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戰機不裝航炮,是因為對國產空空導彈自信爆棚嗎?

紅龍軍團長


目前,從殲-20的幾次亮相來看,的確沒有裝配通常意義上的固定航炮,如果外掛航炮的話,又會破壞其幾何隱身性能,所以,殲-20應該屬於一款無航炮的五代機。

很顯然,這是根據其機身設計和作戰需求共同決定的。

首先,殲-20的造型是前鴨翼結構和翼身融合版式(下圖),不能像F-22那樣,直接在後背上裝航炮。

F-22航炮的位置,出於隱形性能的考慮,被嵌入了機身內部,平時用蓋板折起來,打開蓋板,就可以應戰了。

那麼殲-20呢,如果安在機首上方,會佔用雷達和飛控系統的地盤,顯然,後者重要的多;裝到機首下方呢,開炮後產生的廢氣會進入進氣道,對發動機是個巨大威脅。

所以,單純從造型設計來看,還真沒地方裝。

不過,這也並非多麼被動或者無奈的事兒。現在看,有沒有航炮,其實對殲-20的作戰性能影響不大。

其實,從二代機開始,航炮就早非空戰的主力兵器了,只是作為補充,來預防空戰中“視距內格鬥”的發生。當年的越南戰場上,北越飛行員曾經咬住了沒有配航炮的美國F-4,直到兩機之間的距離小於美方導彈的最小射程,用當時被認為”老掉牙“的航炮,狠狠的“吊打”了F-4一番。

(使用航炮的視距內格鬥場面)

咱們再看殲-20的主要任務。

相對承擔大規模火力輸出任務的三代機和四代機,殲-20是負責“踹門”的那個,多用於攻擊敵人高價值目標,比如,對方的預警機、加油機、雷達陣地等等。即便是遭遇了空中格鬥,殲-20也可憑藉先進的雷達及導彈開展超視距空戰。

通常來說,戰機的航炮射擊距離一般為400-600米,格鬥距離太近不易命中,太遠夠不著,精準度也會受到影響。加上飛行員的反應過程,和手動切換導彈到航炮的攻擊模式的時間,真正開炮的距離可能只有300、400米左右。

面對帶著航炮的三代機,擁有強大推力發動機和超機動性的殲-20,將不會給對手航炮任何尾隨瞄準的機會,航炮的子彈射距太短,根本追不上敵機。在對方反應和切換模式的幾秒鐘內,就能迅速完成加速和調整飛行方向的動作,拉開距離後,再使用近距空空導彈進行反擊。加上航炮本身的命中率也不高,所以,“視距內格鬥”的威脅並不太成問題。

那麼,如果遭遇的是對方擁有強悍動能和超機動性的隱身五代機呢?

雙方超機動性的隱身五代機在500米內用航炮較量的可能性不大,畢竟,格鬥速度在那兒擺著。所以,對付敵人的五代機,還得靠近距格鬥彈。這方面,殲-20選用了頭盔瞄準鏡搭配霹靂-10近距格鬥彈來代替航炮,作為近距纏鬥的利器。

此外,對於強調超機動性的五代機而言,帶著個航炮,負擔可是不輕的。

眾所周知,戰機在設計階段,每個部件都是要精確到克的,而一門航炮看起來沒多大個兒,但連發射裝置、炮管、供彈具和彈藥存儲,至少也是上百公斤。比如,一般的戰鬥機航炮都是標配150發,假定每發炮彈重1公斤,航炮自重50公斤的話,整體重量就到達到了200公斤,這對戰機來講,算是相當大的負重了。

因此,權衡利弊之後,基於機身設計和作戰需求的考慮,“航炮”對於殲-20的意義沒多大,反倒容易成負擔。一旦裝機炮,不僅增加了重量,影響機動性和速度外,還會佔用了內部空間,擠壓機身的載彈量。

可以預測,在真實爭奪制空權的戰鬥中,殲-20會以編隊的形式出擊,僚機多為“猛火”的殲-16、殲-10C這種的“炸彈卡車”,正如開頭說的那樣,殲-20負責“踹門”打頭陣,剩下的火力輸出工作,交給了擅長此道的三代機和四代機來完成就好。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殲20不安裝機炮原因如下:

第一,沒有安裝機炮的空間。

F22是在背部安裝航炮,但殲20是鴨翼和翼身融合設計,背部是前鴨翼的機動結構,沒有安裝航炮的空間。

殲15的航炮安裝在邊條翼上,但殲20沒有邊條設計,所以無法裝。

再說,殲10的航炮是安裝在進氣口下面。殲20進氣口後方是彈倉,沒有安裝航炮的空間。

那麼,唯一剩下的位置就是機頭。但殲20機頭上方安裝大量電子設備,而機頭下方開炮的煙霧會被吸入進氣口,是嚴重的安全隱患。

所以,殲20沒有安裝航炮的地方,只能採用隱身機炮吊艙。

第二,沒有安裝的必要。

隱形戰鬥機的設計原則,是利用自己的隱身能力保護自己不被發現,同時利用強大的戰場感知能力進行超視距攻擊。

所以,隱形戰鬥機設計初衷就是超視距,要想盡方法避免近距離空戰,當然不需要航炮。

第三,近距離格鬥也有導彈。

最近幾十年,除了90年代非洲之角的低技術空戰,蘇27曾經用航炮掃射米格29,根本就沒有戰鬥機用過航炮。

時至今日,近距離格鬥導彈性能非常優秀,絕非航炮可以企及的。

比如美國的AIM-9x可以滿足180°的離軸發射,發射後鎖定。一旦導彈發射出去,20公里內的敵機就很難逃脫打擊。

既然近距離導彈如此厲害,哪裡能夠用到航炮。

實際上,F35的航炮也只有200發,只能持續射擊2到3秒,基本也就是炮擊一次。

說通俗點,也就是略勝於無而已。

第四,未來可能有更先進的武器。

目前歐美大力研究記載激光近戰武器,今年美軍已經用於實戰測試。

激光近戰武器的性能遠遠強於傳統機炮,甚至能取代近距離格鬥導彈的勢頭。

也許殲20也有類似考慮。


薩沙


殲20濃機炮和軍長配槍一樣都是擺設,如果敵軍都衝到軍長面前了:仗己經敗到家了,軍長拿個槍除了自殺再有何用。殲20的特點是高機動,超音速巡航,隱身,也就是敵人看不見,跑的快,身形靈活。殲20利用這些特點執行的是踢門任務,也就是利用自己隱身功能打槍的不要,悄悄的進村,突然出現在敵後幹掉敵人的預警,指揮系統,然後利用自己的超音速馬上跑路,後續任務有殲11,對地攻擊有殲16,和敵人爭奪制空權有蘇35。殲20的另一個任務是利用隱身功能在預警機加油機配合下打掉敵人的預警機加油機置敵人隱形機於無用之地。所以l殲20根本沒有空中拼刺刀對付敵人隱形機的任務,裝個航炮純粹是浪費航程,裝航炮那純粹是觀念落後,還處在兵對兵將對將的思維,現在空戰是體系化作戰,況且國慶閱兵展示的利劍無人機己經裝備部隊,我估計以後殲20前面還有超音速隱身無人攻擊機打頭陣,形成一架殲20指揮數架無人攻擊機群體作戰模式,那時殲20身邊估計要配兩架無人機充當帶刀護衛,必要時犧牲無人機保護殲20,那時就更用不著航炮了。


沒戶口的馬


殲-20是我國自主研製設計生產的重型隱身戰鬥機,它有它的特殊使命任務,率先其他機群對敵方雷達、防空、機場等重要目標臨門一腳,為後續機群轟炸提供更加安全的空中環境。隨著雷達和導彈技術的發展,超視距空戰已經成為趨勢,過去的近距機炮格鬥再由隱身戰鬥機擔負,就顯得有些大材小用。

未來的空中戰場不會延伸至視距之內,鎖定即摧毀。所以殲-20首先要保證自己不先被敵方雷達發現,而安裝機炮多少都要多開幾個洞,與其多安裝個機炮還不如保證機體外形在雷達上的反射面積更小,輔以更先進的雷達和更多更先進空空導彈,才是未來獲取制空權的王道。

大國之間的博弈玩的是高科技,沒有太多技術含量的機炮對射已逐漸成為過去時。F-22、F-35以及蘇-57都安裝有航炮,F-22安裝的M61A2備彈480發,硬不過4-5秒,蘇-57裝備的Gsh-30-1機炮,150發備彈1秒這樣就沒了。再想想戰鬥機的規避速度,加推力早已跑出機炮的射程之外,略顯得雞肋。

說是對國產空空導彈自信爆棚也好,這也是我國幾十年來軍工技術的見證。信息化戰爭就擺在眼前,裝備更加先進的雷達、導彈等,要比射速十足的機炮更具戰鬥力。沒了戰場態勢感知能力,沒了導彈,空中戰場有再多的炮,也只是敵人眼中的玩具。綜合考慮,殲-20才沒像肥電那樣硬塞個航炮上去。


軍見


殲20作為我國現役第五代隱身戰機,其鴨翼的氣動佈局也註定了其是一款空優型戰機,所以其主要作戰對象就是敵方的各種空優戰機。而空戰中除了戰機本身要具備更為優秀的機動格鬥能力外,兩架戰機進入格鬥狀態時,戰機所使用的武器和戰機自身的過失速飛行能力都是決定空戰勝敗的關鍵。殲20本身就是一款鴨式氣動佈局的重型空優戰機,所以其天生就具有優異的過失速機動飛行能力,其次在兩機格鬥的武器上,殲20同樣裝備了我國最新研製的霹靂-10E紅外格鬥彈,但是卻取消了一直以來被作為戰機標配的航炮,那麼空戰武器只有空空導彈的殲20放棄航炮的自信來自於哪呢?

航炮的出現基本從戰鬥機出現就有了,畢竟在曾經那個沒有空空導彈的時代,傳統空戰時的兩機格鬥唯一的武器就是航炮了,所以那個時候戰機所搭載的航炮都朝著大口徑、高射速、數量多來提升戰機自身的戰鬥力。但是空空導彈的出現徹底顛覆了這一傳統空戰模式,將空戰從傳統的近距離格鬥拉伸到遠距離的超視距空戰,而航炮的一再堅持只不過是二戰時期的傳統觀念影響罷了,所以從二戰時期的戰機到最新的五代隱身戰機發展長河中,航炮幾乎已經成為了了戰機的標配,特別是某些對地打擊的戰機將大口徑、高射速航炮作為主要作戰武器。

雖然對於殲20到底有沒有裝備航炮並沒有一個官方答案,只是殲20自首飛到服役多年來,外界並沒有其裝備航炮的任何證據,畢竟裝備了航炮的隱身戰機還是有可以翻折的炮口艙蓋的,所以從服役後的各種公開展示來看,殲20似乎真的取消了航炮。所以很多人就會擔憂,在未來隱身時代背景下,兩架隱身戰機相遇可能又會迴歸到早期的近距離格鬥時期,那麼在這個時如果導彈發射完了,又沒有航炮的殲20又該如何呢?畢竟美國在研製F22和F35隱身戰機的時候,都堅持保留了航炮作為最後的武器。

其實殲20不裝備航炮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第一點:殲20本身定位於一款第五代隱身戰機,其核心就是戰機的隱身能力,所以傳統的空戰已經被改變為超視距作戰了,也就是說藉助戰機自身搭載的各種雷達、紅外、光電設備在更遠的距離發現並鎖定敵機,然後遠距離發射導彈將其擊落並迅速逃離戰場,所以在這個時候裝備的航炮就顯得有點多餘了。而且就算是兩架隱身戰機在遠距離都沒有發現對方繼而進入近距離格鬥時,殲20裝備的霹靂10E格鬥彈本身就是一款大過載高機動格鬥彈,在近距離範圍內對付敵機也是綽綽有餘了。再假設不好的說殲20在進入兩機格鬥後,發現自身已經沒有任何導彈的情況下,任何可以藉助其優秀的超機動飛行能力來躲避敵機的攻擊,特別是進入超音速格鬥時,傳統的航炮也很難瞄準並鎖定,而且現代戰機所裝備的航炮受限於體積和重量的限制,所裝備航彈數量並不多,基本只能連續射擊幾秒,所以就算會殲20沒有任何武器的情況下,進入超音速狀態後,航炮根本不能耐其何,畢竟殲20飛行員曾經公開說過“進入超音速後就是殲20的天下”的霸氣話語。

第二點:殲20採用的前鴨翼和翼身融合設計、以及機身內部的大尺寸彈艙設計下,就不可能和F22隱身戰機一樣在機身背部安裝航炮,除了沒有足夠的機身內部空間外,單單鴨翼就會嚴重影響航炮的射界範圍,而且航炮在發射和戰機飛行軌跡的急速變化下,發射出去的航彈很有可能擊傷鴨翼。再一個受限於機身主彈艙的影響,其也不能和同樣鴨式佈局的陣風、颱風戰機一樣在右側翼根位置佈設航炮。像殲10雖然也是鴨式氣動佈局,但是殲10戰機採用的是機腹進氣,航炮被安裝在進氣道下方,而兩側進氣的殲20兩側進氣道周圍都被彈艙所佔據,所以也沒有機炮安裝的位置;再一個機頭座艙上方位置因為有雷達和飛控系統以及一些新裝備的存在也沒有任何位置安裝機炮,而機頭下方因為有ETOS系統的存在也沒有空間安裝,就算有空間安裝也不合適,因為航炮開炮時產生的廢煙被吸進進氣道很有可能造成發動機空中停車。所以從這一點來說,就算是殲20戰機想要裝備航炮也得有位置安裝啊。

當然標配的航炮沒有位置安裝並不代表殲20戰機不能使用航炮,其還是可以在機身腹部的主彈艙後部位置,掛載和F35B一樣的隱身航炮夾艙來增強殲20戰機的近距離攻擊能力。


魑魅涅槃


殲20暫時不裝機炮是權衡利弊後的取捨,不裝機炮利大於弊。

殲20目前已經進入部隊服役,裝備規模穩步擴大。自列裝部隊以來,殲20憑藉隱身、態勢感知以及超音速機動方面的優越性能,已經彰顯出自身強大的威力。但是仍有一些軍迷對殲20“吹毛求疵”,除了發動機,就是沒有安裝機炮的問題。

一般認為,目前版本的殲20並未安裝機炮,但是殲20在研製確實打算安裝機炮的,並且為機炮預留了位置,就是上圖紅框處,與蘇27家族機炮位置相似。據某些軍迷大佬講,殲20原本打算裝備一門與現有國產戰機普遍使用的雙23機炮以及蘇27系列使用的單管30炮顯著不同的先進機炮,但是由於該機炮的研製進度以及綜合性能取捨等原因,目前版本的殲20並未裝備機炮。以後版本的殲20是否裝備機炮,筆者不得而知,但估計不會。

縱觀世界其他五代機,F22、蘇57、F35都安裝了機炮(F35B/C由於對重量要求苛刻,取消了固定機炮,但是可以掛載機炮吊艙),這樣的結果更讓一部分軍迷焦慮:人家都有機炮,萬一殲20與它們陷入近身格鬥,會不會吃虧啊?

因為取消機炮而影響空戰能力的例子,軍迷都對F4的遭遇記憶猶新。F4“鬼怪”誕生之初的設想是在機載火控雷達的引導下用超視距導彈截擊蘇聯攜帶核武器的轟炸機。在那個年代,大家普遍認為核戰爭背景下不會再有空中格鬥,所以取消了機炮。結果在越南戰場上,沒有機炮的F4在與小巧靈活的米格戰機交手時吃了很大的虧,以至於美國後來又研製了安裝機炮的F4E。很多軍迷因為這段記憶而擔心殲20會不會重蹈F4的覆轍。

但是事實卻並不是這麼簡單,且不論如今戰機的火控和空空導彈性能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進步,即便在50年前的越南戰場上,機炮的作用也非常低。一個事實就是:越南戰場上美國海軍裝備的F4自始至終沒有裝備機炮,但是美國海軍F4對越南米格機的交換比高於空軍的F4。這背後的原因就是美國海軍戰鬥機武器學校於1969年推出“TOP GUN”空戰訓練後,空戰技術更加精湛。相比於是否裝備機炮這樣的細枝末節,技術和戰術的完善對空戰影響更加重要。

自越南戰爭後,超視距空戰就越來越成為空戰的潮流,尤其是自海灣戰爭後,絕大多數空戰都是在超視距層面展開,即便進入近距格鬥,通常都是使用紅外格鬥彈。自1982年貝卡谷地空戰後,機炮在空戰中再也沒有開過張。

機炮地位的下降是因為空空導彈、尤其是近距格鬥彈性能逐步提升的必然結果。目前殲20使用的霹靂10近距導彈是典型的四代格鬥彈,使用紅外成像導引頭,成像質量高、鎖定距離遠、抗干擾能力強,最大射程超過20公里,最大過載超過60G。而機炮的有效射擊距離不過千米,在雙方相對數百米每秒的劇烈機動中,射擊窗口稍縱即逝,而且命中率很低。機炮在現代空戰中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計了。

當然,從對抗的角度講,多一門功夫就多一分勝算,正所謂“藝多不壓身”,在相同的條件下有機炮總比沒有機炮強,凡事都會有個萬一。但是,天底下沒有之佔便宜不吃虧的事兒,裝備機炮就意味著戰機要多上幾百公斤的重量,而減重是戰鬥機設計的重中之重。多少飛機設計師為了減掉哪怕一公斤的重量而絞盡腦汁,幾百公斤的減重無疑是非常大的誘惑。

現在的殲20本身就是一種提醒超大但是動力卻略顯不足的戰機,減掉幾百公斤重量對殲20來說意義非凡。捨棄估計永遠也不會派上用場的機炮而節省數百公斤的重量,換來殲20機動性能和載荷航程能力的提升,這其中的取捨顯然是值得的。

殲20暫時不裝機炮,但是未來可能裝備更強的“炮”,那就是機載激光武器。作為顛覆未來空戰樣式的激光武器,在10年內有望實用化,殲20巨大的機體顯然提供了足夠的潛力改裝激光武器。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殲-20威龍戰鬥機是我國研製的一款第五代戰鬥機,這款戰鬥機具備隱身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超視距打擊能力和超強的機動能力,殲-20威龍戰鬥機在2011年1月11日實現了原型機的首飛,我國是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第三個研製第五代戰鬥機的國家。美國的F-22A猛禽戰鬥機的研製建立了第五代戰鬥機的一個研製標準,這就是所謂的4S。殲-20戰鬥機是一款具備內置彈倉的隱身戰鬥機,其腹部彈倉可以攜帶4枚中距空空導彈,而機身側面的彈倉可以攜帶2枚短程格鬥導彈。

就目前看殲-20威龍戰鬥機是沒有攜帶機載固定式的機炮,這個和美國的F-22A 以及F-35A有所區別,實際上美國的F-35B和F-35C這兩款JSF聯合個攻擊的型號也是沒有攜帶固定式的機炮。對於戰鬥機攜帶機炮有過很長時間的爭論,尤其是在越南戰場上沒有攜帶機炮的F-4鬼怪式戰鬥機被越南空軍的米格-21戰鬥機追著打,以至於後來美國空軍所有的戰鬥機都要安裝固定式的機炮。



殲-20威龍戰鬥機不要機炮是與這款戰鬥機的用途和優勢有很大的關係,這是因為殲-20戰鬥機具備良好的隱身能力,其他傳統的戰鬥機依靠雷達根本就無法發現殲-20戰鬥機,這就是意味著對手被擊落之後還不知道殲-20戰鬥機在哪來了。另外殲-20戰鬥所攜帶的中距空空導彈可以在很遠的距離就可以消滅對手,如此一來就對手根本就沒有機會靠近殲-20戰鬥機了。就算在視距內,殲-20戰鬥機也可以使用短程空空導彈直接獵殺對手,而對手機型想要鎖定殲-20戰鬥機都有困難。


第五代戰鬥機的優勢就是在於其隱身能力,這也是許多國際上許多國家想要裝備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文/AZ。


航空視界


殲20裝配機炮很正常,不裝備機炮更正常,殲20肯定還有新技術沒有亮相,據我猜測有可能是新型武器,比如激光航炮,如果是,是不容易發現的,因為它不是圓的。

激光航炮很多年前就有研究,美國曾經展示過,但不是裝備在戰鬥機上,而是放在波音747上。打的也不是近距格鬥的戰鬥機,打的是洲際導彈。

美國的反導系統的第一波就是在洲際導彈的起飛段,剛一起飛速度比較慢,用激光武器進行照射,把洲際導彈銷燬。這也是最有效的反導系統,把洲際導彈銷燬在敵方家中。它比中距攔截和近距攔截更有效,是效果最好的。

可是美國沒有成功,一是激光能量不好聚集,照射時間長,二是激光武器能用消失快,只好把運輸機近距離照射太危險,第三是系統沉重。或者說美國沒有研製下去,成為了美國的技術儲備。

中國和當年的蘇聯激光武器發展並不晚,而且都有成果。比如前蘇聯曾經使美國的衛星發生致盲,據美國說,中國也做過類似實驗。

反導照射洲際導彈比較困難,但對戰鬥機研製近距離有效的激光武器是可能的。比如對戰鬥機進行激光照射,對有對戰鬥機飛行員進行影響,或者武器進行破壞。這樣不需要能量巨大的能量源,因為地面有部隊裝備的激光槍,空中就可以有可能有激光炮,空中的環境比較乾淨,效果應該不錯。

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大家肯定還有其他的方法,你有想法嗎?



大志遠思想空間


目前看來,殲20不裝航炮,或者說不裝固定航炮應該還是比較明確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和五六十年代美軍F-4等戰機取消航炮的情況是否一樣?效果是否也一樣呢?

在空空導彈出現的早期,處於對空空導彈效果的迷信,美軍曾經一度取消了戰機上的固定航炮,典型的代表就是F4鬼怪等。當然,後面大家也都知道了,在越南上空,沒有固定機炮的鬼怪也是一度被機炮攆著跑,吃夠了沒有機炮的苦頭。

當然,這種情況尤其特殊背景,第一是當時空空導彈的導引技術不夠先進,通過大幅度機動等方式都有一定幾率擺脫,甚至空空導彈自身也會不時鬧一鬧脫靶的毛病;第二,當時的戰場觀察和指揮能力也有侷限性,因此蘇系戰機可以多次通過預設陣地等方式接近鬼怪,給其造成致命威脅,所以後期的美軍戰機還是老老實實裝回了20毫米火神炮。

而到了今天,無論從技術層面還是從預設任務方面,殲20和當年的F4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第一,殲20的任務是擔任遠程突襲,其攜帶的中遠程空空導彈能在遠距離消滅敵人,先發制人。

第二,作為一款四代戰機,殲20的隱身性能和機動性能均十分優秀,對三代以下戰機基本形成了代差,可以說是碾壓式的存在,敵方普通戰機基本處於看不見、摸不著、躲不掉、追不上的情況。即便陷入近距離作戰,還有兩枚近距格鬥彈可以防身。

至於不少人構想的被包圍怎麼辦?打光了格鬥彈怎麼辦?

還有小弟啊!

大佬親自出門砍人,小弟除了撐場面,關鍵時候也得上去接應啊,是吧?


深藍防務


說是爆棚,也差不多。五代機自有五代的使命,如果一款高端隱身戰鬥機,搞起狗鬥,將是一個什麼情況?五代發揮不了五代的作用,還要爾何用!有人拿美國兩款五代裝上機炮來舉例,說其有能力裝上機炮,且不破壞飛機隱身,魂舞大漠想說,根本不是這樣。當年越戰,F-4“鬼怪”,遭遇了越南使用的米格-19和米格-21的追殺,那是緣於其裝備的兩款導彈AIM-9“響尾蛇”和AIM-7“麻雀”的性能還不高。鎖定不易,命中就更不易,是以打光了導彈的飛機,常給對方追著跑。從此美軍老老實實銘記一個深刻教訓,任何性能的戰鬥機,也要老老實實加裝機炮。現在空戰形勢變了,也沒有改變,呵呵。那麼改變,請從殲-20開始。

不只拼彈艙

美國技術都承認,是先進,F-22的彈艙沒有殲-20大,卻能容下6枚彈,遠距空空彈AlM-120D設計得夠精巧,射程達到了180公里。我們技不如人,發動機做不了那麼小,霹靂(PL)-15彈徑要大出三分之一,大也大的好處,射程明顯要比其大了不少,改變了空戰態勢,總是先下手為強。4枚遠距彈看似少了一點,其實,隱身機也沒有大規模編隊的情況,4枚只有技術精到,完全足夠,更遑論增加機炮呢?但能做到提前發現,就會成為踹門利刃。空戰形勢變了,要做到變在其先,才能真正搶得先機。

制在機先

都知道F-22出道早,在沒有開啟信息化的時代,它被設計成一款單打獨鬥的無影刺客。今天空戰形勢大變,後出道的F-35,加裝多種電子設備,才變成了肥電,因為過於肥胖,被網友們戲之為費電。F-16的總師更笑它死狗一樣,如此臃腫不堪,勢必影響飛行性能。然而F-22並不能這樣做,早早關掉了生產線,加之本身航程不高,如果再加裝過多電子設備,腿短的毛病就會更加嚴重。面對信息化戰場,誰能謀能制信息權,就能穩操勝券,所以技術爭奪日趨激烈,比如無人機蜂群的設想,無人預警體系的展開,等等,總之這事要比航炮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