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為什麼中國技術騰飛成為可能

俄羅斯《生意人報》10月23日文章,

原題:為什麼中國技術騰飛成為可能? 中國以製造劣質產品而聞名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如今,中國已經從勞動密集型生產和粗放式發展變成高質量發展模式:中國正在從一個全球消費品生產工廠轉變為一個專注於提高生活質量的高科技生產中心,同時正努力成為許多領域的領導者。中國技術進入世界前列得益於IT領域的飛速發展以及國家在培養人才和技術開發方面的巨大投資。本報特別邀請曾在北京生活15年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評論員季莫菲·巴赫瓦洛夫發表對中國技術發展的看法。

俄媒:為什麼中國技術騰飛成為可能

2013年,“新加坡經濟奇蹟”締造者李光耀在《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寫道:“國內市場的增長刺激了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我毫不懷疑,未來中國將在最先進的技術和生產領域開始與發達國家展開競爭。”中國希望繁榮發展起來,為此曾借鑑新加坡的成功經驗。目前,在全球經濟中佔據領先地位的中國IT領域成為其經濟支柱產業之一。中國IT領域的發展之快完全出人意料,甚至沒有人相信,1996年中國華為公司與俄羅斯簽署的第一筆合同,價值僅有數百美元,該公司僅向俄羅斯提供一小部分電纜。而現在,美國卻對這家大公司的發展感到擔憂,於是利用制裁作為槓桿向這家公司和中國施壓。同時,中國聯想也成為世界IT領域的佼佼者。小米公司也已發展成為擁有約1.7萬員工的公司,其中近一半員工從事研發工作。如今,華為公司在科研領域擁有8萬多名員工。這表明,中國公司非常重視科研工作,以便日後將成果應用於生產。

中國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的主要資源在於教育系統和勤奮的員工。即使是在中國的普通學校,也使用最新技術來授課。每年,有400多萬畢業生從中國的工程技術大學和各級教育機構中畢業。至於網上銷售領域,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的領導地位是無可爭辯的。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超過9萬億元人民幣,連續第六年在該指標上位居世界第一,佔全球市場份額的一半以上。

至於人工智能領域,中國是投資研發最多的國家之一。中國已制定一項國家人工智能發展計劃。根據該計劃,中國希望在2030年前成為人工智能的世界引領者。屆時,中國人工智能市場的年交易量將達到1500億美元。同時,中國政府還確定多個關鍵領域發展重點,包括智能汽車、服務機器人、無人機等。

總結中國在IT領域的成功要素包括:勤勞的人民、發達的教育和人才培養體系、在科研領域的大量投資、國家對IT公司和初創公司的支持及大規模電信網絡等。總之,正是這些要素創造了一個真正的“中國科技奇蹟”。(作者季莫菲·巴赫瓦洛夫,柳玉鵬譯)

原標題:俄媒:為什麼中國技術騰飛成為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