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縣索橋村:產業富民 索橋花開

“故鄉是讓我們抵達這個世界深處的一個途徑,一個起點。”這是阿來在《塵埃落定》中描寫故鄉的語句。對村主任朱澤金來說,汶川縣雁門鎮索橋村是他的故鄉,更是他實現人生理想的途徑和起點。

汶川縣索橋村:產業富民 索橋花開

汶川縣雁門鎮索橋村村主任朱澤金

挖掘地方民族文化

“我從小的理想就是將羌文化傳承發揚下去,讓更多的人瞭解它。”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羌醫藥香的傳承人,在外經商的朱澤金始終無法放下傳承羌文化的理想。2014年,他回到家鄉,希望理想能在這裡萌芽、開花。“索橋村村裡的羌文化有很多可說的,我回來後就整理申報完成了羌醫藥香、羌酒、羌繡、金銀器鍛造等7個國家級、省級、州級非遺項目。傳承人因為申報的時間不長,目前只有7個縣級傳承人。”

項目申報完成後,如何讓羌文化在村裡“活”起來,是朱澤金接下來的努力方向。2016年,朱澤金自掏腰包,花費1.5萬元請設計公司規劃設計了神樹林祭祀廣場、文化禮堂、網紅路等帶有濃郁羌文化元素的設施。得知村裡的貧困戶有祖傳的羌族金銀器鍛造手藝,朱澤金借給他3萬元,讓他重新將這門手藝撿起來。

汶川縣索橋村:產業富民 索橋花開

融入羌族釋比文化的神樹林廣場

提起未來的規劃,朱澤金很有信心:“我的最終目的是打造一個羌文化博物館,所謂的博物館不是靜態的,而是活態的,村裡的每個人參與展示我們羌族村落的人文風貌。我們這裡是去往‘雲朵上的街市、古羌王的遺都’——蘿蔔寨的必經之路,發展旅遊產業的區位優勢明顯,活態的羌文化能夠吸引遊客參與體驗,增加村民和遊客的互動。比如我們計劃打造的羌族文化遺產《婚禮十二歌》 ,可以讓遊客扮演角色,體驗羌族傳統文化的魅力。”

產業富民 索橋花開

索橋村地處高半山,平均海拔1600米,距汶川縣城十公里,全村轄3個村民小組,共268戶,922人。2018年人均純收入為13096元。

汶川縣索橋村:產業富民 索橋花開

當選村主任後,幫助群眾富起來成了朱澤金另一個理想:“其實打造活態羌文化博物館也是我們農旅融合,產業富民的計劃之一,讓遊客留下來是第一步。發展旅遊接待、特色農業旅遊是我們的第二步。其實旅遊接待村裡已經有4戶村民在做了,有戶村民去年旅遊接待的收入超過了十萬元。”

朱澤金口中的特色農業旅遊指的是村裡的百合繁殖基地。索橋村傳統的《婚禮十二歌》中就有對百合花的描述。村裡引進的岷江百合數量多,繁殖能力強。2019年,索橋村已經繁殖了40萬株岷江百合。朱澤金介紹說:“目前,我們計劃將村裡的百合產業納入集體經濟。百合花可以入菜、根莖可以入藥。我們正在田埂間修築觀賞棧道,2021年,預計村民每年分紅能達到10多萬,加上採摘、盆栽等間接收入,未來村民的收入會很可觀。”

除百合繁殖外,村裡還引進了投資300萬、年出欄2000頭、預計年分紅50萬的正大養豬場,年保有量100-200桶的養蜂產業。

心繫故鄉的朱澤金放棄了自己蒸蒸日上的公司,全身心投入村裡的大小事務。上大二的大女兒曾經央求父親:“爸爸,你把村主任辭了吧,你什麼時候才能不幹了呢?”。但為了家鄉父老鄉親共同富裕,朱澤金依然義無反顧的投入自己的熱情在這片土地上,他說:“有些時候我也很惱火,也會猶豫,但只要能讓羌族文化傳承下去,讓鄉親們們過上好生活,一切都值得!”(侯敬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