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降了嗎?

華夏1001


房價降了嗎?別的地方我不能確定,但是我所在的地方的房價真的沒有降低,而且不僅沒有降低,反而還漲了!

重慶!

一個讓我又愛又恨的城市,前兩年家裡人催我買房,我以各種理由搪塞過去了,我覺得重慶的房價還不算高,並且由於調控和房產稅的存在,房價還能高的哪裡去呢?我一直認為房價會降低。

結果兩年的時間,房價用行動狠狠的打了我兩巴掌,相比兩年前的房價,同一地區同一樓盤的二手房對了十萬左右,於是我終於在今年購置了屬於自己一套房,雖然是二手房,但是終於有個家了。

簡單的說一下重慶的房價吧!

房價低!即便是現在依然是很低的,作為一個直轄市,房價完全配不上身份,所以漲是必然。

其次就是房價受限於人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重慶的生活水平不高,收入也很低,而且重慶現在正是處於發展中的時期,北碚、巴南、渝北各大區都在不斷髮展,特別是渝北新城那邊,成交的中心,房價上漲特別的快。

而且重慶現目前只有幾大老區的房價相對穩定,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南岸區的房價相對穩定,但是舊城改造依舊在繼續,小區也是越修越好,商業也是越來越多。而且即便是身為渝中區的最老的區,房價也是不低,就像是最近才開業沒多久的來福士商場,房價均價都是四萬左右吧。

所以重慶這個地方降價的可能性幾乎沒有,而且越是發展,越是上漲!


欷歔樓市


座標:江西,九江

發現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大概在2016年九江城區房價大概每平米5千元的時候,罵房價的人很多,一堆人就在等著看房價下跌的好戲,各種嘲諷。

經過這些年,房價一路飆升,現在九江有些樓盤價格高達2W一平的時候,罵的人好像反而少了。像潯陽區的中基學府(公寓均價約20000元/㎡)、求振國際(均價約12000元/㎡)、八里湖的融創政務壹號(均價約13000元/㎡)、濂溪區潯南的新湖廬山國際(均價約11000元/㎡)....還有一些次新小區的二手房因為坐擁優質配套房價也紛紛破萬。

當一個地區的房價,大家越是罵,越是等著它降,它就不可能降低。

當房子離普通人太遙遠了,它已經從必需品變成奢侈品了。大家已經不抱期望了,也就不罵了,不關注了。

房價的漲跌最重要的因素我覺得應該是:人口。

2018年,九江中心城區新增戶籍人口2萬多人,是2017年的3倍多。2019年1∽6月,新增人口8118人,已超過2017年全年。(數據來源:中國九江網)

隨著人口的增加推動了這個城市的發展與擴張,對於這個三線小城來說,只要人口還在紛紛湧入,那麼房價下降的可能性,應該很小。


鳳凰網房產九江


目前房價有點分化。有的地方降了一點。有的地方降了很多。有的地方照樣上漲。

前段時間某地房價下跌了一平米幾元錢。好像是九元還是多少。不記得清楚了。引發市場唏噓。畢竟房價數萬平米。下跌一平米幾元錢不痛不癢。

但沿海某地因為房價上漲太多。房價下跌也較多。北京某些郊區房子跌幅較大。好像在50%左右。

但有的地方房價還是上漲的。漲幅稍微放緩。主要是三四線乃至五線六線城市。

整體而言。目前房價走勢整體平穩。沒有明顯的拐點。部分地區房價鬆動 可首付貸。房貸利率都有鬆動。穩定房價意圖明顯。

對房價呵護還是不少地方的一個工作。一個是穩定土地價格。另一個是穩定購房者情緒。有的購房者看到房價下跌。就開始房鬧。退房砸售樓部等手段全用上。

房價目前沒有拐點出現。至少不明顯。別奢談放鬆調控。否則房價又該漲了。


杜坤維


每個區域的房價情況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根據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百城價格指數對100個城市新建住宅的全樣本調查數據,2019年9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5051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31%,漲幅較8月收窄0.06個百分點。


從漲跌城市個數看,64個城市環比上漲,30個城市環比下跌,6個城市與上月持平。與8月相比,9月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減少5個,其中漲幅在1%以上的城市有15個,較8月減少2個;9月價格環比下跌的城市數量增加1個,其中跌幅在1%以上的城市有1個,較8月減少2個。同比來看,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均價較去年同期上漲3.56%,漲幅較8月收窄0.12個百分點。


按中位數計算,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價格中位數為9345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32%,同比上漲5.44%。另外,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新建)住宅均價為27219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34%,漲幅較8月擴大0.09個百分點;同比上漲2.58%,漲幅較8月擴大0.09個百分點。


潤房網


目前房價沒降,未來預期會出現橫盤甚至下降,但降幅不大。

長期以來,房價的走勢遵從這“短期看政策、中期土地、長期看人口”的這一定律。所以我就從這幾個方面來說一下吧

政策調控

遠的我們就不說了,就從最近的730新政來看,“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成為了今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的風向標,或者可以說是轉折點。第一繼續強化房子是用來住的,迴歸其本質屬性,堅決遏制炒而不住的市場投機行為;第二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這就是嚴格管理市場不鬆懈,堅持調控,穩房價;第三不講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這個就是說不能以房地產投資量來充斥經濟投資,從投資規模上進一步限制房地產無序化野蠻擴張;這基本上就是給大紅大紫的房地產市場來了一記定心丸。所以從政策面來講,房價沒有大幅度上漲的機制認可了。

另外最近一些城市也出現了一些限定性的措施,比如大連市出臺的《關於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已經明確了不準漲價,降價不得超過5%。相信這一做法很快就會有其他城市紛紛效仿,因為這個辦法也是目前穩定房價別無他選的最有效的辦法。

所以,從政策面上來看,短期內房價不會再上漲,反而可能會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有限,因為還是一個穩字,政策要負責對市場的平穩。

土地市場

近期的土地市場,雖然依然有中海這樣的地王湧現,但是仍然掩蓋不了大部分城市土地成交規模的縮小這一窘境。就拿西安市場來說,5.6.7三個月的土地成交連續下降,7月份,只有15宗土地成交;更有甚者,網絡爆出某集團內部文件,下半年全面停止拿地,我相信這一點不是空穴來風。從土地市場的戰略風向來說,房企已經趨於理性,甚至收縮;所以中期來看房價也有下降的可能。

人口

人口是個大話題,太宏觀,從我國總體人口情況來看,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口結構趨於老齡化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這一點勢必從長遠意義上影響整個市場結構,當然包括房地產市場。當人口增長緩慢後,房子賣給誰?誰來買?人口結構老齡化以後,其購買力不足,購買動機有限,所以對於房子的需求會進一步降低,從而導致供求關係的需求降低。所以從長遠來看,房地產市場是一個收縮的市場環境,會越做越小。

綜上所述,從短期、中期、長期三個方面我們從政策、土地、人口三個入口分析了市場降價的可能性。所以說,房價在未來是會降的,但是降的幅度會在政策可控範圍內逐步執行。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超哥說房產


【憑啥說房價是高是低】

中國房價是高是低,多年來人們一直爭論這個話題。2016年3月1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陳政高在“兩會”上答記者問時坦承,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春節後房價上漲過快,他強調:“房價問題是全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因為房價問題事關每一個居民的切身利益,也事關房地產的平穩健康發展,還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

通常來講,房地產開發商、房產中介、炒房客和被開發商“收買”的專家教授及媒體人總是忽悠“房價不高”“房價只漲不跌”,甚至導演出“裹被子連夜排隊購房”的假象,幸好被新華社及時揭穿騙局,避免了更多的人上當受騙。但對於多數靠微薄的勞動收入維持生計的百姓來說,中國不少城市的房價高得讓人難以承受,需要用幾代人的勞動收入才能購買一套房子。那麼,房價是高是低,究竟有沒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衡量尺度呢?

有。首先,房價高低是相對於收入而言的。如果一個人的年薪是100萬元,一套房子400萬元對他來說房價並不高,因為他用4年的工資就可以買下這套房子。但如果一個人年薪是4萬元,一套房子100萬元對他來說房價就很高了,因為他要用25年的工資才能買下這套房子。

各城市之間比較房價高低也是如此,一定要把各個城市的居民收入考慮進去。如果一個城市的居民收入中位數是30萬元,房價中位數是150萬元,我們就不能說這個城市的房價高,因為普通居民用5年的收入就可以購買一套住房。如果一個城市的居民收入中位數是2萬元,房價中位數是60萬元,我們也不能說這個城市的房價低,因為普通居民要用30年的收入才能購買一套住房。

所以說,房價高低必須參照居民收入,我們把房價中位數與居民收入中位數的比值叫“房價-收入比”,這就是衡量房價高低的一個尺度。

那麼,世界公認的合理房價應該是多少呢?聯合國認為,合理的“房價-收入比”應在3-6左右,即普通勞動者用3-6年的可支配收入購買一套中等價位的住房。這個比值對很多中國百姓來說似乎是個夢,但世界很多城市的房價確實如此。根據NUMBEO(全球數據庫)數據,2015年中期,世界584個大城市中有192個城市的“房價-收入比”低於6,美國居多。

還有一個衡量房價高低的尺度,那就是“房價-房租比”。這是從住房成本角度來衡量的,假定租房住,購買一套房子相當於多少年的房租。需要指出的是,該指標並未考慮房地產的保有成本,如物業費、房地產稅等,也未考慮通貨膨脹。

“房價-房租比”是高是低,可參照銀行利率。假定某個城市一套房子是100萬元,再假定長期存款利率稅是3%。100萬元存款23年本息合計200萬元,也就是存23年賺回了本錢,此時的“23”就是衡量房價高低的尺度。如果“房價-房租比”大於23,我們就說房價過高,因為此時租房住,月租金低於3623元,租房比買房划算。如果“房價-房租比”小於23,我們就說房價不高,因為此時如果租房住,月租金高於3623元,此時買房比租房划算。同樣根據NUMBEO數據,2015年中期,世界584個大城市中有376個城市的中心區“房價-房租比”小於23,有405個城市的非中心區“房價-房租比”低於23。

讀者在為是否購房拿不定主意時,不妨用這兩個衡量尺度與當地房價比較一下,這樣就不至於被各種言論忽悠了,做到理性住房消費和房產投資,防止成為“接盤俠”,讓自己乃至家庭幾代人成為房奴。


鐵塔-劉植榮


說到2019年的規劃,不少人都把買房作為了頭等大事。因為最近,房市屢屢傳來“鬆綁”的消息,比如央行又降準了,多個城市房貸利率回調,山東菏澤等地取消了限售…

這一個個消息,刺激著人們脆弱的神經。不少人認為,房價又要漲了,這次一定不能錯過上車、賺錢的時機。

那麼,2019年房價,真的會大漲嗎?跟貸德到一起來看看,以下幾個重要的信號:

1、12月住建部召開年底會議,表示明年要以“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為目標,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2、12月19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對2019年房地產定調為“住房不炒”健康發展長效機制“,提出了要”因城施策、分類指導“,再次明確了短期內不會放鬆的調控原則。

3、1月18日,新華社發佈文章,標題為——2019年樓市以“穩”為主,警惕各地政策變相鬆綁,直指某些城市的鬆綁小動作。

可見,從根本上來說,國家的政策是沒有放鬆的。而我們以為的那些房價上漲的苗頭,只不過是樓市既得利益者們的一種試探之舉,無法造成大面積的影響。

而一旦房價沒有如預計般大漲,投資收益便會大打折扣,不僅將面臨長達幾年的交易凍結期,手裡的資金無法變現,還會因為高位買入,後續很難脫手,在通貨膨脹的侵蝕下導致資產變相貶值。

舉個例子,春節期間,很多人都打算回鄉置業,把辛苦攢下的錢,投資在家鄉越來越火熱的房地產上。

這些人,很大概率上都錯過了在大城市買房的機會,又害怕房價繼續上漲,於是很容易便成為了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接盤俠。

三四線城市,沒有什麼產業,ZF主要靠房地產獲得資金,所以有相當大的動機放鬆調控,取消限售、限貸等門檻,房價相對於其他城市的漲幅較快。

然而,這樣的上漲,一是消耗了當地老百姓殘存的購買力,二是讓最後一批有錢買房的人繳械投降,三是沒有像大城市那樣源源不斷的人口流入,後續將不會再有其他接盤客,徹底成為一個獨立封閉的市場。

投資者一旦衝動置業,後期若想漲價賣出,最大的可能就是有價無市,出現橫盤現象。到那時,要麼選擇平價甚至降價變現,要麼選擇自持多年。而無論是哪一種,都是自身收益大打折扣的無奈之選。

所以,永遠不要跟國家政策叫板,當降槓桿、禁止炒房的錘子落下的時候,我們隨便買房投資的好時代就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想在當下時代獲得投資收益,除了需要具備良好的眼光,能夠識別有增長潛力的房產之外,還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不必擔心中短期甚至是長期的現金流問題。

嚴控是愛,放鬆是害,合理控制自己的慾望,才能在這個充滿套路的社會里全身而退。2019年,投資客們,請一定要謹慎!


廣州貸得到


其實國家一直沒有說要打壓房地產所以降價不降價,不管市場好還是市場不好的時候,都有降價的這種現象。階段性的,節點性的一些促銷時都會採取降價,然後來快速達到開發商的銷售目標。現在這個時候可能大家都在唱空房地產寒冬期啊,或者是一些進入低谷,其實並沒有你中關中國目前來說的話,可能會有一小點點的下降,這個也是階段性,為了促銷所用的一些價格策略。總的來說,可能最明顯的現狀是亮點價穩然後包括部分城市,有些開發商想要降價,被政府給約談,然後又漲回來一樣,政府並不是為了打壓房地產的價格,而只是讓房地產泡沫擠壓掉過以後呢,變得比較平穩。然後從未來長遠的趨勢來看,房價是不會下降的,因為從未來長遠的角度來說,無論是建材成本還是各類成本都在逐步的上升,歷史向前進,這是歷史的趨勢,歷史不可能會倒退的。所以哪怕短期可能會有一些樓盤房地產價格下降了,但這不是說整體下降,也不是國家宏觀調控的下降,而是屬於他個人的一些價格策略,因為價格本來備案價就是上下浮動的,你可以賣到低於百分之多少的比例,也可以賣到高於百分之多少的比例,這完全取決於開發商的銷售目標,他想賣的慢點的話他就慢慢賣,他想賣的快點的話它就降價賣。


淮南見


很顯然,房價沒有降!

近日,從社科院發佈了各地房價數據看,國內主要城市的房價都呈現不同程度的上漲。



雖然某些城市出現微跌,可要想想近3

年5年房價都漲了多少基礎上,才出現的微跌!

而且,今年上半年的調控就多達兩百多次,堅持房住不炒政策,樓市基調總體以穩為主!房價今年波動的幅度不會太大!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道寧致遠


房產有三重屬性,第一種屬性是居住屬性,房產屬日常消費品,只要滿足基本居住需求交通便利環境舒適就可以了。當然這個消費品是普通人一輩子最大的消費;第二種屬性是奢侈品屬性,每個城市都有一些地段或樓盤,代表了身份。就像車中的勞斯萊斯,酒中的茅臺。市場會給它們很高的溢價;第三種屬性是投資品屬性,當人們覺得房產會繼續上漲就會囤房炒房。所謂“房住不炒”就是打破預期,迴歸前兩種屬性。當市場沒有了投資性需求,供需基本平衡,房價基本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