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人生晚景淒涼的三個原因,及早自查,還有可以補救的機會

造成人生晚景淒涼的三個原因,及早自查,還有可以補救的機會

我做過一個小調查:一般人什麼年齡段想到晚年生活如何過。結果,即使公園裡遛彎的退休大叔,也一臉疑惑地看著我,反問我:“你看我老嗎?”我搖頭。大叔說:“這就是國家規定的,到退休年齡了。要是不退休,我一樣工作。至於你問的老年生活,我覺得還很遙遠,沒法回答你。”

退休了還說老年生活很遙遠,真佩服這個大叔的豁達。

不過,生活中大部分人卻沒有這位大叔的瀟灑,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退休金。沒有退休金的怎麼辦?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話題。

晚年幸福或者淒涼,有人說都是命運的安排。咱們且把這種宿命論拋到一邊,按正常人的思維和理性,做一個分析。

的確,大家都怕晚景淒涼,你是否想到,什麼人會晚景淒涼?

近日,我讀了幾本名人自傳,好像理出了一點頭緒。

造成人生晚景淒涼的三個原因,及早自查,還有可以補救的機會

造成晚景淒涼的第一個預兆:好高騖遠。

脫離實際地追求目前不可能實現的過高、過遠的目標就是好高騖遠。這個成語出自《宋史·道學傳一·程灝傳》:“病學者厭卑近而騖高遠,卒無成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有遠有近,有小有大。但一個目標的大小,和其自身條件是有關的。

比如,一個農民,希望自家地裡今年的收成畝產達1000斤,明年的目標是1200斤,這就是正常的目標;如果他想明年畝產一萬斤,那就不靠譜。再比如,一個世界聞名的作家,想拿下下一屆的諾貝爾文學獎,這就是正常的目標;但如果一個作文都寫不好的文學愛好者也這麼想,就屬於好高騖遠的範疇了。

李大釗說過: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作,不弛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蹋實的工夫。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做事,則功業可就。

所以,千里馬再優秀,都不可能和高鐵賽跑;小驢再努力拉磨,都不可能和麵粉廠比產量。你的目標要和自身條件相吻合,等實現了小目標,再往大的目標進發。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才能走的更遠,飛的更高。

因此,那些滿腦子都是做大事,掙大錢,夢想一夜暴富,對身邊的小事不屑一顧的人要警醒了。眼高手低是成功路上的大忌,所謂的大目標,沒有小成績的積累,都會成為鏡花水月。只有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目標才有清晰正確的方向。否則,走的時間再長,都是在原地打轉,徒勞無功。長此以往,留給你的只有無盡的遺憾。因為你的目標太大,窮其一生都可能找不到攀登的階梯入口。

造成人生晚景淒涼的三個原因,及早自查,還有可以補救的機會

造成晚景淒涼的第二個預兆:好逸惡勞。

好逸惡勞也是一個成語,比喻貪圖清閒安逸,厭惡勞動。專指好吃懶做的人。

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陳述彭就曾告誡世人:年輕時不能好逸惡勞,年老時不能貪生怕死。因為好吃懶做會毀了一個人。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老人的無奈:他兒子三十多歲了,天天待在家裡,吃了睡,睡了吃,不困不餓就玩手機,對於父母說的話充耳不聞,好像家裡養了一個寵物。

說到這個話題時,有人竟然拿出王小波的話來反駁,說王小波說過“每個人的本性都是好吃懶做”。殊不知,聯繫這句話前後的語境,不難發現,那是小說中根據情節的發展,說出的一句話,可以說是一種“反諷”。

原文是這樣的:

陳清揚就會忽然到來,談起她覺得活著很沒意思,還說到她在每件事上都是清白無辜。我說她竟敢覺得自己清白無辜,這本身就是最大的罪孽。照我的看法,每個人的本性都是好吃懶做,好色貪淫,假如你克勤克儉,守身如玉,這就犯了矯飾之罪,比好吃懶做好色貪淫更可惡。這些話她好像很聽得進去,但是從不附和。(王小波《黃金時代》)

因此,不管什麼時代,好逸惡勞都不會成為優點。

但現在,好逸惡勞的人越來越多:年輕人很多想靠真人秀節目一夜成名;漂亮女孩子很多想不學習,靠美貌嫁給富二代……這些想法,真的會害苦一代人。等他們年紀大了,明白事理的時候,才發現,曾經不如他的那些人,憑藉腳踏實地的努力,都已經足夠他仰視了。

李嘉誠曾經說過三句話:當你放下面子去賺錢的時候,你就成熟了;當你用賺的錢買回面子的時候,你就成功了;當你既有面子又能賺到錢的時候,你就是個人物了。

但這些,好逸惡勞的人是無法做到的。

因為,“時間給勤勞者留下串串的果實,而給懶漢只留下一頭白髮和空空的雙手(高爾基)。”

造成人生晚景淒涼的三個原因,及早自查,還有可以補救的機會

​造成晚景淒涼的第三個預兆:好亂樂禍。

喜歡搗亂和闖禍的人不多,但細想身邊也確實會有這樣的親戚。

我一個朋友的弟弟就是這樣。

此人從小喜歡偷雞摸狗,打架鬥毆,到了成年,依然不改惡習,好像哪天不惹禍就不算一天過完似的。終於,他在去管和自己並無關係的事情時,失手傷人,被判了五年;出來後,老婆跟人跑了,孩子也覺得丟人不認他這個親爹,他只好在遠離村子的一個年久失修的破廟裡,度過殘生。

所以,好亂樂禍之人難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因為這樣的人一般兼有好逸惡勞的特性,到頭來除了惹下的禍事,基本沒有什麼有價值的遺產可以讓後代記住。

晚年幸福是所有人的期盼,沒有人願意晚景淒涼。但你的所作所為,卻直接影響了晚年的幸福程度。這一點,沒人能夠幫你。

有因就有果,因果律絕對不是迷信,它是指起因與結果兩件事情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客觀的存在,不隨觀察對象的改變而改變。

比如,大家都信任你,你就會更自信,然後做出更大的成績來,大家就會更信任你。

你年輕時好高騖遠、好逸惡勞,甚至好亂樂禍,晚年自然不會有好的財富積累和好的人緣,這些生活必需的東西你都沒有,何談晚年幸福?

因此,有以上三點或者類似陋習的人,應該懸崖勒馬了,趁著時光如此美好,還有奮鬥的機會,趕緊為老年生活積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