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彩”繪高質量發展

滄桑鉅變,初心不變。使命在肩,繼往開來。

從熠熠黑金到萬家燈火,從“淨地”品牌到名揚南國,從紅色信仰到紅色產業,從全域發展到全民幸福,一個又一個蝶變、一組又一組數據搭建高質量發展的巍巍大廈,凝聚起初心的分量,印證著使命擔當的力量。

鄂托克前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主基調奏響了和合之聲,“三個中心”“三大基地”,鏈接著美好,凝聚著發展的曙光。文明和諧、綠色生態、紅色教育、文化旅遊、和諧民生、美麗鄉村,8萬多名各族幹部群眾團結一心,用信心、用定力,用這片紅色熱土熔鑄的文明偉力寫出了閃亮答卷;用汗水、用奮鬥,用這片北疆淨土匯聚起的磅礴力量創造出幸福喜悅。多點產業支撐、多元優勢互補、多極市場承載的高質量產業發展的新徵程,正在1.2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延伸,延伸……

“藍”光舞金:打響工業循環牌

——建設鄂爾多斯西部煤炭儲配交易中心,打造全國清潔能源輸出基地。

鄂托克前旗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打好“工業循環發展”牌,推動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延鏈增值,實現煤炭工業發展由數量、速度、粗放型向質量、效益、集約型轉變,以煤炭的“清潔續航”為全國貢獻“綠色動能”,讓“黑金”之地變成現代能源經濟的“藍海”。

推進煤炭分級分質利用、擴大優質煤炭供給的疊加政策優勢,規劃建設了鄂爾多斯西部煤炭交易儲配中心,把經過鄂爾多斯西南出口的煤炭轉變成商品煤,供給寧東和上海廟兩大能源化工基地,遠期可輻射至中國西北地區,一期項目已配煤1000萬噸以上,實現銷售收入55億元,全面提高了“鄂煤”品牌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鄂托克前旗:“彩”繪高質量發展

立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積極延鏈補鏈,一批批大項目、好項目化作綠色發展的不竭動力。上海廟至山東電力外送通道全線貫通,配套的盛魯電廠項目年內投產,國電雙維、長城和神華國能電廠項目進展順利。配套的9座煤礦已建成6座;累計新增天然氣井2300多眼,天然氣產量達到290億立方米;招引儲備的碳化硅陶瓷、10萬噸活性炭及環保裝備製造、煤制烯烴、煤制氣等20多個重大項目工作加快推進。

當“以煤為基、多元轉化”的綠色低碳工業體系正在形成,新舊動能完美轉換,從“困局”到“破局”,新動能平穩接跑,鄂托克前旗的“脈動”更加強勁,如湧潮般澎湃呼嘯。

“綠”動家園:鄉村振興底氣足

——建設面向全國的優質農畜產品交易中心,打造內蒙古西部優質有機果蔬生產基地。

淨地“農牧業”託舉著一個個美麗鄉村,放飛綠色之光。

堅守“淨地”。堅守科學利用和保護土地的初心,投入近5000萬元以獎代投資金,開展種養結構調整和優化,全旗新增蔬菜種植面積2萬畝以上,啟動建設了北緯37度經濟林、農產品育苗產業園、鄂爾多斯高原冷菜產業示範基地、溫室育苗基地、畜產品加工園等項目。今年,種植優質蔬菜瓜果類達20萬畝以上,建設北緯37度經濟林,發展林果經濟2.2萬畝,建成溫室育苗基地,蔬菜保鮮庫40326立方米、日光溫室460棟、拱棚1700餘棟,完成育苗3000畝,一戶不落地將農牧戶聯結到產業鏈上。


鄂托克前旗:“彩”繪高質量發展



鄂托克前旗:“彩”繪高質量發展


打造“品牌”。依託有機牧場,打造了全程可追溯的有機牛羊肉,推出了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地理標識品牌,有機牛羊肉、鄂爾多斯高原冷菜品牌已經美名遠揚。成功舉辦了農商訂貨大會,形成產地直供、面向全國市場的產品供銷體系。

鄂托克前旗:“彩”繪高質量發展

鄂托克前旗:“彩”繪高質量發展

建成“體系”。建立起農企利益聯結體系、市場精準對接體系、標準化的指導服務體系,扶持龍頭企業和引導農牧民發展果蔬產業、畜產品精深加工,建設了供港蔬菜交易中心、三段地農畜產品交易市場、綜合物流中心和冷鏈物流園項目,打造面向全國市場的產供銷聯合體。以“i前旗”手機移動平臺為紐帶,鄉村振興戰略旗、鎮、村、戶“四級”線上指揮平臺正式上線運行,組建了科技服務隊,線上線下全程指導農牧民科學種養收銷,實現要素配置、產業配套、產品銷售、高效服務精準到戶,實現了要素線上配置、產業線上調度、產品線上銷售,建立起全程標準化的指導服務體系。

綠色農副產品,溫暖全世界。在北緯37度優質果蔬經濟帶,“淨地農牧業”的品牌加速度,已經衝出鄂爾多斯高原,奔向粵港之地。

紅”圖大展:培育產業新支柱

——建設內蒙古西部紅色旅遊集散中心,打造全國紅色培訓教育基地。

鄂托克前旗:“彩”繪高質量發展


鄂托克前旗:“彩”繪高質量發展


作為保衛陝甘寧邊區的北部屏障,這裡是中國共產黨在內蒙古最早建立的紅色政權、革命年代黨培養少數民族幹部的搖籃、黨的民族政策的發源地、民族統戰工作的橋頭堡……血染的家國情懷在新時代更加激盪,爆發出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鄂托克前旗深入發掘“紅色礦藏”,變紅色資源為品牌優勢,成功走活了發展一盤棋。

立體化基地成為新名片。啟動建設了紅色教育集訓中心、城川紅色拓展基地、中國百年民族理論與政策場景式教學館、鄂爾多斯市國防教育展館等研學項目,打造了一批實踐教學點和紅色研學戶,定製了多套精品研學菜單,建立起集課堂教學、現場教學、實踐教學、體驗教學為一體的“四段式”課程體系,實現了由幹部的“培訓教育”到涵蓋民兵預備役訓練、人道主義救援、青少年研學的“全民教育”的轉變。

鄂托克前旗:“彩”繪高質量發展

“紅色+”不斷迸發出新能量。“研學+旅遊+商貿”的鏈條式產業格局形成,以農畜產品、民族手工藝品、紅色文化產品為主的“城川寨子”旅遊產品,進行線上線下配送;打造出一個紅色旅遊“跑”起來、紅色產品“活”起來、紅色帶動“火”起來、老區人民“富”起來的產業集群,帶動形成了物業管理、園林綠化、門崗安保、研學教練等工作崗位10餘種,衍生出實踐教學點、紅色研學戶58家,紅軍餐、大鍋飯、農耕體驗120多家,直接帶動1000多戶合作社、農牧戶和5000多名農牧民的就業創業,農牧民人均收入持續領跑全市。

“中國西部最規範的紅色研學基地”已經聲名在外,2018年以來,鄂托克前旗紅色教育基地承接培訓班次726期,培訓學員43萬餘人次,接待遊客110萬餘人次,實現教育培訓和紅色旅遊收入36億元,學員遊客滿意度達97%以上。一條紅色文化與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徑從這裡“起步”,出北疆,向遠方。


鄂托克前旗:“彩”繪高質量發展


“彩”繪華章:開啟全域幸福路

發展惠及人民,從產業佈局到環境保護,從民生事業到美麗家園,一步一印,大音希聲,這是大美鄂托克前旗全域奏響的多彩華章。

鄂托克前旗:“彩”繪高質量發展

著力調整結構,現代化經濟體系加速構築。“三個中心”“三大基地”持續推進,一批大項目、好項目開復工,經濟高質量發展後勁不斷增強。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呈現出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鄉村振興戰略穩步推進,三道泉子村被評為自治區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城鄉人居環境更加宜居靚麗。上榜2018中國西部百強縣市名單。

聚焦精準發力,三大攻堅戰穩步推進。累計投入5900多萬元落實精準扶貧措施,“百企幫百村”行動中建立的10種農企利益聯結模式日漸成熟,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03%以下。環評執行率達100%,完成國土綠化19.5萬畝、水土保持治理27萬畝,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3.6%,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推動全面改革,發展紅利不斷釋放。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創新開展民族地區“四區四辦”模式,構建起旗、鎮、嘎查村社區三級網上審批系統,審批事項承諾辦結時限壓縮率為33.9%,即時辦結數量佔35.6%,打造了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效率最高、服務最優的營商環境。創新實施了以“四治”為核心,以“四級聯動”網格化管理和“一線工作法”為路徑的社會治理工程;“文明創建”讓老百姓享受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城鄉陌野處處閃耀著文明之光。基層法治政府建設大部制改革獲得第五屆“中國法治政府獎”,智慧“芯”喇叭雲廣播榮獲全國“智慧警務”創新案例,全區首家旗縣級融媒體中心組建成立,全區首個“互聯網+文化旅遊綜合執法”平臺建成投用。

緊扣民生所需,人民群眾幸福感持續提升。始終堅持織密網、兜底線、促和諧,財政支出的80%以上用於民生領域,大力實施了民生領域“六大行動”。引進北京衡越公司與旗中學合作辦學,《石榴紅了》獲自治區草原文化節金獎,成功創建蒙中醫藥先進旗,阿吉泰健康養生園獲評第一批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創建單位,城鎮登記失業率降低至2.09%,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14年位居全市第一。

鄂托克前旗:“彩”繪高質量發展

鄂托克前旗,不斷獲得更多讚揚:成功創建了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衛生旗、全國科普示範旗、全國園林旗、自治區雙擁模範旗、自治區食品安全示範旗,榮膺“首批全國社會治理創新優秀地區”稱號。

當鄂爾多斯首個通用機場——鄂托克前旗通用機場正式投用,也標誌著這片熱土開始新的騰飛之路。

萬里山河萬里新,火熱的胸膛盛放著火熱的夢想。黑色的交響、綠色的希望、紅色的力量,都化作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乘風破浪。鄂托克前旗如矯健的蒙古馬一樣,胸懷凌雲之志,腳踩厚實沃土,奮蹄疾跑,奔向更加宏闊燦爛的遠方……

鄂托克前旗:“彩”繪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