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改電影從來不是隻能做爆米花


影單推薦 | 漫改電影從來不是隻能做爆米花


小丑上映的第三週末,在沒有中國市場加持的情況下全球累積票房已經達到了7.375億美金,正式擊敗《正義聯盟》。

而男主角傑昆·菲尼克斯也成為今年奧斯卡大熱。

影單推薦 | 漫改電影從來不是隻能做爆米花


《小丑》在威尼斯首映便大放異彩,口碑也是非常刺激,意大利媒體對小丑打出了4.0的高分,而國際媒體的評分則約為3.4差異巨大,最後一舉拿下金獅。

成為第一部獲得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的超英電影

影單推薦 | 漫改電影從來不是隻能做爆米花

《小丑》威尼斯獲獎

回想去年上映的《海王》以及前年的《神奇女俠》,DCEU也算是做到了散是漫天星,聚是一團糊。說道DC就不得不提到漫威,兩家的超英漫改承包著各國的票房排行。

影單推薦 | 漫改電影從來不是隻能做爆米花

DC早期走的順,早早的被華納全額收購,蝙蝠俠三部曲叫好又叫座。而漫威則開局不利,版權分開賣給了迪士尼和20世紀福克斯(現被迪士尼收購),最為受歡迎的蜘蛛俠則賣給了索尼。但迪士尼很快的找到了自己的方式:

比起拍一部出色的電影,他們更想做一個出色的宇宙。

影單推薦 | 漫改電影從來不是隻能做爆米花

復仇者聯盟

在12年迪士尼用復聯1創造票房奇蹟的時候,擁有完整DC版權的華納似乎也沒有什麼好怕的,他們成功做出來了哈利波特和指環王,現在不過是需要再做一個DC系列

他們投下驚人的電影及宣發成本,請來好萊塢一線——本阿弗萊克出演核心人物蝙蝠俠。但是成功了嗎?

至少從商業的角度出發,並不。


影單推薦 | 漫改電影從來不是隻能做爆米花

正義聯盟


如果說扎導的暗黑宇宙褒貶不一,那麼《正義聯盟》就可以說是一場徹徹底底的失敗。哪怕出品的DC遊戲那麼成功,大家提到華納的DCEU都是一副惋惜的樣子。

影單推薦 | 漫改電影從來不是隻能做爆米花


也許華納不會做宇宙,但它知道怎麼拍電影。比起漫威的流水線,華納更願意放權給導演:《小丑》的口碑票房雙豐收。派蒂·傑金斯的《神奇女俠》與溫子仁的《海王》票房大勝。

現在所有成功的DC影片像只是擁有同一個世界觀下的不同優秀故事,這很糟糕嗎?我並不這樣認為,比起做一個好的宇宙,他們更適合拍出色的電影。

知乎4年前有個回答非常有趣:“漫威在現實的世界中講述幻想,DC在幻想的世界裡探討現實。”

像是預言一樣,這部《小丑》也許僅僅是發生在超英世界裡的一場現實悲劇。

小丑

(2019)

影單推薦 | 漫改電影從來不是隻能做爆米花


故事獨立於DCEU之外,背景設置在20世紀80年代,Arthur Fleck,一位生活陷入困境的喜劇演員走向精神的崩潰,在哥譚市開始了瘋狂的犯罪生涯,最終成為了“小丑”。

最初提出要拍獨立於DCEU的小丑電影,並沒有得到看好。直到華金真的確定出演,評論才變得期待起來。

影單推薦 | 漫改電影從來不是隻能做爆米花

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對於這個有過經典熒幕形象的角色,如果重新被扮演,人們總是會拿去和前人相比較。《自殺小隊》中萊託的小丑形象飽受非議。所以說服華金出演則成了影片最大的困難:

他不會演爆米花,所以你要做好冒險的準備。

影單推薦 | 漫改電影從來不是隻能做爆米花

目前的影評對於電影拍攝技法基本都是正面評價,華金的表演無可挑剔,爭議點更多是在故事人物的臉譜化,不過從威尼斯獲獎到票房一路高歌猛進,影片評分一直都保持在水平線之上,或許你會不喜歡它,但《小丑》是部不錯的電影。

“有些人並不喜歡那些常人偏愛的東西,比如金錢,他們不被收買、不會被恐嚇、不可理喻、更不接受談判,有些人就想看人間地獄。”——《蝙蝠俠:黑暗騎士》



蝙蝠俠:黑暗騎士

(2008)

影單推薦 | 漫改電影從來不是隻能做爆米花

既然說到《小丑》,那我們就必須談談令小丑這個角色名聲大振的——蝙蝠俠黑暗騎士

影片講述了從親眼目睹父母被人殺死的陰影中走出來的“蝙蝠俠”,在警官吉姆·戈登和檢查官哈維·登特的通力幫助下,與日益增長起來的犯罪威脅做著永無休止的爭鬥。希斯萊傑憑藉在《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精彩表現拿下奧斯卡最佳男配。

影單推薦 | 漫改電影從來不是隻能做爆米花

雖然常常被人說是披著超英皮的犯罪片,但《黑暗騎士》作為很長一段時間的超英天花板,出色的劇本與導演,精湛的演員演技。無論你是否是超英漫改的受眾,這部電影都是值得一看的。

而說到漫改另一個不得不說的就是日漫漫改,它們擁有世界上最優秀的漫畫家與最多元的題材創意,但漫改真人版的成功率卻奇低。

日本本土對於二次元的狂熱從每年的電影榜單便能看出:《海王》16.3億日元、《蜘蛛俠:平行宇宙》8.2億日元,相比起《名偵探柯南:紺青之拳》的90.8億日元不值一提,就連席捲全球的《復聯4》在日本也沒有打過同樣是來自迪士尼的《阿拉丁》。

日本市場像是超英無論如何也啃不下的硬骨頭

好萊塢的漫改方式在日本行不通,那好萊塢改編日本動畫在世界又會怎樣呢?《七龍珠》像是粗製濫造的飯制,網飛的《死亡筆記》真的很死亡。


這種爛片先不說,但從票房來看:看一線的製作和演員沒有拯救《攻殼機動隊》,卡梅隆也沒有盤活《阿麗塔》。

影單推薦 | 漫改電影從來不是隻能做爆米花


《阿麗塔》我沒有看過原著,不做評價,《攻殼機動隊》是我個人很喜歡的一部動漫,斯嘉麗的版本,每一幀的構圖畫面都賞心悅目,但故事和原著有著很大的出入,

製作方提取了她們認為作為電影會受歡迎的元素,故事變的簡單:斯嘉麗扮演的素子在迷惘的尋找自己,不是說主題不好,但和原著粉絲的期待差距很大。

但好萊塢的方法拍日漫有成功的嗎?有——阿湯哥的《明日邊緣》。

明日邊緣

(2014)

影單推薦 | 漫改電影從來不是隻能做爆米花

《明日邊緣》改編自《ALL YOU NEED IS KILL》,輕小說作者櫻坂洋,漫畫作者為小畑健,他的另一部作品就是被網飛毀了的《死亡筆記》。

這部電影表現的倒是坦然:我只是看中了你的設定而已,無所謂你是不是個日漫。反正不說背景,這就是一部徹徹底底的好萊塢科幻商業片。阿湯哥所飾演的主角原本逃避戰鬥,但卻不得不重複一次次的死亡戰鬥,變得有所成長和擔當最終拯救世界的故事。

影單推薦 | 漫改電影從來不是隻能做爆米花


它是成功的商業片,沒有原著名聲束縛情況下的改編倒是坦然且容易被人接受

說完了好萊塢的翻拍,但日本本土才是日漫漫改的最大產出。本土對於漫改的狂熱和國內對於IP小說的翻拍很像:

自帶劇本設定以及受眾,前期省時省力,後期宣傳自帶話題

但除了一些相對好還原的少女漫,剩下的改編大多慘不忍睹。本身設定的難以實現加上成本的限制,有些乾脆臺詞也不用改了直接拿來用,使得絕大多數的漫改比起電影更像是cosplay的舞臺劇。

當然,雖然爛片前仆後繼,但是優秀作品也是有的。比如改編自同名漫畫的——《浪客劍心》

浪客劍心

(2012)

影單推薦 | 漫改電影從來不是隻能做爆米花

經歷了動盪的明治維新,日本迎來新的時代。主角劍心曾作為維新派的武士,在維新後手持逆刃刀隱退,發誓不再殺人,但在明治政府第十個年頭,不祥的氣息瀰漫東京。

導演大友啟史認為漫改電影:既不背叛粉絲期待,也要和原作保持一段距離

在《浪客劍心》中表現的很成功,三部曲無論是時間線還是內容安排都非常合理,角色造型和語言也根據真人做了修改,但對於主角“為革命殺人是正義還是罪惡”的核心並沒有丟棄或者流於表面。

影單推薦 | 漫改電影從來不是隻能做爆米花


漫改作品作為在已經承載著原著本身的世界觀和價值內核的二次創作本身就是一件雙刃劍,原本以為最省事的也許是最費力的。

這次PC醬推薦的4部電影有你喜歡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