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弩兵不披甲,只是因為“窮”?說說古代戰爭中的弩兵著甲問題

宋朝弩兵不披甲,只是因為“窮”?說說古代戰爭中的弩兵著甲問題

宋朝弩兵不披甲,只是因為“窮”?說說古代戰爭中的弩兵著甲問題

編者按: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專家說秦人無盔,沒希臘人重視防護?那是他根本看不懂秦軍軍陣》的文章,曾經提及了弩兵輕裝無防護的問題。對此,有讀者表達了疑問:弩兵輕裝是因為不會捲入近戰嗎?可根據文章描述,秦軍弩兵會作為散兵使用,隨時有捲入近戰的可能啊。對此,本文就來說一下弩兵與著甲防護的問題。

既然要說古代戰爭中的弩兵著甲問題,本文就以宋軍為例,因為宋軍被提及的最多兩個詞是神臂弩(弓)和步人甲。宋朝的神臂弩號稱威力大,步人甲則是重量著稱。所以不少人印象中,宋軍應該是那種手持強弩的鐵罐頭。但是如冷兵器研究所之前一些科普的,現宋軍有不少弩兵防禦不足的記載,而且宋軍不少軍隊的披甲率也一般,有的部隊甚至直接用綿裘代替鐵甲。

宋朝弩兵不披甲,只是因為“窮”?說說古代戰爭中的弩兵著甲問題

是宋軍缺錢嗎?應該不會,宋朝雖然沒有網文說的富裕,但是鐵甲還是供應得上的。盔甲和馬匹還不一樣,只要有鐵,甲不是問題。而宋朝不少地方,尤其南方地區到,今天還發現大量的宋代鐵錢。從一些記載來看,北宋在公元1000年至1100年間,政府鐵的年收入量,少者550萬斤,多者824萬斤。所以,宋朝不會缺鐵。

宋朝弩兵不披甲,只是因為“窮”?說說古代戰爭中的弩兵著甲問題

如果不是財力和缺鐵,宋軍的弩兵缺乏防護,那就是作戰習慣問題了。我們都知道宋朝軍隊非常依賴弩,冷研有文章也提過,宋軍因為依賴弩導致不少弩手都不會用弓了。尤其南宋在退守江淮地區之後,因為江淮地區本身就是以弩手出名。所以弩的意義更加明顯了。在蘄州保衛戰中,宋軍武庫弩箭高達三十萬支,床弩75座。

宋朝弩兵不披甲,只是因為“窮”?說說古代戰爭中的弩兵著甲問題

而弩的優點很明顯,即弩的拉力可以更大。南宋的軍事家華嶽就認為,弓力太大的弓,如一石以上的步弓和九鬥以上的馬弓,都是沒有實戰用處的“廢物”。他認為,馬弓拉力應該在六到八斗,步弓拉力應該在七到九鬥,這樣才有用。因為弓箭本身需要用力拉開,而拉開以後你總得瞄準吧?拉力太大,控制弓都費勁,如何瞄準?而弩就不同了,拉開後因為弩機的存在,給操作者比較富裕的時間來瞄準。而因為拉力大,所以也可以獲得更大的威力。雖然網上有傳言稱,弩的射程只有六十步,但那是明代的手弩。而且其弩機因為沒郭,吃不住勁,外加體積小,所以射程不咋地。而宋代單兵弩拉力不小。神臂弓之所以出名也是因為射遠能到三百步,威力能洞重甲。

宋朝弩兵不披甲,只是因為“窮”?說說古代戰爭中的弩兵著甲問題

▲弩機

所以在有工事依託或者槍盾掩護的情況下,面對遼或者西夏的騎兵,基本上幾波弩箭下去,對方騎兵步兵就得回去休整和補充兵力了。從當時宋朝西軍的兵種構成來看,弓弩手外側都有長槍手和盾牌手,給這些弩手提供掩護。這種戰術從東漢時就有了,對那種喜歡玩騎兵一波流的屢試不爽。但是弩也有自身的侷限,因為拉力大,所以很難像弓一樣拉開。我們先看看弩的操作方法:立姿張弦時,弩手將弩機立於地上,腳踏弩機前的環,用全身的力氣向後張弦。而以坐姿同時利用臂、足、腰之力張弓的弩,使用時將身平坐地上,以弩平放面前。左右腳掌俱揣入拇內,緊接弩劈,撬上腰鉤,鉤住弩弦。兩手拉腰鉤索,兩腳掌往前一蹬。劈體往後一倒,一齊用力,其機自起,掛住釩構。所以,弩雖然好發射,但是開弩難,一些大弩甚至要多個人幫忙。

宋朝弩兵不披甲,只是因為“窮”?說說古代戰爭中的弩兵著甲問題

所以,穿重甲是很難操作弩的,因為開弩需要身體各部分協調用力。按華嶽的說法,弩手甲的形制與馬步兵的鎧甲不一樣。弩手的甲不能太緊,要寬鬆一些,腿裙的長度要短。其他士兵的腿裙在身前重疊,而弩手的腿裙位置靠後,身前留有空隙。從這段話來看,這弩手的甲防護面積不會很大,護甲首先要考慮靈活性和運動性。

宋朝弩兵不披甲,只是因為“窮”?說說古代戰爭中的弩兵著甲問題

在看看當時不同兵種盔甲的重量,王琪進三色甲”……“槍手甲每一副皮線穿舉全成,重五十八斤一兩至五十三斤八兩”,“弓箭手甲每一副皮線穿舉全成,重五十五斤至四十七斤一十四兩”,“弩手甲每一副皮線穿舉全成,重四十五斤半至三十七斤一十兩。”即最重的是槍手甲,下限是53斤,而弓箭手的甲47斤,那麼弩手的甲呢?37斤。宋朝的盔甲分身甲和和甲裙,還有披膊和兜鍪(頭盔)。一個重裝甲士兵應該是底下這個樣子。他全套甲五十斤(一宋斤610克)是正常的。而是弩手甲呢?甲裙短了,有少了披膊,所以比長槍手和弓手的甲要輕很多,防護力也要差得多。

宋朝弩兵不披甲,只是因為“窮”?說說古代戰爭中的弩兵著甲問題

《宋史·兵志十一》還提到,紹興四年,軍器所言:"得旨,依御降式造甲。緣甲之式有四等,甲葉千八百二十五,表裡磨鋥。內披膊葉五百四,每葉重二錢六分;又甲身葉三百三十二,每葉重四錢七分;又腿裙鶻尾葉六百七十九,每葉重四錢五分;又兜鍪簾葉三百一十,每葉重二錢五分。並兜鍪一,杯子、眉子共一斤一兩,皮線結頭等重五斤十二兩五錢有奇。每一甲重四十有九斤十二兩。若甲葉一一依元領分兩,如重輕差殊,即棄不用,虛費工材。乞以新式甲葉分兩輕重通融,全裝共四十五斤至五十斤止。"詔勿過五十斤。根據計算,披膊差不多要5公斤上下,去掉披膊和一部分甲裙,正好比長槍手要輕了十多斤。

宋朝弩兵不披甲,只是因為“窮”?說說古代戰爭中的弩兵著甲問題

我們再看看其他一些記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提到過:甲士自來止〔有〕前後掩心,而無副膊,有皮笠子,而無兜鍪,近歲軍中方知帶甲之利。這些人盔甲上半身只有身甲。甲裙沒提,那麼這些宋軍是什麼樣的呢?我們來看看《中興瑞應圖》

宋朝弩兵不披甲,只是因為“窮”?說說古代戰爭中的弩兵著甲問題

這幅畫是描寫宋高宗在打仗裡做夢時的情景,我們可以看到外面的護衛士兵的盔甲。這些人盔甲最好的有長長的甲裙,但是上半身只有身甲。其他幾個更慘,就只有很短的身甲。

宋朝弩兵不披甲,只是因為“窮”?說說古代戰爭中的弩兵著甲問題

除此之外還有記載,如冷研以前提過南宋光宗時期的訓練標準,其中特意提到一個弓箭手在帶甲情況下的射箭成績,以一石二斗的弓在六十步的距離下,十二箭射中六箭為合格;弩手在帶甲情況下,以四石的弩在一百步的距離下,十二箭射中五箭位合格。許多人覺得這要求也太低了吧?但是看前提,這是穿盔甲還是使用重弓重弩。所以後來會出現西軍以綿裘代替鐵甲,這絕對不少缺錢或者缺鐵。宋朝後期的疊陣雖然降低弩手比例,也是優化了結構,讓弩手得到更好的保護,而不是淡化弩的地位。

宋朝弩兵不披甲,只是因為“窮”?說說古代戰爭中的弩兵著甲問題

所以說宋朝軍隊存在的護甲問題並不完全財力,也有作戰習慣的問題。因為有長槍手和盾牌(宋朝步兵大盾有一個人那麼高)掩護,南宋軍隊雖然缺少騎兵,但是隻要訓練過得去,在防禦戰上還是沒問題的。但這也是一種悲哀,騎兵不行,你就得依靠弩,可用弩,你就沒法重裝,遇到喜歡剛正面的女真重裝騎兵就容易悲劇。可你要是全員重裝玩長槍,女真人還有騎射技能啊……所以只能多兵種配合,但那樣部隊就會難操作和指揮複雜,打防禦戰還好,進攻戰就容易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