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竿總是沒有魚,是因為你沒有掌握浮漂的語言

魚兒在水中吸餌吞食咬鉤的信號,是通過水麵上的浮漂相應的動作傳遞給垂釣者的。浮漂運動的漂相,可表現出魚兒吸餌吞食咬鉤的全過程。垂釣者,要想準確提竿刺中魚,就要了解不同的浮漂動作所代表的的含義,這樣才能準確的抓住信號,適時的提竿,減少跑魚的概率。為了簡潔分析魚兒吸餌吞食咬鉤全過程的各個動作,可以將魚兒咬鉤的全部過程分解為五個動作描述如下。

提竿總是沒有魚,是因為你沒有掌握浮漂的語言

第一個分解動作:魚兒遊向餌鉤的動作。由於魚兒是從四面八方向餌食遊動的,或上或下、或左或右,遊動就會波及水壓,使浮漂晃動或者緩慢上下的抖動然後恢復到原來的位置。漂相表現為點漂。

第二個分解動作:魚兒輕觸餌鉤的動作。浮漂輕微左右搖擺或上下抖動後恢復到原來的位置。漂相表現為點漂。

第三個分解動作:魚兒拱餌或嘗餌的動作。浮漂快速上下微微顫動後恢復到原來的位置。漂相表現為點漂或者頓漂,特異條件下會出現小漂。

第四個分解動作:魚兒吸餌吞食咬鉤的動作。浮漂有力地向下一頓或向上送。漂相表現為頓漂或者送漂,特異條件下出現小漂。

第五個分解動作:魚含餌抬頭遊走的動作。浮漂上送或拉入水中。漂相表現為送漂或黑漂。

提竿總是沒有魚,是因為你沒有掌握浮漂的語言

以上就是魚兒吃餌的全過程,然而魚兒吸餌吞食咬鉤的五個分解動作並不都是按照這五個順序依次都做出的,或者只有一個動作,或者表現出三、四個動作,多種多樣,五花八門。那麼浮漂的運動漂相也就不會如此簡單了,而是有多種漂相。另外,漂相的表現還與水域的深淺、子線的長短、魚鉤的大小、鉛墜的搭配、釣餌的種類、魚的種類及個體大小以及天氣條件等因素有關。

浮漂運動的漂相各式各樣,五花八門,概括起來不外乎這麼幾種:點漂、頓漂、送漂、黑漂、走漂、鬧漂、異常漂和小漂等。下面來依次分析。

提竿總是沒有魚,是因為你沒有掌握浮漂的語言

點漂(逗漂)

點漂,又叫逗漂。具體表現為:浮漂立穩後,在原漂位的基礎上,浮漂慢吞吞地小幅度下沉然後恢復到原位,再下沉再恢復到原位,上下抖動、左右搖擺,微微顫動,往復幾次。

產生點漂的原因為:魚兒遊近餌鉤,魚的動作波及水壓,浮漂隨即出現晃動或上下抖動,然後暫時恢復到靜止;或者當魚兒拱餌或嘗餌,吞吞吐吐時出現點漂。

頓漂

浮漂立穩後,在原漂位的基礎上出現快速有力地向下一頓後,瞬間停止的漂相,稱之為頓漂。其明顯特徵是快速有力地向下一頓,慢吞吞的不算頓漂。

提竿總是沒有魚,是因為你沒有掌握浮漂的語言

送漂(託漂)

浮漂立穩後,浮漂在原漂位的基礎上出現由水面向上不停地升起的漂相,稱之為送漂。根據升起的幅度和形態分為四種:

漂尾由水面向上垂直升起1~3釐米(1-~3目)就停止的漂相,稱之為小送漂;漂尾由水面向上垂直升起3釐米(3目)以上而停止的漂相,稱之為大送漂;漂尾被送出水面呈斜向方而停止的漂相稱之為斜送漂;浮漂的漂身(俗稱大肚子)被送出水面呈橫臥的漂相,稱之為倒漂。

這種漂相反映出魚的狀態是:魚兒往復吞吐餌料品嚐後,正式吸餌吞食咬鉤,準備向上遊走或已經向上遊走的送漂漂相。各種送漂的不同漂相成因,主要區別在於魚兒吸餌時,抬起餌鉤和墜子離底距離的不同:小送漂是魚身與水底平行,沒有遊走時的漂相;大送漂是魚身呈現頭朝上尾朝下,向上傾斜的狀態,而此刻又不想遊走的漂相;斜送漂是魚繼續抬頭向上遊動一些,馬上又停止遊動的狀態,斜送漂比大送漂時魚抬頭高一些,浮漂的漂尾呈傾斜狀的漂相;倒漂是魚兒繼續抬頭上游,浮漂的漂身超出水面而倒臥時的漂相。

提竿總是沒有魚,是因為你沒有掌握浮漂的語言

黑漂(悶漂)

浮漂立穩後,在原漂位的基礎上,浮漂呈現晃動或點動之後接著一直下沉直至整個漂尾全部沉沒於水中的漂相稱之為黑漂。根據浮漂下沉的不同形態分為兩種:漂身與水面呈垂直角度向水下沉沒的漂相,稱之為直沉黑漂;漂身與水面呈傾斜角度向水下沉沒的漂相,稱之為斜沉黑漂。

走漂(領漂)

浮漂立穩之後,浮漂出現既不下沉,也不升起,而是略呈傾斜狀向一個方向緩緩地不停移動的漂相,稱之為走漂,也被釣魚人稱為走水。

走漂產生的原因是因為有流水或者有風,流水或者風推動浮漂不停的走動。走漂不利於釣魚,一是會影響垂釣者觀察漂相,錯過提竿時機;二是會把線組帶出窩點甚至會掛住障礙物影響垂釣。

提竿總是沒有魚,是因為你沒有掌握浮漂的語言

鬧漂

從浮漂拋投入水開始到餌鉤到位為止,魚漂不停地顫跳橫移,或拉黑或送倒,調得越靈敏的漂,跳動的越激烈,它主要的特徵是除魚漂動作不規則的跳動外,就是魚漂輕浮,有一種漂動感,這種漂相稱為鬧漂。

鬧漂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水中有小魚搶食,此時就要採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小魚鬧窩,影響垂釣。

異常漂

拋竿後,浮漂在原位未站穩,偶而發生黑漂或大送漂的漂相,稱之為異常漂。出現異常漂的兩種情況:當餌鉤在水中下沉過程中被魚兒半路截住咬鉤,使浮漂發生快速下沉或上升現象而產生的漂相;沒有探明釣點處的水深,水底下有水草、枯枝、凸包、凹坑、岩石等障礙物,使浮漂出現托起或沉降現象而產生的漂相。

提竿總是沒有魚,是因為你沒有掌握浮漂的語言

小漂

浮漂立穩後,浮漂在原漂位的基礎上,上下蠕動幾下,既不大浮又不大沉,上下位移3-5毫米(半目)範圍內的輕頓漂相,稱之為小漂。容易出現小漂的三種情況:

浮漂漂相小幅度上升或者下沉,其動作表現比較明顯、緩慢、一氣呵成,下頓5毫米(半目)左右的漂相,是魚兒吸餌吞食咬鉤的表現;如果浮漂一會兒動一點(上升或下降),過一會兒又動一點,這是魚兒往前或往上拱餌的反應,不是吃餌的表現。

浮漂漂相傾斜角度增大或減小。在有風的天氣,浮漂受風力的作用,向左或向右傾斜立穩後,出現浮漂緩慢地倒下或直立,傾斜角度增大或減小的情況,這是是魚兒咬鉤小幅度送漂的表現。

浮漂漂相原地似動非動。浮漂立穩後,看上去忽然有些稍微變化,欲浮又不大浮,欲沉又不大沉,原地幅度變化不大但又和水波紋造成的沉浮不一樣。這是魚兒原地吞餌咬鉤後不想遊走就地而食的表現。

提竿總是沒有魚,是因為你沒有掌握浮漂的語言

漂相的不同反應出的魚情也不同,釣友們可以根據浮漂表現出來的動作,確定釣點是否適合垂釣,把握提竿的時機,提高中魚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