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堯頭窯遺址是中國民間粗瓷的活化石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堯頭窯遺址,面積達4平方公里,有古窯30餘座,古民居上百家,從殘瓷及窯具堆積能劃分出元、明、清、民國等地層,燒製歷史可追溯到13世紀。

堯頭窯遺址 陝西澄城堯瓷,是中國民間粗瓷的活化石,澄城堯頭窯燒製技藝已被國務院公佈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是中國著名的窯口。

堯頭鎮古稱“窯頭鎮”,因瓷器窯較多而得名,又由於古聖人“堯”與“窯”的發音相同,久而久之聖人之堯這個優雅的字符慢慢地取代了瓷窯的“窯”。堯頭鎮這一地名一直稱謂至今

古往今來,澄城堯頭窯燒製的瓷器,大部分是當地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用品,種類繁多。諸如缸、盆、碗、爐、罐、瓶、盞、託、燈、玩具等,用手工拉坯或脫坯成型,施釉,用倒焰式的饅頭窯燒製,採用當地蘊藏的大量的高嶺土,白鹼土,其主要以黑釉為主,兼燒青釉、雜色釉。運用刻劃花、青花、鐵鏽花及黃、褐、藍、醬、窯變釉等進行裝飾,題材極為廣汜。

2013年4月,堯頭窯遺址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攝影:杜洪閩武超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