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煥文:驍勇無前的黃埔精英

1926年7月,北伐軍佔領攸縣。根據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制定的7月10日作戰計劃,葉挺負責率獨立團為左翼隊,擔任佯攻任務,向泗汾、豆田、龍山鋪之敵正面進攻,相機向醴陵攻擊前進。7月10日1時左右,獨立團由船灣、橫嶺鋪出發。3時,第九連隱蔽接近泗汾橋,突然向敵衝鋒,將敵擊潰,奪取了泗汾橋,佔領了泗汾。第九連連長鬍煥文衝鋒時英勇犧牲。1928年國民黨“中央軍校追悼北伐陣亡將士特刊”《黃埔血史》記載,1926年7月10日,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進攻醴陵,敵軍唐福山部約一團之眾憑險據守,又以強大火力為掩護,給攻方造成極大麻煩。為儘快突破陣地,胡煥文率領尖兵於拂曉發起進攻,戰鬥中胡煥文“身先士卒,向敵猛衝”,一舉擊潰前沿敵軍。但在追擊過程中,敵軍認出胡煥文為北伐軍官長,“遂以排槍向其恆射,先腿部連中二彈,鮮血淋漓。仍指揮前進,若無事然,繼傷腸部,又傷喉腔……我驍勇無前之胡煥文同志,遂於此役蒙榮譽之犧牲,而成為北伐戰史中之烈士矣!這一年,他剛滿25歲。”

據《黨史博覽》刊載,黃埔軍校第一期共計學員645人,中間有中國共產黨黨員110名,其中入校前加入中國共產黨的29人,在校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的57人,畢業後在大革命洪流中加入中國共產黨的24人。胡煥文就是57名在校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進步青年之一。1925年11月,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在廣東肇慶成立。獨立團以葉挺為團長(因此通稱葉挺獨立團),以黃埔軍校學生為骨幹,以共產黨人為核心。胡煥文就是在這個時候,與曹淵、許繼慎等黃埔一期畢業的共產黨員一起,從省港罷工委員會調到葉挺獨立團的,併成為該團29名黃埔軍校畢業的主要軍事幹部之一,擔任第三營第九連連長。該團當時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唯一正規軍隊,在北伐戰爭中被譽為“鐵軍”。

【人物簡介】胡煥文,別號樹人,1899年1月20日(有資料記載為1901年)出生在三堂街鎮一個鄉村知識分子家庭。從省城長郡中學高中畢業後,在家鄉任小學教員。1923年冬到廣州,入大本營軍政部陸軍講武學校學習。1924年秋,成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在校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自黃埔軍校畢業後,歷任入伍生隊見習排長、葉挺獨立團第九連連長、陸軍上尉等職務。1925年,參加了第一次東征。1926年5月,隨葉挺先遣團北伐,在龍家灣戰鬥中,創造了一個連擊潰一個加強團的光輝戰績,受到葉挺嘉獎。1926年7月10,率尖兵攻打醴陵泗汾時壯烈犧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