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部扶貧協作】思南翟家壩村:常熟幫扶種白茶 脫貧致富有盼頭

【東西部扶貧協作】思南翟家壩村:常熟幫扶種白茶 脫貧致富有盼頭

【東西部扶貧協作】思南翟家壩村:常熟幫扶種白茶 脫貧致富有盼頭

10月23日,貴州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果主題採訪團來到思南縣。在思南縣鸚鵡溪鎮翟家壩村的常熟·思南共建農業(茶葉)產業示範園,穿過縱橫交錯的產業路,記者看到,基地內的幼齡白茶長勢喜人,遠處山坡上,三個婦女頭戴遮面帽,眼戴護目鏡,揹著長柄除草機器,小心翼翼地給白茶除草。

【东西部扶贫协作】思南翟家坝村:常熟帮扶种白茶 脱贫致富有盼头

“這些白茶現在可是村裡的寶貝,要小心維護才行。”翟家壩村村民周良萍說。

然而在兩年前,面對茶葉,翟家壩村民們卻是另一番態度。

2017年,翟家壩村緊抓東西部扶貧協作機遇,在常熟市古裡鎮對口幫扶下,準備試種發展白茶產業。為了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增大種植面積,白茶基地需採用“梯改坡”的形式。

【东西部扶贫协作】思南翟家坝村:常熟帮扶种白茶 脱贫致富有盼头

誰曾想到,當資金、技術、人員全部到位時,將梯田改為坡地卻成了一個難題——習慣了小農生產的翟家壩村民們並不同意。

翟家壩村位於思南縣鸚鵡溪鎮西部,全村轄7個村民組,共有215戶901人, 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5戶366人,貧困發生率為40.6%,屬於深度貧困村。多年來,該村一直從事傳統農業生產,糧食作物產量不高,嚴重製約著當地經濟發展,村民思想觀念落後。

【东西部扶贫协作】思南翟家坝村:常熟帮扶种白茶 脱贫致富有盼头

對於發展白茶產業,翟家壩村大部分村民持觀望態度,甚至並不看好。

“一次說不通,我就去兩次,兩次不行我就去五次,總會說通的。”翟家壩村支書李奎說,經過村委會一遍又一遍的召開院壩會,幹部親自登門講解政策,終於有村民願意跟著一起幹了。

“沒拿出成績來,百姓不信任也是可以理解的。”來自常熟市古裡鎮塢坵村的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楊瀟說。

自2017年產業園成立開始,常熟市選派農業專家、企業負責人等多名專業技術人員長期駐村,將先進的技術、成熟的管理經驗帶到翟家壩村。

【东西部扶贫协作】思南翟家坝村:常熟帮扶种白茶 脱贫致富有盼头

無論是當地駐村幹部,還是常熟市幫扶幹部,他們為翟家壩村產業發展所做的一切,村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咱們老百姓沒文化,剛開始肯定是不看好的,誰知道白茶產業竟然發展這麼好,全村都因為它脫貧啦。所以還是要感謝幫扶幹部們帶來資金和技術,更要感謝黨的扶貧好政策,讓我們的日子有了新的盼頭。”想起之前自己不理解駐村幹部們的工作,周良萍不好意思地笑著說道。

【东西部扶贫协作】思南翟家坝村:常熟帮扶种白茶 脱贫致富有盼头

2017年,翟家壩村以常熟提供的400萬元東西部協作資金為基礎,通過常熟企業的免費技術指導,建成1023畝思南白茶示範基地,利益聯結全村215戶,惠及群眾901人,其中貧困人口366人,每年土地流轉費45萬,積極組織農戶就近務工創收。茶山每天務工群眾約50人,支付務工群眾工資約60萬元,全村於2018年脫貧出列。

“目前我們對翟家壩村的幫扶還是以技術支持、產品包銷為主,未來依託兩個基地和一個加工中心,爭取培育出更多專業的、有科學技術支撐的致富帶頭人。”常熟市幫扶掛職思南縣委常委、副縣長王曉東告訴記者。

2019年3月25日,翟家壩村的白茶喜迎第一次採摘,共收茶青1600餘斤,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隨著茶苗長勢越來越好,未來翟家壩村有信心真正讓當地群眾得到實惠,戶戶有紅可分。

據瞭解,今年,常熟市再拿出東西部協作項目資金500萬元,以利益聯結方式在翟家壩村投資建設年加工10萬斤名優茶加工中心,同時配備大眾茶加工設備,可以消化周邊5000畝大眾茶加工,助推該村及周邊地區茶產業發展。(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李中迪 白春霞)

白茶

總策劃:楊秀初

主 編:梁祖江

策 劃:劉 韻

【东西部扶贫协作】思南翟家坝村:常熟帮扶种白茶 脱贫致富有盼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