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軍”在綠色的堅守中前行


“馬家軍”在綠色的堅守中前行 | 祖國萬歲


“馬家軍”在綠色的堅守中前行 | 祖國萬歲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英雄形象,而我心目中的英雄是我的爺爺——馬永順。從我記事起,爺爺就整天扛著鎬頭、拎著水桶去種樹,他不但自己去,還讓全家人都跟著他一起上山造林,四五歲時,我也加入了“馬家軍”植樹造林的隊伍,望著栽好的樹苗,爺爺總會一遍又一遍地告訴我要珍惜林木,保護大森林。如今,爺爺離開我們已經18年了,但他傳承下來的嚴謹家風和環保理念卻一直影響著我,指引著我不斷前行。

01

響應號召,伐木救國

1914年12月8日,爺爺出生在河北省寶坻縣頭溝莊的一戶貧苦農民家,從小隨母親外出討飯,15歲時到柳江煤礦當了童工。1933年冬,爺爺和同莊的17名青年闖關東,先到吉林省汪清縣修林區鐵路,後到黑龍江省浩浪河、朗鄉等林區當伐木工。在當時被稱為“綠色監獄”的小興安嶺林區,爺爺和工友們受盡了日本監工和封建把頭的欺凌和壓迫。


“馬家軍”在綠色的堅守中前行 | 祖國萬歲


1948年東北全境解放,為響應國家號召,為國家建設提供木材,爺爺進入黑龍江省鐵驪縣(今鐵力市)林業局所屬林場當了一名林業工人,成為新中國第一代林業工人。這一段經歷爺爺經常講給我們聽,他說那時的林區,冬天氣溫都在零下四十攝氏度左右,積雪齊腰,寒風吹起來就像刀子一樣割在臉和手上。長大後我才知道,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爺爺在一個冬季的手工採伐木材量竟可以達到1200立方米,相當於6個工人的伐木量,創造了當時全國手工作業伐木之最。後來,我又聽奶奶說,為了多出木材,爺爺不顧腿疾,跪著採伐,使伐根降低,這種做法推廣後,一年就為國家增加了1400多萬元的收入。爺爺還積極探索改進伐木工具,將大肚子鋸改成一人使的彎把子鋸,使工效提高了3倍;編寫的《安全伐木法》《四季銼鋸法》成為全國林業系統手工採伐作業的教科書。

長大後我漸漸明白,爺爺是把他對黨、國家和人民的無限熱愛都投入到了林業事業中去,無論是做伐木工還是做植樹人,他都以國家需要和民族大業為己任,不畏辛勞,盡職盡責,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了不平凡的人生。每每想到此,我總是會從心裡湧動出對爺爺的無盡敬佩!

02

矢志不移,植樹造林

“共產黨是我們勞動人民的大救星。”這句話爺爺總是掛在嘴邊上。1951年2月26日,爺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這一生都以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而自豪,也一直用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此後,他還多次被評為省特等勞動模範、東北林業總局一等勞動模範、全國勞動模範。

1959年,爺爺又一次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並受邀到北京參加全國群英會。會後,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了爺爺,並握著他的手說:“你辛苦了,東北的林業工人辛苦了!毛主席非常關心你們林業工人,向全國發出了綠化祖國的號召。你們現在不僅要為支援社會主義建設多采樹採好樹,還要植樹造林,力爭越採越好,越採越多,青山常在,永續利用……”即使是很多年以後,周總理的這一番囑託,爺爺仍然記憶猶新,常常對我們提起。爺爺說,周總理的話讓他心裡久久不能平靜,特別是當他回家後登上山頂,看到因過度採伐而荒蕪的小興安嶺,他立刻下定決心要“償還債務”。

爺爺仔細算了一筆賬,他多年來採伐的樹木大約36500棵,如果還這樣砍下去,林區遲早會變成荒山。過去他是“伐木能手”,砍的樹最多,所以現在他植樹造林的責任也最大,過去砍多少,現在他就要種多少。爺爺說:“要不把這些賬還上,我死不瞑目。”從那以後,爺爺工作之餘的時間全部用來植樹造林,向大山“還賬”。


“馬家軍”在綠色的堅守中前行 | 祖國萬歲


退休後,爺爺一天清福也沒有享過,以山為家,把他全部的時間都用來種樹,風裡來雨裡去,爬山翻坡植樹造林。1991年,爺爺已經78歲高齡了,還差近千棵樹沒“還上”。家裡人怕他累著,表示全家人上山栽樹,儘快幫他把“賬”還完。於是,從1992年春天開始,我們全家老少三代齊上陣,到荒山坡上營造義務林,共栽落葉松樹苗120“債務”終於還清了,可爺爺又說:“‘賬’是還上了,可造林不能停,只要我身子骨不散花,就還要上山栽樹!” 1995年,在伊春市和鐵力林業局的支持下,爺爺在山上建立了固定的“馬永順林”育林基地,全家人表示,要一代一代長期在基地上造林。

1998年夏,朱鎔基總理到哈爾濱抗洪搶險一線察看汛情、指揮搶險時,特別提出要見見爺爺,接見時朱總理高度評價了爺爺:“你這一輩子幹了兩件好事:當國家建設需要木材的時候,你是砍樹模範;當國家需要保護生態環境的時候,你是栽樹英雄,我們都要向你學習。”同年9月,爺爺曾經工作過的二股營林所正式命名為“馬永順林場”。爺爺一高興,打破每年春季造林的常規,率領全家搞起了秋季造林試驗,栽植了500棵雲杉並獲得成功。

一年又一年,在爺爺的潛移默化中,植樹造林、保護生態成了全家人共同追求的事業,“馬家軍”的隊伍越來越壯大,植的樹也一年比一年多。有人做過統計,從1982年爺爺退休到1999年底,我們家堅持造林的這17年裡,共植樹5萬多棵。


03

守護青山,造林不止

2000年春節,爺爺因病去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在他最後的日子裡,在意識不清楚的情況下,他還在有節奏地呼喊著勞動號子,彷彿是在告訴我們,一定要將植樹造林繼續下去。多年來,每當我迷茫困惑時,總能想起爺爺在世時常常問我的那句話,“能不能接好爺爺的班啊?”

18年了,雖然再也沒有爺爺帶領著我們栽樹,但全家人栽樹的傳統沒有任何改變。每年的春秋植樹時節,奶奶都會專門安排一天,帶領全家人回到馬永順林場,親手種下一片綠色。近兩年奶奶年事漸高,改由我的二大爺作為召集人,將“馬家軍”聚集到一起上山植樹,全家人無論是在外地工作的,還是年老體弱的,很少會有人缺席。不僅如此,在北京生活的大姑,多年前還在密雲水庫旁栽種了一片“馬永順紀念林”,如今那已經成為了密雲的一道風景,也成為許多環保志願者學習和發起志願行動的場所。

“馬家軍”在綠色的堅守中前行 | 祖國萬歲

2008年,我考上了東北林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這是我從小時候確定了就從未改變過的志向,我也要像爺爺一樣,學好林學,搞好環保。大二時起,我在學校裡發起了去馬永順林場栽樹的活動,得到很多同學的積極響應。有很多同學都是第一次植樹,也是第一次聽說林業英雄的故事,他們都感覺特別有意義,很受教育,對小興安嶺林區、對植樹造林、對環境保護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大學畢業後,我成為伊春林業管理局營林局育苗科的一名技術人員,繼續守護著青山綠樹,也守護著爺爺畢生的願望。我常常想,如果爺爺知道這一切,心裡該是欣慰的,因為全家人以不同的方式繼承著他的遺志,繼續走著他當年走過的路。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來,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和林業改革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生態環保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到伊春考察調研,強調“生態就是資源、生態就是生產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林業發展把脈,使老林區又煥發了新活力。如今,站在馬永順林前,看著那些越來越茂盛的樹木,我能更深地體會到爺爺的家國情懷。我相信,爺爺對林業事業的無限熱愛會感召著一代又一代的“馬家軍”在綠色的堅守中永遠前行。

(作者系伊春林業管理局營林局育苗科技術員,文字整理胡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