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內發現35億噸石油,夠人類使用100年,為何無人敢開採?

南宮禹洛


石油與天然氣一般是共同存在於地下岩石層上方的,石油其實就是很久以前生物的遺骸經過溫度,壓力作用下轉化成石油和天然氣的。而沙漠地區,沙粒間空隙較大,滲透性極好,方便有機物滲透到地下,聚集起來,形成原油層。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沙漠地區一般都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存在。



世界上石油儲量前十的國家排名為:委內瑞拉、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利比亞、尼日利亞。這些國家產量多少是直接影響國際油價波動的重要因素,現在的油價居高不下,就是因為某國操控,歐佩克成員、俄羅斯等國家減產所致。而世界上兩個石油儲量豐富的地區是西亞的中東地區和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的委內瑞拉國家。


最近有報道說:沙漠內發現35億噸石油,夠人類使用100年,為何無人敢開採呢?其實是真的不敢開採,可能弊大於利。不是我們人類技術不夠,也不是資金不夠,而是沙漠內發現的35億石油所處位置相當特殊,這個沙漠就是有“地獄之門”之稱的卡拉庫姆沙漠。

卡拉庫姆沙漠,世界第四大沙漠,又被稱為“黑色沙漠”,東西長880公里,南北寬450公里,沙漠面積約35萬平方公里,佔土庫曼斯坦大部分國土面積,位於裡海東岸,阿姆河以西,鹹海北部,克孜勒庫姆沙漠西南部。卡拉庫姆沙漠,位於亞歐大陸腹地,屬溫帶大陸性氣候,乾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河流、湖泊稀少,南部建有卡拉庫姆運河,蒸發量大於降雨量,植被較少,有小片綠洲,日溫差較大,沙壟廣佈,風大侵蝕性強。但沙漠內,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硫磺等自然資源。


那麼卡拉庫姆沙漠的石油天然氣為什麼無人敢採呢?原因如下。

第一、被稱為“地獄之門”

卡拉庫姆沙漠位什麼被稱為“地獄之門”呢?原因嗎,都要追究到上世紀70年代,前蘇聯地質學家在一個名叫達瓦札的地方進行勘探研究時,不小心設備鑽入一個天然氣洞穴,引發坍塌,形成了現在的達瓦札巨坑,直徑月70米,深度達100米。因為巨坑內不斷有天然氣等有害氣體噴出,由於當時技術條件有限,科學家們擔心氣體影響周圍居民人身健康,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和估計,利用火攻將氣體燃燒完畢,解決這個難題,但是他們大錯特錯了,達瓦札巨坑一直燃燒至今,已經燃燒了48年的時間,每年燃燒掉100億美元的天然氣資源,溫度達1000℃左右,對土庫曼斯坦乾燥的氣候更是雪山加霜。而且在達瓦札巨坑不遠處,還存在兩個大型天然氣存儲坑,在源源不斷的為達瓦札巨坑提供“能源”,使其“”長久不衰”,一直燃燒。


第二、氣候原因

土庫曼斯坦深處亞歐大陸腹地,卡拉庫姆沙漠也是受大陸氣團控制而形成,晝夜溫差可從—20℃上升到36℃,年雨量不到150毫米,蒸發量大於降水量,氣候極其乾燥,常年大風不斷,植被稀少,也助長了達瓦札巨坑燃燒的“火焰”。

第三、交通不便

土庫曼斯坦世界上地理位置最尷尬的國家之一,被重重包圍在中亞內陸,屬內陸國,交通不便,沒有出海口,即使自然資源能夠順利開發出來,運輸也是個問題,要經過周邊國家同意入境通行,經過千山萬水,才能到達海港,而且運輸成本相當高,可能“饅頭比屜大”。因此交通不便,也影響了卡拉庫姆沙漠石油的開發。




第三、有沒有必要開採

雖然卡拉庫姆沙漠雖然自然資源豐富,又發現了35億噸石油,但是達瓦札巨坑不停息的燃燒,加上氣候環境的惡劣,交通不便。因此,沒有那個國家敢冒然去開採,而且35億噸石油存量,說多不算太大,說少吧,棄之可惜。35億噸石油,估計也就夠世界所有國家使用一年的,我國每年汽油使用量就六億噸,想象一下什麼概念?當然經濟利益驅使,也不乏有敢冒大不韙的國家。因此,即使有能力的國家,也不願意冒巨大風險去開採卡拉庫姆沙漠的石油。


謝謝閱讀。


這麼近那麼遠F4


在中亞有一片沙漠的名字叫“卡拉庫姆沙漠”,意思就是黑沙漠,前蘇聯在1971年前往此地勘探天然氣,不料在勘探過程中出現了塌方現象,寬大70米的巨坑瞬間出現在了地表,由於害怕坑內有毒氣體對周圍居民造成傷害,勘探隊便著手點燃了坑內的氣體,準備讓它自我消耗完。

勘探隊的本意是讓坑內天然氣早點燒光最終解除威脅,然而40多年後的今天坑內仍是熊熊火焰,保守估計被燃燒的天然氣價值已經接近千億美元了。

這個巨型火坑的直徑約70米,坑深100米,但這個坑並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為失誤造成的。事情發生在1971年,前蘇聯的一支勘探隊來此地尋找油氣資源,意外導致了這個原本存於地下的天然氣洞穴垮塌,大量的天然氣外洩,為了防止意外發生(此低周邊有村名居住),勘探隊決定點燃這些氣體,但不曾想卻燃燒至今48年不滅。

這個有35億噸石油的就在卡拉庫姆沙漠,突厥語又稱“黑沙漠”。位於裡海東岸的土庫曼斯坦境內,是世界第四大沙漠。

蘇聯的地質學家在1971年到這裡考察時發現這裡有個地下深坑,坑裡有豐富的石油等資源。他們剛勘探時就塌方了,形成一個直徑70米的更大的深坑,坑內大量石油資源和其它甲烷等氣體。為防止有氣體外洩發生爆炸,專家於是點了一把火。原以為幾天就會燒完了,可燒到了現在火勢絲毫不減。

為什麼沒人敢開採呢?

1、條件限制,環境惡劣,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乾旱,水資源缺乏,不利於生存。

2、晝夜溫差大,氣溫差最高可達50°C,這樣的溫差下,無論是對科學家還是開採設備都存在很大風險。

3、土庫曼斯坦目前還不具備,開採此類複雜環境下的石油,技術和條件都還滿足不了。

4、從地理位置上看,土庫曼斯坦受運輸條件影響,周邊很多石油出口大國已經搶佔市場,加上油價上的打壓,市場份額在國際上佔比較小。

當時的地質學家看到冒上來這種天然氣,擔心這種氣體會對周邊鄰近的鄉村居民帶來影響,心想點一把火把這有限的天然氣燒完就行了。

可誰知,這個一燒就是半個世紀,至今還沒有熄滅的跡象,該國總統想填掉這個深坑,不過至今也是沒有任何動作。


第一電力


位於土庫曼斯坦境內的卡拉庫姆沙漠,是世界上第四大沙漠,被譽為“地獄之門”。


1971年,前蘇聯質地學家到此地進行勘探,鑽探機的震動,引發了地下天燃氣洞穴的地面坍塌。由於地下氣藏量巨大,不斷釋放出大量的天燃氣氣體,質地學家認為這些氣體汙染大氣,也會對周邊村民有危害,於是,決定放火點燃這些氣體。

未曾想,當初這把火一燒就是40多年,至今還在燃燒,絲毫沒有熄滅的徵兆。


據測量結果顯示,坍塌面直徑約70米,深度達100米,加上常年生生不息的自燃,溫度高達1000°以上,至今也沒有科學家去探索其中奧秘,成了世人眼中的奇觀,引來無數遊客前來觀光。


至於35億噸的石油,只是科考隊根據天燃氣的儲量推算的,只能說此地確有石油,但具體有多少石油,暫時未知。

為什麼沒人敢開採呢?

1、條件限制,環境惡劣,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乾旱,水資源缺乏,不利於生存。

2、晝夜溫差大,氣溫差最高可達50°C,這樣的溫差下,無論是對科學家還是開採設備都存在很大風險。

3、土庫曼斯坦目前還不具備,開採此類複雜環境下的石油,技術和條件都還滿足不了。

4、從地理位置上看,土庫曼斯坦受運輸條件影響,周邊很多石油出口大國已經搶佔市場,加上油價上的打壓,市場份額在國際上佔比較小。


不過,相信這些未來問題都會解決,造福人類。


Utime優泰文創



這個有35億噸石油的就在卡拉庫姆沙漠,突厥語又稱“黑沙漠”。位於裡海東岸的土庫曼斯坦境內,是世界第四大沙漠。

蘇聯的地質學家在1971年到這裡考察時發現這裡有個地下深坑,坑裡有豐富的石油等資源。他們剛勘探時就塌方了,形成一個直徑70米的更大的深坑,坑內大量石油資源和其它甲烷等氣體。為防止有氣體外洩發生爆炸,專家於是點了一把火。原以為幾天就會燒完了,可燒到了現在火勢絲毫不減。




熊熊大火讓人望而卻步,坑裡的溫度高達1000℃。因此至今沒有人敢進入坑裡面去開採。

專家初步判斷這裡的有35億噸石油,夠全世界用100年。


弄潮科學


沙漠作為地球上最常見的自然景觀,其惡劣的自然環境自然是不用多說的。沙漠底下發現石油其實根本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很少有人會去沙漠開採石油,這是為何?

我國也有沙漠地帶發現石油的,之所以大量依靠進口,實際上還是不合算,沙漠內發現35億噸,可能只是那一片廣袤沙漠底下的石油總量,現實中卻是相對於是非常分散的,不是個巨型油田。不是說不敢開採!



目前全世界發現的油田大約4萬多個。氣田約26000個,這麼多油田可採儲量超6億噸的就叫做超巨型油田。目前世界也僅僅有4多個。10億噸級以上的油田就屬於世界罕見的。根本沒有說出現過這種達32億噸的油田。所以斷定絕對是零零散散分佈,建造個開採油井沒多久就沒了又要換地,還不夠建造成本。



最主要的還有一點,沙漠建造油井成本是非常大的。如果不是單個油井的價值非常大,基本就可以忽略了。我們知道沙漠表層非常鬆散,大型設備很難在上面施工,流動的砂體要把材料運到目的地建造油井都是巨大挑戰,你還得得先修路!

沙漠修路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距離近自然還好說,深入沙漠上百千米甚至更多,單單修路耗費的資金都是不可以想象的,而且隨著而來的還有路邊的防砂治理,不然修起來的路指不定明天被狂風一吹,路沒了!沒有路如何保證材料送達,如何保證石油運輸車輛的來回運作?



所以如果不是經濟價值非常大的油田,一般根本就是投資和收入不成正比的買賣,也就不會去開採?如果經濟價值確實很大,那麼自然是不用說。32億噸之巨的石油,不開採慢慢搞都是一個巨大的石油儲備!甚至可以讓一個國家起死回生的存在!不是不敢採,是沒價值,所謂32億噸,一零散分佈就沒了價值!你或許要修成百上千條路,成百上千個油井,這是不靠譜的!


壹點科譜


你說的這個35億噸石油是卡拉姆沙漠潛在的石油,但這個儲量也只是大家根據天然氣來推測量,並沒有人認真的去做過測量。

至於為什麼得出蘊含35億噸石油的這個結論,就得從1971年蘇聯科研考察隊在卡拉姆沙漠考察說起。卡拉姆沙漠位於土庫曼斯坦,1971年蘇聯科研考察隊到這裡考察,然後挖出了一個直徑大概是70米的大坑,然後發現這個大坑是跟天然氣連在一起的,這個科研隊擔心這個天然氣有毒,威脅周邊居民的安全,然後就放火把它燃燒了,他們原以為燃燒幾天就會燒完,但沒想到一燒就是幾十年,直到現在這個火坑還在一直在燃燒。也正因為如此,大家發現這裡面蘊含的天然氣跟石油儲量是非常大的,所以推出卡拉姆沙漠所蘊含的石油至少在35億噸以上。



那為什麼蘊涵這麼豐富的石油卻沒人去開採呢?這裡面的原因是比較複雜的,其中有幾個原因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1、第一個原因就是環境太惡劣。

卡拉庫姆沙漠是世界四大沙漠之一,位於裡海東岸部,面積在三十多萬平方公里。年降水量只有兩百多毫米,這裡非常乾旱,因此它也被叫做黑沙漠。

卡拉姆沙漠也應該是世界上環境最惡劣的沙漠之一,這裡屬於大陸型氣候,晝夜溫差非常大,白天最高氣溫可以達到60度,而晚上最低氣溫只有零攝氏度,這麼大的氣溫,不論是設備還是工作人員都難以承受,所以對工作人員來說,潛在風險非常大,因此沒人敢冒著生命危險去開採這個石油。

可能說到這有些朋友會有疑問,沙特阿拉伯不也是沙漠嗎?為什麼他們可以源源不斷的開採大量的石油呢?

阿拉伯沙漠跟卡拉姆沙漠的氣候相比還是沒有那麼惡劣的,雖然沙特同屬沙漠。但沙特阿拉伯的氣候明顯要溫柔很多,阿拉伯沙漠平均氣溫都在20℃以上,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超過30℃,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也高於10℃,多在15~24℃之間。南部地區比較酷熱,年平均氣溫為28.9℃,7月為32.5℃,1月為25.4℃,有四、五個月的月平均氣溫超過30℃。所以溫差並沒有那麼大。

2、石油的存儲和運輸。

沙漠地形複雜而且隨時可能面臨沙塵暴流沙等等各種惡劣環境,這對石油的存儲和運輸都是有很大的風險。而土庫曼斯坦國家實力並不怎麼樣,在石油以及天然氣開採方面的技術並不是很強,所以土庫曼斯坦的石油公司並不具備開採這些惡劣環境之下石油資源的技術和實力。

3、市場限制

雖然卡拉姆沙漠的條件非常惡劣,但要是開採起來其實也是有可能性的。但為什麼土庫曼斯坦遲遲沒有開採這個巨大的能源庫呢?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市場限制。

土庫曼斯坦的油氣資源非常豐富,但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並不高,土庫曼斯坦原來是蘇聯的一個成員,蘇聯解體之後土庫曼斯坦的一些經濟活動仍然對俄羅斯有很大的依賴性。目前土庫曼斯坦油氣資源主要是出口到俄羅斯,所以定價各方面都受到俄羅斯的限制。

而在國際石油市場拓展方面,土庫曼斯坦也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為,這主要跟土庫曼斯坦所在的位置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先來看一下土庫曼斯坦的位置。

土庫曼斯坦位居中亞內陸,雖然靠近裡海,而裡海是一個內陸海,所以土庫曼斯坦的對外運輸並不方便,遠離一些國際主要能源市場。而土庫曼斯坦的周邊卻是很多石油出口大國,比如俄羅斯,伊朗,伊拉克,沙特等等,這些國家出口石油要比土庫曼斯坦更方便很多,是直接的競爭對手,他們也不允許土庫曼斯的石油資源直接經過他們國家運輸,只能賤賣給他們,所以圖庫曼斯的石油出口受到限制非常嚴重,大部分油氣都只能賣給俄羅斯。直到目前為止,雖然土庫曼斯坦的油氣資源非常豐富,但在國際市場上佔比卻很小。

也正因為市場有限,所以土庫曼斯坦的石油開採規模並沒有太大的發展,他們也就沒有去開採卡拉姆沙漠石油的動力。


不過近年來土庫曼斯坦也在積極的拓展國際市場,比如建立天然氣管道到中國。隨著國際市場的不斷打開,不排除未來土庫曼斯坦會啟動開採卡拉姆沙漠油氣資源的項目。


貸款教授


據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統計,目前全球每天的石油消耗量約為1億桶左右,且處於上升的趨勢,按照國際平均的1桶石油的重量約為137kg計算,相當於全世界每天要消耗約1370萬噸石油,而一年則需要消耗掉約51億噸,這其中僅中國就佔了1/10。很顯然即使沙漠內發現35億噸石油,也不可能管用100年,大半年還差不多。

題中所設計的“35”應該是總面積約為35萬平方千米的中央卡拉庫姆沙漠吧!如果把題目改成中亞35萬平方公里的沙漠中發現石油,夠人類使用100年,或許在細想之前我可能會信以為真,因為國土面積只有17818平方公里的科威特,已探明的石油儲存量就有990億桶,排名世界第五位,而卡拉庫姆沙漠的面積是科威特的19.64倍,如果底下都是蘊藏石油,其規模就可想而知了吧!

土庫曼斯坦(簡稱“土國”,下同)是中亞五國之一(很好記,國名中都帶有“斯坦”二字),同時也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其國土總面積約為49.121萬平方千米,其中僅卡拉庫姆沙漠的面積就達35萬平方千米,也就是說土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面積被卡拉庫姆沙漠所覆蓋,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沙漠綠洲國家。

由於土國地處亞歐大陸內部,距離海洋較遠,且南部和西部分別被科佩特山脈和帕羅特米茲山脈等地形阻擋,使得海洋水汽難以到達,全國平均降水量約為300毫米以下,因此形成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在長期的風力侵蝕作用下,土國境內溫帶沙漠遍佈。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土國卻是靠沙漠“吃”沙漠啊。土國境內石油、天然氣、稀有金屬等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均居世界前列,因此石油天然氣工業自然而然就成了土國的支柱產業。

說到土國的石油天然氣工業,就不得不說一下其境內有著“地獄之門”的巨大的火坑了。資料顯示,這個直徑約70米的大火坑還是前蘇聯地質學家在一次鑽探時造成的,由於地面發生較大面積的塌陷並可能伴隨有毒氣體的外漏,當時專家以為靠“火攻”可以消滅掉這些有毒氣體,沒想到這一燒就是快半個世紀!

儘管火坑的持續燃燒無疑等同於土國白白的燒掉了真金白銀,但目前也沒有辦法填埋或撲滅洞中的大火以關閉“地獄之門”。不過一扇大門關不上,索性打開第二扇大門,如今土國的“地獄之門”景點的旅遊收入已成為達瓦扎當地居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除了土國的“地域之門”,全球還有兩座,你知道分別在哪裡嗎?


地理那些事


石油,地球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嫌少的戰略資源,而這一個儲量達到了35億噸的石油更是不存在“無人開採”,這個油田最出名的“地獄之門”更是一個笑話。

在前蘇聯時期,蘇聯的石油勘探部門跑遍了蘇聯境內的所有地方,在土庫曼斯坦境內的卡拉庫姆沙漠也有去過考察,在一開始的時候其實並沒有發現這一個油田,也是因為一個塌方意外才發現。

前蘇聯對於資源的“傲慢”

在坍塌之後,蘇聯人發現了這一個油田,但因為坍塌區域一直向外冒出天然氣,同時當時的蘇聯因為實在是“不缺”這些油田,考慮到大氣的因素,蘇聯人直接往這個“出氣口”放了一把火,這一把火直到現在還在燃燒著。

而發現了這一口油田之後,蘇聯人出於對於資源的儲存也暫時沒有投入力量大幅度的開採這些油田,這口油田就被計入了資源局的系統之後被“戰略儲備”了。

尷尬的油田與羞澀的土庫曼斯坦

而這一戰略儲備就直接儲備到了前蘇聯解體,這一口油田也劃撥給了土庫曼斯坦進行管理。

但很尷尬的是,土庫曼斯坦並沒有相關的油田開採技術,並且油田環境在當地也實屬惡劣,如果開發要花費很多的金錢。

土庫曼斯坦的富饒鄰居

如果將地圖打開來看,土庫曼斯坦雖然靠海很近,但海域也受到了幾個國家共同管轄,但距離土庫曼斯坦不遠處就是“中東”地區。

中東地區的石油,不僅品質好,同時運輸也十分的方便,而且中東地區的背後還隱隱約約的站著其他國家的身影,相比而言土庫曼斯坦簡直就是一個“受氣包”

土庫曼斯坦因為自身的技術原因,以及出於戰略儲備原因,最終也是沒有開採這個油田,但只要技術,經濟比達到了之後,我想這個油田最後也會被開採的。


三書青史


第一點原因是運輸問題。我國很多能源的運輸都會採用管道運輸,在沙漠地區氣候環境惡劣,所以即便這些石油一旦被開採成功,運輸也成為了一個難度非常大的難題,那些汽車非常難以進入沙漠地帶,更不要提修建管道來運輸石油了,所以這也就造成了無人去開採這些石油資源 第二點原因是環境問題。沙漠中的風沙很大,經常會發一些沙塵暴現象,所以一旦決定在沙漠裡開採這些石油資源,對於那些作業的工人來說則是危險性非常大的,一旦發生了沙塵暴現象就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所以很多人自然也不願意去沙漠裡開採石油資源。


劉穎57812595


石油作為現存世界上重要的戰略物資,因其爆發的戰爭也不在少數,為了搶奪石油資源,付出再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蘊藏35億噸石油的沙漠,名字叫做“卡拉庫姆沙漠”。

其沙漠位於中亞地區,1971年正值前蘇聯在在此地進行地質勘測,本來想要勘測的是天然氣,卻沒有想到發現意外收穫。

其實也算是因禍得福,本來順利的勘測過程卻因為塌方,引起了勘測隊員的注意,一個70米左右的巨坑瞬間出現,勘測隊員在稍作鎮定之後,就打算杜絕它的安全隱患。

整個深坑內有大量毒害氣體,如果造成洩露將會對周邊居民造成不可預估的損失,除了生命危險還有可能產生不良反應。

勘測隊員當即立斷,決定點燃坑內的氣體,打算讓他的燃燒殆盡,這樣就不會危及周邊村民的安全了,但是他們當時遠遠低估了這個深坑的能量。當時的一把火整整燃燒了40多年,卻依舊沒有停止的意思,不得不讓人好奇,關於被燃燒的天然氣,有人惋惜。

自然就不會有人這樣認為,即使那時有價值千億的天然氣,但是因為這個深坑的出現,如果處理不好,將會給周邊村民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

關於那35億噸石油,也就位於這個沙漠之中。至於為什麼無人敢開採?

原因有以下幾點:

  • 開採難度大

由於該沙漠環境惡劣,晝夜溫差最高可達50攝氏度,無論是從花費的人力還是物力層面考慮,現階段都不是開採的最佳成熟時期。

何況這裡也並沒有達到非開採不可的程度,石油即便緊張,但也還不至於到這裡開採,石油作為寶貴的自然資源,開採難度也與開採環境息息相關。

  • 環境複雜多變

在這裡開採石油需要克服的問題和困難,也並不是輕易就能夠解決的,不僅在技術上有難度,即使有先進的設備,面對如此極端惡劣的環境。

既是對科研人員的挑戰,也進一步提升了開採設備的要求標準,必須應對這種複雜多變的環境,不能罷工。

  • 交通不便開採成本高

石油的開採也需要考慮成本,在這裡開採石油,相比較於其他國家成本還是比較高的,同等條件下,沒有任何競爭優勢。

油價也不可能一直居高不下,終究要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之內,如果做好了虧本的準備,那麼可以一試。

現如今市場分工都比較明確,要想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也並不簡單,如何能在同類型資源中,找到其獨特的競爭優勢,才能夠順利打開銷路,不然也難以維持正常運轉。

  • 地獄之門豈能隨便開啟

這裡也被稱為地獄之門,有熊熊烈火燃燒的達瓦札巨坑,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深居內陸,這裡也極為乾燥,坑內的溫度高達1000攝氏度左右,與其冒著這樣大的風險去開採,換個地方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35億噸的石油也並沒有像想象中那樣豐富,目前來說算是比較雞肋的存在,要想從這裡把石油運出去,也需要大量的基礎管道建設。僅僅憑藉車輛效率顯然太低,何況這裡既沒有毗鄰的港口,也沒有便利的其他交通條件。

開採難度之大,耗費成本之高,也讓眾多開採者望而卻步,不能僅僅因為它35億噸的儲量,就不考慮背後潛藏的危機和風險,想要開採這裡的石油,如果不做出付出一定代價的準備,還是請三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