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收併購接連“流產”熱潮漸退 國軒高科迴應大眾汽車投資“傳聞”

本報記者 劉頌輝上海報道

資本湧入動力電池領域,加劇了企業之間的競爭。日前,一則大眾汽車將要投資國產動力電池企業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002074.SZ,以下簡稱“國軒高科”)建立合資公司的消息就引起了市場廣泛關注。

據相關媒體報道,國軒高科副總裁、董秘馬桂富在回應中表示,公司跟奧迪、大眾確實有技術合作,正在做一些技術對接和產品開發,雙方往來比較多。“大眾有意向在中國選擇一些供應商,我們應該也在他們的考察範圍之內,至於達到什麼進度,古代的三聘六禮,應該僅僅在這個階段。中間還有很多的過程。”馬桂富說。

該則消息被曝出兩個月後,10月23日,《中國經營報》記者致電致函國軒高科證券事務部門,負責人並未正面予以回應,其表示,如果有更多關於合作的信息,將會第一時間作出披露。

現階段,動力電池產業鏈的企業之間存在資源整合,包括天能動力間接收購浙江天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共40%股權、杉杉股份收購澳大利亞鋰礦項目運營公司Altura全部11.83%的股份。還有跨界融資,比如房地產、酒產業和家電企業入局,試圖分食行業“香餑餑”。

但是由於標的公司業績下滑等原因,動力電池行業終止收購的事件也層出不窮。記者根據公司發佈的公告情況統計,自去年至今年2月份,鋰電企業兼併失敗案例就達到13起。

“被投資”傳聞

日前,據媒體報道,大眾汽車在考慮投資中國電動車技術供應商,以確保其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上保持核心地位。有消息人士透露,大眾正在計劃購買股權或與中國供應商組建合資企業,其主要目標可能是總部位於安徽的電池生產商——國軒高科。

國軒高科與整車廠合作的消息並不讓人意外。去年5月4日,國軒高科方面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其一直與大眾公司保持溝通與交流,力爭進入世界一流整車品牌供應鏈。另外,中通、金龍、安凱等商用車企業仍是國軒高科重要客戶與合作企業。

公司官網顯示,國軒高科系國內最早從事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離子電池自主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之一,專業從事新型鋰離子電池及其材料的研發、生產和經營,產品廣泛應用於純電動商用車、乘用車、物流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等新能源汽車領域。公司總部坐落於合肥市新站高新區,擁有合肥、廬江、南京、蘇州、青島和唐山等多個生產基地。

總部同樣設在這一區域的還有國內綜合型汽車企業集團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0418.SH,以下簡稱“江淮汽車”)。根據國軒高科年報披露,江淮汽車是其戰略性合作客戶之一,2019年上半年,國軒高科通過材料體系優化、電芯結構設計改進、設備控制能力提升等措施,開發出單體能量密度超190Wh/kg的磷酸鐵鋰電芯,併成功產業化應用於江淮汽車、奇瑞新能源等下游客戶。

不過,據第一電動報道,針對上述投資消息,馬桂富回應道:“合肥是個好地方,國軒是一家好企業,女性朋友、女朋友和老婆還是有區別的。不能因為和人家吃了兩頓飯就成女朋友了,還要進一步接觸。”

從國軒高科發佈2019年半年度報告來看,報告期內,實現營收36.07億元,同比增長38.3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52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24.49%。同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較上年同期下滑87.96%至-2.6億元。此外,國軒高科應收賬款達到66.58億元,較期初增長33.13%。國軒高科方面表示,主要因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退坡,整車廠商付款延遲所致。

《中國經營報》記者就投資活動和業績事宜向國軒高科證券事務部門提出進一步採訪的需求,但其相關負責人僅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暫時沒有更多信息可以透露。

資本潮落

據高工鋰電盤點的數據顯示,去年1~12月上旬,動力電池產業鏈兼併購/合增資/產業基金案例(不含收購終止案例)達到54起,涉及金額超過860億元,其中有9起來自動力電池企業。從兼併購案例來看,新一輪體量巨大的資本正在通過兼併購出貨量排名靠前、潛力型動力電池企業快速切入新能源領域。

與此同時,除了國內企業入局動力電池行業,國際知名新能源整車企業特斯拉也在發起對動力電池及相關企業的收購,提高其在產業鏈層面的控制力。

近日,據外媒報道,特斯拉在其最新公佈的一份公示文件中,將加拿大動力電池企業Hibar Systems列為子公司之一。業內有觀點認為,該次併購是產生在7月至10月之間,同時是今年特斯拉公開收購的第二家動力電池企業。

事實上,隨著補貼逐步降低,國內有吉利、東風汽車和江淮等主機廠開始佈局動力電池領域,而且新一輪體量巨大的資本也通過兼併購方式在動力電池行業中湧流。

高工鋰電出具的報告指出,2016~2017年是國內動力電池建設熱潮,在2015年間,由於新能源汽車補貼高,原材料成本還未大幅上漲,動力電池毛利率普遍超過30%,在高毛利、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吸引下,鋰電行業吸引了包括集團公司、上市公司、原數碼鋰電企業等多家新進入者。

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表示,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動力電池成為前景較好的產業,在去年出現投資熱的趨勢,傳出來的兼併購消息比較多。原因是,動力電池產業的門檻不高,對於外行來說,通過兼併購是比較容易切入動力電池行業裡的。不過,其也提出,要想達到行業優秀水平卻比較難,而且當前鋰電企業普遍面臨著淨利和毛利率下滑、資金鍊緊張、賬期延長等壓力。

從多家動力電池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報數據來看,2018年,大部分企業因受補貼退坡、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業績明顯下滑,資金鍊緊張。在業內看來,動力鋰電池行業還隱藏著諸多危機與壓力,行業深度洗牌已開啟,集中度將越來越高,出局者將越來越多。

今年1月11日,中利集團發佈公告稱,決定終止籌劃收購頂尖動力電池廠商深圳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未來的業務規劃重點之一將聚焦到軍工電子領域。此前,中利集團曾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向包括深圳市比克電池有限公司、西藏浩澤商貿有限公司等交易對方收購所持有的比克動力股權,交易作價預計達到100億元。

無獨有偶,1月18日,汽車零配件製造企業八菱科技發佈公告稱,將終止蘇州宇量電池有限公司股權收購意向。原因是,簽署合作意向書後,八菱科技未對標的公司進行盡職調查,截至目前沒有實質性進展,交易雙方一致同意終止。2月初,為收購方案籌備8個月的江蘇愛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宣佈,終止購買深圳市鑫成泰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

在墨柯看來,近幾年,有關資本收購動力電池標的都是奔著賺快錢的目標,如果動力電池行業持續洗牌,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乏力,接下來,有關行業兼併購的投資熱度也會逐漸轉冷。投資機構應該轉變發展思路,對於真正看好的企業,應該繼續投入,打造其獨特的競爭力。而動力電池企業本身來說,也不能盲目擴充產能追求規模效應,而應該提升產品品質和技術含量。畢竟,投資機構將會更加謹慎和理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