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君忍了十年,弟弟造反後,他說:動手吧,立即成千古明君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東周的這一年,周王室勢力衰弱,大權旁落,春秋時期開始了,自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身死後,諸侯國之間互相征伐,攻城掠地,戰爭頻發,曾經強盛的周王朝只剩下了一小塊地盤。而後發展起來的春秋五霸名留史冊,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卻很少有人記得第一個強勢起來稱霸諸侯的人,使得"天下諸侯,莫非鄭黨",此人就是鄭莊公。

鄭莊公是鄭國的第三位國君,他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被稱為"春秋三小霸之首",就是這樣一個有著雄才大略的大人物最初卻被自己的親生母親和同胞弟弟所連累,險些失去了王位,他通過自己高明的政治智慧完美地一招制敵,在處理親人之事上,一不小心他就會被天下人認為是“大義滅親”“六親不認”之人,可他卻未落下一絲把柄。

一國君忍了十年,弟弟造反後,他說:動手吧,立即成千古明君

鄭武公十四年,他的夫人武姜生下了公子寤生,這是她的長子,然而武姜並不喜歡這個長子,因為寤生是難產而生,讓她遭了不少的罪,所以身為母親的她一直不喜歡寤生這個兒子,反而是喜歡二兒子共叔段,因為少子是順產而生。這樣的理由還真是可笑,更可笑的是,在鄭武公病重的時候,她竟然請求少子為太子,但鄭武公已經定好了人選,正是長子寤生。

母親不愛,好在父親還念著寤生,或許也是看出了自己的長子以後會有一番大作為,所以鄭莊公堅持讓寤生繼位,寤生繼位後,是為鄭莊公,母親武姜仍然還在想著自己的小兒子,想讓寤生將大於鄭國都城的京城封給共叔段,京邑是繁榮之地,地廣物博,鄭莊公心中不願意,但礙於這是母親的請求,他也只能將這塊地賜給弟弟,面對大臣的堅決反對,他以“這是母親的要求,我必須聽!”的理由只能同意。

一國君忍了十年,弟弟造反後,他說:動手吧,立即成千古明君

武姜和共叔段到了京邑後,沒有感恩聖德,反而是積極擴充勢力,掌握鄭國近半壁江山,陰謀發動叛亂。鄭莊公知道此事後,並沒有先發制人,而是不動聲色,任由著朝中大臣對他們母子倆起了疑心,大夫蔡仲勸他要及時制止,但鄭莊公卻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多行不義必自斃,先等等看吧。"

鄭莊公二十二年,共叔段以為時機到了,發兵襲擊鄭都,武姜作為內應裡應外合,但其實鄭莊公已經事先得知他要叛亂的消息了,早已準備好軍隊攻打共叔段,而京城的人已經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只能逃到了衛國的共地,因此稱他為共叔段,他最終死在他國。鄭莊公將母親武姜安置在城潁,他對母親的背叛非常生氣,發誓說:“不到黃泉不見面”。

一國君忍了十年,弟弟造反後,他說:動手吧,立即成千古明君

可過了一年後,他就非常思念母親,他賜給潁考叔食物,但潁考叔不吃,於是鄭莊公便問為什麼,潁考叔回答說,"我有母親,我孝敬她的食物都已嘗過,就是沒有嘗過您的肉湯,請求讓我帶給她吃。"這讓鄭莊公想起了自己的母親,十分愧悔和想念,在潁考叔的勸說和計劃下,他見了母親,母子之間的關係得以緩和。

在面對生母和胞弟的背叛下,鄭莊公的處理方法毫無不妥之處,得到了美名,難道他真的是在容忍自己的弟弟嗎?不到最後的反叛,他是不會怪罪弟弟的,真的是這樣的嗎?若是鄭莊公如此仁慈的話,那麼他就不會讓曾經的小小鄭國快速崛起了。他很有耐心,即便胞弟貪婪,給他製造麻煩,但他還是能夠隱忍不發,裝作漫不經意的樣子,忍下一時之氣,以免被人抓住把柄。

一國君忍了十年,弟弟造反後,他說:動手吧,立即成千古明君

等到胞弟反叛之時,早已韜光養晦的他就可以後發制人,明知共叔段在圖謀叛亂,他還是故意縱容甚至是鼓勵共叔段肆意妄為,遭到國人的妄議不滿,卻要等到最後一刻才將他們一網打盡,以絕後患,這樣就不會有人說他六親不認了,避免國人貴族離心離德,這樣對他的統治是極為不利的。

而且面對自己的母親武姜,鄭莊公也有著自己的謀算,他先是將母親趕出宮,發毒誓永不相見,由此可見他的內心是冷酷的,可後來又因為思念母親,將母親迎回來,為的還是美名。

一國君忍了十年,弟弟造反後,他說:動手吧,立即成千古明君

西周時期的禮樂制和宗法制在春秋初期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力,按照《左傳》的記述,鄭莊公是尊王崇禮的,他看重隊母親的孝,還有對兄弟的悌。即便周王室衰弱,他還是很看重禮儀,這樣的作風讓他成為了一個出色的政治家,能夠在天下中得到美名,受人推崇,而不是成為冷酷無情的暴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