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是《紅高粱》而不是《平凡的世界》?

yuanyuanaiyl


為什麼不是別人得獎,而是莫言呢?

這個有原因,中國小說創作,可以說與國際文壇不在一個頻道。莫言和賈平凹是兩個少有國際視野的鄉土作家,對西方文化和創作觀念更成功的得獎,也不令人意外。這個也無可厚非,創作觀念和風格的爭議,仍侷限在文學藝術的專業領域。


多彩體壇


簡單來講,《紅高粱》的故事,外國人能看懂,而《平凡的世界》外國人很難看懂。

《紅高粱》和《平凡的世界》寫的是不同時代的故事

《紅高梁》寫的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這段時間,國外也處在二戰階段,對那段歷史,哪個國家的歷史課中都會有涉及,大家不陌生,中國人的抗日史應該也在其中。可《平凡的世界》寫的是解放後,確切地說是文革後期到90年代初期的故事,這段時間,中國曾處於封閉狀態一陣子,改革開放後,外國人對中國的瞭解多了,但這種瞭解更多來自官方,而非民間,即便有中西民間文化交流,也不可能細到黃土高原一個村落,一個縣城,這麼陌生的環境,《平凡的世界》又有那麼多的群像描寫,外國人能看懂這本小說的應該不多,中獎的幾率自然小。

至於,路遙去世,而莫言健在,這也是個原因,但路遙不去世,《平凡的世界》真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嗎?答案是未必。如果真拿路遙作品去評,《人生》獲獎的概率都比《平凡的世界》高。


《紅高梁》寫的是張揚的人性,而《平凡的世界》刻畫的是平凡的人生,衝擊力差距太大

兩部小說,都是好作品,也都百讀不厭,要單論喜歡,可能《平凡的世界》更勝一籌,但提到衝擊力,還要推《紅高梁》。一望無際的高梁地,光著脊樑的轎伕,一身紅裝的新娘,滿是黃土的鄉間小道,畫面感不能再強。《平凡的世界》也有畫面,泥濘的縣高中操場,滿臉菜色的同學,雨和雪夾雜的天氣,同樣是畫面,《平凡的世界》就沒有那種直達心靈的震撼,只能勾起讀者內心隱隱的感傷,所有的環境都是烘托人物,《紅高梁》從畫面就能感受到人物對自由、對愛情、對生活的那種無比的熱烈;而《平凡的世界》,從雙水村的小河到溝溝壑壑,感受到的是人們對光景、對婚姻、對未來沉重的期盼。

張揚的人性,自由的愛情,在《紅高梁》裡體現得淋漓盡致,“我爺爺”、“我奶奶”內心深處的慾望、掙扎,在高梁地的野合中,把人性和大地的綠和紅糅在一起。少平守在內心一隅的小心翼翼的愛情,金波愛而不得的失落,少安迫於現實的婚姻,潤葉屈從於人情的選擇,寫的都是人性的克,看著揪心,那種無法衝破世俗樊籬的委屈,讓讀者有一種感同身受的壓抑。

《紅高梁》是一個人黎明前站在海邊大聲呼喊,而《平凡的世界》則是一個人在月光下,坐在海邊無聲哭泣,一個感情向外,一個感情向內。同民族,同文化還理解,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理解起來就有差別。

電影《紅高梁》對小說的助推功不可沒

《紅高梁》拍成電影后,捧紅了三個人,導演張藝謀、演員姜文和鞏俐,1988年,這種題材的電影在國外還很少見,但《紅高梁》得了好幾個國外電影節大獎,其中柏林電影節的影響力最大。

1988年,“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紅高粱》。

1988年,“第5屆津巴布韋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紅高粱》。

1988年,“第5屆津巴布韋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張藝謀 。

1988年,“第5屆津巴布韋國際電影節”,故事片真實新穎獎:《紅高粱》。

1988年,“第25屆悉尼國際電影節”,電影評論獎:《紅高粱》。

1988年,“摩洛哥第一屆馬拉什國際電影電視節”,導演大阿特拉斯金獎:《紅高粱》。

1989年,“第十六屆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廣播電臺聽眾評委會”,最佳影片獎:《紅高粱》。

1989年,“法國第五屆蒙彼利埃國際電影節”,銀熊貓獎:《紅高粱》。

1990年,“民主德國電影家協會年度獎”《紅高粱》獲獎。

1990年,“古巴年度發行電影評獎十部最佳故事片之一”《紅高粱》獲獎。

電影《紅高梁》在國際上的知名度非其他電影可比,電影火了自然帶動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只是衡量一個作家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中國作家的作品,肯定是中國人最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不一定比沒獲得的好,獲得的只能說明,某部作品跨越了文化障礙,得到了其他文化的認同,但植根於本民族文化的作品一樣值得推崇。

不只文學界,其他行業也有一種奇怪的風氣,不管什麼產品,只要在國外獲獎,一定好過沒在國外獲過獎的,這些都是認識偏差,民族文化不自信的表現。

《紅高梁》熱烈奔放,《平凡的世界》樸實動人,各有各的好,諾獎是一個肯定,但不能絕對。


小雅的小


看過莫言的書,也看過路遙的書。以下是我個人淺見,望周知。

1.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在2012年,而路遙先生是1992年去世的。所以如果在2012年,《平凡的世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不可能的。因為諾貝爾獎是頒給在世的,而路遙已去世多年。

2.在讀書時,我很多同學都對平凡的世界很著迷,特別是初中高中那會。我也看了一點,覺得離獲得諾貝爾獎還有距離。比如,語言上,特別淺顯易懂,很淺白,一些比喻手法特別像高中生的作文。內容上,雖然一定程度上表達一些價值觀,勵志可能有,但沒深度,缺乏藝術性,少點時代批判性。讓人覺得,一個黨風下農村青年們命運多舛史。而且,很嚴肅,找不到一句幽默句子。很保守的現實主義的書。

3.莫言,文筆上,形式上,都不同的探索。藝術感很強。其實諾貝爾獎比較精英精英主義,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只能算是比較暢銷的二流小說,路遙先生就算還活著,也不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物語廣志


一部文學作品是速朽還是不朽,這不是獲得什麼獎能決定的。諾貝爾獎也不例外。而一部作品的生命力的長短,也不決定於它受“時代”的追捧。而是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我們自己的許多獲獎的文學作品,幾乎都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被塵封。到現在幾乎都無人問津。如長篇小說《豔陽天》,《暴風驟雨》《李志成》。而真正有生命的作品,它產生的時候,多數是不受“時代”待見的。甚至遭到被“時代”的打壓或排擠,如《水滸傳》在當時是被列為禁書。而魯迅的《阿Q正傳》,曾招至許多的罵聲。就因為水滸傳揭露了官場黑暗,阿Q正傳批露人性的醜陋。人說,文學作品應該歌頌真善美,批判假醜惡。其實這是自相矛盾的。因為真的東西往往是醜惡的東西,善的東西往往是偽善,美的東西只是表面,其骨子裡奇毒無比。比如,鮮花是美麗的、但許多鮮花散發出來的香味包涵著毒素。人們只知道,森林裡幽靜,清涼,美麗的。但是,森林中有毒蛇、猛獸,危機四伏,暗藏殺機。這就是真實的現實世界。真實的現實是永遠存在的,而假的東西是不會永存的。誰要把假的說是成真的,那是在自欺欺人。小時候常聽人這世上有鬼。而事實是,說有鬼的人和信有鬼的人都沒有見過鬼。同樣,人們追求完美的事物,說天上有仙女。而事實是,就是長的十分完美的美女,其大多數都是內外不合,徒有其表。世上真實的東西,都是不完美的。所以人們要追求真善美。有這種理想和嚮往是可以的。但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而為了掩飾現實的骨感,往往用理想來包裝。而包裝現實的作品都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而諾貝爾獎的獲獎作品,幾乎都是真的,醜的,痛苦的,悲慘,悲哀,悲憤的!


微言常理


首先得糾正題主兩個錯誤,第一,莫言獲得諾貝爾獎的,是小說《蛙》;第二,莫言沒有寫過《紅高粱》,而是《紅高粱家族》。

電影《紅高粱》是根據莫言小說《紅高粱家族》改編之後拍攝的,這部電影成就了導演張藝謀,也成就了鞏俐。因為獲得國際大獎,小說原著才得以受到關注,並被翻譯成多種文字推向世界。莫言也因此受到西方文藝評論界的關注,所以,某種程度上,電影《紅高粱》也成就了莫言。

莫言的《蛙》,比《紅高粱》更有藝術成就。可能在我們看來,這也不過是在揭中國一代人苦難的傷疤,但是,西方文藝評論家對這樣的內容感到非常吃驚。當然,小說寫得非常精彩,無論是語言架構還是其他,都代表了莫言小說的最高成就,獲獎也就有其必然因素。

再說一下《平凡的世界》。這是路遙的嘔心烈血之作,代表了他的最高成就。但是,可能因為西方對中國“傷痕文學”已經失去了興趣,並不看好。有人因此憤憤不平,要知道,諾貝爾獎的評委可能和我們普通人或者是東方人還是有區別的。

有時候不得不相信運氣一說。中國那麼多的作家,莫言是第一個獲得世界最高文學獎的,其他的作家,要麼因為翻譯原因,或作家早逝,或其他因素,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或無緣。

曾有人開玩笑說,莫言將母親的墳遷過之後,第二年就獲得諾貝爾獎了,他家祖墳冒青煙了。





揚州微笑的草


我是這樣想的,無論是莫言的蛙,紅高粱,還是豐乳肥臀,還有路遙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都是中國寫作的巔峰,包括圍城等等中國作家的文學作品不勝枚舉!我們不能以獲得諾貝爾獎文學獎來評論,那你還可以問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應該獲得什麼獎呢?中國的文學作品不是任何一個獎項可以評論的。中國的文學作品她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精華,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智慧。立世界文化之林而獨秀。不要以一篇文章獲得了獎項,來對比另一個作品。每一篇都有獨特的觀點和魅力,有一句警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這個道理。好好讀書吧!





天天哥生子


現在是人云亦云,某些人或著某個大學認為《平凡的世界》好,結果都說好。路遙《平凡的世界》雖寫了中國變改時代,但只寫了承包責任制前後幾年的事情,獲茅盾文學獎眾望所歸,如果說《平凡的世界》代表中國最高水平的文學作品有點誇張了。1949年以前的不提,建國之後同時寫中國變革時代我認為不如浩然的《豔陽天》(不評論,自己看去),讀了新潮澎湃;論寫作功底和寫作技巧及故事性不如陳忠實的《白鹿原》(不評論,希望看原著)。而且路遙《平凡的世界》最後有點消極悲觀,給人感覺要以現實為主,不要挑戰命運了,其它的都是夢想。青春美麗的田曉霞死了,生活剛剛好轉的賀秀蓮得肺癌了,重滿激情的孫少平也回到大亞灣煤礦與他的寡婦師孃結婚過日子了,對愛情執著的田潤葉也與雙腿鋸掉的李向前生孩子了,金波到了青海農場沒有找到當年心愛的姑娘回到郵政局上班了,那田福軍呢?路遙也沒有忘掉他——因為“西服事件”捱了處分了。

所以感覺讀了《平凡的世界》沒有給人積極向上感覺而要以現實為主,是在搞不明白為何把這本書捧的這麼高?


淄水氤氳


首先糾正一點,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不是《紅高梁》,而是莫言。諾貝爾文學獎是頒發給有突出成就的作家的獎,而不是頒發給某一部作品。莫言是因為文學創作的成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因此,也不是《平凡的世界》沒有獲諾貝爾文學獎,而是路遙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為什麼獲獎的是莫言,而不是路遙,有兩個原因。一是根據諾貝爾文學獎的規則,諾獎只頒發給在世的作家,路遙已於1992年去世了,所以不能頒給他。二是路遙的文學成就不算太高,只有一部中篇和一部長篇影響較大,雖然在國內讀者很多,受到的讚揚也很多,普通讀者評價很高,但在世界文學界,路遙的影響力要小很多,不足以引起諾獎評委的關注。其文學手法比較陳舊保守,文字比較粗糙,最著名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在文壇內專家圈的評價也不高,與讀者的評價正好相反。所以路遙的作品一直沒有能夠走向世界文壇,引起世界文學界的關注,不然在路遙在世時,就應該得到諾獎評委會的關注或者獲獎了。

而莫言就不同了,莫言創作出了11部長篇小說和數十部中篇小說,其長篇小說在世界文壇的影響很大,其創作手法新穎,對人性的剖析挖掘很深,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力度很強烈,對生命具有關懷悲憫情懷,對底層社會的描述較為深刻。因此引起了諾獎評委會的關注,所以獲得了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在國內,路遙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讀者的評價甚至超越了莫言,但是,諾獎有諾獎的評價標準,我們無法左右,我們只能去分析為什麼莫言得了獎,而路遙沒有得的原因。

每個作家都有自己不同的風格,也有不同的創作指向,讀者也有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作家和作品,我們不去評價誰高誰低,我認為,路遙和莫言,都是中國優秀的傑出的作家,他們都有優秀的作品,我們應該對他們兩個人的創作表示應有的尊敬。


作家鬼譚


四川人愛吃的菜浙江人愛吃嗎?廣東人愛吃的菜山東人愛吃嗎?中國畫雖好,但不是每個民族能欣賞喜歡的,文學是人學,它賴以生存的是人文社會的精神和文化的精華體現,並不都是被全人類所能接受,這兒存在著共鳴的問題,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肯定是能被世界其他不同文化氛圍的人認同的作品,那種雖然作品藝術性很高,但只適合在有限環境範圍內傳播的作品是不會得到國際大獎的,這並不是那些莫黑們口中所說的,比如:你指望京劇到國際上那個什麼戲曲大獎可能嗎?就《豐乳肥臀》是描寫二戰時期的內容,東西方同時經歷了那個時代的苦難,這點是有共鳴的,而《平凡的世界》描寫的時代已經是和世界脫節的背景,在內容上就吃虧了,沒有得到認同感是正常的,不得不承認文化是建築在經濟之上的,沒有經濟的發達哪有被承認文化藝術,至於莫言得諾貝爾獎還是路遙得諾貝爾獎都是我們的文化被認同的驕傲,為什麼要黑呢?這是什麼心理啊!。還有作家說,瑞典才兩千萬人,他們怎麼能代表幾十億人評選最優秀的文學藝術,這就偷換概念了,諾獎評審委員會不是隻有瑞典人。


用戶2254357225691516


諾獎只頒給在世的作家,路遙上世紀九十年代辭世,故不可能取代莫言獲獎,既便兩位作家同時在世,同時參評,路遙也不可能獲獎,儘管他的小說也有反思與揭露,也暴露中國人的人性弱點,甚至對當時的社會存在批判,但作品基本符合當時的社會現實與我們這些平民的思維方式,所以路遙的作品含有中國人的不屈骨氣與奮鬥精神,應該是站著書寫了人生!

莫言的作品同屬批判與揭露,但批判的是中國社會的極端面,揭露的是中國人民的屁眼。特別是《蛙》,口口聲聲地稱日本人“先生",對當時的國策盡挖苦、譏諷之能事,讓人發怵,生厭。但符合西方價值觀,特別迎合了西方反華勢力的胃口。這種作品應該是跪著寫的,至少是為了迎合政治同情,這樣的作品再多一點小技,多一點譁眾,說一些西方人想說而不願說出口的話,想不得寵都不行!

有人反對文學政治化,或為政治服務,但總不能取西方政治觀,價值觀,為西方政治服務吧。

但莫言先生爐火純青地做到了這一點!他不得獎,誰得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