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在任總統期間打過幾場戰爭?

隨意73


之前有人對木叔講,美國每一任總統,任內都會打仗,這幾乎是美國的慣例。


木叔當時開玩笑對他說:

你數一數普京在總統任期打了幾場仗?

仔細算下來,這可比美國總統還猛!

2000年普京正式擔任總統至今,在他任內,基本上打了4場仗。

有的是確實派兵出動,實實在在地打了,有的是派兵過去,但引而不發,不戰而屈人之兵。

這四場戰爭分別是:車臣戰爭、格魯吉亞戰爭、烏克蘭戰爭、敘利亞戰爭。

普京的這個頻率要比絕大部分美國總統高吧!而且收到的效果和戰爭目的,其實也要比美國參加的戰爭更好,至少性價比更高一些。

其實前兩場戰爭——車臣戰爭和格魯吉亞戰爭,本質上還是俄羅斯的反分裂戰爭,更多帶有內政性質。

比如車臣戰爭,是接續葉利欽時代反對車臣分裂分子的戰爭。因此普京任內的這次也叫第二次車臣戰爭。目標是類似的,基本上把車臣打服了。

格魯吉亞戰爭是雙方爭奪南奧塞梯等具有分裂傾向的地區,這和車臣類似。只不過格魯吉亞是外國,牽扯到了和俄羅斯的領土爭端,但本質還是維護俄羅斯主權和領土防止分裂的。只是俄羅斯的做法讓格魯吉亞更容易分裂,因而導致西方對俄羅斯的譴責。

木叔重點談談烏克蘭和敘利亞吧。

烏克蘭戰爭,其實不能說是一個明確的稱呼,主要俄羅斯和烏克蘭軍隊之間沒有那種大規模的兵戎相見,主要是俄羅斯的代理人在打仗,在烏克蘭看來,有點類似俄羅斯車臣戰爭以反分裂的意思。

俄羅斯參與到了烏克蘭戰爭是毫無疑問的,但是提到俄羅斯軍隊參與的數量卻不為人知,不過俄軍進行了動員,並且向親俄武裝提供培訓和軍火,這是板上釘釘,而且普京也不迴避的客觀事實。

所以這個戰爭的形態和傳統的戰爭不太一樣。

至於敘利亞戰爭,和烏克蘭戰爭相比,是就是更大規模的全面戰爭了。

2015年之今俄羅斯派出了8萬人左右進入當地,不僅幫助打擊巴沙爾的反對派,還要打擊IS等勢力,同時也收拾進入到敘利亞的俄羅斯高加索地區的反政府武裝分子,防止他們在敘利亞“練手”之後回國鬧事。

普京利用出兵敘利亞的領土一舉三得——既保護了巴沙爾、進行了反恐戰,還禦敵於國門之外。

還是挺聰明的吧,而且效果要比美國總統任內的戰爭具有更大的性價比和更好的效果。


木春山談天下


三次

從普京1999年至今但任總統期間,俄羅斯主要有三次大型軍事活動,分別是:

  • 第二次車臣戰爭

  • 對烏克蘭頓巴斯-克里米亞的軍事幹預

  • 敘利亞反恐戰爭

當然在擔任總理期間還有一次:

  • 俄格戰爭


第二次車臣戰爭

車臣自蘇聯解體後始終試圖脫離俄羅斯,儘管葉利欽時期第一次車臣戰爭暫時解決了問題,但是由於未能根本解決車臣內部矛盾與經濟發展,所以自1999年開始車臣再一次的對俄羅斯發起了攻勢。


1999年9月,當時還是俄總理的普京主導了第二次車臣戰爭,試圖一勞永逸的解決車臣問題。在9月24日的記者會上,他說出了流傳至今的兩句狠話:

“原諒他們是上帝的事,我們的任務是帶他們去見上帝。”
“如果在廁所遇見他們,將把他們嗆死在馬桶裡”

在2000年1月1日成為俄代總統的時候,俄軍已經包圍了車臣首府格羅茲尼。在5月7日正式就任俄總統的時候,俄軍已經徹底將車臣叛軍驅趕至高加索山區。


第二次車臣戰爭儘管造成了8萬俄軍的傷亡,但有效打擊了車臣叛軍,鞏固了莫斯科對車臣的控制權,對其他試圖獨立的地區殺雞儆猴,至今都不再有大規模試圖獨立的勢力存在。



俄格戰爭

格魯吉亞是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地處外高加索,蘇聯解體後獨立。由於其為俄羅斯同土耳其、伊朗的緩衝地區,所以對於俄方具備一定的戰略價值。2000年普京上臺後,俄方與格方開始在南奧塞梯地區發生利益衝突,最終釀成2008年的俄格戰爭。


2004年格魯吉亞親西方薩卡什維利上臺後,主動升溫雙方矛盾,在2008年達到頂峰。儘管北約支持格魯吉亞,但並不願深入介入,由於薩卡什維利做出了錯誤的戰略預判,雙方在當年8月8日發生了軍事衝突。當時俄羅斯總統是梅德韋傑夫,而總理則是普京。


由於俄軍在高加索地區常年備戰,且具備四倍于格軍的人數與裝備優勢,僅用4天就將格魯吉亞一分為二,被譽為“熱刀切黃油”,當北約反應過來時,俄軍已與8月12日宣佈撤軍。


雖然此次衝突造成俄方400多人和格方1300多人死傷,但是俄羅斯有效的控制了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地區,達成了戰略目的。



烏克蘭衝突

2014年,親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被趕下臺,整個烏克蘭面臨全面倒向西方的局面,此時在烏東部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州宣佈脫離自立,2014年4月,烏軍開始展開對頓巴斯的全面進攻。


由於頓巴斯地區對俄具有一定戰略利益,儘管俄方否認,但還是在這一地區被西方媒體與情報機構發現有俄軍出沒。而且在之後也經常發現俄軍“誤入”烏克蘭領土的情況發生。據西方媒體報道,有約1.2萬名俄軍介入了頓巴斯。


當然在另一方向上的克里米亞,也出現了匿名的“小綠人”,這些人沒有標識與臂章,身穿俄軍裝備的ECU迷彩服和親俄分子一道控制了克里米亞要害部門,在此後不久,俄方宣佈控制克里米亞地區,時至今日。而頓巴斯與克里米亞也成為了俄羅斯對北約的緩衝區。



敘利亞反恐戰爭

自從敘利亞2011年爆發內戰以後,政府軍與反對派雙方爭鬥激烈。自從2013年開始,IS恐怖組織逐漸開始向敘利亞發展,一度控制了相當一部分敘領土。敘政府在面臨與反對派和恐怖組織雙線作戰的情況下孤木難支,於是在2015年7月,巴沙爾正式要求俄羅斯出兵協助打擊恐怖組織。


對於俄羅斯來說,敘利亞的拉塔基亞和塔爾圖斯是俄前出地中海突破北約的重要跳板,所以俄方無法承受失去敘的代價,所以介入敘利亞符合俄方利益。


自從2015年8月份開始,俄羅斯開始對在敘恐怖組織進行打擊,普京表示:

向一切可能對俄羅斯軍隊的威脅進行打擊

隨後在俄方的支持下敘利亞政府軍接連收復失地,在2016年取得阿勒頗戰役的勝利後扭轉了危急局勢,在將IS打得七零八落後,普京在2017年12月11日宣佈從敘利亞撤軍,但仍保留部分部隊掃尾。



普京在任期間的多次對外行動,均勢為俄羅斯國家利益進行的戰略考量,在矛盾不可調和的情況下,才決定進行的軍事行動。雖然俄方為此付出了一定的代價,比如西方制裁和恐怖襲擊,但是俄羅斯近些年國際影響力的上升也是顯而易見的。


馬克觀察


普京在2000年成為俄羅斯最高領導人。在其任期或者與梅德韋傑夫搭檔的任期內,俄羅斯共參加了四場戰爭,按照時間順序分別是第二次車臣戰爭、俄羅斯-格魯吉亞戰爭、克里米亞事件及頓巴斯戰爭、敘利亞反恐戰爭。

1.第二次車臣戰爭

1999年8月7日車臣武裝分子頭目沙米爾·巴薩耶夫指揮5000多名武裝分子聚集於達吉斯坦和車臣邊境,分兩路攻入達吉斯坦,向俄軍猛烈進攻,企圖實現車臣、達吉斯坦獨立建國。1999年10月1日,俄羅斯聯邦軍隊集結重兵開入車臣,第二次車臣戰爭正式開始。

2000年初,俄軍在強大裝備優勢以及車臣當地親俄民眾的協助之下,奪取了車臣首府格羅茲尼。至此車臣分裂分子已無在正面戰場與俄軍進行對抗的能力,其軍事目標行動為針對平民的恐怖襲擊為主。

到2009年止,武裝分子的有生力量已經基本被消滅殆盡,大規模的戰鬥已停止。在戰爭中損毀嚴重的車臣首付格羅茲尼開始重建。

2009年4月16日,俄羅斯政府官方宣佈車臣的反恐行動正式結束。三個月後,流亡外地的車臣分離分子領導人艾哈邁德·扎卡耶夫要求從8月1日起對車臣警察實施停火,他表示希望“從這一天起車臣人不會再向同胞開槍”。

2.俄羅斯-格魯吉亞戰爭

2008年8月1日,因獨立問題,位於高加索地區前蘇聯加盟國格魯吉亞與其南奧塞梯地區發生衝突,雙方開始零星交火。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當天,當地時間凌晨時分,格魯吉亞展開全面軍事行動並很快控制了大部分南奧塞梯地區,完成了對其首府茨欣瓦利的包圍。

隨後俄羅斯迅速反應,時任俄總統梅德韋傑夫緊急召開國家安全會議會議,決定出兵南奧塞梯,對格魯吉亞進行反擊。隨後俄軍行動之快,令世界瞠目結舌:當地時間15時20分,俄羅斯軍隊裝甲輸送車隊進入南奧塞梯境內;15時50分,開進茨欣瓦利;17時20分,俄第58集團軍到達茨欣瓦利增援駐紮。

至9日15時,距俄總統召開緊急會議後的24小時,俄軍佔領茨欣瓦利全城。為了進一步擴大戰果,俄軍向格南部迂迴攻擊,將格中部交通幹線被攔腰斬斷。此舉將格魯吉亞一分為二,直接威逼首都第比利斯,讓深入南奧塞梯的格軍形成了腹背受敵的不利態勢。

在地面部隊攻擊的同時,俄空軍對格魯吉亞縱深目標進行了空襲。俄軍戰機對格空軍和防空軍的設施進行了精確打擊。而更為重要的是,俄空軍發動了對格首都第比利斯軍用與民用機場的襲擊,表明俄隨時可能對第比利斯發動大規模空降行動,此舉對格魯吉亞政府造成巨大沖擊。

在國際各方的調停下,格魯吉亞和俄羅斯分別於8月15日和16日在停火協議上簽字,俄軍於8月18日開始撤離格魯吉亞,戰爭結束。8月26日,俄羅斯聯邦總統梅德韋傑夫簽署命令,宣佈承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獨立。

3.克里米亞事件及頓巴斯戰爭

2013年底,烏克蘭時任總統亞努科維奇在考慮到烏克蘭地緣政治以及同俄羅斯緊密的經貿聯繫之後,期望改變其前任全盤倒向西方的外交政策,恢復與俄羅斯傳統友好關係,並暫時中止和歐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

2013年11月22日,烏克蘭親歐洲派在基輔展開反政府示威,抗議群眾要求政府和歐盟簽署協議、亞努科維奇下臺、提前舉行選舉。2014年2月22日,亞努科維奇被議會罷免其總統職務。

而為了保護俄羅斯黑海艦隊出海口,並確保俄羅斯戰略生存空間以及烏克蘭東部俄羅斯人的生命財產安全,2014年2月28日,俄羅斯出兵佔領克里米亞機場,幷包圍當地烏克蘭海岸警衛隊駐地。當天晚些時候,俄外交部網站聲明,確認俄黑海艦隊裝甲部隊已進入克里米亞。

2014年3月1日,普京請求俄羅斯國會聯邦院同意對烏克蘭使用武力。俄聯邦委員會當天召開特別會議,普京的提議在表決中獲得一致通過。

2014年3月16日,在俄羅斯的支持之下,克里米亞舉行全民獨立公投並獲得通過,11日,克里米亞議會通過了克里米亞獨立宣言。

5月12日,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宣佈成立獨立“主權國家”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

2014年8月,俄羅斯軍方車隊進入盧甘斯克,並對當地武裝力量提供武器及後勤支持,自此烏克蘭東部開始曠日持久的戰爭。

4.敘利亞反恐戰爭

2011年1月26日開始,在西方的支持與股東之下,敘利亞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政府遊行示威,要求時任總統阿薩德下臺。隨後視為在3月15日升級,演變成了武裝衝突,期間各種國外實力不斷插手干涉,局勢撲朔迷離。

對俄羅斯而言,敘利亞是俄羅斯自蘇聯時代起的傳統盟友,其次其的戰略位置及其重要。敘利亞地處地中海西部,有中東心臟之稱,是俄羅斯立足東地中海的門戶和前哨,其境內的塔爾圖斯港是俄羅斯唯一的海外海軍軍事基地,是俄羅斯進入地中海與中東的重要戰略通道。

在敘利亞政府軍節節敗退,戰局陷入焦灼之時,考慮到自身利益,普京向其伸出援手。2015年9月30日,俄羅斯宣佈派兵進入敘利亞打擊“伊斯蘭國”等恐怖組織。

2017年12月1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宣佈殲滅10萬IS恐怖分子之後,下令撤走俄羅斯駐敘利亞部隊,後簽署法律,批准俄敘兩國擴建塔爾圖斯海軍基地的協議,並在塔爾圖斯和赫邁米姆空軍基地組建常駐部隊。


多維觀視界


普京是俄羅斯歷史上絕對的“硬漢”,也是俄羅斯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成立以來在任時間最長的總統,俄羅斯打的仗基本上都有普京的身影。

翻開俄羅斯的歷史迄今也不過二十多年,在這二十多年中俄羅斯先後打了兩次車臣戰爭、八日戰爭以及現在的敘利亞戰爭,另外還有一些諸如烏克蘭問題引發的軍事衝突等等,可以說俄羅斯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打仗。

在這幾場戰爭中,普京除了第一次車臣戰爭沒有直接參與之外,其餘的戰爭都有普京的身影,其中第二次車臣戰爭、敘利亞戰爭史普京任期內打的,2008年俄格衝突的五日戰爭中,普京當時第一任期剛結束了,擔任當時的俄羅斯總理,也算是間接有關係吧。

在來看看普京的任期,普京是俄羅斯歷史上唯一一個兩次參選的總統。第一任期開始於1999年,當時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辭職,普京以總理的身份代理總統之職,2000年普京宣佈擔任俄羅斯總統。

1999年8月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一直持續到2009年4月,整個戰爭進程持續了九年半,也就是普京的整個任期,這是普京打的第一場戰爭。2004年普京再次當選總統後,還處置了轟動一時的別斯蘭人質事件。

2007年普京第二任期到任,指定總理梅德維傑夫為繼任者,後來普京也成功被提名為俄羅斯總理。就在當年奧運會前夕,俄羅斯和格魯吉亞爆發了衝突,普京算是間接的打了一場為時8日的戰爭,史稱“五日戰爭”。

2012年普京再次就職總統,兩年後克里米亞公投又將俄羅斯推上風頭浪尖,在俄羅斯的幫助下,克里米亞宣佈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隨後烏克蘭的整個東部現在處於動亂中。

敘利亞內戰爆發後,敘利亞政府一退再退,國際上都在討論敘利亞局勢走向的時候,俄羅斯突然宣佈出兵敘利亞,在俄羅斯的幫助下,敘利亞巴沙爾政府在短時間內扭轉頹勢,俄敘聯軍開始出動,大片的收復失地,迄今俄羅斯的軍隊依舊在敘利亞戰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普京執政後一直保持著“硬漢”的形象,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俄羅斯的精神支柱。由於其有曾經在前蘇聯特工部門工作過的經歷,因此普京在處理事情上態度普遍比較強硬,諸如在記者問到打擊恐怖分子的時候,其曾公開稱“在哪發現在哪弄死,在廁所裡發現淹死在馬桶中”的言論,對外也一直保持強硬的態度。


鷹鴿分析


普京,俄羅斯現任總統。全名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京。眾所周知,普京在俄羅斯當總統的時間特別長,十五年。其中08年到12年為總理。

平常我們都說俄羅斯人為戰鬥民族,而普京作為戰鬥民族之首,亦因其強力的手段聞名於世。無論是對待國內恐怖勢力,還是貪官,或是國外勢力的圍攻,普京都採取鐵腕的手段捍衛俄羅斯的安全和利益。

比如最著名的那句話:

“我們將到處追捕恐怖分子,在機場就追到機場。我的意思是——請你們原諒——如果在廁所裡抓到,我們就要把他溺死在馬桶裡。好了,這個問題就這麼定了!”

其在任期間的戰爭如下:

一:車臣戰爭

第二次車臣戰爭,開始於1999年。雖然那時普京是總理。但是車臣戰爭直到2009年4月16日,俄羅斯政府官方才宣佈車臣的反恐行動正式結束。時間跨度達九年之長,所以2000年執政總統的普京是主要的領導人。

第二:烏克蘭衝突

事件的起因是2014年4月,烏克蘭東南多個州地區,當地俄羅斯人和烏克蘭親俄勢力爆發示威抗議運動,抗議烏克蘭親美勢力政變推翻亞努科維奇政權。而烏克蘭親美勢力與極端右翼分子則鎮壓示威者,尤其在西南敖德薩地區,製造流血事件,導致50多名俄族示威者死亡。 激起了東南多個州俄族民眾的反抗,在5月初演變為武裝衝突。 烏克蘭當局派出軍事力量鎮壓,演變為大規模戰爭,直到9月初,烏克蘭軍方損失慘重,多個成建制部隊被重創或被打垮,東南地區親俄反對派也傷亡慘重,在俄羅斯與歐盟斡旋下,雙方停火。但是中小規模衝突仍然不斷,至今也未能停止。

最終克里米亞脫烏入俄。

三:敘利亞反恐

阿拉伯之春爆發以後,敘利亞反對派和政府之間從2011年年初持續至今發生武裝衝突。

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於2011年1月26日開始並於3月15日升級,隨後反政府示威活動演變成了武裝衝突。

敘利亞本身國情複雜,民族複雜。至於俄羅斯,則因為有著自身利益在敘利亞。俄羅斯面臨複雜的國際環境,

敘利亞地處地中海西部,有中東心臟之稱,也是俄羅斯立足東地中海的門戶和前哨。有了這個門戶和前哨,俄羅斯既可抵擋北約勢力接近俄南部邊境,又可切斷“顏色革命”的鏈條,還可阻攔恐怖組織向俄南部的滲透,改善俄羅斯南部與地中海方向的安全環境。

所以,俄羅斯扛起了打擊伊斯蘭國的反恐大旗。



我能想到的普京任總統期間的就這些了,至於格魯吉亞戰爭,則是普京任總理了。

各位對此有何看法呢?

歡迎一起討論。

我是@風月長少年


風月長少年


普京上任伊始,葉利欽搞亂國家,戈爾巴喬夫死而不僵,就加諾夫搗亂,自由皿煮橫行,政壇一片混亂。

國家一片混亂,經濟崩潰。軍隊腐敗戰鬥力低下,,毫無戰心,第一次車臣戰爭新敗,全國籠罩在失敗中,民生苦不堪言。

普武大帝上臺。

1,第二次車臣戰爭。

2,整風寡頭,媒體寡頭終陷牢籠,消滅地主資本家寡頭戰爭,經濟恢復行動。

3,重塑軍隊,開發高科技武器,整風戰爭

4,俄反恐戰爭,5,格魯吉亞戰爭,七天打垮

5,定點清除斬首波蘭總統總理

6,敘利亞內戰。

7,佔領併吞課題米亞,俄羅斯版圖繼續擴大,課題米亞納入俄羅斯版圖。

8,分裂烏克蘭,歸入俄羅斯版圖,烏克蘭東部民間肚裡軍戰爭

9,反腐戰爭,禁止各級官員國外資產,只能買國產車?

10,全線向美歐冷戰爭

普京任期是戰鬥,戰鬥的民族。毛熊靠戰爭崛起?


明明就是我


以普京任內計同美國人同時比。打的戰爭比美國人要多的多。因為美國人的大舉主動進攻一次。而普京則需無數次的被動的反擊尚且難以確定戰爭的停止於否故作此說。普京幫助敘利亞多少年的反侵略戰爭打了多少次呢怎麼計數?委內瑞拉的反美又怎麼算呢?這個次數不好算。還有俄羅斯國內的反恐戰爭又是多少次。只能論年計算了。論場論次無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