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四化”管理 解決四大難題 沾化區產業扶貧項目收益居全市之首

強化“四化”管理 解決四大難題 沾化區產業扶貧項目收益居全市之首

吳廟村2.5MW光伏扶貧項目

强化“四化”管理 解决四大难题 沾化区产业扶贫项目收益居全市之首

華能沾化清風湖風電、光伏發電項目

强化“四化”管理 解决四大难题 沾化区产业扶贫项目收益居全市之首

齊魯浩華冬棗分揀線

大眾網·海報新聞濱州10月24日訊(記者 王亞明 通訊員 徐文超)濱州市沾化區版圖面積2217平方公里,轄12個鄉鎮(街道、海防),438個行政村,總人口40萬。2011年,確定省級重點貧困村103個,2016年初通過開展“大走訪、大調研”活動,識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萬人。

脫貧攻堅以來,沾化區始終把發展產業作為扶貧開發的抓手、群眾增收的載體,強化“四化”管理,解決四大難題,產業扶貧不斷登上新臺階。截至目前,全區建成產業扶貧項目67個,年收益高達2300餘萬元,佔全市產業扶貧項目總收益的四分之一以上,建檔立卡貧困群眾人均年項目收益達2000元以上,位居全省縣區前列、全市縣區之首。2018年底,依託強勢有力、後勁十足的扶貧產業,全區順利實現了貧困戶穩定脫貧、貧困村穩定摘帽。

因地制宜規模化發展,解決“資源零散持續不久”問題

冬棗、畜牧、水產是沾化區三大傳統支柱產業,為30餘萬農民帶來增收和發家致富的同時,也為扶貧開發提供著源源不斷的持續動力,通過支柱產業扶貧使貧困群眾連年不斷縮小,從最初的3.4萬縮減到1.1萬餘名。

無勞動能力或弱勞動能力,產業扶貧如何發揮作用?針對這一工作實際,沾化區委區政府調整工作思路,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堅持宜統則統、宜分則分的原則,由種養加等傳統產業向光伏旅遊電商等新興產業轉變,由資源零散持續不久向規模集約能抗風浪轉型。近年來,沾化區累計投資8.08億元,培植髮展了光伏發電、特色種植養殖等一批集約化程度高、可持續性強、質量效益高的產業扶貧項目,平均年收益率達10%以上。其中,光伏扶貧產業成為排頭兵。累計投資7.5億元,建成分佈式村級光伏扶貧電站35處、2.5MWp小集中式村級光伏扶貧電站1處和100Mp集中式大型光伏扶貧電站1處。

利國鄉吳廟2.5MWp小集中式村級光伏扶貧電站著眼於解決扶貧資金散、扶貧項目小、收益難保障的問題,充分用好國家光伏扶貧政策,發揮當地荒鹼土地多、光照條件好的優勢,以2016年度全鄉28個村產業扶貧資金742萬元為啟動資金,成立眾利新能源公司開始建設,採取“產業扶貧資金+企業自籌資金”的模式,籌集資金2020萬元建成了2.5MWP光伏扶貧項目。全鄉28個村扶貧資金以入股的方式成為眾利新能源股東,按佔股比例分紅。同時,吸納周邊富國、富源等5個鄉鎮的扶貧資金入股分紅,實現了扶貧項目資金籌集的創新。同時促進了傳統畜牧業新舊動能轉換。經過科學論證,採取“羊陽結合、光畜互補、上光下養”模式,將原有的簡易養殖棚改造成鋼架結構,用光伏板做棚頂,實現了“一地兩用”,節約了光伏佔地空間。改造後的養殖棚使用期限長達20多年,減少了養殖戶的維修費用,實現了“陽羊得益”。

華能沾化清風湖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採取市場化運作模式,由政府出資註冊資本金的42%,成立華能沾化光伏發電有限公司,撬動社會資本7.29億元、裝機容量100MWp,建起了上光、下農立體互補產業模式,年發電量1.2億度,年營業收入1.1億元,每年實行股比分紅。其中收益1200萬元,整體帶動40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增收,每戶每年可獲長期持續收益3000元。另外,按照股比分紅預計,每年可增加財政收入2000餘萬元,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為進一步做大做強這一扶貧項目,在省市有關上級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已將華能沾化光伏發電有限公司推選為我省首批省級扶貧龍頭企業之一,在金融支持和政策扶持方面將不斷加大力度。

管護運維規範化,解決“項目預期收益不穩”問題

如何確保產業扶貧項目持續穩定長久是產業扶貧能夠長久的重中之重,為此沾化區採取“四權分置”、專業運維、資產入保、建章立制等措施,使產業扶貧項目管護運維市場化和規範化。

“四權分置”明確責任,按照“四權”分置管理機制,明確扶貧項目資產所有權歸村集體、經營權歸企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受益權歸貧困戶、監管權歸區鄉兩級政府扶貧機構。產業扶貧資金下達到村後,由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資金投向並明確收益率,項目建成後及時進行資產移交併在“三資”平臺進行登記,實現了扶貧資產高效管理、收益長效穩定。

專業運維提高收益,沾化區投入專項扶貧資金15萬元實施分佈式光伏扶貧電站逆變器數據採集器項目,全區36個村級分佈式光伏項目統一維護、實時監測,推動光伏扶貧項目每千瓦日均發電量均在3.3千瓦時以上,實現長期穩定運行。利國吳廟2.5MWp小集中式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尤其注重項目後期管護,投資50餘萬元,購置35臺智能清掃機器人實現智能運維,配備無線模塊,實現了全自動遠程控制,購置無人機不定期巡航,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發電量提升10%左右。2019年4月26日,國扶辦調研組來濱州調研光伏項目時,對沾化區率先開展的光伏管護運維市場化和規範化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資產入保降低風險,投入專項扶貧資金30萬元聘請第三方服務機構全程“護航”扶貧資金項目,確保了資金運用規範、項目建設質量安全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受益。建章立制堅持長效,近年來,沾化區陸續出臺《濱州市沾化區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項目管理實施細則》等管理辦法,繪製了《沾化區項目庫建設流程圖》《沾化區產業扶貧項目管理流程圖》《沾化區項目收益分配流程圖》,實行流程化作業,規範了項目運營管理。

收益分配差異化,解決“貧困群眾參與不足”問題

分級分檔兜住底線,沾化區牢牢把握“精準識別、精準脫貧”要求,項目收益按照差異化分配的原則,各村在制定收益分配方案時,為貧困戶根據困難程度私人訂製“脫貧套餐”,收益分配向老弱病殘、無勞動能力等貧困戶傾斜,優先進行兜底保障,使幫扶更加精準,更加公平公正,避免了“吃大鍋飯”搞平均主義的弊端。

設置村級公益崗位鼓勵多勞多得,注重扶貧扶志相結合,提取部分項目收益作為公益基金,設立村級公益崗位,優先錄用貧困群眾,有效避免了“貧困循環”和“福利陷阱”,激發了貧困戶勞動積極性。各鄉鎮(街道)利用扶貧資產收益設置農村孤寡老人及留守兒童看護、治安聯防協管、鄉村道路維護等村級就業扶貧公益性崗位468個,安置有勞動能力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此外,區直有關部門結合實際設置扶貧公益崗位,助力脫貧攻堅。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設置環衛公益崗位890個,從貧困戶中優先聘用。區人社局設置互助養老、照料病患等互助扶貧公益崗位112個,經公開推選,村、鎮、區三級公示等程序選拔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就業。

倡導企業帶動就業增收,扶貧示範點—齊魯浩華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設置扶貧公益崗位50個,優先招聘有致富能力、致富願望的貧困人口參與項目建設及運營,提高自身發展能力。大高鎮九牛農牧綠色生態產業園優先錄用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月工資2500—3300元,基本實現了貧困戶“一人務工,全家脫貧”目標。

在產業扶貧中,沾化區精確瞄準貧困戶、儘可能提高貧困戶的參與度。在參與形式上,貧困戶既可以直接通過發展扶貧產業增收,也可以通過務工、自有及扶貧資源入股或提供相應的配套產品及服務等間接實現產業扶貧增收。在參與機制上,不追求“統一化”而簡單“一刀切”,根據扶貧產業的發展特徵和貧困人口的參與能力差異,構建多元化的參與機制,根據不同的參與意願和參與形式,構建相應的價值分享機制,推進貧困戶有效參與並分享產業發展效益。

信息公開多樣化,解決“群眾知情渠道不暢”問題

讓廣大群眾知情、讓貧困群眾受益,是產業扶貧工作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針對貧困群眾最關心的資金項目、收益分配等重點問題,沾化區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信息公開,解決了往年群眾知情渠道不暢、對產業扶貧工作參與度低、滿意度不高的問題。

注重社會群眾關心關切,設置扶貧公開專欄,定期主動、全面、及時公開扶貧信息,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今年以來,對全區438個村的扶貧信息公開欄統一規格進行了更新設置,對貧困人口動態調整、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分配結果、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情況、年度扶貧資金項目計劃安排及完成情況、項目受益發放情況等全部予以公示公告,扶貧項目實施前公示實施方案、竣工後公告實施情況,基本做到了扶貧信息公開全覆蓋。

網絡媒體長期公開和智慧平臺隨時公開,利用現代媒體和大數據平臺建設,將碎片化的數據與精準扶貧的基礎數據緊密結合,為每戶貧困戶生成電子檔案和二維碼,通過掃描貧困戶家中的二維碼即可獲取該戶系統內所有信息,簡單方便易於操作,使貧困戶及時掌握自己享受到的政策,有效提高了群眾滿意度。

發現問題主動公開和沉入基層上門遍訪,在做好信息公開的同時,創新開展“1+N”多層次遍訪活動(“1”是各級書記全覆蓋式遍訪貧困對象,“N”指多個層面的專項遍訪活動),主動進村入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今年以來,已遍訪遍查農戶12405戶,有效解決項目管護、收益分配等各類問題5799個。通過信息公開的多樣化和紮實有效的上門遍訪,全區涉貧信訪量連年全市最低,扶貧工作群眾滿意度調查連年全市最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