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串門走親戚裝點心匣子,您還記得嗎?

老北京人串門走親戚裝點心匣子,您還記得嗎?


老北京人串門走親戚裝點心匣子,您還記得嗎?

老北京串親戚看朋友,也講送禮。但所送禮品,比現在單一。提了兩瓶酒,買斤茶葉,來兩簍醬菜,扯塊料子,都是生活中常用品,越實惠越受歡迎。最常見的是裝匣子。裝匣子,就是往硬紙盒裡裝點心。裝匣子也叫打匣子;匣子也叫果匣。好事成雙,裝匣子也以雙數為吉利。年前走親戚,年下看老人,年後回孃家,都愛裝對兒匣子。如,當媽的提醒兒子:“別忘了裝倆像樣兒的匣子,年前看看你乾孃去!”

老北京人串門走親戚裝點心匣子,您還記得嗎?

裝匣子裝什麼,北京有說法。早年叫餑餑,民國叫點心,現在叫糕點,年輕人還愛說甜食。為這叫法,還曾大論過一番。餑餑是滿族叫法,大清朝留下的老名兒,無須多說;關於點心的來歷就多了。有說出自東晉大將軍犒賞兵丁,有說源於南宋梁紅玉慰勞抗金勇士,還把魯迅之弟周作人的說法奉為經典。其實,都是文人在開山名義。就連點心是表示“點點心意”,也不外乎顧名思義。倒是古人比較直截了當,清顧張思的《土風錄》卷六有云:小食曰點心。

老北京人串門走親戚裝點心匣子,您還記得嗎?

古人說的點心,不單指糕點。饅頭,混沌,煎餃,都在點心之列。可見“點”乃決定,如點兵、點將、點菜;“心”乃心想,想吃什麼;“點”和“心”合起來,就是撿順口的小食品上。所以,老北京把這樣的吃法,說成“墊補兒墊補兒”。端著盤點心來到客人面前:“您先墊補兒墊補兒,一會兒咱們就開飯。”

老北京裝匣子,講究老字號的京八件兒。老字號,如東四牌樓的東文美齋餑餑鋪,前門外珠市口的正明齋、稻香村等。

老北京人串門走親戚裝點心匣子,您還記得嗎?

京八件,就是用老北京慣用的八種點心餡:玫瑰豆沙、桂花山楂、奶油慄蓉、椒鹽黑麻、杏仁香蓉、紅蓮五仁、枸杞豆蓉、核桃棗泥,通過模子,扣出福字、祿字、壽字、壽字、禧字、佛手、如意、棗花八種餅狀糕點。

京八件兒,又分大八件兒、小八件兒。大、小八件兒的風味兒完全相同,還都是八塊兒,只是不同在塊兒的大小。舊秤16兩為一斤,大八件兒每塊兒二兩,八塊兒一斤;小八件兒一塊兒一兩,八塊兒半斤。大八件兒送朋友顯著大氣,小八件兒送老人吃著方便,各有所長。

老北京人串門走親戚裝點心匣子,您還記得嗎?

東四牌樓“東文美齋”餑餑鋪

老北京人串門走親戚裝點心匣子,您還記得嗎?

正明齋糕點店

老北京人串門走親戚裝點心匣子,您還記得嗎?

稻香村糕點店

老北京人串門走親戚裝點心匣子,您還記得嗎?

大八件兒

老北京人串門走親戚裝點心匣子,您還記得嗎?

小八件兒



下面盤點北京的糕點鋪

稻香村

說道點心鋪子,不得不提稻香村。注意!市面上很多店鋪雖然寫著稻香村,但都不是北京稻香村,稻香村發跡在蘇州,後來乾隆南巡吃了覺得不多,就進了咱北京城,所以有蘇州稻香村、保定稻香村什麼的都不新鮮,不過,您可看準嘍,北京稻香村是清光緒時候成立的,咱北京人認的就是這個稻香村,別的您都玩兒去,咱老北京人都不認,那些前門大街和王府井大街上的,都未必是北京稻香村!

老北京人串門走親戚裝點心匣子,您還記得嗎?

北京稻香村始建於1895年(清光緒21年),南店北開,前店後廠,很有特色,是京城生產經營南味食品的第一家,產品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歡迎。魯迅先生寓居北京的時候經常前往購物,《魯迅日記》中有10多次記載。後因故歇業,但稻香村開創的北京南味食品派系代代相傳,綿延不斷。1984年,這個派系的第五代傳人劉振英先生恢復了這個享有盛名的老字號食品企業。

稻香村經營的糕點食品、節令食品、速凍食品都深受北京人的歡迎。蜂蜜蛋糕對於70後,80初的孩子們來說一定是滿滿回憶啊。這款雖然沒有餡兒料,但是在嘴裡軟乎,甜美的感覺是絕對忘不了的!小編也是對他情有獨鍾,哪怕它沒有顏值,但它有美好的回憶!

老北京人串門走親戚裝點心匣子,您還記得嗎?

其實除了稻香村外,還有其他的老字號,且味道不比稻香村差。


大順齋

大順齋,創業於1637年,距今已寫下三百六十餘個春秋。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來自南京的回民小販劉大順,帶著全家在當時市井繁華的通州鎮落腳謀生他先是在通州城內走街串巷挑擔叫賣,專門製做經營糖火燒。

後因生意興旺,便在街上開了個幾間門面的鋪子,老婆掌櫃,他和兒子製作,取名“大順齋”,一來表示劉家字號,二求買賣順利。至清朝乾隆年間,生意更旺,遂在毗鄰鬧市的回民衚衕買下五間門面,兩間為店,三間當作坊,經營糖火燒及南味糕點,並請京城書法家吳春鴻題寫了“大順齋南果鋪”的字號,鏤刻在門楣的青磚上。

老北京人串門走親戚裝點心匣子,您還記得嗎?

大順齋很樸質,包裝簡約,點心也貨真價實。它所用的麵粉只佔25%,芝麻醬紅糖桂花香油等輔料反而佔了75%,所以才能味道濃郁,飽受喜愛!

老北京人串門走親戚裝點心匣子,您還記得嗎?

幾百年來,大順齋創出了40多種獨具特色的清真糕點。其中歷史最久、名聲最響的,當推桂花糖火燒被譽為素負盛名的“通州三寶”(大順齋的糖火燒、小樓飯館的燒鯰魚、萬通醬園的醬豆腐)之一。


桂香村

距今已有80多年曆史的中華老字號企業桂香村始建於1916年,它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期。直到清末才從店內的裝潢十分講究江浙一帶遷入京城。

建店之初,僅以自制自賣、作坊式手工生產維持經營。"桂香村"這一名稱的來歷,據說是1911年其老闆在製作糕點時,在桂花壇子裡發現十枚金戒指,意外之財,使老闆有了擴大經營的資本。1916年桂花盛開的中秋,老闆用此十枚金戒指和其他十人投資,將前門附近的原址遷至西單牌樓北374號,並正式取名"桂香村"。

老北京人串門走親戚裝點心匣子,您還記得嗎?

桂香村產品分為糕點、肉食和小食品三大系列,數百個品種。糕點類分為南點和西點兩大類別,南點多以蘇式、 廣式為主,其製作工藝精細,選料嚴格,調配講究,色香味俱佳,其風格為油大酥脆,料重甜鹹,一般以椒鹽和肉餡為多,季節產品如寧波湯圓、南味元宵、端午粽子皆各具特色。尤其中秋月餅更有其獨特之處,每逢中秋佳節產品十分搶手。

老北京人串門走親戚裝點心匣子,您還記得嗎?

桂香村的頭牌鮮花玫瑰餅,分為傳統、精品、黃油、糖醇幾種。他家點心整體不那麼甜,餡料中玫瑰花醃製後味道的香甜,餅皮比較酥,吃到嘴裡有花瓣爆開的感覺,甜而不膩,百吃不厭!


百年義利

這也是一家百年老字號了,承載了好幾代人的記憶。他家的果子麵包、麻醬威化、菊花瓣酥之類的都是北京人熟悉的老吃食了,實惠又好吃!

老北京人串門走親戚裝點心匣子,您還記得嗎?

巧克力熔漿蛋糕是必買單品,巧克力醬味道很濃,巧克力捲心蛋糕相對來說便清淡許多,淡淡的巧克力味兒很香但不膩口。

老北京人串門走親戚裝點心匣子,您還記得嗎?

菊花瓣酥,外皮特別酥,每次輕輕咬上一口都要用手接著掉下來酥皮,伴隨著淡淡的菊花香,入口即化的感覺,味道很好。

老北京人串門走親戚裝點心匣子,您還記得嗎?

今日互動:

要說咱北京城的點心,大磊子最愛吃桂花缸爐和山楂鍋盔,您最愛吃那個?分享下吧


各位北京爺們北京大妞,來都來了,就別走了

關注“四九城大磊子”,關注咱四九城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老北京人串門走親戚裝點心匣子,您還記得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