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關於杜甫、王維、楊貴妃、唐玄宗、花蕊夫人的記載和傳說

都江堰市關於杜甫、王維、楊貴妃、唐玄宗、花蕊夫人的記載和傳說

(內容提要:歷史文化名城都江堰市,國家AAAAA級景區。這裡有眾多的人文古蹟,相關的資料、著作、考據甚多。筆者下面列舉的4篇敘事作品,只是蒼海之一滴、長天之一角。文章都是有感而發,裡面記載的作者感受較深,僅供閱者休閒翻閱參考。)

都江堰市關於杜甫、王維、楊貴妃、唐玄宗、花蕊夫人的記載和傳說

歷史文化名城都江堰市

目錄:

一、讀杜甫詠青城山的兩首詩 1…………………… 5

二、讀王維的“香積寺詩” 6…………………… 8

三、楊貴妃、唐玄宗在都江堰的傳說9……………14

四、歷史上的花蕊夫人15………………………… 19

*********************************************************************************************

一、讀杜甫詠青城山的兩首詩

唐安史之亂,詩聖杜甫顛沛流離,避難來到四川。後寓居四川近十年,肅宗上元元年~代宗大曆五年,即760~770年,年齡段為49~59歲。

都江堰市關於杜甫、王維、楊貴妃、唐玄宗、花蕊夫人的記載和傳說

唐代詩人杜甫像

現在留下他的1400多首詩中,相當部分是在四川和成都寫成的。當今人們熟悉的詩句,如“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蜀人矜誇一千載,泛溢不近張儀樓。”等等。杜甫居住在成都草堂的時候,前來遊覽過青城山,和那裡的道家有過交往。從他現存兩首關於青城山的詩,可以想象當時的一些情形。

第一首詩:《謝嚴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

山瓶乳酒下青雲,氣味濃香幸見分。

嗚鞭走送憐漁父,洗盞開嘗對馬軍。

……。

杜的這首詠酒詩,寫實的成分居多。詩首的嚴中丞,即劍南節度使嚴武,是杜甫的朋友。鎮蜀時曾聘杜甫為節度參謀,並薦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杜甫貧困時嚴武常資助接濟他,這首詩中的贈酒是其一例。杜甫受酒後即與鄰翁、漁父等鄉村朋友分享。一面下棋消遣、一面品嚐美酒,其田園樂趣於此可見。杜詩聖能寓居蜀地10年,作詩900多首;其中成都居住幾年作詩400多首。生活上得嚴武之力甚多,杜甫曾寫詩讚揚嚴武:

“……

諸葛蜀人愛,文翁儒化成。

公來雪山重,公去雪山輕。

……。”

另一方面寄人籬下的日子,確實也有難堪之處。某次嚴武和杜甫喝酒,嚴武醉了曾訓斥杜甫:杜審言的孫子,敢捋虎鬚乎?!

成都杜甫草堂有副對聯:

“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蜷虎臥幾詩客?

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

……。

許多人讀了之後,內心感覺到為杜詩聖難受。

後來官軍收復河南河北,杜甫踏上回河南老家之路。他寫詩道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

看起來詩寫得很喜歡,實際上重新流浪。杜甫一家走水路,乘船經長江轉漢江向北。途中與過一首《岳陽樓詩》,從中可能看出他當時的慘境,和極其不好的心情。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月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

最終結果是還沒有到河南老家,年僅59歲便去世在漢江的船上。這與嚴武先他逝去有關,失去嚴中丞的資助,杜詩聖只好重新流浪。

1993年筆者旅遊去湖南嶽陽樓,見到上面有毛澤東主席書寫的這首杜詩,做成金色的牌匾掛在樓上。聽那裡的導遊講解,詩是20世紀50年代寫的。當時毛澤東主席乘坐專列視察工作,路過岳陽在列車上寫成,派人送給當地。如果仔細看主席對這首杜詩,作了小小的修改。將“老病有孤舟”,寫成“老生有孤舟”。

回過頭來說先前的杜詩,蜀中釀酒素有傳統,青城山道家秘釀尤為著名。因為杜詩的原因,現在青城山釀的彌猴桃酒,仍然叫“洞天乳酒”。

……。

杜甫關於青城山第二首杜詩,刊刻在天師洞,三清大殿的後面石壁上。全詩是:

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

惟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

丈人祠西佳氣濃,綠雲擬住最高峰。

倩除白髮黃精在,君看他時冰雪容。

首先這首詩的結構為,前面5言、後面7律,全詩並不一致。在詩詞創作中,字數固定長短一律的為“板”,反之則為“散”。5言和7律並排前後,後面的7律部分,就有既“板”又“散”的作用。“板”一般用作敘述,“散”放在激情奔騰的時候,杜甫這樣排列足見其心中之高興。

詩的前四句意思是:自從我踏上青城山的地面,就再也不敢往地上吐口水。我最喜歡這裡的丈人峰,沿著紅沙石梯向上越走越幽靜。

後面四句,詩人以奔放的筆調告訴讀者說:丈人祠西邊(即從建福宮往山裡面走),美好的景氣真多啊!滿山的綠樹,把最高峰都籠罩住了。在這裡我食用了特產的中藥——黃精,因而白髮轉青,臉上的皮膚也細嫩如冰雪。

理解後四句詩的關鍵是弄清黃精為何物?據當代中醫藥書籍,黃精是一味中藥能開胃健脾,對某些傳染病菌有抑制作用。明朝書籍《中國神仙大全》載:黃精色黃味苦性溫,產於青城山吃了大生精液;故名黃精,有些像現代的偉哥。在青城山一帶,黃精的俗名就叫“貓姜”。是一種多年生植物,地下的塊狀根莖可以入藥。現在青城山有人把黃精,作為旅遊品開發出來。一小袋幾元人民幣,遊客憑個人愛好買或不買。

杜甫詩中是不是,還有其他的什麼樣意思?尚有待閱讀人進一步探討。(山居)

二、讀王維的“香積寺詩”

唐代詩人王維來過都江堰,為我們留下了膾炙人口的,一首吟香積寺好詩。詩云:

古有香積寺,數里入雲峰。

林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月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

筆者曾幾次去過香積寺,現對照詩中描寫的景色從頭道來。

都江堰市關於杜甫、王維、楊貴妃、唐玄宗、花蕊夫人的記載和傳說

秋遊香積寺

首先由於版本不同,詩的個別詞句可能不同,本文暫且以上述詩句為準。香積寺在青城山鎮,應該是詩人王維之前很久就有了。現在位於青城山鎮和大觀鎮交界的味江河畔山上。沿環山公路出太平場3~4裡,有一條支線公路進山口,再上行數里即到。向上攀的山道既陡且高,從下面看寺廟所在山峰有云氣繚繞。這就是詩中的“古有香積寺,數里入雲峰。”

“林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據當地人稱,香積寺山上過去樹大林密,1958年才被破壞掉。唐代人口少全國只幾千萬人,地盤比現在還大。王維那個時代的林木,有可能茂密到遮天蔽日,連道路也被掩蓋住的程度。寺廟的鐘磬之聲,從高遠山上不知什麼地方傳來?現在香積寺山上樹木也很多,大多數是近幾十年,即改革開放後栽種的。

這裡有一條小山溝,從陡峭的山崖上淙淙而下。水小流水之聲也小,王維因此用“咽”來形容。水是從山崖下來的,故有“泉聲咽危石”的比喻。“月色冷青松”,王維到香積寺附近的時候,已經晚上有月亮光照在松樹上。由於月光只是太陽光的反射,沒有溫度詩人謂之“冷”

香積寺山下有幾處冰河時代,冰川運動遺留下來的冰臼深潭。其位置又恰巧在,水溝處有流水進出。最深的據當地人稱有2~3米,面積大的有2~3平方米,人們可以在裡面困水或游泳。遊香積寺的人有從山道上,往深潭中扔石子的習俗,取名打妖沱。

詩人在暮色中走到這裡,水潭的流水聲像歌曲之聲在歡迎他。王維猜想今天晚上可能睡個好覺,水潭流水的節奏聲,能幫助他制服失眠這條毒龍。詩的結尾“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表達的就是這樣一種意思。

香積寺還有漏米石,和雞骨禪師的傳說。

漏米石在寺廟旁邊,為一處突出地面近2米高的崖石,崢獰而嵯峨。石中間有一光滑的槽,傳說槽中有米粒滑出,夠寺廟的僧人食用。雞骨禪師說得是某朝某代,香積寺一位嗜好食雞的高僧。昇天去見西方佛祖之前,他把所食之雞全部從口中吐出。雞們紛紛拍打翅膀,隨大師一起飛昇。

現在去香積寺公路直抵山腳下,這裡有幾處很不錯的農家樂,可為遊人提供食宿。“5.12”特大地震前,一條石徑直通山頂。山上林木茂密,寺廟裡有幾單女僧人。山崗上可見奔騰而來的味江河,遠望幾里之外的金鞭巖,這些都是王維詩中沒有寫到的。地震後山上的寺廟不存在,住家戶也全部搬遷到山下的小區。山上一律退耕還林,香積寺景觀風光不再,上面的描述已經成為一段歷史。

(山居)

三、唐代楊貴妃、唐玄宗、在都江堰市的傳說

(內容提要:都江堰市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其中關於楊貴妃、唐玄宗、花芯夫人的,都膾炙人口回味無窮。現在地方正在傳承巴蜀文化明,發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如果將下面文字敘述的內容,逐漸包括進去?都江堰市這顆天府明珠,將更加光芒燦爛。)

1、楊貴妃(公元719—756),名玉環,楊玄琰之女。有書籍稱她祖籍靈寶,少隨叔父玄圭遷徒蒲州(在今山西省)。玉環跟叔父長大,為唐玄宗的兒媳婦。玄宗羨慕其美貌,令身著道士服飾入宮,號“太真居士”以掩人耳目。

都江堰市關於杜甫、王維、楊貴妃、唐玄宗、花蕊夫人的記載和傳說

唐代貴妃楊玉環——太真居士像

太真天生麗質,能歌善舞;通曉音律,智算過人;善於奉迎,深得玄宗寵悅。天寶初(公元742年)冊立為貴妃!楊玉環有姊三人皆具才貌,玄宗一併封為國夫人。大姐封韓國,三姐封虢國;八姐封秦國,並承恩澤;出入宮廷,勢傾天下。其父楊玄琰累贈太尉、齊國公,母封涼國夫人,叔父楊玄圭贈光祿卿。

也有史料記載:楊貴妃出生地四川蜀州導江縣。唐代的蜀州其範圍,大致相當於現在的成都。都江堰市流傳她的出生地,為該市聚源鎮迎祥村古導江縣在此。這裡至今有落妃池,即她小時候滑落下去過的水池;送妃橋,當地鄉鄰們送別楊的地方;迎祥寺,貴妃即其家人的家廟等。

2、1000多年前唐朝皇帝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在都江堰市共留下三處遺蹟,一是大家都知道的青城山天師洞唐碑。

該碑由唐玄宗下的詔書刻成,其中“常道觀”的字樣就出現在其中,現在是四川省級文物。唐朝武則天主政時,一度改唐為周、以武代李,信了一段時間佛教。這期間常道觀被山外飛赴寺僧人,搶佔改為和尚的寺廟。 (公元713-741年) 開元年間,唐玄宗執政後又重新信奉道教。下詔青城山“觀歸道家,寺依山外舊所”,這就是廟中現存唐碑的由來。

都江堰市關於杜甫、王維、楊貴妃、唐玄宗、花蕊夫人的記載和傳說

青城山古常道觀

歷史上晉魏時候的門閥風氣,到了唐代仍然很盛行,什麼都要講資格論出身。乃自於唐太宗李世民下令編百家姓時,排在第一位的不是皇帝姓氏,而是一個姓崔的什麼人。李世民大怒說:我平定天下立蓋世奇功,難道比不上姓崔的?但群臣仍然不為所動。他們辯解說崔姓世代“三公”,代代人都有在京城當大官的,所以資格在李姓之上。太宗皇帝見發怒也不能解決問題,遂心生一計說太上老君李耳是自己的本家。天下沒有人比得上李老君,這樣群臣才勉強把李姓排在全國姓氏之首。李老君是修道的,因此唐代皇帝從李世民開始就信奉道家。

二是位於中興鎮王婆巖的上皇觀。

據《都江堰市文史資料》羅樹凡同志的文章:玉真、金華兩位公主都是唐睿宗之女、唐玄宗的妹妹,其中金華公主還與玄宗同母所生。她們小時候親眼目睹生母竇德妃、嫡母劉後,被祖母武則天在殿堂杖死。為了躲避迫害她們雙雙出家隸道,入蜀居於天倉山即現在的上皇觀。之後父、兄即唐睿宗、玄宗又當皇帝,她們仍然正悟人生,歸證大道在青城山修煉。安史之亂玄宗入蜀,曾去天倉山尋訪自己的兩個妹妹,但二人已羽化昇天蹤跡全無。玄宗這時已經被尊為上皇,因此青城山這座廟宇至今叫上皇觀。

三是青城山足下的長生宮(長生殿),現在為鶴翔山莊,原建築早已經不存在。

長生宮是清城山的主廟之一,原為青城山最大的廟宇,四周和廟內有上百棵楨楠古樹。文革期間長生宮被養鹿場佔用,作屯儲喂鹿子用的青崗樹葉。不料被一把火將主要建築,與天師洞三清大殿差不多的長生殿燒燬。還燒死幾棵千年古樹楨楠,燒壞兩尊碩大的石獅。

後來有醫藥公司又拿去辦製藥廠,繼續在裡面汙染環境;折騰這裡的青山綠水,據說又弄死幾棵楠木樹。改革開放後長生宮由縣上收回,都江堰建市後修成鶴翔山莊至今。有書籍載唐玄宗,去天倉山探望兩個妹妹。因路途遙遠曾在長生宮、長生殿住過一個晚上。中國改革開放前,自都江堰市(當年叫灌縣)城區到上皇觀。先乘車到中興場鎮,然後步行上山,也要用整整一天的時間。

青城山口處的赤城閣,傳說最初是劉備兒子劉禪修建的。和長生宮一樣,都是紀念三國和西晉時期,道家名人範長生的。筆者年青時曾聽易辛瑩大師講,魏蜀吳三家歸晉之初,四川戰亂過一些時候。範長生站出來集千餘家,保青城三百里,範主要的據點就在長生宮這裡。這處遺蹟經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番演繹,留下名傳千古的佳話。

在唐代詩人白居易詩中,青城山下長生宮、長生殿,是唐玄宗和楊貴妃靈魂相見的地方。白居易《長恨歌》詩中寫道: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說的是長安作客的四川臨邛道士,能夠施展法術,讓玄宗和貴妃兩個的靈魂。在距離聚源鎮迎祥村古導江縣,即玉環出生地10~20公里,不遠處的宮觀相見。但這時已經是安史之亂,貴妃被迫自殺後!之前馬嵬坡的時候,“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貴妃已經不在人間,人鬼有別相見之後還得分開。於是兩人: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所謂長生殿,即在原來的青城山下長生宮這裡。可惜的是唐玄宗和楊貴妃靈魂幽會的長生殿,文革期間被一把無名火燒掉。殿前兩尊唐代石獅殘破,附近還有那些作為見證的,千年楨楠永遠失去了幾棵。改革開放後這裡修建成鶴翔山莊賓館,先作市上的招待所使用,現在是四川省某銀行的內部接待站。1988年央視有劇組,來都江堰-青城山拍電視片。當時他們就建議,由於白居易的詩家喻戶曉。如果能在鶴翔山莊恢復長生殿?將更能為當地旅遊增添光彩。

都江堰市關於杜甫、王維、楊貴妃、唐玄宗、花蕊夫人的記載和傳說

青城山鶴翔山莊,地址為原長生宮,即長生殿所在地

3、關於楊貴妃的遠房兄長楊國忠。

楊國忠又名楊釗,原為成都附近新都縣尉。曾隨唐軍去現在的,阿壩州茂縣和吐蕃軍作戰。仗打完了領到遣散費,因沉湎於賭博在當地把錢輸個精光,不能回鄉歸家立業。

為了活命國忠混吃混喝,到處向人吹噓當朝貴妃是他妹妹,有人將此事彙報到劍南節度使。那時長安的唐玄宗沉湎於享樂,政事全交給奸相李林甫辦理,節度使們都有危機感。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認為,楊國忠和他當貴妃的妹妹相見後,或許能為自己帶來好處?遂拿出大筆銀兩給國忠。還派人陪伴他去長安,以求朝內有人好做官。

通過楊貴妃的引薦,國忠真的混跡於玄宗皇帝身邊,像弼馬瘟孫悟空一樣從養御馬乾起。靠賭徒的小聰明,國忠使玄宗高興得很!李林甫退休後,國忠混到宰相的地位。臨別前李林甫告誡國忠:只要皇帝遊玩我輩安矣!於是楊國忠終日導玄宗玩耍,楊家也因此榮華富貴12年。但是最終自掘墳墓,全家死於安史之亂。

4、關於楊貴妃的詩詞。

楊貴妃的事蹟經歷朝歷代,文人墨客喧染為眾所周知。都江堰市當地也有人,為她寫下詩詞現抄錄如下。

貴妃詠:

馬嵬坡上風雲變, 六軍鼓譟眾人喧,

一條白練樑上纏, 魂消玉斷傾刻間。

不由我……!

心潮澎湃似浪翻, 往事歷歷在眼前。

我本生在導江縣, 家門不遠都江堰,

自幼吹簫撥琴絃, 為的嫁個好兒男。

一朝選在君王邊, 服侍君王須盡歡,

萬惡反賊安祿山, 他要謀叛非一天。

我在深宮見聞鮮, 此事與我何相干?

男人爭權起禍端, 卻要女兒身承擔!

罷也……!

妾命應當懸白練, 妾身應當赴黃泉。

魂歸故里導江縣, 從此長留都江堰,

做一個農家女, 紅花綠葉久相伴,

世世代代守家園! ……。

故鄉的水故鄉的山,故鄉亦悲亦喜歡。

一縷香魂歸故園, 迎祥寺迎楊玉環。

……。

四、歷史上的花蕊夫人

唐王朝滅亡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其中四川發生兩次割據,史稱前蜀、後蜀。

前蜀:唐末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王建據有四川地區,受唐封為蜀王。公元907年稱帝,都成都,現在成都永陵(王建墓)即是他埋骨之處。925年為後唐所滅,共歷二主,二十三年。蜀後主王衍,青城山上清宮宮門和廟後很寬的石階,便是他與花蕊(浣花)夫人留下的遺跡。筆者曾看過清代前人,所繪前蜀時的上清宮全圖,其規模是現在的五倍以上。

都江堰市關於杜甫、王維、楊貴妃、唐玄宗、花蕊夫人的記載和傳說

張大千繪花蕊夫人像

後蜀:後唐太原留守孟知祥,於925年奉命攻滅前蜀,之後受命為西川節度使。933年孟受封蜀王,第二年稱帝;965年為北宋所滅,共歷二主32年。那個留下:“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詩句的花蕊夫人,便是蜀後主孟昶的後宮夫人之一。

因此四川這個時期,便有兩位花蕊夫人。前蜀的花蕊夫人(浣花夫人)主要事蹟是打仗,在一次地方事變中保住了成都城;後蜀的花蕊夫人主要事蹟是寫詩,為我們留下一些膾炙人口的詩篇。這兩位夫人都出生在灌縣,一為聚源鎮人(古導江縣治所在地)迎祥村人,二為黑石河畔徐家渡人(古青城縣治所在地現劃歸石羊鎮)。那裡一處叫徐家老林的地方,傳說為花蕊夫人故居。

兩位花蕊夫人的主要事蹟:

一、關於前蜀花蕊夫人(浣花夫人)打仗的事蹟。前蜀佔地比較廣,領有今四川(包括重慶)和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和湖北西部地區。王建時候還能統一治理,到王衍時陷於四分五裂狀態,連近在咫尺的瀘州也不能統一管轄。有一次為了鎮壓陝甘地區的公開叛亂,王衍被迫帶兵作戰。他遠離成都之後瀘州方面,一個叫楊子林的割據者。帶領幾萬人進攻成都,企圖推翻王衍取而代之。

這時候花蕊夫人(浣花夫人)站出來,散盡宮中的財物和兵器,臨時組織了一支十萬人的隊伍。這支隊伍經夫人率領,擊退樂山方面的進攻,保住成都免遭叛軍的掠奪。花蕊夫人對成都市民有功,成都市的杜甫草堂,至今有浣花祠和花芯(浣花)夫人塑像。

二、關於寫詩的花蕊夫人。公元963年宋開始統一戰爭。史稱:宋用兵湖南假道荊南,荊南國君高繼衝投降。不久又先後出兵滅了後蜀和南漢等,……公元979年北宋終於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割據局面。

宋太祖(960—976年)在位16年,宋太宗(976—997年)在位21年,因此派兵滅蜀的為宋太祖趙匤胤。宋和後蜀之間的戰爭,基本上是和平解決的。北宋王全斌是亂世之中,湧現出來的傑出將領。他奉命掛帥以五萬將士,用六十六天時間;滅亡了建國三十一年,擁有二十萬軍隊的後蜀割據政權。創造了以少勝多、高速推進的卓著戰例。為北宋建國進而統一中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豐功偉績。可惜宋太祖統中原未能混一,中國的版圖在宋代最終沒有統一起來。遼、金、西夏等國,和北、南兩宋,爭鬥百年以上。

……

宋軍圍成都後蜀軍主力,14萬人全部投降。花蕊夫人也隨夫君,前往宋朝的首都河南開封。途中她在驛站的牆壁上,只寫下半首詩,就被人強行押走上路。詩云:

“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

歷代都有人補後半節,下面為都江堰市人補的。

“前望後瞻山不斷,淚眼漣漣,風拂耳邊,呵斥聲聲向嬋娟。”

……。

宋太祖趙匡胤羨慕花蕊夫人的,美貌和才學當庭詔見。於是留下那首,至今為讀書人傳誦的詩句。詩云:

君王城頭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

史載宋太祖寵幸花蕊夫人,這樣就侵犯了其她嬪妃的利益。在整個後宮的慫恿策劃下,花芯夫人的死期到了。宋太祖的弟弟趙光義,後來的宋太宗;乘後園行獵之機,用箭射死花芯夫人。然後以亡國之妃,於皇帝和皇室不利,搪塞太祖趙匡胤。

中國封建社會自秦始皇起,有條十分殘酷無情的法定。即皇帝去世昇天之時,後宮嬪妃凡是與皇帝有關係的;如果沒有生育過,都得為老皇帝殉葬。唐代武媚娘即後來的武則天,本是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小老婆之一),也沒有為太宗生育過。太宗去世前以不忍分離為藉口,意思是也要武媚娘殉葬?

機警的武媚娘事前已經將太子,後來的唐高宗李治收在自己的石榴裙下。這時且以去寺廟,為太宗吃齋唸佛祈福消災為由,才得以躲過大劫。後來媚娘利用李治對她的眷戀,經過一番艱難的打拼,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

這條制度明代又被朱元璋強調!修明史的清代人,對此也頗有微詞。直到明英宗朱祁鎮因土木之變,被蒙古人擄到北方些時候,放回來又在冷宮中關押幾年。可以說嚐盡人間的艱辛!英宗後來復辟又當上皇帝,臨去世之前降旨廢除嬪妃殉葬制度。此後明清兩代,都大致遵守這條改革。

史載:明朝(1368年-1644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立國276年。明英宗朱祁鎮為第6位皇帝,前後兩次在位;共計二十二年,三十七年人生。其中七年太子,十四年皇帝;八年幽禁,最後八年又當皇帝。少年不識愁滋味,肆意北征的熱血,加上從皇位墜落的彷徨與毫無自由的恐慌。最終失而復得勤政處事,這樣的人生不可謂不復雜。

英宗遺詔,廢除自明太祖開始的宮妃殉葬制度。或許是他歷經磨難之後的靈光一點,也算是推動歷史進步。

三、花蕊夫人詩詞贊:

拋開歷史暫且不論,單純從文藝角度如果把兩位花蕊夫人;跨越時空結合成一體,那麼一個完整的藝術形象就出現在我們面前。

附詩:

《花蕊夫人贊》

花蕊夫人徐家女,青城縣外三五里,

自幼讀書工女紅,還兼習武有功底。

黑石河水勤澆洗,如花容貌如枊軀,

後蜀君王慕無比,封號花蕊比花美。

西山盜寇又相侵,君王帶兵去抵禦,

成都市民數十萬,街頭空城少軍力。

瀘州有賊楊子琳,結夥欲佔成都城,

幾萬烏合齊聲呼,全城市人腳顫鼓。

夫人蓮步出宮門,高呼小民不要緊,

城中有人幾十萬,不怕蟊賊敢使橫。

快領兵器領餉銀,隨我出戰守九門,

夫人雙刀先登臨,十萬青壯隨後行。

獵獵軍旗凌空舞,長槍大戟抗賊人,

賊眾幾番打不贏,如鳥獸散各逃遁。

君王聞訊趕回城,手拉夫人珠淚滾,

纖纖嫋嫋一女子,保全成都一城人。

又過些年形勢變,宋朝大軍入四川,

軍勢威嚴號稱天,成都城頭掛降幡。

夫人隨眾去河南,趙家天子賜召見,

問她心中何思念,夫人口占詩一篇:

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皇帝驚呼女勝男,後蜀君臣齊汗顔,

此事又過一千年,花蕊故居知何邊?

都江古堰黑石河,徐家林老是故園,

成都草堂有塑象,西川人民永懷念。(山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