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說,北京人也太有趣了

不是我說,北京人也太有趣了

寫在前面:

假期在家宅著(工作)也太太太太太無聊了,於是我們想搞點有意思的。

就在絕大多數人堵在全國各大景點(的廁所)時,我們想帶你看點你跟著旅遊團絕對看不到的景色。

七天,每天帶你去一個特別有梗特別帶勁的地兒,可勁兒浪還不用花錢。

往下滑,我們這就出發啦……

不是我說,北京人也太有趣了

北京這座“天子腳下”的城市,孕育出一批獨一無二的“老北京”們。

北京大妞又直又颯、北京大哥自帶彈幕功能,說話處處是梗。

話不多說,一起來圍觀熱鬧的首都吧。

好厲害的北京人

如果你有勇氣娶北京大妞當老婆,就得承受北京大妞又貧又直又損的嘴。而且她們從來都不覺得自己是個“弱女子”,不會乖乖待在家裡聽你的話。所以娶了個北京大妞,很多時候就像娶了個兄弟,不僅能侃能聊有個人空間,脾氣還對胃口。

不是我說,北京人也太有趣了

幾百年來,衚衕孕育了無數北京故事,故事成為文人筆下風情,滋養著一代又一代北京人。北京胡同裡的文學大佬們乍看嚴肅,其實各個都是段子手:北漂青年沈從文、鏟屎官老舍、互聯網名言之父周樹人……他們用文字展現了原汁原味的北京風韻,老北京之光,當屬京城衚衕。

不是我說,北京人也太有趣了

在北京這座擁有八百萬外來人口的超級城市,聽到什麼口音都不足為奇。但傳統京腔卻似乎已經被趕出了城市的核心地帶,壓縮進了南城的老式小區。

掃碼回覆北京,聽聽正宗的京片子都是怎麼說話的

北京人為什麼這麼損?

從朋克青年大老師身上就能看出北京人的嘴炮功力到底多深。能讓人感覺每個北京出租車司機都是尚未出道的時評家,隨時發射彈幕。而且北京人都特別容易“垮”,但這種垮是看著蔫不出溜的,其實是誰也瞧不上。他們又很擅長大量使用沒有意義的語氣助詞,來表現自己的不屑、諷刺、鄙夷、吃驚……

不是我說,北京人也太有趣了

大部分人一定以為北京話裡出現頻率最高的是“兒”字,但其實北京話裡頭的“您”可真不比“兒”少。在北京人眼裡,說“您”不代表抬舉,但要是不說這個字兒,那絕對是看不起。

要比懶,沒人能贏北京人

且不說聞名互聯網的“北京癱”,北京人十幾個字一秒鐘就能說完的技能也實在是太神奇了。不僅是坐姿慵懶,京腔閒懶,北京人穿衣服的風格也是既簡單又偷懶。在吃上,與其費勁巴拉做一桌滿漢全席,北京人更樂意把生活簡化成一份銅鍋涮肉或者一碗炸醬麵。

不是我說,北京人也太有趣了

另外,北京人不愛“挪窩兒”的特點,也讓其成為了全國肥胖率第一的城市。北京大爺們把背心高高捲起,露出白花花的大肚子,穩穩坐實了“全國最胖”的地位。掃碼回覆北京,看看日益增長的“北京肥”是怎麼回事

在北京餓哭的外地人

除了自幼吃慣本地食物的北京原住民,大部分人對北京小吃的體驗都算不上美好。近代華北災害頻繁,滷煮、炒肝已是難得的肉食,用豆渣製成的豆汁或許已是唯一買得起的湯飲。直到改革開放後,砂鍋居、護國寺小吃、慶豐包子等品牌才重新打出了招牌產品。

不是我說,北京人也太有趣了

和我國其他城市大同小異的小吃街不同,走進王府井小吃街,你會看到不知名的各路毒蟲猛獸被串成烤串售賣。什麼炸蠍子、炸知了和炸蠶蛹,簡直是爬行動物的地獄。作為景點,王府井小吃街的競對除了不遠處的東華門夜市,還有簋街和南鑼鼓巷。想要脫穎而出,就只能靠出奇制勝。

不是我說,北京人也太有趣了

如果北京人要選出一樣“全民”適用的食物,那就非麻醬莫屬了。在北京人食譜中,麻醬可以有三種功能:蘸料、調料和原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