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整體的城市魅力在哪?

武漢整體的城市魅力在哪?

武漢城市夜景

城市的時間是相同的,空間卻各不一樣。武漢三鎮分分合合,最終成為行政和心理概念上的整體。

有人說,經過3500年的風雲演變,武漢沉澱下來的精華,一是以盤龍城為代表的戰國,一是以黃鶴樓為代表的三國,一是以江江關為代表的民國。而最精彩豐富的就是清末民初的近現代史(包括漢口開埠、洋務運動、武昌首義、大革命時期和武漢保衛戰),可謂認識這座城市的入口。

武漢整體的城市魅力在哪?

武昌起義

武漢建市不久,“保衛大武漢”的口號使之與“大上海”並稱,那是抗日戰爭的第二年。1938年10月,周恩來在社址在漢口大陸裡的《新華日報》上撰文:“武漢是中華民國的誕生地,是大革命北伐時代的最高峰,現在又是全中華民族抗戰的中心。……辛亥、北伐、抗戰,這三個歷史時期,將造成中華民族復興的大業。”上述史實都在武漢三鎮以不同形式留下了遺蹟,建立了紀念館所,保存了記憶,是歷史教科書上津津樂道的武漢往事。

三大政治高峰

武漢整體的城市魅力在哪?

武漢國立大學

武漢整體的城市魅力在哪?

武漢老照片

其實,歷史上各有隸屬的三鎮,隨著近代經濟的發展需求而趨向一體化,形成中國最早的城際混合體即城邦集團。英國《環球》1911年10月21日介紹:“三鎮中,漢陽是工業基地,這裡有張之洞經營多年的近代化企業——漢陽兵工廠和漢陽鋼鐵廠;武昌是中國政治、軍事重地,清政府的湖廣總督府和駐軍都在武昌;漢口則是經濟貿易中心。有火車站、高爾夫球場、租界。”

武漢作為整體進入中外視野,是由三鎮在不同時期分別帶動的,各自作出了貢獻。英國人丁格爾在其《徒步穿越中國》一書中寫道,站在黃鶴樓上,“我能看到河對岸漢陽鋼鐵廠冒出來的陣陣濃煙。漢陽還有一個兵工廠,那裡每天生產一百支毛瑟槍,我認為,漢陽鋼鐵廠是中國惟一的軋鋼廠。”有位外國領事看到煙囪林立的漢陽工業區後說道:“這個非常的國家的一個非常事件,是行將完成的巨大鋼鐵廠和兵工廠。”

武漢整體的城市魅力在哪?

漢陽造兵工廠

1905年,駐漢日本領事小野幸吉寫成《漢口》一書,文中寫道“漢口為長江之眼目,清國之中樞,可制中央支那死命之地也。……漢口今為清國要港之第二……使視察者豔稱為東洋之芝加哥。”漢口被稱為“東方芝加哥”自此而始,這個別稱不論是否美譽,總是極大地提高了它的國際知名度。與此同時,因興辦鐵廠和紡織廠的漢陽和武昌分別有了對應的稱謂“東方匹茲堡”和“東方曼徹斯特”。

武漢整體的城市魅力在哪?

漢口被稱為:東方芝加哥

武漢的被廣泛關注還是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暨武昌首義,這場推翻帝制的革命先是在武昌打響第一槍,然後在漢口、漢陽血戰41天——即陽夏保衛戰,為各地獨立贏得了時間,最終達成了停戰協議,並公佈了著名的民主憲章《鄂州臨時約法》。那段時間,武漢成為中國及世界關注的中心,公認首義之區是中華民國之門。有人說,20世紀改變世界的兩座城市,一座是亞洲的武昌,一座是歐洲的彼得堡。它們在時隔7年先後舉行的革命暴動,摧毀了兩塊大陸上最為頑固的君主統治,改變了兩大國家的地位,促成了兩大民族的崛起,從而以其城市英名震撼世界。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無疑是武漢奉獻於近代中國的最大厚禮,使這座城市第一次在亞洲乃至世界以英雄氣概而一舉成名,這是武漢永遠值得自豪的寶貴記憶。

“光榮北伐武昌城下,血染著我們的姓名。”(陳毅詩)1926年,國民革命軍約6萬人攻打盤踞武漢的直係軍閥吳佩孚,先克復漢口、漢陽,接著發生了慘烈的武昌圍城戰,為期也是41天。北伐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往武漢,主要機構設在漢口南洋大樓,並在那裡召開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隨後在武昌舉行國民政府委員就職典禮。

1938年,“保衛大武漢”的口號在全國響起,武漢又一次舉世矚目,集中了全國的精英。波瀾壯闊的“武漢保衛戰”,為時4個多月,中國軍隊以英勇犧牲使侵華日寇付出慘重代價,為世界反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貢獻——從此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武漢整體的城市魅力在哪?

武漢歷史照片

近30年以來,中國的城市逐漸變得大同小異直至“千城一面”,明顯不同的只是它們的歷史。從“五口通商”首入內陸、“武昌首義”結束帝制、“北伐戰爭”初建中央國民政府、“八七會議”開始槍桿子奪取政權,到“抗日戰爭”擔當戰時首都,

武漢都具有標誌性意義,中國近代的歷史進程中武漢恰恰處於轉折點上,一座城市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近代史的縮影,這在中國無可替代。

武漢整體的城市魅力在哪?

歡迎長按二維碼,關注不懂哥 每日看最新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