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快死了,还要这个做什么?

不曾直面死亡的人,是幸运的。都说父母是挡在我们与死亡之间的最后一道墙。

多希望我们面前永远横着这堵墙,那我们就永远都不用去面对它。

但是,父母仍然慢慢地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我想说,能够有尊严的离开这个世界,是每个人对死亡的敬重、也是最基本的诉求。

对于一个快要离世的人来说,尊严尤其重要。

十几年前,我的一位远亲,按辈份儿来说我应该叫她大舅姥姥,老无所依。儿子不孝,强行占房成婚后将她送到了养老院。

因为是远亲,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走动,所以我们知道她被送到养老院已经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想着还是应该去探望一下老人家,于是打听到具体地址买了些吃的就去了养老院。

养老院收费不高,所以护理工作方面做得也很一般。地理位置离市区很远,需要倒几次车才能到达。

到了那里,按着房间号找到了她,我们不禁大吃一惊。明明一年前还可以半自理的老人,如今已经彻底不能下床了。

一个房间里住着两位老人,都是不能自理的。由于大小便的处理问题,两们老人都只穿了上衣,下体什么都没穿。

大舅姥姥还搭着被子,隔壁床的老人就那么光着下身,躺在床上。整个房间里弥漫着一股潮湿和屎尿的混合气味。

看到我们进门,老人有点激动。尤其是看到我们拿着点心盒子,更是两眼放光,还没寒暄几句,就径直打开盒子,迫不及待地自顾自吃了起来。

那一幕让人特别心酸。家里的亲戚看着她的样子特别难过,但是我们是远亲关系,首先我们没有能力安置她的生活,其次我们也没有权力擅自把她从养老院接出来。

陪着老人家聊了几句,老人就催我们离开。说是屋里气味不好,怕熏着我们,但是很明显地,她的眼神里饱含着诸多不舍。

我们承诺会再来探望,老人抹抹眼泪说,看情况吧,估计我也活不久了,就这么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

从养老院出来,几位长辈都落了泪。在她们的印象中,大舅姥姥是个极其爱干净的人,生活即便清苦,但从来不失整洁。

可是如今,儿子的不孝竟让她落得如此境地,除了多来探望几次,我们又能为她做些什么?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尊严对一个人的重要。那次探望后没几个月,大舅姥姥就离世了。

听说最后她的儿子只是交钱委托养老院处理了老人的身后事宜,我们就算想去祭拜一下都不知道应该去哪里。

有时候,我们总是想当然地给亲人或者长辈们所谓的照顾,但是却很少考虑到他们的实际需求和感受。

你都快死了,还要这个做什么?

我们更多地考虑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更少的时间成本,甚至可以说,因为舆论的压力而象征性的“照顾”他们,因为这是法律义务、更是“本份”。

记得我的大姨患病住院的时候,我去探望正好赶上她想小便,大姨夫一个人弄不动她,于是我就很自然地搭了把手。

让我没想到的是,生病以后的人一点力气都没有。我们两个人侍候她在病床上小便,依然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结果最后我为她擦拭的时候,不可避免地沾到了一手的尿液。当时大姨的表情,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深深的歉意和自责。

她连声催我赶快去拿着香皂多洗几遍手去,直到我清洗完了回来。她依旧一脸的窘迫,就好像做了多对不起我的事情似的。

我开玩笑说小时候您也没少给我给我把屎把尿的,我这就算回报了啊,听我这么说她才稍微放松了一些,后来聊起小时候的回忆才把这件事情抹过去。可想而知,她是一位多么要脸面的老人。

你都快死了,还要这个做什么?

我特别欣赏阿宏说的一段话,他说老人最需要尊严,从小到大你老希望父母给你面子,可你是否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过他们尊严呢?

我喜欢的作家大冰,有一位挚友叫阿宏。

阿宏是一个浪子,一个离家多年的孩子。当他回归故里,发现弟弟并没有照顾病重、瘫痪在床的父亲时,他果断地将父亲接回了自己的家。

他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给了父亲活下去的勇气。

虽然他照顾父亲的方法有点极端,但是这背后却是对父亲深沉的爱。他一直称呼父亲“陈先生”,而不是爸爸。

他说只有这样,他才能放弃自己是儿子的身份,以一个护工的角色去看护父亲。

这样的关系里就存在着雇佣的感觉。他给父亲洗澡、讨论研究他大便的色泽形态;纵容父亲吸烟(他说这样锻炼肺活量,简直胡说)、甚至给一周透析三次、患糖尿病的父亲吃哈根达斯……一番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地硬性操作,居然让父亲羸弱的身体日渐好转。

而这其中的原由很简单,就是他给了父亲尊严、给了他选择生活的权利。

我特别感动的是,他的父亲有一天清晨醒来,躺在床上哭泣。他没有想到,与一年前自己的境况相比,他竟然还活着。

想一想吧,我们都愿意侍候屎尿娃,从来不嫌弃。当初父母们也是这么照顾我们的,可是当他们老了,为什么我们就心生厌弃了呢?

阿宏说把自己当护工看,是因为护工是有经济回报的。你不工作就没有回报,所以你必须付出劳动。可是当面对父母的这个时刻,你就真的这么需要回报么?

我们大多数人没有经济能力,让父母去住上那种高端的养老院,普通的养老院能够做到基本护理、不生褥疮,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就很不错了。

当老人被戴着手套的双手强行收拾干净、按时喂饭,天天躺在床上耗时间的时候,尊严何在,没有了脸面,谁还会觉得活着有意思呢?

而阿宏照顾父亲时,用尽了心思,他打破禁忌与父亲谈论生死,诱导父亲坦然地面对,继而有尊严的面对。

你都快死了,还要这个做什么?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

尊严可以给人生存下去的勇气,我们是父母最亲近的人,如果我们都嫌弃他们、或者只给钱就觉得已经尽了孝心,让他们独自面对老去和疾病,被孩子放弃的他们,又如何能够滋生出活下去的动力和勇气?

当他们真的离去了,挡在我们与死亡之间的那面墙就塌了,然后就轮到你直面死亡,也许那个时候,你就能够体会到他们的心境了。

老人们其实都很好哄的,只要你肯花时间陪陪他们,肯用心地为他们做一些事情,你会发现,他们的心愿都是你很容易就能够做到的。

不得不承认,人到中年的我们都很不容易,每个人都在面对各自不同的烦恼。但这仍然不能作为我们腾不出时间和精力照顾老人的理由。

父母只有一个,他们只能陪我们走一段路,如何提高生命的质量是每个人迟早都要面对的问题。

太多的时候,我们认为出了钱、出了力照顾了他们就算孝顺了,但实际上孝顺两个字并没有那么简单。

年轻的时候,父母尊重我们的意愿,让我们选择自己的生活。当他们年迈的时候,轮到我们给予他们尊重。

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了解他们的需求,尤其是情感需求,不要让他们对这个世界存有遗憾。

这才是我们身为子女,应该做的本份。

借用大冰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价值观。如果难以互相理解,那就尽量选择去互相谅解。如果难以互相谅解,那就尽量去试着互相了解。”

我想,如果有心,试着做做应该也没有那么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