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馬耀南生命裡

1939年7月22日,抗日民族英雄馬耀南為國捐軀。謹以此文紀念馬耀南犧牲80週年。

——題記

走进马耀南生命里

馬耀南(1902-1939),男,名方晟,字耀南,山東省原長山縣三區(今淄博市周村經濟開發區北郊鎮)北旺村人。1902年7月16日生於一個富裕農民兼手工業者家庭。

走进马耀南生命里

一、家源

馬耀南的祖籍是原長山縣八區(今鄒平市西董街道)溝西村,1832年,馬耀南先祖離鄉背井,流浪到北旺村,寄居在村頭的破廟中,開始了自強不息的人生跋涉生涯,由於歷史信息太少,沒有記下先祖的名諱、生卒年月,後世尊稱馬公。

馬耀南祖父馬希斌是馬氏的第四代傳人,他半農半讀、為人厚道、幫助村民調解訴訟、熱心參與紅白喜事,很得人緣聲望,曾被推舉為村長。長大後娶桓臺周家鎮李王村薛氏女為妻,生育三個兒子:懋俊、懋偉、懋儀(早夭)。夫婦重操出豆腐換豆腐舊業,吃苦耐勞,換來些積蓄,添置田畝,逐步走向富足。

次子懋偉天資聰睿,刻苦好學,從《三字經》《四字鑑》《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開始,直至《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詩經》《春秋》《禮記》《書經》《易經》等,學習不輟,到十七八歲時,就成為遠近聞名的文化人。

1900年,馬懋偉與本村富戶女安氏結為夫婦,婚後生下三個兒子:長子:馬方晟,字耀南,1902年出生;次子:馬方杲,字曉雲,1906年出生;三子:馬方普,字天民,1910年出生。就是這三個兒男,長大後都紛紛踏進抗日烽火,拋頭顱、灑熱血,為民族解放英勇獻身,成為抗日英烈。民謠:一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專打日本鬼,保護老百姓。這是後話。

1918年,馬耀南遵祖父之命,與長山縣四區(今淄博市張店區)房鎮村富戶王成章之女1900年出生的王氏喜結連理,1928年,王氏生下女兒馬醒華,1935年,生下兒子馬立修。

馬曉雲與長山縣三區(今淄博市周村區南郊鎮)高塘村石光女士喜接百年,育二男一女。

馬天民與長山縣一區(今鄒平市長山鎮)南關村朱明女士結為伉儷。育一男二女。

1929年,馬懋偉因急病去世。

至1935年,全家30口人,從馬希斌老夫人至玄孫馬重慶,五世同堂,濟南書法家金樹芬先生特書“五世同堂”金字匾額,以示祝賀。

二、成長

馬耀南自幼聰慧好學,性格內向,做事不隨流俗。7歲入私塾,13歲考入周村高等小學。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中國當局屈從帝國主義擺佈,同意日本取代德國在山東的權利,年僅17歲的馬耀南義憤填膺,在日記中寫下“我們要把帝國主義趕出去,我們要做真正的中國人”的豪情壯志。

1920年,馬耀南考入濟南省立第一中學。校中富裕子女甚多,馬耀南仍著布裝,唯對學識孜孜以求,英語學習尤為執著,對梁啟超頗為敬佩。受“五四”愛國熱潮的激勵,廣泛閱讀進步書籍,閱讀李大釗、陳獨秀的文章,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積極參加愛國反帝活動。在省立一中期間,他還參加了山東早期的共產黨人鄧恩銘、王盡美組織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活動,接受到一些共產主義的啟蒙教育。

1924年9月,馬耀南被國立北洋大學錄取為“預科1924年入學生(二年制)”,兩年後成為機械工程系十九年班1926年入學生(四年制)。在大學裡,他是一位思想活躍、社會活動能力強的學生,很快成為大學學生會負責人,併成為天津市學生聯合會的負責人之一。為此,他有機會結識了天津市政府負責社團工作的中共地下黨員張友漁。交往之中,張友漁著意從思想上給馬耀南一些進步指引。當時國民黨實行“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三大政策,中國革命軍正在南方順利進行北伐。馬耀南滿懷革命激情參加了國民黨,並很快成為天津市黨部第二區分部委員。由於蔣介石1927年發動“四一二”政變,屠殺共產黨人,使北伐受挫,革命夭折。馬耀南參加國民黨的初衷受到致命打擊,積極參加倒蔣活動。蔣介石便宣佈馬耀南“親共反蔣”,並對其開除黨籍、通令緝捕。

1930年暑假前,馬耀南以優異成績獲得北洋大學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馬耀南為逃避通緝,先到河北永清縣中學教書,一年多後,被江蘇南通紡織工學院聘為教授。

三、孕育

1933年,馬耀南受長山縣各界聯名邀請,回到故鄉出任1913年建立的長山中學第 11任校長。他立志為國家培育有用人才,走教育救國之路。在他出任長山中學校長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辦學方針。他把掛了多少年的那塊“學校重地、閒人免進”的牌子摘掉,一方面歡迎民眾到學校參觀,另一方面還帶領學生走出校門,或掃街或修路,加強同民眾的聯繫。

有兩件大事開闊了馬耀南的視野:一件是中國工農紅軍進行的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徵。另一件是1936年西安事變中,共產黨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重,胸懷坦蕩,不計前嫌,勸張學良、楊虎城二將軍釋放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1937年,盧溝橋事變不久,北平和天津相繼失守,日寇從南北兩方進攻。馬耀南決心投筆從戎,抗日救國。他在當年8月15日的日記中寫道:“上海炮火異常兇猛,全國已入血戰狀態。自顧尚在此安逸消閒,能不愧死!自即日起,當特別振奮,求有所報命國家,獲取較大代價之犧牲,方不愧生世間。”正在此時,國民黨方面也擺出了一副抗日的面孔,想利用馬耀南在當地的影響,擴大國民黨的勢力範圍。於是,宣佈恢復馬耀南的國民黨黨籍,聲稱同馬共同抗日。馬耀南當即表示:“國民黨要我,可我不要它!”

1937年8月,中共山東省委派往膠東開展工作的林一山同志來到了長山中學。1935年2月,經馬耀南同學介紹,林一山曾在長山中學求職,林一山在長山中學附屬小學任教半年後,考入北平師範大學離開長山。林一山此行是受山東省委書記黎玉委派有意繞路長山同馬耀南建立聯繫。林一山見到馬耀南,兩人對時局進行了深談,看法一致。林一山還根據中共中央發佈的關於時局的宣言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向馬耀南講述了中國抗日的途徑和前景。馬耀南聽後感到十分振奮,並斷定林就是一位共產黨人。於是,馬耀南執意要求林一山留在長山組織武裝共同抗日。林一山當即介紹馬耀南加入了中華民族抗日先鋒隊,並答應儘快另派人到長山同馬耀南合作。不久,中共山東省委派遣地下黨員姚仲明、紅軍幹部廖容標和地下黨員趙明新三人先後到長山中學,並建立起以姚仲明為組長的黨小組。從此,在古老的長山城中,以長山中學為中心孕育著抗日的火種。

走进马耀南生命里

四、烽火

1937年12月24日,日軍飛機轟炸了長山城,炸彈落在了長山中學和縣政府附近。國民黨縣政府和縣武裝大隊隨之南逃,社會一片混亂。長山中學的黨組織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把師生拉到長山九區的衛固一帶進行抗日,並打出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的番號。會議決定由馬耀南任司令,廖容標任副司令,姚仲明任政委。會後黨組織把這些決定向馬耀南做了通報。馬耀南表示同意,認為是到正式組建隊伍的時候了。他們分頭行動。姚、廖帶領師生去衛固,馬耀南赴二區和八區聯絡人員和籌備糧款。姚仲明和廖容標帶著百人師生到達衛固黑鐵山下的太平莊住了下來。第二天在村小學集合全體師生,姚仲明宣讀了《告同胞書》,宣佈建立中國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

1937年12月27日,馬耀南從二區趕到了太平莊。姚仲明、廖容標和趙明新趕緊迎上前去同馬耀南握手,他們在這裡匯合了。四人雖然只有三天未見,卻如三秋。馬耀南急切地問學生情況如何,姚仲明說:“廖容標同志已把學生編了隊,情緒都很高。當前面臨的大問題有二:一是吃飯問題,學生百人,給養無來源;二是武器,全隊只有三支槍,赤手空拳難打鬼子。”馬耀南即拿出了他帶來的三支手槍。一支給了廖容標,一支給了趙明新。廖、趙拿到手槍如獲至寶。然後,馬耀南又拿出籌來的500元大洋。他說:“先解決學生的吃飯問題。飯一天不吃也不行。”姚仲明和趙明新接過500元大洋,高興地說:“這500大洋可是我們五軍的最大財富啊!我們可不能輕易花掉。”接著,姚仲明和趙明新請求馬耀南出面,動員九區的地方名流募捐糧食、給養和錢財,先解燃眉之急。

第二天,趙明新便召集來20多名當地鄉紳、商家和大戶開會。馬耀南先向他們講了當前的戰局,然後說,長山中學的師生不甘當亡國奴,來到黑鐵山,拉起隊伍,準備抗日。但軍隊初建,沒有財源,沒有糧食。他請求當地鄉親大力支援。他說,國難當頭,抗戰救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糧出糧。他希望鄉親們慷慨解囊,並帶動全區人民,大力支援五軍,日後必以抗日殺敵報答。與會者紛紛表示,師生們為了救國,為了長山縣鄉親們的安危,拋家舍業,到此建隊抗日,深受感動。捐助錢糧是分內的事。從此,以衛固鎮為首的各村,每天都有組織或自發地向五軍送給養或糧食,衛固鎮的商號還捐募了一百大洋,五軍的給養供給暫時有了保證。

1938年元旦,日軍佔領長山城。為鼓舞軍民鬥志,打擊日軍的囂張氣焰,在馬耀南、姚仲明的策劃下,由廖容標率30名隊員,化裝成農民,夜襲長山城,且一舉成功。守城的33名偽軍被一網打盡,收繳步槍17支和一些彈藥。1938年1月19日,五軍又在小清河上的陶唐口伏擊了日軍的一艘汽船。日軍地區聯隊長為首的12名日軍全部被擊斃,他們是到濟南參加一個軍事會議的。

1938年3月,馬耀南召開有鄒平、長山、桓臺、淄川、章丘五縣代表參加的聯合抗日會議。他在會上說,國難當頭,中華民族有志兒女,有良心的中國人,都要一致抗日,各方面人馬應以抗日為目標,團結聯合,增強抗日力量。各界人士要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槍出槍,有糧出糧。在這民族危亡之際,不挺身而出等待何時?會議經過各方代表討論,一致決定,各縣新建武裝都以五軍為中心,統一編制,統一指揮,團結一致,聯合抗擊日軍。 五縣聯合抗日會議,把魯北地區的抗日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除與會的五縣外,北至青城、高苑縣,西至歷城縣,東及臨淄、廣饒等縣的各類武裝,也都陸續向五軍靠攏。至1938年4月,五軍隊伍擴大到5000人之眾。

1938年6月16日,鄒平城東關原鄉村建設研究院操場上紅旗飄揚,4000餘名第五軍抗日戰士整齊地集合在操場上,召開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支隊改編成立大會。在熱烈的口號聲中、鞭炮聲中,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支隊宣告成立。馬耀南任司令員,中共清河特委書記霍士廉任政委,楊國夫任副司令員,鄭興任參謀長,鮑輝任政治部主任,撤銷原第五軍支隊、中隊番號。1938年10月,馬耀南由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書記郭洪濤、中共清河特委書記、三支隊政委霍士廉二人介紹,經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至此,馬耀南完成由一名反帝愛國志士轉向為一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的轉變過程。

走进马耀南生命里

電視劇《一馬三司令》海報

五、血戰

1939年5月中旬,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指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支隊開展鄒(平)章(丘)齊(東)邊區工作,打通與冀魯邊區的聯繫。6月2日,馬耀南等率領第三支隊3000大軍向鄒平縣第九鄉(今鄒平市魏橋鎮)劉家井一帶,此處西臨章丘縣(今濟南市章丘區),北接齊東縣,準備以此為基地向西、向北發展,開闢鄒(平)章(丘)齊(東)邊區根據地,進而向北打通與冀魯邊區的聯繫,完成上級的指示要求。

三支隊的行動,不料被日軍發覺,6月5日,日軍調集九戶、魏橋、齊東、青城等地2500餘人前來“掃蕩”,又調鄒平、長山、周村、張店日偽軍前來增援,兵力共達6000多人,配有各種炮10餘門,汽車20餘輛。

6月6日拂曉,駐劉家井西北馬莊、鄭家莊一帶的長桓獨立營遭到日軍突襲,激戰一小時,傷亡過半。早飯後,另一路日軍瘋狂進攻劉家井東北七團和高苑二梯隊駐守的劉聚橋、韓家莊,敵人憑藉強大炮火,四次打破韓家莊圍子攻入村裡,都被打了出來。太陽西沉時,韓家莊守軍遵照司令部命令,留一連斷後,其餘人馬從村東南殺出一條血路,勝利跳出包圍圈,斷後的一連與敵進行殊死搏鬥,最後剩30多人,在村民明慶水日籍妻子田美津子的掩護下換上便衣脫離虎口。

最激烈的戰鬥發生在劉家井村,裝滿日軍前來增援的汽車不斷駛來,從劉家井北、南、東三面向八路軍三支隊戰士撲來,三支隊的戰士依託圍牆誓死堅守,將敵人的進攻一次次打退。

下午五點多,一陣狂風遮天蔽日,飛沙走石,對面不見人,八路軍戰士藉助這一獨特的天氣,冒著槍林彈雨,迅速向西南方向突圍。

劉家井戰鬥是當時山東抗日戰場上一次著名戰鬥,值此抗日戰爭初始,有這麼多兵力投入,又正面陣地阻擊戰,自抗日戰爭爆發以來是少有的,此戰取得輝煌戰績:消滅日偽軍800多名,其中日軍417名,三支隊傷亡200多人,這一戰鬥被收錄《中國百科全書·軍事卷》中。

六、殉國

6月6日,深夜12時許,從劉家井戰鬥撤下戰場的三支隊司令部及十團來到章丘縣索家莊。面對形勢,決定分撒行動:馬耀南、景曉村率七團向長山八區一帶轉移。日軍氣勢洶洶尋找從劉家井撤出的八路軍三支隊。馬耀南、景曉村及所帶部隊途中被日軍汽車衝得七零八落,馬耀南隻身一人好不容易回到長山八區,不久,又轉移到長山六區李家套一帶與楊國夫會合。

7月21日,馬耀南、楊國夫率領在朱家套作短暫休整的部隊,計劃東進臨淄,前去和清河特委書記景曉村會合,進一步打擊敵人。

7月21日傍晚,部隊轉移到桓臺縣四區(今桓臺縣田莊鎮),為免擾百姓,部隊宿營街頭,計劃明天早飯後繼續東行。由於漢奸給日偽軍送去情報,日軍迅速糾集新城、索鎮、唐山、岔河、高苑、張店等地日偽軍前來包抄圍攻。

戰鬥9時左右打響,馬耀南司令員、楊國夫副司令員勇敢果斷指揮,打退敵人一次次進攻,但是,敵兵越聚越多、進攻越來越瘋狂,戰鬥形成拉鋸戰態勢。下午1點多,馬耀南最後決定先撤出戰鬥,他騎上棗紅馬與警衛員策馬向村東面方向突圍轉移。

當馬耀南策馬突圍到牛旺莊二里地外的大寨村東西大街中段時,事先埋伏在柴火垛後的敵人,瘋狂向馬耀南射擊,馬耀南胸中數彈,從馬上摔下,匍匐到一磨盤旁,想以此作掩護,打擊敵人,殘暴的敵人,蜂擁而至,向馬耀南胸膛連刺數刀,馬耀南倒在血泊之中,為民族解放獻出了年僅37歲的生命。

1939年10月13日夜,馬天民帶領警衛員到長山城西大辛莊蒐集槍支,次日破曉,日偽軍前來包圍了村子,馬天民急忙出村往西,敵人的機槍、步槍一起朝他射擊,他英勇反擊,邊打邊撤,來到一片墓地,一個偽軍認出了馬天民,大喊:“他是馬司令!他是馬司令!”,敵人嗷嗷叫著,更加瘋狂撲向馬天民,馬天民終因敵眾我寡,連中多彈倒在血泊之中,慘無人道的敵人,用菜刀砍下馬天民的頭顱,把烈士的頭顱掛在長山十字街頭的一根高杆上示眾。犧牲時年僅29歲。

1944年8月10日,時任渤海軍區第六分區副司令員的馬曉雲,率軍攻打青城縣王家莊的日偽據點,敵一碉堡久攻不下,決定用炸藥將其炸燬,為確保爆炸成功,馬曉雲親自檢查由他的警衛員搬來的60斤重的炸藥,正在此時,敵人一顆炮彈正中炸藥,炸藥爆炸,馬曉雲被極其巨大的爆炸氣浪推出,撞在六、七米外的牆上,壯烈犧牲。年僅38歲。

走进马耀南生命里

徐向前元帥為馬耀南兄弟題詞,圖片來源網絡

七、紀念

1940年7月22日,在紀念馬耀南犧牲一週年之際,中共清河地委等單位舉行隆重悼念活動,敬獻挽帳:

“我們應當踏著馬耀南同志的血跡前進”

“死有重於泰山”

“抗日烈士之血 國家民族之光”。

1942年6月30日,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在《勝利在望,團結向前——為紀念抗戰第五週年而作》一文中,列舉抗戰五週年八路軍、新四軍70位犧牲的烈士,馬耀南位列第20位。

1942年8月,為紀念馬耀南司令為國捐軀,清河區黨委、清河區行政公署,在博興縣陳戶店村創建一所中學,命名為耀南中學。

1943年9月,長山縣改名為耀南縣,1950年4月,耀南縣複名長山縣,耀南縣名存世6年7個月。

1955年10月,長山縣委、長山縣政府在馬耀南率眾起義之地——長山縣城之南南神壇村的一片高埠上,修建長山縣烈士陵園,令後人永久瞻仰。

1963年5月27日,毛澤東主席簽署件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底色印有“永垂不朽”暗文的《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第005340號):

查馬耀南同志在革命鬥爭中光榮犧牲,豐功偉績永垂不朽,其家屬當受社會上之尊崇,除依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人犧牲病故褒卹(恤)暫行條例》發給卹(恤)金外,併發給此證以資紀念。

1989年4月,徐向前元帥為“一馬三司令”題詞:

馬耀南 馬曉雲 馬天民烈士永垂不朽!

2003年,長山中學舉行紀念建校90週年會議,多位當年參加起義的老革命家蒞臨會場。

2003年7月7日,為紀念抗日戰爭爆發68週年,《人民日報》第二版介紹了馬耀南烈士的生平及英雄事蹟。

2005年8月,馬耀南生前所居家宅開闢為“馬耀南故居”對外開放。2006年6月,被淄博市政府確定為淄博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馬耀南被山東省總工會、婦聯等單位評為“山東省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2013年3月,長山中學100校慶隆重舉行。

走进马耀南生命里

電視劇《一馬三司令》劇照

八、三葬

1939年7月22日,馬耀南犧牲後,大寨村的民眾拿來一領葦蓆,沉痛地將馬耀南遺體圍裹好放到村東頭的一塊凹地裡,天黑後,楊國夫、趙明新率戰士潛到村裡,淚流滿面地將馬耀南烈士遺體安放到棺材裡,由於馬耀南烈士的家鄉北旺莊在日偽軍佔領下,村邊又有炮樓,無法將遺體安葬在馬氏祖塋中,便將靈柩運至馬耀南姨姥孃的塋地——桓臺縣二區(今桓臺縣周家鎮)郝家園村井家墓田暫厝。

1947年2月,周村第二次解放,3月,渤海軍區派馬千里率騎兵一部前來北旺莊,新制棺木,將“一馬三司令”之墓,分別從暫厝或暫葬之地遷葬到馬氏祖塋裡。

1960年11月,中共山東省委、省人民委員會擬將“一馬三司令”墓遷至濟南四里山(今英雄山)烈士陵園,省民政廳派員到淄博市與有關方面洽談,淄博市委、市政府表示:“一馬三司令”在抗日戰爭中為國家為民族立下的不朽功績,英勇犧牲,這是淄博市人民的驕傲和光榮,請求將“一馬三司令”墓留在本市,作為永久的紀念。烈士家屬同意市委、市政府的意見。因此,馬耀南之墓未遷往省烈士陵園。

1961年1月,周村區政府將“一馬三司令”墓從北旺莊馬氏祖塋鄭重遷至周村烈士陵園。

1999年7月,“一馬三司令”墓由周村區烈士陵園遷至大埠山烈士陵園。

2000年3月,淄博市將陵園易名為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園。

九、綿延

1939年,馬耀南犧牲後,馬家過著動盪不安的日子,在親戚家東躲西藏,

馬懋偉安氏夫人,由於三個兒子全都投身抗日,並相繼犧牲,二兒媳石光、三兒媳朱明先後投奔抗日遊擊根據地參加革命,身邊只有馬耀南夫人王氏,與她相依為命,馬氏的產業受著戰爭的創傷,日偽軍多次抄家搶掠,經濟收入一落千丈。加之,她支援抗日部隊軍需多次捐糧、捐款,家庭經濟衰弱,解放後土改時,馬耀南家庭被劃為中農成分。

1959年8月,英雄母親安氏因病去世,享年77歲。

1977年5月,英雄妻子王氏在蘭州因病去世,享年77歲。

1942年,馬耀南14歲的女兒馬醒華參加了抗日隊伍,被分配到“耀南劇團”工作,解放後在上海公安部門工作,後從南京轉業,後到甘肅郵電局工作任組織部長,1988年在北京離休。

1942年,馬耀南7歲的兒子馬立修被送到抗日根據地抗日小學讀書。解放後,上一所中專學校,因病休學,後在村裡工作,文革後到鎮上工作,沒有成為國家工作人員,經濟收入沒有保障,從鎮上回家時,當初只有幾百元生活補助,多少年後才增加到一千多塊錢,生活上也是捉襟見肘,沒向組織上要過一分錢的補助。

十、重光

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國家將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閱兵儀式。

4月的一天,周村區通知馬立修老人到區醫院查體,80歲老人身體一直很硬朗,平時也沒覺得有什麼不適,查過體後,也沒覺得什麼,不幾天區裡再次通知馬立修老人查體,老人納悶了,不是剛查過體嘛,怎麼又查體?其實這次查體是國家安排的,不僅查體,還量身材,做衣服,這要幹什麼?馬立修老人弄不明白,叫幹什麼就幹什麼吧,後來才逐漸透入出信息,馬立修老人將作為烈士子女代表參加“九·二”閱兵儀式,山東省僅3位。

8月21日,馬立修老人,帶著家鄉人民的尊重,市、區、鎮負責人歡送老人進京參加閱兵儀式。

9月2日,終於盼來了閱兵儀式的開始,馬立修老人坐在由烈士子女代表組成的第一輛花車上,在天安門廣場一側,等待著習近平主席的閱兵,習近平主席乘坐的閱兵車,從他身旁駛過,習近平主席高大的身影從他視線裡掠過,習近平主席登上天安門,閱兵儀式開始後,馬立修老人所乘花車第一個通過天安門,由於行駛花車與天安門城樓之間有幾十米的距離,烈士子女們紛紛向站在天安門城樓的國家領導人和外國嘉賓頻頻招手致意。

馬立修先生坐在花車上看到歡呼的人潮,在想:父親為國犧牲70多年了,國家沒有忘記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們,父親欣慰,英雄後人欣慰,世人欣慰。

馬耀南,為國捐軀,光照日月;

後來人,初心傳承,砥礪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