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壇狂人,杜審言:“誰能比我更狂?”

唐朝詩壇多狂人,李白自稱“楚狂人”,賀知章自號“四明狂客”,就連老實人杜甫也曾誇下海口“吾祖詩冠古”,不過這誇的是他爺爺杜審言。杜審言是五言律詩的奠基人,與李嶠、崔融、蘇味道幾大筆桿子合稱“文章四友”。比才華更高的,是他的狂。

唐朝詩壇狂人,杜審言:“誰能比我更狂?”

杜審言狂到何種地步呢?有他的自評為證,他曾經超自戀地說:“吾文章當得屈、宋作衙官,吾筆當得王羲之北面。”自誇文章、書法天下第一,而且提供了最高的參照標準:我這文章寫得好哇,屈原和宋玉夠大腕吧!他們都得靠邊站,只配給我老杜當跟班打下手;玩起書法嘛,就連王羲之,也就僅有給我老杜提鞋的資格。

唐朝詩壇狂人,杜審言:“誰能比我更狂?”

儘管“文章四友”齊名於當時,但杜審言眼高於頂,卻對其他幾位不怎麼感冒,尤其瞧不上外號“ 蘇模稜”的蘇味道,逮著機會就狠狠涮他一把。蘇味道擔任武周時期的吏部侍郎,杜審言擔任其手下的吏部校考使。按照唐朝考核制度,無論中央或地方官吏,都要寫一份述職報告記述個人政績,交到吏部。由校考使進行審閱並寫下判詞,作為對官員考核和升遷任用的依據。蘇味道寫完判詞後,就搖頭晃腦、連連嘆息:“可憐,可憐, 蘇味道這回死定了。”

唐朝詩壇狂人,杜審言:“誰能比我更狂?”

同事一聽嚇壞了,趕緊問蘇大人犯了啥事兒。杜審言抒著鬍子慢悠悠地說:“也沒啥,蘇味道一見到我寫的判詞,自個兒就得找地縫鑽,我那斐然的文采還不得讓他羞死啊!”同事集體崩潰,這老同志牛皮吹得可真讓人耳目新啊!還好,蘇味道臉皮厚沒羞死,水堡球球地鼓勵他說:“忽悠,接著忽悠。”

唐朝詩壇狂人,杜審言:“誰能比我更狂?”

樸審言這種“眾人皆不行,唯有我最牛”的處世態度,想不得罪人都難。據《新唐書》《舊唐書》記載,杜審言在仕途上混得很不咋地,始終紮根於基層,好不容易當上洛陽丞,猛不丁又被貶作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戶參軍。他的倆同事周季重和郭若訥,估計是多次被杜審言嚴重鄙視,一再傷害到幼小的心靈, 某天終於出離憤怒了,兩人合夥給杜審言羅織個罪名,弄到大牢裡關押起來,準備機會到就幹掉他。

唐朝詩壇狂人,杜審言:“誰能比我更狂?”

眼看著杜審言就要不明不白地冤死獄中,轉機出現了。杜審言的二兒子杜並,當時年僅十三歲,一一心想為老爹報仇,趁著周季重請客吃飯時溜進餐廳,這娃相當生猛,抽冷子一刀就把周季重捅得重傷,而他自己也被亂刀砍死。周季重傷勢太重,很快就死了,他留下的遺囑很不甘心:“沒想到老杜還有這樣的孝順兒子!郭若訥那孫子太坑爹了,害老子當了炮灰,老子死得不值!”

唐朝詩壇狂人,杜審言:“誰能比我更狂?”

這件慘劇震驚朝野,杜審言的命算是保住了,但官職也丟掉了。縱是如此,也沒能讓杜審言稍微低調一一點, 還是該怎麼狂就怎麼狂,甚至將在態進行到底,人之將死,其言也不善。

唐朝詩壇狂人,杜審言:“誰能比我更狂?”

據《新唐書》記載,杜審言病重垂危,宋之間、武平一等好友來進行行臨終關懷。兩人看著奄奄息的杜審言,正要表示親切慰問。杜審官卻翻著白眼說:“我就快死了,這回你們高興了吧! ”宋之問等人一頭霧水,不明白老同志這話啥意思。宋之問虛心請教說:“老同志,這話說的嘛意思?”杜審言滿嘴跑開了火車:“老天要我死,我也沒啥好說的。不過這樣也好,我活著一直壓著你們,讓你們沒法出頭。 現在我快不行了,對你們這幫傢伙來說可是件燒高香的大好事,只可惜沒人能替我扛起文壇的大旗啊!”把宋之問等人雷得滿頭黑線,這也太裝了,心說反正吹牛不上稅,您老抓緊時間可勁兒吹。

唐朝詩壇狂人,杜審言:“誰能比我更狂?”

俗話說“文章是自家的好”,所以就有“文人相輕”的說法。歷史學家蔡東藩也說:“大凡文人,其性格特徵之一就是狂。” 但狂到杜審言這份上的文人還真是史上少有,就連史書都無奈地用這兩個字評價這位狂到近乎可愛的老同志:矜誕。

唐朝詩壇狂人,杜審言:“誰能比我更狂?”

順便說一句,擅長精神勝利法的老杜其實還可以更喝瑟一些的,如果他知道自己會有個讓他無比長臉的“詩聖”孫子的話。遺憾的是,杜審言是沒有這個機會了,因為在他死後四年,杜甫才“面世”。不過得孫如此,對於貫眼高於頂的杜審言來說,豈止是祖墳上冒青煙,簡直就是著了熊熊大火。

唐朝詩壇狂人,杜審言:“誰能比我更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