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興安縣“60後”村民彭定雙用:雙手“走”出致富路,幹農活、開店鋪、做竹編手藝

家住興安縣湘漓鎮力頭村的“60後”村民彭定雙,因幼時疾病導致雙腿發育畸形,從沒體驗過走路的滋味。但是,他身殘志堅,以手代腿,做家務、幹農活、開店鋪……通過不懈的努力,他帶領全家成功脫貧,還給家裡蓋起了總價30多萬的新樓房,走出了一條令人佩服的致富之路。

23日上午,記者來到興安縣湘漓鎮力頭村,採訪了這位當地人心目中的能人彭定雙。

桂林市興安縣“60後”村民彭定雙用:雙手“走”出致富路,幹農活、開店鋪、做竹編手藝

身殘志堅的彭定雙雙手豎起大拇指,笑容自信而燦爛。

因為疾病 他從來沒有體驗過走路的滋味

23日上午10點多鐘,記者來到彭定雙的家,他正在家裡搞竹編。老遠看去,彭定雙背部筆挺,手部靈活,與常人無異。可是當他起身迎接客人時,記者發現,他的雙腿無法邁開,只能靠手拿著腳,才能一步步地往前移動。

見記者對自己的移動方式有點吃驚,彭定雙反倒爽朗地笑了,他說:“我從小到大都沒體驗過正常走路的滋味,但是現在靠著雙手,我一樣能夠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已經80多歲的彭定雙母親告訴記者,彭定雙是她的第三個兒子,出生後很健康,直到將近一歲的時候,才發現他無法站立。後來去醫院診治才知道,他的右腿患上了骨結核,導致右腿畸形。2歲那年,彭定雙又因小兒麻痺症導致左腿也出現了問題。因為當時醫療條件差、家庭經濟條件有限,彭定雙還沒有學會站立,就因腿部發育畸形再也無法行走。

彭定雙說,小時候,父母專門為他做了一個小拖車,由妹妹拖著他在村裡四處玩耍。到了上學的年紀,彭定雙雖然非常渴望上學,但是最終還是因為腿部的問題沒能如願。

到了八九歲的時候,哥哥和妹妹們都去上學了,彭定雙想去外面玩耍,卻沒有人幫他拉小拖車。這個時候,他意識到,必須自己學會走路。

“沒有腿,我還有手呀。”彭定雙說,他決定自己練習以手代腳,撐起整個身體往前移動。就這樣,每次想要移動,他就用雙手分別握住一隻腳,用手搬扯著腳往前邁開步子。下雨天地上很多泥土,冬天凍得手生疼,彭定雙都堅定不移地用手撐在腳上行走。因為手跟地面接觸得近,經常被泥土和沙子、石頭弄疼、弄破,他都咬牙堅持。隨著手掌上的繭一天天增厚,他移動也越來越靈活了。

桂林市興安縣“60後”村民彭定雙用:雙手“走”出致富路,幹農活、開店鋪、做竹編手藝

彭定雙靠一雙靈活的手,養活了全家人。

自強不息 他用雙手“走”奮鬥之路

隨著年紀逐年增長,彭定雙越發地覺得自己要學會獨立。12歲那年,趁著父母下地幹農活,彭定雙給自己找了一個活幹——— 利用家裡的竹子,幫父親做撒稻穀種子需要的竹棍子。那一天,當父母回來看到一捆削得光滑、平整的竹棍子時,都誇獎彭定雙手工活做得不錯。

“那一次小小的鼓勵,給我增添了無窮的信心,讓我知道,只要我去努力,很多事情我都可以做得到,做得好。”彭定雙說,後來,他主動幫家裡做家務活,甚至幹農活,包括種菜、給柑橘施肥等。儘管因為腿部不便,幹起活來比別人累很多很多,但是他覺得很充實。

28歲那年,彭定雙收養了一個女孩,取名彭小妹。為了女兒,彭定雙又給自己定下了奮鬥的目標。考慮到自己的竹編工藝做得不錯,他便去華江的一些竹編廠打工。由於他肯吃苦、手巧、愛動腦筋,他改變了當地傳統的竹蓆編制品沒有花紋的做法,在席子上編制“福”字、“囍”字、龍鳳圖案等,產品受到了老闆和顧客的青睞。當時,有不少竹編廠開出高薪請他去工作。

再後來,由於需要照顧家裡,彭定雙回到家鄉,開了一間小鋪子,幫人補鞋。他補鞋的水平也得到當地很多人的稱讚。為了增加收入,補鞋之餘,他又幫別人補一些竹編的農具,比如籮筐等,憑藉著好手藝漸漸地在本地積攢了一些名氣。

桂林市興安縣“60後”村民彭定雙用:雙手“走”出致富路,幹農活、開店鋪、做竹編手藝

脫貧致富 他帶領全家走向幸福

2005年,彭定雙開始幫本地的一家出售花圈的店鋪打工。一個外地的老闆見彭定雙用竹子編制的花圈骨架特別美觀、結實,鼓勵他自己做。

“當時母親年邁,女兒因智力殘疾無法外出工作,家裡的重擔壓在我身上,我也想闖一闖,於是便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單幹了。”彭定雙說,隨著產品越做越多,越做越好,訂單量逐年增加。近幾年來,整個興安縣城出售花圈的店鋪都找彭定雙訂貨,桂林市的一些店鋪也慕名前來找他訂貨。

在採訪的過程中,彭定雙也沒有丟下手裡的活,他熟練地打開電力機器切割長竹子,然後把切斷後的竹子破成幾片,再用蔑刀削竹子。在他家的堂屋,擺放著不少已經做好的竹製花圈骨架。彭定雙開心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一個花圈骨架可以賣2.8元,扣除購買竹子等的成本,每一個的淨利潤是1.7元,每天可以做150個左右,也就是說他一天在家裡就可以掙250多元錢。

正是憑著自己的吃苦耐勞、手藝過硬,2017年,彭定雙帶領全家順利脫貧致富。也就是這一年,彭定雙又給全家帶來了一件大喜事——— 一棟2層的小洋樓建成了。記者說要去參觀一下,彭定雙立馬就答應了。記者看到,彭定雙家的新房不僅外形美觀,裡面也裝修得整潔、大氣,廚房還配備了很多現代化的廚具。

當記者問起蓋新房的花銷,彭定雙自豪地告訴記者:“一共花了32萬元左右,全部都是我靠雙手賺的錢。”記者注意到,因為長年輔助雙腳走動,以及做竹製品,彭定雙的雙手長滿了老繭,摸上去厚厚的一層,手指關節也已嚴重變形。但是彭定雙說,他從來沒覺得自己有多辛苦,因為日子在他的努力下越過越好,他很知足。

陪同記者採訪的湘漓鎮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彭定雙在本地是人人稱讚的能人,“他雖然因為肢體殘疾帶來了很多不便,但是身殘志堅。幾十年來,他靠著自己的努力奮鬥,給一家老小過上了安穩的日子,還蓋上了新房,非常了不起。”

臨走前,彭定雙開心地告訴記者,女兒彭小妹前幾年已結婚,還給家裡添了兩個孫輩。另外,近兩年,女兒、女婿也跟著他做竹編活。考慮到訂單量大,他專門置辦了一臺切割竹子的機器,省時省力了不少。他相信:在一家人的努力下,未來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記者說要為其拍照,彭定雙雙手豎起了大拇指,對著鏡頭笑得燦爛而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