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高質量發展的“1+”路徑

中共大荔縣委書記 劉莉

大荔地處汾渭平原最開闊地帶,是黃河流域光熱水土資源匹配最好、山水林田湖草沙要素最全、農耕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重要區域。我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原則不動搖,確立了做足一產文章,樹立“1+”思路,走富有大荔地域特色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與生態和諧共榮的高質量發展路徑。“1+”思路是以“一產”農業為根基,利用一產的超疊加效應,把農業做到最強最好最優,延伸到與一產密切相關聯的現代食品精深加工、特色智能農機裝備等第二產業,帶動倉儲物流、電子商務、旅遊康養、農業服務等第三產業,形成一二三產關聯度高、黏合性大、協同性強的全新發展架構。目標是建設“黃河流域生態智能綠色發展示範縣”,路徑是通過“1+”實踐,實施“產業興村、工業強縣、旅遊旺縣、生態立縣”四項行動,培育和發展四大百億級的支柱產業(以42萬畝冬棗為龍頭,打造百億元特色高附加值設施農業;以黃花菜為突破口,做大做強現代農產品精深加工業;以智能農機和納米技術為重點的戰略新興支柱產業;以農旅、文旅、生態旅遊和康養為主打的高端服務業),實現“一園四地”(即全域國家農業公園,特色現代農業標杆地、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地、秦晉豫區域性旅遊目的地和城鄉一體化綠色發展示範地),建設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大荔。

一、實施產業興村,打造特色現代農業標杆地。一是推動冬棗全產業融合發展。建立以全國棗交易中心為核心,集農產品交易、精深加工、倉儲物流、冷鏈保鮮、科技示範、電商銷售、農業大數據以及產業後整理於一體的國家級冬棗產業園,幫助農民建立線上線下、規範有序、管理科學的統一銷售平臺,通過市場優勝劣汰機制,倒逼農產品生產種植環節的高品質提升。二是發展特色智能農機產業。依託大荔豐富的農產品種類和多樣的作業方式需求,規劃建設省級特色智能農機產業園,引進、培育一批研發力強、專業水平高、生產規模大的設施裝備企業,承接農業裝備製造業產業轉移,打造融“智能農機研發、製造、檢測、展示、應用、銷售、教學、供應鏈金融和配套售後服務”等於一體的農業智能裝備全產業集群,解決未來農業“誰來種地”的問題。三是培育新型服務“三農”模式。加強與中化MAP(現代農業服務平臺)、金正大金豐公社等國內外大型產業化龍頭企業合作,圍繞農業“耕種管收售”,全面推行標準化種植、測土配肥、品牌提升和銷售流通等社會化託管服務,培育集農資、農技、農機、農藝、農險、銷售和初加工等小農戶急需解決的7個方面需求於一體的新型服務“三農”模式,破解一家一戶分散式生產經營過程中解決不了的瓶頸問題,推動農業產業集約化、規模化,加快實現農業改革發展的第二次飛躍。

二、實施工業強縣,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地。一方面,以打造綠色農產品精深加工示範區為目標,加強與西農大、中農大等高校合作,圍繞黃花菜等國家級地標產品,加快農產品生物製造關鍵技術的研發、應用和產業化,挖掘農產品高端價值鏈。另一方面,以建設中國納米穀為目標,支持開展納米基礎材料研究,大力開拓納米材料的應用市場,爭取與世界500強企業深圳正威集團合作,打造國家級納米技術應用的平臺高地,讓綠色科技創新成為驅動縣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三、推進旅遊旺縣,打造秦晉豫區域性旅遊目的地。全域謀劃旅遊產業,培育一批集休閒觀光、特色採摘、農事體驗、科普教育、民俗文化和特色民宿於一體的鄉村旅遊路線,讓美麗鄉村逐步釋放出美麗經濟。堅信黃河文化所蘊含的時代價值,將以全國糧食安全宣傳教育基地——豐圖義倉為核心,高起點建設“黃河、渭河、洛河生態文明展覽館”,展示黃河流域傳統生物的多樣性,讓大荔成為世界瞭解黃河文化、瞭解農業文明的鮮活窗口,真正讓美麗生態轉化為發展的永續優勢。

四、堅持生態立縣,打造城鄉一體化綠色發展示範地。堅決貫徹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紮實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以及防洪抗旱、堤壩修復等工作,著力構建大田、大河、大湖泊、大溼地、大沙漠、大林草統一多樣、和諧共生的良好生態系統。同時,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和森林城市”為抓手,豐富城市的品質和內涵,穩步推進農村“三大革命”,新建一批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鄉村振興示範村,讓大荔成為黃河流域親近自然、健康養生、美好生活的福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