沿某一神經的走向呈帶狀分佈,多發生在身體的一側。當皮膚損傷發生時皮膚會異常敏感,疼痛劇烈。

帶狀皰疹多發生在身體的單側,一般不會超過身體的正中線,沿皮膚表面的神經分佈發展。按發生的常見部位,依次為:胸部(最常見)、面部、眼部,耳部,頸部、腰骶部(臀部上緣水平面到皮帶以下)等。分佈於臉部的三叉神經的第一支被侵犯時,該神經所支配的面部受到的損害頗為嚴重,不僅疼痛劇烈,而且炎症會影響眼睛的角膜或眼球,

可能導致失明。

無需忍受長期疼痛

皰疹消退後1個月出現持續、陣發加劇的疼痛,以 60歲以上的人發病居多,並且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據統計,70~80歲以上的老年病人,接近50%會遺留長期疼痛。典型的表現是原皰疹部位的皮膚自發性的出現疼痛,不能觸摸,甚至衣服摩擦都能引起“火燒火燎”的灼燒感。嚴重時疼痛會持續,間斷性加劇,嚴重影響睡眠和生活,疼痛常持續幾個月甚至幾年。

老年人得了帶狀皰疹一定不要驚慌害怕,要儘早去醫院就醫。首先,早期要儘可能多休息,增加營養以提高抵抗力。除了應用抗病毒藥物以外,還要應用維生素等營養神經的藥物促進修復。一旦患病,一定要避免患病處受到摩擦,並用潔淨的毛巾沾冷水溼敷出現皰疹的部位。千萬不要弄破水皰,以免引起細菌感染而加重病情。如果已經出現感染,可用硼酸溶液溼敷,或使用雙氧水,無需稀釋,直接塗在患部。眼部的帶狀皰疹,應儘量用無環鳥苷等抗病毒藥水滴眼。

更重要的是儘早控制疼痛,以免遺留長期神經痛。物理療法、紫外線療法對帶狀皰疹的療效非常顯著,不僅能預防感染,而且能縮短疾病療程,迅速止痛。此外,激光療法也有很好的療效,能促進皰疹早日癒合。對於疼痛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要通過微創介入手段儘快控制疼痛,對於疼痛劇烈,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帶狀皰疹,可有效減輕疼痛,避免帶狀皰疹後遺症發生。

提高機體抵抗力對於預防帶狀皰疹的發生至關重要。要做到生活規律、樂觀豁達、勞逸結合、均衡膳食、經常鍛鍊,提高抗病能力,是預防此病最有效的措施。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也記載了增強免疫力的三個法則:一、順應自然。其主要思想有“順四時而適寒暑”,“服天氣而通神明”,“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二、保持精神愉悅。“恬淡虛無”“積精全神”“精神內守”,從而使“形體不蔽,精神不散”。三、保養正氣。“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就可以做到正氣內存,從而預防帶狀皰疹的發生。

作者 / 趙欣

主編 / 孫展

新媒體運營 / 杜亞娜

光明日報 ·《新天地》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