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談談《十七帖》的臨習\張偉生

在歷代的草書碑帖中,王羲之的《十七帖》可算是佼佼者。唐張度彥遠《法書要錄》載:《十七帖》乃“烜赫者名帖也。宋代黃伯思曾評:“此帖逸少書中龍也。“足見其藝術地位之高。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十七帖》是王義之刻帖之一。據說當時唐太宗好右軍書,蒐集王書三千紙,以一丈二尺為一卷,此即其中一卷,此帖因卷首有“十七”而得名。《十七帖》疏放妍妙,氣象超然,後來被奉為草書中的圭臯。

古人曰:“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僅得乎下。”學習草書,以《十七帖》為主要的臨摹範本,其意義之重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那麼,對初學者來說,怎樣才能較有成效地臨習好《十七帖》呢?本文試就這個問題作些探討。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我們知道,要臨習好一本碑帖,首先要對這本帖的藝術特點有個比較基本的瞭解。而《十七帖》的藝術特點又體現在哪裡呢?

如果我們先從具體的字態著眼進行賞析,就不難感覺到筆致遒媚,結枃謹嚴是《十七帖》的一個特點。王羲之的楷體師承鍾繇,草書則上溯張芝,故其通常作草如真,以真書的筆法來寫草書,《十七帖》亦不例外在此帖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用筆馴雅整飭,有法有致,點畫表裡瑩潤,骨肉和暢,尤在每個字的橫筆轉彎之處,喜用方折之筆,更顯得遒婉勁健。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字的間架多疏密停勻、平穩健和,通篇字態既有楷書姿儀雅麗、矜莊嚴肅之象,又具草書超逸俊美、天姿自然之質。孫過庭《書譜》日:“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十七帖》恰是這段書論在實踐上的最好註腳。

劉熙載曾在《書概》中雲:“他書法多於意,草書意多於法,故不善言草者,意法相害;善言草者,意法相成。”這就是說,草書較之其他書體,更多地注重作者主觀情意的宣洩,而這種主觀的情意同客觀的書法法度又是相輔相成的。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以之來觀《十七帖》,正如朱熹所評:“十七帖玩其筆意,從容衍裕,而氣象超然,不與法縛,不求法脫,真所謂一一從自已胸襟流出者。”此帖溶於點畫間的情性,尤可從兩個方面窺之:

一是蕭散縱逸。王羲之是一個品性曠達酒脫的書家,於此帖中,他那恣肆放浪的情意一洩於筆端。用筆縱橫捭闔,毫不拘泥。點畫雖短促,但姿態百生,“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變化無窮。行字不求垂直勻稱,行距不求密疏劃一。通篇字態或端正平穩,或俯仰傾側,或峭拔險峻,或雍容和雅,其變化倏忽,如天造神運,莫可端倪,令人驚歎自失,黃庭堅曾雲:“右軍用法,如孟子言性,莊周談自然,縱說橫說,無不如意,非復可以常理待之。”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二是清麗恰和。草書《十七帖》不但恣肆縱逸,而且在字裡行間蘊寓著一種雍和、清靈、天然的意趣。有人曾評此帖兼具山林氣、書卷氣、神仙氣和清華氣,這並不是沒有道理的。縱觀此帖,筆姿翩翩,雖流動卻不油滑;雖縱逸卻不放蕩,珠霏玉映,簇簇生新,絲毫不染寒傖之相和劍拔弩張之野氣。它宛如一朵亭亭玉立的蓮花,照耀碧波,臨風欲笑,自然、生動、美妙。

如果我們聯繫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就能更深刻地體會到,這種清麗恬和的情性,實質上是時代思潮的一種映現。在晉朝,人們喜讀老莊,崇尚玄學,近而推求宇宙本體,神遊於虛幻的境界。於是,在書法藝術上就力求從抽象的點畫中去探究玄理的超妙,所謂發自心畫,渾然天成,就必然成為這一時期書法創作的基調。《十七帖》就是依循著這種基調應運而生的。

瞭解了《十七帖》的基本藝術特點,臨習就有了一個較好的思想基礎。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臨十七帖董其】

當然,要把認識化為行動,還需有一個質的飛躍。這個過程主要靠初學者的勤學苦練了。這裡,有三個具體間題可提請初學者們在臨寫中注意:

1.在筆法上一一要中鋒行筆,力貫始終,尤重在使轉中筆鋒的提按頓挫,切忌一筆而過,點畫要圓潤敦厚,點畫與牽絲,要重輕分明,毫不紊亂。此帖筆短意長,要注意其字畫的呼應、映帶,保持血脈通暢,意氣流動。

2.在構字上一要倚側相得,以動治靜。《書概》中曰:“草書比之正書,要使畫省而意存,可於爭讓相背間悟得。”此帖字態看似平穩,卻也充滿著動勢,筆畫之間、偏旁之間,甚至字列之間,多在揖讓、收展、穿插中求得平衡。同時,通過倚側的運動變化,也使字中的疏密關係得到了藝術的組合,更顯得玲瓏神遠這些,初學者在臨寫中都須篤志體會,努力掌握。

3.在情趣上一一要以典雅、清麗、和穆為臨寫的主旋律。臨前,一定要凝神靜慮,預想字形;臨帖中,要心平氣和,一絲不苟,並一以貫之。任何急躁,厭煩的情緒都不利於臨好此帖。

此外,《十七帖》屬草書,要真正學好草書,必須熟悉掌握草法,一個連草字都不識的人,要熟練地寫好草書,顯然是不可能的。為此,初學者於臨寫前,可對照釋文,或先臨有真草兩體對照的帖,如《智永真草千字文》、《急就章》等以發矇,熟悉草法後再臨《十七帖》,自然會得心應手得多。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十七帖》問世後,歷代許多書家都在崇拜之餘執管臨寫過。這裡,遴選出三件臨作(局部)以供初學著在臨寫中參考。一件是唐人所臨,此件尤重原帖風韻,臨得瀟散灑脫,頗有一種天姿自然的風神:一件是明董其昌所臨.此件得原作之意態,臨得含蓄,筆短意長,玲瓏神遠:再一件是清劉墉所臨,此件崇尚用筆,提按頓挫,一絲不苟,臨得筆姿遒健,風骨勁爽。但願這三件臨作,能給初學者在臨習《十七帖》中,有更多的啟示。(原載《書與畫》總第27期)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張偉生:談談《十七帖》的臨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