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以來 紅河片區加快改革創新

10月24日出版的《雲南日報》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發題為《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以來——紅河片區加快改革創新》的文章,聚焦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紅河片區,自今年8月30日掛牌以來,堅持高標準謀劃、高水平建設、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各項改革任務,向著引領沿邊開放發展的自貿試驗區大步邁進。



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以來 紅河片區加快改革創新



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以來 紅河片區加快改革創新


先行先試、大膽創新,自8月30日掛牌成立以來,地處河口瑤族自治縣的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紅河片區堅持高標準謀劃、高水平建設、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各項改革任務,向著引領沿邊開放發展的自貿試驗區大步邁進。

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以來 紅河片區加快改革創新


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以來 紅河片區加快改革創新


河口口岸聯檢中心入境大廳的自助查驗通道前,“刷卡”“刷臉”“刷指紋”同時進行,不到7秒,越南邊民阮文利便完成通關。另一邊,四川遊客袁旭龍在河口國際旅行社門店報名參加越南沙巴游,兩小時後就拿到了出入境部門發放的旅遊通行證。

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以來 紅河片區加快改革創新


隨著紅河片區建設加速,作為我國面向東南亞開放的主要門戶和黃金通道的河口口岸,將迎來更多人員、貨物、資金、信息的聚集。通關便利是實現要素高效流動聚集的重要保障。站在車水馬龍的南溪河公路大橋上,河口出入境邊防檢查站邊檢處幹部路建光介紹,河口口岸持續推進智慧邊檢建設,推行出入境旅客、機動車輛、非機動車輛通關自助化服務,實現“秒速”通關,滿足自貿試驗區“大進大出,快進快出”的需求。

目前,河口口岸是全省在用自助通道數量最多、使用率最高的陸地邊境口岸,預計今年出入境流量將突破600萬人次。

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以來 紅河片區加快改革創新


“越南的水果上午採摘,下午就可在國內上架。”在河口北山國際貨場,從農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進出的貨車絡繹不絕,河口海關監管一科副科長金佳鑫介紹,根據雲南與越南農產品貿易特點以及季節、氣候、環境等因素,河口海關多措並舉加快通關速度。對越南新鮮果蔬、鮮活水產品採取“預約報檢、隨報隨檢、隨檢隨放”的通關放行模式;建立口岸快檢實驗室,實現“即到、即檢、即放”“綠色通道”開通4個月來,農副產品進出口呈快速增長態勢。

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以來 紅河片區加快改革創新


如何實現審批手續簡化、辦事高效化、投資環境優化?紅河片區的答案是:以自貿試驗區建設倒逼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放管服”改革。

在紅河片區綜合服務中心,雲南金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榮根據指示牌引導,很快在大廳內找到了水電氣視網一窗辦理服務區及人才和社保服務區,分別辦理了網絡接入和員工社保參保業務。“跑一個地方就能辦多件事,便利實實在在。”他讚歎道。

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以來 紅河片區加快改革創新


“中心按照‘一門審批、一窗辦理、一網通辦、最多跑一次’改革設置了9個服務區,目前可辦理約700個事項,網上辦理率達80%,已累計辦理各類事項約8萬件。”引導員吳蓉蓉介紹。

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以來 紅河片區加快改革創新


出臺《企業開辦全流程半日辦結實施方案》,將註冊登記、發票申領、公章刻制、銀行開戶、社保登記等業務整合到“企業設立一窗辦理”窗口;出臺《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全面落實“會議協調、並聯審批、互不前置、負面清單管理”審批模式;出臺《壓縮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間實施方案》,集成不動產登記中心、住房城鄉建設局、稅務局等部門業務;出臺《水電氣視網一窗辦理實施方案》,辦理水電氣視網接入不再需要跑5家單位……

一項項措施落地帶來的是一組讓人驚歎的數據:

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以來 紅河片區加快改革創新


“紅河片區提供的優惠政策和優良服務,堅定了我們投資的信心。”紅河雅順科技有限公司廠長餘錫坤說,藉助自貿試驗區的東風,他們將把銷售網絡延伸至東南亞國家。

在改革創新滋潤下,新業態加快發展、新平臺正在形成。“下一步,紅河片區將按照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重點抓好商事制度改革、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等工作,更好地服務雲南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和‘一帶一路’建設。”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副州長羅榮旭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