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復新疆這一功勞有多大?對中國保全領土起到了多大作用?

歷史飛揚


毫不誇張地,當年要不是左宗棠收復了新疆,今天的我們,再去新疆的時候可能要辦理簽證了。

1864年,清政府內憂外患,外有洋人虎視眈眈,內有太平天國運動衝擊著清王朝的統治。但更不巧的是,此時的新疆爆發了內亂。

趁著新疆內亂之際,中亞浩罕國的一個頭目阿古柏在英俄等國的支持下悍然入侵新疆,佔領了南疆、北疆以及烏魯木齊在內的大部分地方。與此同時,沙俄又趁火打劫,佔領了新疆的西部重鎮——伊犁地區,並且和英國聯手,妄圖控制和霸佔整個新疆。


面對新疆問題,清政府內部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觀點。以李鴻章為首的“海防派”主張放棄新疆,並且將經費用於發展海防,理由是他們認為新疆乃一貧瘠之地,於國家來說,可有可無,對於李鴻章的這一觀點,朝廷中的大多數人表示支持。

“新疆不復,於肢體之元氣無傷;海疆不防,則馥心之大患愈急。——李鴻章

但是,有一個人對李鴻章的賣國行為提出了嚴厲的批評,他就是左宗棠。他對於新疆問題提出了“海塞防並重”的觀點,他認為海防固然重要,但塞防也不能放棄。

他說道:西北“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寇進尺”。目前新疆已經丟失,急需收復回來,海防威脅暫時是未來威脅,如果任由新疆丟失,則國永無寧日。

對於左宗棠這一觀點,當時的軍機大臣文祥予以支持,文祥說道:“新疆一旦丟失,連蒙古也會岌岌可危,而蒙古又是北京的屏障,萬一將來危機蔓延至蒙古,北京又有何屏障可守呢”,在文祥的建議下,清政府最終同意左宗棠前去平叛,收復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全權負責收復新疆事宜。

1876年,清軍在甘肅肅州誓師,正式率軍進入新疆,開始了保衛祖國領土的戰爭。

在左宗棠收復新疆的過程中,他穩紮穩打,採取“先北後南”的作戰方針,即先拿下北疆,再收復南疆,事實證明,他的這一作戰方略是極為正確的。

7月21日,清軍在左宗棠得力部下劉錦棠的率領下,率先向北疆發起了進攻,在此過程中,共殲滅叛軍6000餘人,而後對烏魯木齊發起了進攻,烏魯木齊的守軍本來就是一幫烏合之眾,看到氣勢洶洶的清軍,根本沒有做過多的抵抗,便棄城而逃。至此,清軍收復烏魯木齊。

在收復了烏魯木齊之後,清軍士氣大漲,乘勢又對南疆發起了進攻。在收復南疆的過程中,清軍不僅士氣高昂,而且在左宗棠的英明指揮下,短短半個月時間,便接連攻克達阪、吐魯番、托克遜三城,這時叛軍頭目阿古柏見大勢已去,遂自殺身亡。


至此,隨著阿古柏的自殺身亡,新疆大部分已經重新回到清政府的手中,同時也宣告了英俄企圖分裂新疆陰謀的破產。

南北兩疆收復後,擺在左宗棠跟前只有“伊犁”這座西部重鎮了,而它還在沙俄的手中。但對於左宗棠這位鐵血強人來說,縱然前面是萬丈深淵,他也要跨過去,何況是小小的沙俄。

抬棺西征——英雄本色不減當年

1878年,清政府就伊犁問題與沙俄談判失敗後,清朝統治者認識到,要收復伊犁必須以武力震懾。

1880年5月,左宗棠以六十九歲的高齡,抬棺西征,兵鋒直指伊犁。在左宗棠的大軍壓境之下,沙俄慌了,他們一方面調兵增援,虛張聲勢,另一方面又派人與清政府談判。
△左公抬棺西征


前有曾紀澤虎口奪食,後有左宗棠大軍壓境,沙俄在清政府的軟硬兼施下,不得不服軟,最終與清政府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同意歸還伊犁地區。

至此,被沙俄侵佔長達十年之久的伊犁地區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對於沙俄的這一行為,一位英國外交官評論說:“中國已迫使俄國做出了它從未做過的事,把業已吞下去的領土又吐出來了。

是的,但這一切若沒有左宗棠在背後支持,老毛子能把吃進去的吐出來嗎?答案是不可能。


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意義

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偉大壯舉,不僅為中國保住了160餘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更為他輝煌的人生履歷上譜寫了新的篇章,他的這種大無私的胸懷,值得每一位中華兒女學習。


秦皇唐宗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左宗棠的功勞是極大的。

左宗棠剿滅西北迴亂以後,主張必須收復新疆。

當時朝中很多大臣反對,原因很簡單,沒錢。

當時滿清財政非常困難,已經入不敷出。在左宗棠出兵收復新疆之前,各省積欠陝甘軍費已達2000餘萬兩白銀。

當時列強在中國沿海躍躍欲試,法軍在幾年後就發動中法戰爭。

當時沿海是中國的核心地域,也拱衛首都北京。這裡如果丟了,滿清估計就要滅亡。

這種情況下,李鴻章等人認為暫時無力兼顧西北的防禦,尤其是顧不了新疆。

當時新疆已經被阿古伯控制,又有沙俄勢力滲透,一旦開戰恐怕需要多年時間,和鉅額軍餉。

同時,當時沒有鐵路,新疆又懸在西北,距離滿清較為富裕的陝西省很遠。

預計單單運輸軍糧到新疆(不談打仗),能夠維持數萬清軍的1年作戰,也是需要驚人的鉅款。

滿清沒錢,沒有辦法支持這種作戰,看來只能放棄新疆了。

然而,左宗棠卻力排眾議。他認為新疆如果被放棄,假以時日必然被沙俄控制,就像外蒙古和黑龍江以北一樣。

那麼,到時候西北地區,陝西甘肅都會處於沙俄的直接威脅下,對於滿清是極為不利的。

沒有新疆作為戰略緩衝,沙俄還會繼續東進,將西北一口口吃掉。到時候滿清還是需要拿出巨資防禦西北,得不償失,還丟了新疆。

在滿清政府表示軍費難以解決時,左宗棠提出願意自籌資金。

最終,朝廷撥款200萬兩,各省咬牙提供300萬兩,一共500萬兩就是朝廷全部撥款了。

左宗棠用盡全力,從洋人手中借來500萬兩,湊齊了第一期的軍費。

但後續還有大約3000萬兩的巨大缺口,朝廷一個字也拿不出。

左宗棠使用了所有手段,包括耍無賴,最終三次從洋人手中借款1375萬兩,但還有1000多萬兩的缺口,最終又向中國富商半強迫的借了846萬兩。

這才湊齊了軍費。

也就是說,左宗棠是靠自籌資金,借錢去收復新疆的。

由於軍費匱乏,一切因陋就簡。

65歲高齡的左宗棠抬著棺材西征,連自己的老命都豁出去了。

湘軍官兵穿著草鞋單衣餓著肚子,翻越冰雪覆蓋的天山,艱苦轉戰長達2年,擊潰阿古伯5萬大軍以及逃到這裡的白彥虎等軍隊,收復除了沙俄盤踞伊犁以外的新疆全境。

可以說,這是近代歷史上的壯舉。

如果滅有左宗棠,新疆肯定就丟了。

阿古伯實力並不強,他的祖國浩罕汗國已經被沙俄佔領,假以時日阿古伯不是被沙俄吃掉就是投降,到時候新疆肯定就被沙俄控制。

退一步,就算沙俄將阿古伯扶持成為外蒙古那樣的傀儡國,中國也是乾瞪眼沒有辦法。

沙俄一旦實際上控制新疆,就會像對待外蒙古一樣,逐步讓他脫離中國,消滅中國對他的一切影響。最終再搞一個假公投宣佈獨立,一口吞掉新疆。那麼,中國領土又要少166萬平方公里了。

左宗棠是我們的民族英雄。


薩沙


左宗棠不但當時收復了新疆,還杜絕了再次分裂的可能性。

在1865到1877年代,清朝東南沿海和西北邊疆,都面臨邊疆危機。以李鴻章為首的投降派,主張放棄西北,保東南沿海。幸虧左宗棠據理力爭,建議分出輕重緩急,東南海防、西北塞防都不能輕言放棄,力主收復新疆。

左宗棠終於爭取到朝廷“收復新疆”的決定,才有了“抬棺西征”的壯舉。

【當時新疆的惡劣形勢】

阿古柏可不是善男信女,他是浩罕汗國的將領。他分裂清朝沒有任何道德約束。阿古柏侵入新疆後,馬上就建立了“哲德沙爾汗國”(後改為洪福汗國)。中亞的浩罕汗國在1826年滅亡後,大量原浩罕汗國民眾湧入新疆,投奔阿古柏。

阿古柏要建立的,是一個伊斯蘭政教合一的宗教國家,先後取得了奧斯曼、英國、俄國支持和承認。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樣的宗教國家,一旦在新疆站穩腳跟,拖到辛亥革命以後,必然永遠把新疆分裂了。

外蒙只有沙俄支持尚且能獨立,阿古柏可是有更多國家支持。

【我們應慶幸有左宗棠】

如果按照李鴻章之流的投降主張,現在我國的領土要少掉六分之一,不但保不了東南,新疆可能就永遠丟失了。

有很多人,非要把李鴻章塑造成“忍辱負重”國家棟梁。假如慈禧當年採納了李鴻章的妥協意見,中國會少掉六分之一領土,李二是不是賣國賊?不是一目瞭然嗎,洗不白的。

【左宗棠進軍新疆的意義】

1876年到1878年,左宗棠西征收復新疆,不但打掉了阿古柏勢力,也打掉了其他分裂隱患,更粉碎了英國和俄國的陰謀。

他還力主做了一件事,保證了新疆後世不會分裂——就是新疆設省。

清朝剿滅準噶爾後,新疆為啥會經常叛亂?就是因為部落酋長、少數民族貴族的權力和地位,一直能夠世襲。新疆除了郡縣制,更多的是伯克制和扎薩克制(部落酋長世襲管理)。

在左宗棠建議下,新疆在歷史上第一次成為行省,新疆行政機構第一次與內地整齊劃一。

劉錦棠成為首任新疆巡撫,下轄4道、6府、10廳、3州、21縣.秦始皇推行郡縣制兩千年後,新疆第一次全面實行了郡縣制。

從此,部落酋長、少數民族貴族的世襲權力,失去存在的土壤,新疆再無分裂之憂。


爾朱少帥


左宗棠在大廈將傾的清末亂世中能夠據理力爭、抬棺出征,收復新疆,他對中國後世版圖的功勞,無論給予怎樣讚譽都不為過的。

左宗棠是湖南人,和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三人並稱為晚清中興四大臣。左宗棠歷經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五代皇帝,曾經擔任閩浙、陝甘、兩江總督和軍機大臣等職。

他是清末湘軍重要首領之一,洋務派的中堅人物。左宗棠最初是由曾國藩推薦,率湘軍赴江西、安徽與太平軍作戰。

光緒年間,左宗棠受命督辦新疆之軍務,在這一段期間,他率軍討伐叛亂的阿古柏,收復了烏魯木齊、和闐等地,粉碎了沙俄與英國對新疆地區的侵略,尤其是收復了被沙俄侵佔的新疆伊犁的絕大部分地區,為維護我國領土主權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19世紀中葉,英國與沙俄兩國爭奪中亞,嚴重威脅到了我國西北邊陲。

同治四年(也就是公元1865年),中亞浩罕汗國(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的軍亊頭目阿古柏趁著清朝軍隊疲於鎮壓國內的太平天國運動和捻軍起義、無暇西顧的機會,在英帝國主義支持下,率兵侵入我國新疆南部地區,建立了橙艿律唐偽政權,進而趁亂佔領了天山南北的新疆廣大地區。

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俄國也趁機派兵佔領我國伊犁地區,此時的新疆面臨著被國內外勢力肢解瓜分的威脅。

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清政府內部,又出現了"海防"與"塞防"之爭。

當時的清廷,面臨著來自於東方和西方的雙重危機:西部新疆己幾乎丟失殆盡,東部日本俯視耽耽地圖謀臺灣。 此時,清廷兩位主要大臣意見分歧——李鴻章偏重"海防",左宗棠則主張加強西部"塞防",強調一定不能放棄新疆。

左公系統地闡述了他的觀點:"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對於左宗棠力主收復新疆的建議,慈禧太后心裡並沒有多少底氣,就問左宗棠:平定新疆需要多久?左宗棠的答覆是:"剿撫兼施,一了百了,得五年時間"。

慈禧太后對左宗棠回答的"一了百了"四個字尤為欣賞,對左宗棠敢於承擔責任的勇氣也十分賞識,西征的計劃遂得以確定下來。 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三月,清廷終於批准了左宗棠的建議,命他為全權欽差大臣,負責收復新疆地區。

左宗棠考慮到新疆距內地路途遙遠,交通殊為不便,在戰前下就下大力氣解決資金、採購、運輸等環節的問題,並整頓了軍隊,改善了武器裝備,編組了一支六、七萬人的作戰部隊。

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三月,左宗棠進駐肅州(今甘肅酒泉地區)。這時,己入新疆的張耀部,己屯於哈密;金順部已經屯於巴里坤、古城(今奇台)一帶。左宗棠命劉錦棠率湘軍,分批出嘉峪關,會同金順部重點進攻烏魯木齊地區。

經過一年半的鏖戰,左宗棠率所部克復新疆大部。隨後,在清軍的逼近下,經清政府多番交涉,在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沙俄同意歸還大部分伊犁地區,從而粉碎了英、俄吞併新疆的圖謀。

清軍克復新疆大部以後,俄軍一開始本來是拒絕撤出伊犂,左宗棠主張:"先之以議論","決之於戰陣"。1880年,左宗棠坐陣新疆哈密,命令三路大軍挺進伊犁,對駐伊犁的俄軍形成巨大的軍事威脅,為大清對俄外交談判桌上的提供紮實的籌碼,這種方式切實有效地迫使俄方簽約同意撤出伊犁。

1881年初,中俄正式簽訂了《伊犁條約》。從此,中國收回了對伊犁地區和特克斯河上游兩岸領土的主權,但霍爾果斯河以西地區和北面齋桑湖以東地區,則仍被俄國強行割去。

至此,新疆全境基本收復。

左宗棠收復新疆,功在千秋,利也在千秋,此舉為後世中國保住了1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人們應該永遠記住他的豐功偉績。

更難得的是左宗棠在千瘡百孔、腐敗無能、喪權辱國的晚清政府,還能出兵戰勝外來的強俄侵略者,將侵略者趕出中國去,收復大片國土,可謂是創造了奇蹟。要知道,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對外戰爭幾乎從未打過一次漂亮的勝仗,毎次戰後的談判結果,不是割地就是賠款,唯有這次左宗棠給清政府挽回了些許面子。

稍微有些可惜的是,作為眾多近代史事件之一的左宗棠收復新疆事件,被後世的教科書做了簡略處理,這其中既有學術上的考慮,也有政治上的考慮。

我們決不能忘記歷史、忘記英雄,左公克復新疆之舉,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不世出的奇功偉業。


歷來現實


清朝收復新疆之戰,亦稱“左宗棠收復新疆之戰”,看這個別稱就知道,清朝能夠收復新疆,左宗棠的功勞無疑是最大的,是新疆能夠被收復的決定性人物,甚至不誇大的說,若無左宗棠在朝堂上極力要求動用武力去收復新疆,新疆能否成為日後的新疆省都是個問題。



同治三年(1864年),清朝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處於內憂外患之際,此時清朝內有太平天國運動、陝甘回民暴亂等起義,外有列強對清朝虎視眈眈,可謂是處於生死存亡之際。而此刻,清朝內外問題還沒被解決,清朝的邊疆地區又開始出現了嚴重的動盪,這個地區就是新疆。

這一年,在太平天國和陝甘回民暴亂的影響下,新疆爆發了規模空前的反清農民大起義。首先舉起反清大旗的就是庫車的維吾爾族農民,他們一起兵就搶先佔據了庫車縣城,殺死庫車辦事大臣等清朝官員和庫車郡王等維吾爾族封建領主,之後起義的烽火迅速燃遍天山南北,此時庫爾勒、烏魯木齊、昌吉、喀什噶爾、和闐、哈密、塔城、伊犁等地相繼開始舉起了反抗清朝暴政的大旗。



不過同以往的農民起義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起義軍的首領就開始蛻變,他們變成曾經他們為之用性命做鬥爭的封建地主們。之後他們互相攻伐,曾遍佈新疆的農民起義軍,或被滅,或被並,最終只剩下伊犁、庫車、烏魯木齊、喀什噶爾、和田等五個割據政權。

後,這五個政權為了爭奪新疆的控制權,遂又開始互相大打出手,彼此廝殺不斷。不久喀什噶爾的統治者最先抵擋不住,如此為了重新奪回主動權,金相印和司迪克向位於中亞的浩罕汗國求援。而浩罕汗國本就對新疆虎視眈眈,只是礙於清朝的存在,再加上沒有理由,所以只得看著。此時,浩罕汗國眼見喀什噶爾的求援,自然不會錯過,於是就讓阿古柏同布素魯克於1865年1月侵入新疆。



同治四年(1865年),阿古柏驅逐喀什噶爾首領司迪克,強佔喀什噶爾新城。次年,阿古柏又消滅了位於和田的哈比布拉,從而佔據和田地區。同治六年(1867年),阿古柏又消滅了以庫車為中心的政權,同年隨著阿古柏勢力越來越大,他背叛了浩罕汗國,自立為汗,建立哲德沙爾汗國。

同治十年(1871年),在阿古柏佔據新疆半部的4年後,對新疆早已垂涎已久的沙俄開始與阿古柏,欲圖瓜分新疆,不久沙俄就派兵強佔中國伊犁地區。如此,隨著沙俄、阿古柏相繼侵入新疆,反應遲鈍的清朝終於反應了過來,清廷政府開始認真討論新疆問題。



最初清朝是命景廉、成祿等率軍力圖儘快收復烏魯木齊等地,並令劉銘傳率淮軍出關,還令左宗棠“妥籌兼顧”。只是還沒出關,劉銘傳稱病求退,接任的曹克忠因資質不夠,所以導致軍心不穩,最終只得取消出關計劃,而成祿等將軍,在出關後,還沒與敵軍接觸,因縱容士兵燒殺搶掠,遂被左宗棠彈劾,不久被清廷下令判處斬監侯。如此,收復新疆計劃被暫時擱淺。

1874年,日本侵臺,中國海疆危機凸顯,此時清朝面臨著邊防與海防的雙重危機。如此這一年的朝堂上開始出現了海防、塞防的爭論。李鴻章、鮑源深等人力主海防,主張暫時放棄塞防,“停撤之餉,即勻作海防之餉”,以此防備列強的海上入侵。而湖南巡撫王文韶則主張塞防,認為:“目前之計,尚宜以全力注重西北”,如丁寶楨、吳元炳等人都認為清朝現在最大的隱患是沙俄,而非日本。



當時海防與塞防之爭,可謂是愈演愈烈,雙方都相持不下,互不妥協。這個時候左宗棠站了出來,他提出應海防與塞防並重,若不收復新疆,陝甘清軍便會被長期牽制,不僅不能裁減兵餉、助益海防,更甚者還會造成“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寇進尺”這樣的窘境,尤其招致英、俄的滲透。

最終在軍機大臣文祥等朝中重臣的支持下,慈禧採納了左宗棠的意見,決定派兵收復新疆。

在清廷決意收復新疆時,左宗棠在軍事戰略上,採用“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戰略,即先收復除伊犁外的北疆之地,因為這裡阿古柏的勢力最為薄弱,然後再收復南疆。之後在進攻新疆前,要做足準備,不宜輕動,一旦糧草軍備備足,戰士訓練完成,就立刻速戰速決,不要有任何的遲疑,因為此時國庫空虛的清朝負擔不起這樣長時間的會戰,一旦消耗的時間太多,再讓列強幹預,清朝必敗。



如此,在出徵的前一年,左宗棠利用“蘭州製造局”製造出了大量先進的槍炮,還仿造了德國的螺絲炮和後膛七響槍。而後左宗棠又在哈密興修水利、屯田積穀,為出征備足糧草。之後為了籌集充足的軍餉,左宗棠先後向洋商借款1375萬兩,華商借款846萬兩。

最終在一切準備妥當後,1876年4月左宗棠正式出兵收復新疆。而後,僅用一年多時間,左宗棠就指揮西征軍,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所有新疆領土。之後又在1881年2月24日,在左宗棠的堅持,及努力下,清朝與沙俄簽訂《中俄伊犁條約》,此條約雖讓清朝被迫割讓了伊犁霍爾果斯河以西之領土,但卻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一帶地方,這對於中國讓人隨意欺壓的年代,已算是不小的勝利。



如此,隨著新疆大部被清軍收復,1884年11月17日,在左宗棠前後數次的提議下,新疆省正式建立,被外國佔領的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終被清軍收回,並被合法擁有。

想想看,若無左宗棠的極力爭取,若無左宗棠的英勇奮戰,100多萬平方公里的新疆土地恐終將被沙俄、英國所控,而後新疆到底將何去何從,真的就不得而知了。所以從這點來看,左宗棠對於中國領土的完整絕對是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是實實在在的民族英雄。


澳古說歷史


左宗棠一直是被人們所低估的。近代人物中,無論是曾國藩,還是李鴻章,知道他們的人是遠遠多於左宗棠的。特別是曾國藩,幾乎被人當做聖人來崇拜了,關於他的書籍可謂是不計其數。李鴻章過去名聲非常的差,但是近些年來,名聲好了不少。平心而論,無論曾國藩、還是李鴻章,他們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有一定爭議的。畢竟晚清那個朝廷,和太平天國相比,也好不了多少。

只有左宗棠是真心幹了一件毋庸置疑的好事,那邊是他排除萬難,成功的收復了新疆。可以說沒有他收復新疆,現在的局面是很難預料的。所以說左宗棠是新疆建省的奠基人。

很多人不太清楚新疆有多重要。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而新疆的面積是166萬平方公里,也就是說新疆佔到國土總面積的六分之一以上。我們有34個省級行政區,新疆至少相當於5個省的面積。

如果沒有新疆,相當於我們一下子少了五個省,戰略縱深大大被壓縮。

但是由於某些特殊的原因,收復了新疆的左宗棠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就成了一些人眼中的“屠夫”。比如某首歌謠是這樣的:

左官保是屠夫,

戴上馬安良軍隊把他追,

一追追到嘉峪關,

婆娘娃娃全跑黃河水。

所以說左宗棠是有點委屈的,畢竟收復新疆肯定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是他卻因此成了某些人眼中的屠夫。

我們知道近代佔我們土地最多的國家便是沙俄。當時的沙俄和英國都想吞併新疆,使得這片土地成為他們的殖民地。

這個時候的朝廷出現了兩種意見。

以李鴻章為首的一批人認為海上更為重要,因此主張放棄西北。他以“海防”為名,建議朝廷放棄新疆。

以左宗棠為首的一批人則認為需要堅決用兵新疆,收復失地。只有保住新疆,才能夠保住蒙古和京師。

最終朝廷同意了左宗棠的意見。1876年,左宗棠成為了欽差大臣,此時他已經六十四歲了。

不得不說左宗棠還是能力非常強大,他解決了一系列的難題。比如糧餉不足。當時朝廷從關稅中給了他200萬兩銀子,其餘各省再撥300萬兩。當然,這些錢肯定是不夠的。左宗棠廣籌糧餉,又湊齊了500萬兩銀子。其中,一個非常關鍵的人物就是紅頂商人胡雪巖。

收復新疆的過程中,左宗棠運籌得當,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就消滅了叛軍,維護了我們民族的利益。


歷史是什麼


左宗棠在清王朝四面楚歌及風雨飄搖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收復新疆,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可以說,這是左宗棠在克服了眾多的艱難困苦,頂住了朝廷內外反對勢力的打擊後,終於完成的一項偉大壯舉。而這一壯舉,其意義是十分重大的,對後世產生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那麼,左宗棠收復新疆,究竟有什麼樣的意義呢?

(左宗棠舊照)

其一,維護了國家統一。

清政府當時在和列強作戰的過程中,不斷地割地賠款,失去了不少領土,領土早已不完整。

不過,清政府雖然領土早已不完整,當時卻還能夠保持國家統一。

太平天國運動轟轟烈烈經過十多年,最終還是被清政府給撲滅了,國家的統一,得到了維護。後來,西北這一塊更加活躍,不但爆發了捻軍起義,還爆發了回民暴亂。接著,又是阿古柏攛掇新疆部分人獨立。

左宗棠率領清軍,在平定了捻軍及回民暴亂的情況下,一鼓作氣打敗阿古柏,收復了新疆,再一次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讓清王朝雖然殘破,但是並沒有進入四分五裂的局面。

(太平天國運動)

其二,增強了執政信心。

一個王朝進入晚期,都會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而當農民起義爆發的時候,各地諸侯都會借剿滅農民起義為由,招募人才,拉起隊伍,擁兵自重。也因此,國家將在這個時候進入分裂,進入亂世。然後,各地諸侯會為了爭奪權力,互相殘殺不斷。這種殘殺,往往會延續幾十年,乃至數百年的時間。比如秦末經歷了數年,三國經歷了四十年,五代經歷了半個世紀。而西晉之後的東晉及南北朝亂世,則經歷了數百年。

可是,清朝的情況有些不一樣。清朝在經歷了太平天國、捻軍及回民暴亂這樣的農民起義以後,事實上整個清朝內部,諸侯們搞擁兵自立的情況,幾乎沒有。無論是曾國藩,還是李鴻章、左宗棠,都沒有擁兵自立,整個國家還是一個團結的國家。

而阿古柏算得上是在邊關地區擁兵自立的。雖然阿古柏當時並不完全是清朝人,但是他所領導的部下,大多數是清朝境內的人。所以,也算得上是新疆這個地區在鬧獨立。

左宗棠率領清軍戰敗了阿古柏,逼迫他自殺,從而收復新疆。這就把唯一想“擁兵自立”的苗頭給掐斷了。可以說,左宗棠這樣做,極大地增強了清政府的執政信心,讓清政府以及全國各地的人士明白,當時的清政府雖然不斷遭受列強的欺凌,但是,對於控制全國,還是很有能力的。

(左宗棠收復新疆)

其三,遏制了民族分裂。

新疆阿古柏的作亂,正是當時民族分裂分子非常活躍的表現。

一個國家內的民族分裂分子,往往會打著維護自己民族利益的旗號,煽動民族情緒,鼓動民族鬧事,以達到自己做大當頭領,攫取利益,揚名立萬的目的。

在晚清時期,一方面,當時正是民族分裂情緒在全世界開始抬頭的時候。另一方面,又因為滿清政府作為滿人入主中原,最終卻把中國治理得很亂,因此,民族情緒不僅僅在邊關少數民族那裡產生,在漢人那裡也有抬頭。

顯然,民族分裂情緒是非常不利於維護國家統一的。如果縱容這種情緒的蔓延,各地各民族都會跟著學。很快,國家就會陷入四分五裂之中,原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就會在民族分裂分子的騷亂下解體。

事實上,當時不僅僅阿古柏代表的那一部分塔吉克族在鬧所謂的“民族獨立”,由於清朝的控制力減弱,包括蒙古在內的不少民族都有這樣的情緒蔓延。

而民族分裂分子,往往又會得到獲得外國勢力的大力支持。當時阿古柏就得到了英帝國的積極支持。而沙俄卻藉口清政府無法控制民族分裂勢力,出兵佔領清朝的伊犁,說什麼要幫助清朝控制阿古柏,實際上是為了侵佔清朝的領土。

所以,左宗棠積極行動,堅決打擊阿古柏等分裂勢力,收復新疆,讓新疆回到中國的懷抱,這就有力地回答了國內以及國際上的民族分裂分子,別試圖趁列強入侵中國的機會,搞小動作。這樣做,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當左宗棠收復新疆,並在新疆設“省”後,新疆此後就保持了較好的穩定。左宗棠帶來的這種福廕,可以說,一直庇護到今天。


張生全精彩歷史


左宗棠收復新疆的事蹟被後人廣為傳頌,我們雖然不能準確的評判左宗棠到底有多大的功勞,但是左宗棠收復新疆確實對後世和中國當時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


19世紀中葉,英俄兩國正在進行激烈的殖民地鬥爭,兩國一上一下都漸漸的靠近了大清的邊境,清朝如同一塊肉骨頭,被惡狼所覬覦。1865年,烏茲別克斯坦在英國的慫恿下對南疆進行非法侵佔,並且發兵向北進軍,這個舉動引起了沙俄的注意,沙俄為了與英國對抗在1871年舉兵佔領了新疆的伊犁。兩軍對抗的不亦樂乎,可害苦了大清。此時的清政府,正忙於應對列強的侵略,根本無暇兼顧西北邊境,儼然陷入險境。



此時,清廷出現了意見分歧,李鴻章偏重於海防,而左宗棠則主張加強西部的邊防。左宗棠言:“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左宗棠極力向慈禧陳述收復新疆的重要性,終於慈禧被左宗棠所說服,西征的計劃也得以確定下來。但是第一步走的就很艱難,當時朝中幾乎沒有人認同收復新疆這個提議,很多人都反對,因為一個字——窮。


滿清當時的財政已經陷入了困境,各個省所積欠的軍費已達2000萬兩白銀,如果此時與沙俄等開戰,需要更多的軍餉,而清廷此時已經拿不出什麼了。最後清廷勒緊褲腰帶擠出了200萬兩,各省也咬緊牙關拿出了300萬兩,左宗棠就帶著這500萬兩上路了。

1876年,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正式率軍進入新疆,打響了保衛領土的戰爭,左宗棠穩重有謀略,作戰過程中求穩求進,決定先拿下北疆,之後清軍勢如破竹,很快就收復了北疆失地,然後趁熱打鐵對南疆發起了進攻。收復南疆的過程中,清軍一路士氣高昂,在左宗棠的指揮下在短短半個月時間內便攻克三城,逼得阿古柏自殺,粉碎了英俄想要佔領西部地區的陰謀。

阿古柏失勢,沙俄見勢頭不對,1881年,沙俄迫於壓力便同意與大清和談,歸還伊犁。1881年初,中俄正式簽訂了《伊犁條約》,中國正式收回了對伊犁地區和特克斯上游兩岸領土的主權,至此,新疆全境幾乎全部收復,只有一小部分仍被俄國強制佔領。


左宗棠收復新疆,並不是意氣用事而是他眼光長遠,能夠看到這其中對中國的利弊,他知道新疆絕不只是邊塞荒涼之地,而是關係到中原命運的重要之地。新疆的得以收復,既阻止了沙俄和英國的陰謀,又使京師的安全性提高了。所以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收復新疆這一舉動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的,左宗棠的功勞自然也是巨大的,如果沒有收復新疆,中國所面臨的危險只會更多。


小姐姐講史


左宗棠武力收復新疆是晚清國勢風雨飄搖之際,難得的一抹亮色,將戰略地位重要、資源豐富、面積達150多萬平方公里的疆域完整地保留在清朝,左宗棠取得這樣的功勞相當來之不易。

“塞防優先”還是“海防優先”?清廷展開大辯論

19世紀60年代,中亞浩罕汗國派遣阿古柏入侵新疆。趁清廷無暇顧及西部邊疆之際,阿古柏糾集當地力量攻城略地,成立了所謂的哲德沙爾汗國(1865-1877年),史稱“阿古柏之亂”,沙俄也趁亂取得伊犁的控制權。

在平息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清廷終於騰出手來處理威脅帝國安危的其他事項。考慮到清廷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對新疆的控制,是否武力收復新疆已是迫切需要討論的議題。1872年,左宗棠上奏朝廷,表達了收復新疆的意思。第二年春,他又針對當前的敵我形勢,明確地提出了收復新疆的具體方案。並指出,要抵禦沙俄,必先穩定新疆,欲收復伊犁,必先收復烏魯木齊。烏魯木齊形勢穩固後,就可明示俄國,伊犁寸土不讓。而同一時期,1874年,日本入侵中國臺灣地區,這就使得東部沿海防禦問題凸現出來。在這種形勢下,清廷展開了一場關於塞防還是海防優先的大辯論。

以直隸總督李鴻章為首的多數派主張放棄新疆,認為新疆不復,於肢體之元氣無傷。海疆不防,則腹心之大患。還認為即使勉強收復新疆,將來也斷不能久守,且以目前朝廷之力,實在不能專顧西域。左宗棠力排眾議,據理力爭,指出:“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並重”,兩者何者為先,要看輕重緩急之分。並進一步分析了當前形勢,指出平定西域可穩固陝甘,拱衛京師,實為長久之計,當務之急。正在兩派相持之際,時任大學士、軍機大臣的文祥力挺左宗棠,認為應先解西域燃眉之急,待塞防穩固之後,再開展海防建設。最終在文祥的推動下,清廷下令武力收復新疆。

收復新疆雖耗費驚人頂兩個半北洋水師,但意義重大

截至1878年,清軍擊敗阿古柏,控制新疆大部,軍費就已達2670萬兩;其後剿滅殘餘力量,並駐軍威懾沙俄軍隊,督促其歸還伊犁地區直至1881年中俄簽訂《伊犁條約》,清廷又投入軍費2560萬兩,共計軍費5230萬兩,而1888年成軍的北洋水師耗資也不過2000萬兩白銀左右,耗時6年多收復新疆花費可建設兩個半北洋水師,軍費耗費不可謂不大。但新疆收復意義重大。

一是收復新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中亞浩罕國匪徒阿古柏率眾佔據南疆進而蠶食北疆,建立極端政權,實力並不十分強大,其祖國浩罕國也很快被沙俄控制,如果不趁所謂的哲德沙爾汗國力量空虛之際果斷出兵收復,在一旁對我國領土虎視眈眈的沙俄就會控制阿古柏政權就會進而控制新疆大部,一旦沙俄勢力滲透進來,請神容易送神難,再想從對領土索取無度的沙俄帝國手裡要回新疆,可謂是難上加難。

二是新疆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對鞏固國家安全至關重要。新疆地處清帝國西部邊疆,毗鄰沙俄,如果丟失新疆,坐視新疆從帝國脫離,那麼沙俄勢力會繼續東進,逐步控制今天的甘肅陝西寧夏青海一帶,進而威脅京師的安全。武力收復新疆可以將沙俄和伊斯蘭勢力控制在中亞地區,形成強有力的物理隔離帶,使得京師的和大清核心地帶的安全性更高。

三是避免了伊斯蘭勢力的大舉東進,改善了國內宗教安全狀況。曾經是西域佛國的新疆,在數百年的伊斯蘭化進程中,其絕大部分居民都信奉伊斯蘭教,如果新疆從中國獨立出去,擴張成性的伊斯蘭勢力將加速向中國中東部滲透傳播,會使得伊斯蘭極端勢力趁機擴散,危及國家安全局勢。

應該說,左宗棠不計個人得失,秉承馬革裹屍還的意志,以年邁之軀抬棺出征,千方百計統籌策劃,最終成功地收復了新疆,杜絕了貪婪成性的沙俄對我國領土的吞併打算,無愧是民族英雄的稱號。


滄海拾遺錄


做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卻是最硬的那個人,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愛國者。

在晚清濁世,曾國藩看到洋人軟了,李鴻章看到洋人跪了,唯有左宗棠,威武不屈,絲毫沒有奴顏婢膝的駭色。

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方面,剛正不阿,寸土不讓。反投降、反賣國、反侵略可以說就是左宗棠的底色。

而這一切的最好註解就是指揮西征大軍肅清在天山南北橫行霸道阿古柏匪幫叛亂勢力,進而用兵南疆,逐鹿北境,全殲阿古柏匪幫。

使得英國妄圖利用阿古柏匪幫肢解分裂西北的企圖,使得南疆重歸祖國懷抱。

也正是因為左宗棠用兵新疆的勝利,迫使沙皇俄國也不得不在領土問題上最初讓步,主動吐出了特克斯河流域,被沙俄非法佔領達十年之久的伊犁地區,也被收復。

然而與左宗棠強硬甚至是強悍的作風不同,當時阿古柏匪幫在新疆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李鴻章卻極力反對武力征討阿古柏。

他的理由則是阿古柏有雄才大略且桀驁不馴,不是一般人能制服的了得,並進一步提出即使於丟掉西北,對於整個局勢來說也不會傷到元氣。

還說到“收回伊犁地區,還不如不收回的好!”至於說為什麼,得了軟骨病,見到洋人就像俯首帖耳,就像李鴻章說的,我的那些兵對付對付老百姓還差不多。



用來抵抗外敵雪恥去辱,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英法俄力量強大船堅炮利,炮彈所至,無堅不摧,我們與人家打仗,肯定要吃敗仗的。

最好的辦法就是予取予求,要什麼給什麼,不忤逆洋人的意思,儘量保證和諧的氣氛。

這就是李鴻章,再說到左宗棠,他繼承的是林則徐、魏源經世致用改革圖存的政治理念。

在他看來新疆地區自西漢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既然是我們的土地,不管是還是貧瘠肥沃,寸土不能丟,阿古柏不過是個窮寇亡命徒。

只要發兵,不難蕩平,堅持認為新疆之地尺寸不能失,至於說左宗棠說的對不對,當下的國人比之於當時反對的人更有發言權。

在中俄伊犁交涉的問題上,在北京出現了空前向上的氛圍,大臣多能同仇敵愾,大罵崇厚賣國之餘,也把李鴻章捎帶上數落的沒臉沒皮。

李鴻章痛罵左宗棠:“煽動一幫窮書生、迂腐的小官吏,不顧大局安危,妄言國事,真是大逆不道!”

李鴻章說的對嗎,你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