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軍大業》中那場著名戰役,就在這座古鎮打響

廣東梅州市有四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其中大埔縣有三座,三河鎮地處汀江、梅江、梅潭河三條河流匯入韓江處,其正式名稱叫做三河鎮,只是當地及附近的客家人,都習慣通稱為三河壩。

看過電影《建軍大業》的,都會對三河壩有印象,南昌起義後,起義軍在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領導下,在三河壩打了一場著名的阻擊戰,史稱“三河壩戰役”。三河鎮已經在2014年由廣東省歷史文化名鎮晉升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三河中山紀念堂也在2019年10月升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上還有 “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紀念碑、紀念園、明代古城牆、韓江源標誌雕像、明代兵部尚書翁萬達墓、火船屋、鳳集亭、古榕渡等眾多人文景觀,是一座人文歷史豐富的古鎮。

《建軍大業》中那場著名戰役,就在這座古鎮打響


站在 “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紀念碑下,俯瞰三江合流,盡收古鎮全貌,這裡大概是三河古鎮的最佳打開方式。

《建軍大業》中那場著名戰役,就在這座古鎮打響


自古以來,三河壩便是粵東水路的交通要衝,一向是兵家必爭之地。明朝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築三河司城。中華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孫中山親臨三河壩慰勞駐軍。1927年10月1日,著名的三河壩戰役在這裡打響。

《建軍大業》中那場著名戰役,就在這座古鎮打響


“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和紀念碑位於大埔縣三河鎮匯東村筆枝尾山頂,建於1963年,朱德題字,是三河鎮最主要的紅色景點。

《建軍大業》中那場著名戰役,就在這座古鎮打響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後,起義軍在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領導下,由福建長汀、上杭南下進入潮汕時,朱德、周士第等率領的二十五師留守大埔縣三河壩。

《建軍大業》中那場著名戰役,就在這座古鎮打響


一個多月後,留守三河壩的起義軍在朱德的親自指揮下與國民黨錢大鈞部隊進行了三天三夜的激烈阻擊戰,最終因敵眾我寡,幾百名戰士壯烈犧牲,起義軍撤離。

《建軍大業》中那場著名戰役,就在這座古鎮打響


三河壩戰役是南昌起義部隊入粵後經歷的首次激烈戰鬥,撤退後,一部分部隊由朱德率領經江西轉移到廣東北部,後轉入湖南南部,最後轉戰到井岡山與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會合,發展成為紅軍的主力。

《建軍大業》中那場著名戰役,就在這座古鎮打響


紀念碑下也是俯瞰古鎮的最佳點,三河古鎮地處三江交匯處,面水背山,水運繁忙的時代,更是商貿重鎮。

《建軍大業》中那場著名戰役,就在這座古鎮打響


遠遠可見河岸便,有一座巨大的母親石雕,我們決定古鎮過去看看。

《建軍大業》中那場著名戰役,就在這座古鎮打響


從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到母親雕塑,需經過朱德紀念大橋和中山大橋兩座橋樑。

《建軍大業》中那場著名戰役,就在這座古鎮打響


雨後的江水雖然有些混濁,但這裡還算山清水秀,環境不錯。

《建軍大業》中那場著名戰役,就在這座古鎮打響


首先遇到的是三河明代古城,這座古城築於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在宋代曾設行宮,立王子殿,指揮與元抗爭。在明代設鎮和兵防、驛站、巡檢司。清初設將軍府,饒平總兵吳六奇曾在此駐守。

《建軍大業》中那場著名戰役,就在這座古鎮打響


原先的三河古城為磚石結構,整座城牆設有垛堞918個,開四門,東面叫“永清門”,南面叫“宣和門”,北面叫“拱極門”,西面叫“鎮寧門”,現在僅存南門、西門及300多米的殘牆。

《建軍大業》中那場著名戰役,就在這座古鎮打響


修復後的南門還有一些古城的樣貌,不同的磚塊,都是歷史留在這座古城牆上的印跡。

《建軍大業》中那場著名戰役,就在這座古鎮打響


古城過去一兩百米便是河堤上高達9.8米的“韓江源”母親雕塑,典型的大腳客家婦女形象。

《建軍大業》中那場著名戰役,就在這座古鎮打響


一眼望去,梅江、汀江、梅潭河在此交匯,形成全長438公里的粵東第一大江韓江,韓江因潮州刺史韓愈而得名,至潮州入海,是客潮兩地的母親河。

《建軍大業》中那場著名戰役,就在這座古鎮打響


河堤後面便是三河古鎮,很多房屋已經空置,外牆上“地球”香菸的廣告詞也早已斑駁。

《建軍大業》中那場著名戰役,就在這座古鎮打響


河岸邊有兩排破敗的舊屋,這兩排房屋之間,便夾著一條曾經繁華的三河古街。

《建軍大業》中那場著名戰役,就在這座古鎮打響


水運是舊時的重要運輸方式,三河壩曾經水運繁忙,南來北往的商客在此上岸後,第一站便是這條三河古街,站在如今已經沉寂的古街中央,可以想象當年人來人往、喧囂熱鬧的場面。

《建軍大業》中那場著名戰役,就在這座古鎮打響


時過境遷,三河古街的市井繁華早已成為過眼雲煙,如今這裡沒有商客,也沒有遊客,只是一條被人遺忘、雜草叢生的舊街,黑黢黢、空蕩蕩的鋪面,甚至會讓人感到有一絲恐怖的沉寂。

《建軍大業》中那場著名戰役,就在這座古鎮打響


沿街的店鋪早已荒廢,很多屋內已經被洪水帶來的泥沙填埋,只有極少數房屋被清理後貌似還有人居住,但也是漆黑一片,未見人影。

《建軍大業》中那場著名戰役,就在這座古鎮打響


幾隻雞與犬證明這些破舊的老屋中還有人跡。

《建軍大業》中那場著名戰役,就在這座古鎮打響


離開三河古街,可以前往中山公園,三河鎮上的人文古蹟其實比較集中。

《建軍大業》中那場著名戰役,就在這座古鎮打響


三河中山紀念堂是全國最早建成的中山紀念堂,1929年建成,比1930年建成的廣西梧州中山紀念堂還要早一些。

《建軍大業》中那場著名戰役,就在這座古鎮打響


三河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鎮,走走看看還能偶遇一段殘存的古城牆。

《建軍大業》中那場著名戰役,就在這座古鎮打響


位於鳳翔山麓的陳氏宗祠是一座兩進四橫一圍的典型客家圍龍屋,這裡就是大埔縣著名的“一門九清華”。

《建軍大業》中那場著名戰役,就在這座古鎮打響


著名能源環境專家、教授陳明紹就出生在這座宗祠的右橫屋內。他和夫人及子孫三代共10人,除一個孫媳就讀北京舞蹈學院研究生外,其餘9人均畢業於清華大學,而且均頗有建樹。

《建軍大業》中那場著名戰役,就在這座古鎮打響


三河壩的靈山秀水,養育了世世代代的客家人。古有“一腹三翰林”,今有“一門九清華”。

《建軍大業》中那場著名戰役,就在這座古鎮打響


有歷史的地方都有故事,在客家地區崇文重教的大氣候下,三河古鎮人傑地靈。

三河壩,一座不起眼的粵東小鎮,但曾有史家稱之“得此控閩贛,失此失潮汕”,這裡在清朝是重要的鹽運樞紐,1927年的三河壩一役,為後來的井岡山“朱毛會師”埋下了歷史伏筆,小鎮上居然還有一座全國最早建成的孫中山紀念堂,“潮汕三傑”之一的兵部尚書翁萬達葬在三河壩。人文歷史豐富的三河古鎮,其實還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地方,例如建於唐天寶年間的錦山古道遺址、原中華民國熱河省主席、抗日將軍範漢傑的故居傑廬、明嘉靖兵部尚書翁萬達墓等等,出於時間和天氣原因,沒能一一走到,但也對這座粵東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客家香格里拉”大埔縣還有哪些有意思的地方呢,跟著我們繼續尋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