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兴安县“60后”村民彭定双用:双手“走”出致富路,干农活、开店铺、做竹编手艺

家住兴安县湘漓镇力头村的“60后”村民彭定双,因幼时疾病导致双腿发育畸形,从没体验过走路的滋味。但是,他身残志坚,以手代腿,做家务、干农活、开店铺……通过不懈的努力,他带领全家成功脱贫,还给家里盖起了总价30多万的新楼房,走出了一条令人佩服的致富之路。

23日上午,记者来到兴安县湘漓镇力头村,采访了这位当地人心目中的能人彭定双。

桂林市兴安县“60后”村民彭定双用:双手“走”出致富路,干农活、开店铺、做竹编手艺

身残志坚的彭定双双手竖起大拇指,笑容自信而灿烂。

因为疾病 他从来没有体验过走路的滋味

23日上午10点多钟,记者来到彭定双的家,他正在家里搞竹编。老远看去,彭定双背部笔挺,手部灵活,与常人无异。可是当他起身迎接客人时,记者发现,他的双腿无法迈开,只能靠手拿着脚,才能一步步地往前移动。

见记者对自己的移动方式有点吃惊,彭定双反倒爽朗地笑了,他说:“我从小到大都没体验过正常走路的滋味,但是现在靠着双手,我一样能够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已经80多岁的彭定双母亲告诉记者,彭定双是她的第三个儿子,出生后很健康,直到将近一岁的时候,才发现他无法站立。后来去医院诊治才知道,他的右腿患上了骨结核,导致右腿畸形。2岁那年,彭定双又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也出现了问题。因为当时医疗条件差、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彭定双还没有学会站立,就因腿部发育畸形再也无法行走。

彭定双说,小时候,父母专门为他做了一个小拖车,由妹妹拖着他在村里四处玩耍。到了上学的年纪,彭定双虽然非常渴望上学,但是最终还是因为腿部的问题没能如愿。

到了八九岁的时候,哥哥和妹妹们都去上学了,彭定双想去外面玩耍,却没有人帮他拉小拖车。这个时候,他意识到,必须自己学会走路。

“没有腿,我还有手呀。”彭定双说,他决定自己练习以手代脚,撑起整个身体往前移动。就这样,每次想要移动,他就用双手分别握住一只脚,用手搬扯着脚往前迈开步子。下雨天地上很多泥土,冬天冻得手生疼,彭定双都坚定不移地用手撑在脚上行走。因为手跟地面接触得近,经常被泥土和沙子、石头弄疼、弄破,他都咬牙坚持。随着手掌上的茧一天天增厚,他移动也越来越灵活了。

桂林市兴安县“60后”村民彭定双用:双手“走”出致富路,干农活、开店铺、做竹编手艺

彭定双靠一双灵活的手,养活了全家人。

自强不息 他用双手“走”奋斗之路

随着年纪逐年增长,彭定双越发地觉得自己要学会独立。12岁那年,趁着父母下地干农活,彭定双给自己找了一个活干——— 利用家里的竹子,帮父亲做撒稻谷种子需要的竹棍子。那一天,当父母回来看到一捆削得光滑、平整的竹棍子时,都夸奖彭定双手工活做得不错。

“那一次小小的鼓励,给我增添了无穷的信心,让我知道,只要我去努力,很多事情我都可以做得到,做得好。”彭定双说,后来,他主动帮家里做家务活,甚至干农活,包括种菜、给柑橘施肥等。尽管因为腿部不便,干起活来比别人累很多很多,但是他觉得很充实。

28岁那年,彭定双收养了一个女孩,取名彭小妹。为了女儿,彭定双又给自己定下了奋斗的目标。考虑到自己的竹编工艺做得不错,他便去华江的一些竹编厂打工。由于他肯吃苦、手巧、爱动脑筋,他改变了当地传统的竹席编制品没有花纹的做法,在席子上编制“福”字、“囍”字、龙凤图案等,产品受到了老板和顾客的青睐。当时,有不少竹编厂开出高薪请他去工作。

再后来,由于需要照顾家里,彭定双回到家乡,开了一间小铺子,帮人补鞋。他补鞋的水平也得到当地很多人的称赞。为了增加收入,补鞋之余,他又帮别人补一些竹编的农具,比如箩筐等,凭借着好手艺渐渐地在本地积攒了一些名气。

桂林市兴安县“60后”村民彭定双用:双手“走”出致富路,干农活、开店铺、做竹编手艺

脱贫致富 他带领全家走向幸福

2005年,彭定双开始帮本地的一家出售花圈的店铺打工。一个外地的老板见彭定双用竹子编制的花圈骨架特别美观、结实,鼓励他自己做。

“当时母亲年迈,女儿因智力残疾无法外出工作,家里的重担压在我身上,我也想闯一闯,于是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单干了。”彭定双说,随着产品越做越多,越做越好,订单量逐年增加。近几年来,整个兴安县城出售花圈的店铺都找彭定双订货,桂林市的一些店铺也慕名前来找他订货。

在采访的过程中,彭定双也没有丢下手里的活,他熟练地打开电力机器切割长竹子,然后把切断后的竹子破成几片,再用蔑刀削竹子。在他家的堂屋,摆放着不少已经做好的竹制花圈骨架。彭定双开心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一个花圈骨架可以卖2.8元,扣除购买竹子等的成本,每一个的净利润是1.7元,每天可以做150个左右,也就是说他一天在家里就可以挣250多元钱。

正是凭着自己的吃苦耐劳、手艺过硬,2017年,彭定双带领全家顺利脱贫致富。也就是这一年,彭定双又给全家带来了一件大喜事——— 一栋2层的小洋楼建成了。记者说要去参观一下,彭定双立马就答应了。记者看到,彭定双家的新房不仅外形美观,里面也装修得整洁、大气,厨房还配备了很多现代化的厨具。

当记者问起盖新房的花销,彭定双自豪地告诉记者:“一共花了32万元左右,全部都是我靠双手赚的钱。”记者注意到,因为长年辅助双脚走动,以及做竹制品,彭定双的双手长满了老茧,摸上去厚厚的一层,手指关节也已严重变形。但是彭定双说,他从来没觉得自己有多辛苦,因为日子在他的努力下越过越好,他很知足。

陪同记者采访的湘漓镇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彭定双在本地是人人称赞的能人,“他虽然因为肢体残疾带来了很多不便,但是身残志坚。几十年来,他靠着自己的努力奋斗,给一家老小过上了安稳的日子,还盖上了新房,非常了不起。”

临走前,彭定双开心地告诉记者,女儿彭小妹前几年已结婚,还给家里添了两个孙辈。另外,近两年,女儿、女婿也跟着他做竹编活。考虑到订单量大,他专门置办了一台切割竹子的机器,省时省力了不少。他相信:在一家人的努力下,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记者说要为其拍照,彭定双双手竖起了大拇指,对着镜头笑得灿烂而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