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過分誇大中科大和南大?你怎麼看這種行為?

資料146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南京大學均是華東五校之一,他們的實力顯然不容置疑,在國內高校圈內也可以算得上佼佼者,在國內外的各項高校排名中,他們也都能排名全國前列,而且多數情況下都能進入全國前十名。

不過,近年來確實有人在鼓吹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理科都厲害,南京大學的歷史多輝煌、武漢大學排名全國前三、浙江大學超越北京大學等,這些說辭看似很客觀,但筆者認為他們對於學校的評價還是顯得不是很客觀,不可否認這些大學都是國內一流頂尖大學,但是也不至於成為天下無敵的狀態。

華東五校絕對能稱得上國內頂尖大學,同時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也能成為國內頂尖大學的有力爭奪者。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南京大學的實力確實很棒,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理科實力也不錯,而且在安徽省每年的招生錄取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錄取分數線也基本僅次於清華、北大;在其他省份,也基本能保持前五名的狀態,可以說他的招生錄取分數線也能說明其實力所在,而且擁有中科院的強大背景,即使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出現,筆者認為也很難影響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發展、社會認可度及考生的追捧熱度。

南京大學近年來飽受人才流失的困擾,同時有人認為南京大學一直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天天算著從自己身上分出了多少名校,基本上不再想著如何將現有的自身發展的更好。這種說法也是片面的,不太符合當前南京大學的發展實踐。其實,很多在鼓吹南京大學過往多厲害的,其實這種評價並不客觀,而且南京大學也沒有必要一直躺在過往的成績上,他現在的實力也足以讓自己驕傲,畢竟如今的實力依然能排進全國前十名。

在筆者看來,不管是什麼學校,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內,社會輿論評價你如何厲害,不如韜光養晦,認真推動學校向著更高水平發展,不管提高自身的實力,讓社會能有更大的認可,讓自身的實力能更強大,能擁有更加不錯的發展前景,只要自己有了足夠的實力,就不再怕別人如何評價。


東愛雨小公


我是安徽人,09級,當年513分只是個普通的大專,本來對這類大學沒什麼資格評論,但是奈何當時我們一個同學在科大,關係還不錯,所以就對這類大學略有了解

我們安徽的理科歷年錄取分數都是清北復科(復科一般不會超三分) ,科大在安徽錄取在200人左右,但是分數可以穩在第四,在安徽理科考生的眼中,科大僅次於清華的存在,當年我同學就是清華可以上但是不是好專業,學校為了面子讓報清華但是當時的班主任建議他報的科大,後來科大研究生,現在在合肥科學島做科研!

在頭條我不會說科大是理科第二,我們都會說在前五位,南大更是低調,不需要靠吹捧的名校,反而是今天的排行浙大超過北大,明天的武大排在第三,讓我說最浮躁的二所院校就是浙大和武大(不信大家看下一般說浙大第三的基本都是浙江人或者說武大第三的都是湖北人,)

個人愚見:達到這個層次的大學都已經是中國的頂級院校,每個學校都有所在領域最頂級的,南大和科大比科研尤其是科大擁有二個國家級實驗室,南大肯定吃虧,但是讓科大和南大比綜合那就是個笑話,所以我覺得清北,華五(不要分先後),人武中西交同濟(不分先後),更能得到大家的認可!


開著紅旗走天下


如果吹中科大和南大,那麼我就是這其中一吹了,歷來欣賞中科大,對南大的印象也十分好。

列幾個數據供大家參考一下,

1.優秀博士論文數量

<strong>

中科大45篇(排名第五),南大44篇(排名第六);中科大跟浙大數量相差無幾,但是中科大和浙大都是為大規模合併的基礎上的成績。

2、院士校友數量

<strong>

南大75人,排名第四超過浙大(62人);科大60人排名第六僅次於浙大。

3.傑青數量

<strong>

科大120人(排名第四僅次於浙大127人);南大109(排名第六僅次於負擔114人),這幾項人才指標,科大和南大都是前六,浙大和南大不好嗎?

4、實驗室

<strong>國家重點實驗室數量上南大有6個(與吉大並列排名第五,清華11、北大9、浙大9、上海交大7),分別是:

1 醫藥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2 現代配位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3 計算機軟件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4 內生金屬礦床成礦機制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5 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6 汙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建) 南京大學、同濟大學

<strong> 科大1個: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但中科大有兩個國家實驗室(一個建成,一個籌建)

國家實驗室是什麼,國家怎麼定位的:國家實驗室是以國家現代化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為導向,開展基礎研究、競爭前高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研究,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的國家級科研機構。

根據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和具有我國特色和優勢的領域,依託國家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學,建設若干隊伍強、水平高、學科綜合交叉的國家實驗室。
看看國家實驗室分佈如何呢?

中科大一建成,一籌建獲批准立項,所有大學中只有中科大有。南京大學獲得籌建國家實驗室資格,其中有資格建設國家實驗室大學只有:中科大、清華、北大、華中科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上海交大、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

所以,中科大何須吹捧、南京大學何須吹捧。


大笨new易數學


直接打浙黑的臉,2017年數據,含碩博士生,浙大在校生4.73萬,上海交大在校生4.72萬,清華在校生4.5萬,北大在校生4.3萬,復旦在校生3.8萬,南大在校生3.3萬。上海交大合併了3校不比浙大少,中科大1999年合併了合肥經濟技術學院,清北復都有合併。

2018年下半年中科大合併了安徽省立醫院,成立了醫學部。今年上半年剛成立人文學科發展中心,其實適當擴張和發展無可厚非,也不用遮遮掩掩,中國人口是美國的3倍多,國情也不同,不用事事以美國為準,發展好了,研究成果突破了進不了,學生確實培養的好就行。只要不是像鄭大、武大這種大而不強就行。

浙大的發展硬指標很多,打破了固有次序,其實是好事,但不容於遺老遺少,也不容於一些競爭高校,如中科大、南大、復旦、人大的一些心胸狹隘之輩。任何時代都是如此,創新的阻力也來源於此。

瞭解中國高校史的人都知道1952年之前的浙大是可以與清華、交大、中央大學正面PK的高校,但因灣灣一眾大佬都是浙江人,7院28系被肢解成1院4系,這4個系還拆了部分專業出去,拆下來的院校一大半主力拆往外省,江蘇在朝裡有人,中央大學雖被拆,主力還在江蘇,甚至在南京。而且1952年浙大、中山大學、同濟、交大、川大、武大等都支援了被拆下來的南京各高校,浙江高校根本就沒有獲得什麼支援。客觀上浙大為中國高校發展做出了貢獻,如今的浙黑主力,肥科吹、復吹浙黑的學校,曾任肥科大校長谷超豪,王淦昌、貝時璋從浙大拆出去的老師,復旦1952年理科各系主任基本都是浙大的,是1952年的受益者,再看看他們對浙大的抹黑,你就知道他們其實與豬狗何益。











專揭各吹各黑


終於有人跟我有同樣感覺了,在頭條上面,中科大吊打清華北大,簡直可以媲美麻省理工,無敵的存在。而他們說的最多的,無非是科大低調,科大學術氛圍好科大不擴招。WTF?不擴招也能吹?有本事在確保教學質量的情況下為什麼不擴招?不讓更多人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南大,一顆曾經輝煌的巨星,當然現在依舊輝煌,只是與他鼎盛時期相比要差一些。南大與科大都以理科見長,也能理解大家為什麼吹捧這兩所高校,因為大家看到的他們的研究成果多,所以覺得他們厲害。

頭條混的最慘的985高校是哪兩所呢?浙大和武大。浙大被噴的最多的就是,大!其實用點心查一下就知道浙大真的算不上大,起碼沒到巨無霸級別。還有合併問題,因為合併了原來分出去的幾所學校所以“無恥”,可笑!武大被噴更可笑,因為武書連裡有個“武”,因為大家不喜歡武書連排名,所以武漢大學就遭殃了。


一隻羊1015


我覺得中科大和南京大學,確實是很強的,中科大和南京大學從來也沒怎麼吹過吧,人家也不是網紅大學,也沒有評級機構,尤其是中科大,有點象中國的巴黎高等師範,每年就那一點學生,但確實很厲害,當然只是人比巴黎高師多,諾獎和菲爾茲獎沒人家多而已。

首先說一句,我不是這兩所學校出來的,是最北邊的,就是那所純工科的,我們和中科大關係還挺好,我97年畢業那年,系裡老師找我,讓我去讀中科大的博士,兩所學校互相之間知根知底,那邊老師找人,我沒去,系裡老師問有沒有興趣留校讀,有香港大學一年半左右的交換時間,我們也沒興趣,金本銀碩銅博,這個道理大家還是明白的。我們這些被問的,都屬於一般般而已,排前面的都是已經聯繫好出國或者等待出國留學的。但學校之間聯繫還是很緊密,中科大在我們心目中確實是非常非常好的學校,只不過,我們都想出去工作,計算機系在那些年代,確實很好找工作。說這些,只是說,我們是帶著尊敬的眼光,平視中科大,不需要什麼溢美之詞。

中科大的學生素質高,成果顯著,出來的學生,即使在美帝,也是很受歡迎的,這個是硬道理,不接受反駁,一般的大學,真沒有挑釁的資格。

中科大好的地方咱就不說了,羅列普通的數據,無論是學科評估還是各種排名,還是ESI指數,從網上抄過來,也沒意思,說多了都是幫助吹噓了,說一點容易引起爭議的地方,就是網上常說的每千學生院士產出比。

中科大是很強,但是通過比較每千人學生的院士產出比來說中科大強,其實是有點兒偏頗的,因為中科大本身,原來就是中科院院辦大學,而中科院是什麼機構,大家都明白。中國的院士評選也是講地緣,學派山頭的,地方院校不如北京輕鬆,某些派系互相提攜這東西都是讀過研究生都知道的事實。所以,中科院就相當於中國足協,而中科大其實就是足協辦的俱樂部,相比其他俱樂部,你要說一點便宜和優勢都沒有,好吧,算你贏了。

因為你單獨比這個,你就拿唐山交大,也就是現在的西南交大,有七八十位中美英院士,姚同斌,陳能寬、林同炎,林同驊、嚴愷、肖紀美、王夢恕,張維...,這些人基本都是民國時代培養的吧?這群人的素質能力相比現在的院士,應該是隻高不低吧,比如,哪個土木的,有林同炎那種地位?唐山交大民國時代,學生比現在的中科大難道還要多?

但中科大確實還是我最佩服的五六個學校之一,清北也是之二,確實厲害,也不需要我多說什麼。

南京大學民國時代的四大名校,國內大學,被拆分的不少,如浙大,唐山交大,哈工大,浙大,同濟,上交,被拆分的慘烈也不少,當然還有其他形勢的慘(比如我們學校,不但被拆,而且中蘇衝突那幾年,學校還南遷四川,這一路上老師丟了真不少,等回來,連很多校舍都被別的單位佔了,再也要不回來了),但南京大學分出去八九個學校,其中東南大學,也是實力超強的,國內還有哪所大學,除了上交,分出去的學校能達到那種程度呢?但是,上交也就拆了西交一塊兒吧?

而且其他很多名校,都合併過知名醫科大學,包括清北復交,但南京大學,從沒合併過醫科大學,在排名上確實吃虧,還不是這麼一直挺著。

這一點,就值得尊敬。說什麼理科第二第三,其實沒多大意思,

中科大,南京大學,並沒有啥誇張和吹噓的地方,人家需要吹噓嗎?

浙大,武漢大學,華科,都是很好很好的學校,大家各有所長,爭來爭去,沒啥意思,你學校再牛逼,也不代表你牛掰,牛掰的也不在網上吵,也沒時間。


流浪在遠方的憂傷


中科大和南大作為華東五校之二,相對於其他三所學校,確實有自己獨特的地方。

特點之一:所處地域相對較差。這兩所學校比起“華五”的其他三兄弟而言,地域上相對吃虧。特別是中科大,地處合肥,雖然也是一個省會城市,但比起魔都和杭州,差了一大截。

特點之二:它們都比較小而精。它們都沒有經歷過大合併,而其他三兄弟,復旦和交大都是合併了一所不錯的醫科大學的,浙大就更不用說了,合併了好幾所大學。可以說,其他三兄弟都頗得益於合併,而中科大和南大並沒有這種“收益”。

中科大和南大的這兩個特點,註定它們在競爭中“比較吃虧”。但是,無論是它們自身展示的實力、教學與科研能力及影響力等各個方面,還是國內外各種大學排行榜,它們都不遜於其他“佔盡便宜”的三兄弟,因此,坊間對於它們頗為看重,也就是合情合理的了。



而且,這兩所大學都頗為低調,無論是它們的學校宣傳部門還是它們的學子們,都比較低調務實,很少通過網絡等途徑對它們自身進行大力宣傳,這也贏得了很多網友的尊重和認可。

事實上,很多網友認為它們的“高精尖”也比較符合實情。它們自身規模並不算大,但學科精度確實挺高,各自都擁有不少排名全國第一或者排名很靠前的學科及專業,說“過分誇大”並不符合事實。當然,某些網友基於個人喜好,有所誇大的情況也恐怕在所難免。

總體而言,中科大和南大確實實力強大,又因為地域不太好,沒有參與大合併,但依然很強大而且低調,因而得到很多網友的尊重和認可,進而給予很高評價,雖然偶爾難免有誇大之嫌,但談不上過分誇大,更不會有專門的“中吹”和“南吹”的存在。




博雅燕園


南大我不熟悉,科大就在我母校隔壁,校園永遠是那麼安謐,哪怕週末學生宿舍幾乎看不到人。很多評測都是把高校學術論文數量當作一個重要指標,可是中國論文作假、剽竊太多了,外國人不信服。相反,科大的科研成果卻是有目共睹,有些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而且,科大人少,不像有些高校把整個城市有名的大學都合併了,在絕對數量上佔優勢。更難得的是,前幾年,教育部組織對高校教學評估,不少高校對評估組進行公關,在資料上作假。當時中科大的校長朱清時提出,不接待、不作假,評估結果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所以,在中國高校越來越功利化的今天,科大像一股清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沒有中吹。


用一輩子去忘記啊


過分誇大中科大?

中科大需要誇嗎?呵呵呵。。。

除了不擴招,除了不是綜合大學,在等人數,等比例的情況下,論及國內高校成才率,學風嚴謹和科研成果質量,以及科研成果世界影響力,除了中科院,還有哪所大學能與中科大相提並論?

難道這些不是事實?

為什麼要擴招?優質資源應該只給優質人才,學渣級別也配進入優質大學?

本人不能不冷笑!

大學時期,本人喜歡遊學,走訪過我國十大名校中的絕大多數高校——有些學生雖然有幸進入這些名牌大學,實際上根本就是濫竽充數的學渣!

只有在中科大,本人才能感受到勤奮和嚴謹的治學學風——可惜,本人學的是文科,就讀的也是我國十大名校之一的大學,如果是理科,本人寧願選擇中科大!因為,本人崇尚真才實學,而不是虛名!

即使是在本人就讀的名牌大學裡,也不乏混日子的學渣——本人打心眼裡就從來沒有看起過這些混日子鍍金等學歷證書的學渣,平時雖然不得罪他們,但連說話都懶得搭理他們!

唯有在中科大,我能切身感受到同學們為了追求真才實學拼命努力的氣氛——中科大,是一所讓我一踏入,就能感到濃濃的求學氛圍的大學。

中國需要更多的中科大,而不是其它那些徒有虛名,所謂的名牌大學(包括清北)!

北大,本人也經常去(很多學生除了誇誇其談,實在談不上什麼真才實學)。清華,那個時候,給本人的印象也不怎麼樣——我是說學生的求學氛圍,如果不是後來遇到過一個土木工程系的女生,我當時很懷疑清大培養出來的學生的實際才學、眼界和格局。

直到後來邂逅了這位女同學,她淵博的學識,敏銳的才思,開闊的眼界,高貴的氣質,都深深地震撼了我——在她之前,本人從來都沒有看起過其她任何女生(要麼就是花瓶,要麼就是恐龍)!

在中科大,我所遇到的絕大多數同學,和我在北大清華遇到的不一樣,他們有追求,有思想,更有真才實學!

我國每年高校學術造假有多少,連北大清華都不能倖免,中科大呢?你聽說過中科大有學術造假的嗎?如果有,有多少?佔多大比例?

遺憾的是,很多國人被虛名所累,根本看不到事情的本質!

一所中科大,擁有的國家實驗室數量就可以秒殺除北京之外的所有城市!擁有的大科學裝置數量,更能秒殺全國所有的城市(包括北京)!擁有的大科學平臺數量,同樣可以秒殺全國所有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

世界級的科研成果數量,國內目前有哪所大學可以和中科大相提並論?

這樣的大學還需要誇嗎?就算再誇,過分嗎?

本人希望中科大可以擴大,但決不能擴招,堅決抵制學術造假,永遠對學渣說不!


鄭瑞文2015


我認為這並不是一件壞事情,在當前社會浮躁現狀之下,成功基本上可以與財富劃等號了,大家蜂擁而至,都想學習所謂的熱門專業,而從這一評價體系,科大並不佔優勢,甚至相當偏科,科大的絕大多數專業都是需要默默無聞,十年磨一劍的。很多人小時候都說自己的夢想是當科學家,長大之後怎麼掙錢怎麼來了,這種情況下就很需要一種社會風氣去鼓舞專心做科研的地方,國家也需要一批人去投入這些領域。南大的性質和科大相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