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醫學生實習為什麼沒有工資?

語堂


我們的醫學生面對的是赤裸裸現實:辛辛苦苦讀書,好不容易出來實習了還是沒有工資,而且所有的醫學生都是沒有工資的,頂多帶教吃飯順便給自己的實習生也買了。

我遇到過很多和我抱怨的學生,我自己也是這樣過來的。

對於這事,有些“老醫生”的解釋是:

  1. 實習生還是在校學生的身份,來這裡學本事的,交學費是理所應當;

  2. 醫院給予醫學生學習機會的同時也耗費了資源、承擔了相應的責任和風險;

  3. 實習生以後的方向還沒定,要醫院花錢養一批不怎麼能幹,隨時可能會走的實習生,這是一筆賠本買賣;

  4. 況且實習學到的臨床實踐是最大的報酬,那是花錢都可能換不來的;

  5. 當年我也是這樣過來的......

這放在二十年前,確實如此。各行各業實習都是如此(無償實習),學徒到最後出師,一個不以金錢為目的的用心學,一個花費時間精力的用心教,這本質上還是“師徒關係 ”,無償甚至付出報酬來學習也是很容易理解了。

現在的醫學生實習為什麼沒有工資?

隨著時間的遷移,其他行業的實習生有了工資,為什麼醫學生還是沒有呢?

1、我覺得單單認為是實習生和帶教的關係所致還有點說不通。

雖然醫學生實習本是一個接觸臨床再提高的過程,必須到醫院去實習並且有專門的醫生帶領、指導,如果能遇到一個好的明醫老師那簡直是明燈指路。這時他們和實習醫院之間也不是勞動關係,而仍是委託教育關係,剛開始一般沒有工資。

2、我更願意相信醫院/國家為了醫德醫風的建設,即使有給醫學生工資的選擇,但放棄了這個選項。

大家都希望給自己看病,甚至接觸到的每一位醫生的關注點更多的在如何減輕病人痛苦,更平等、友善的面對和各個階層貧富、學歷差距懸殊的百姓,而不是功利的“以獲取報酬為目的”,一切的“向錢看”。

所以醫學生既然選了這條路,在實習剛接觸臨床的時候認清實習的目標很重要。努力提高、多學多做多問,端正態度,照著希波克拉底誓言去行,用實習多長多短的時間去行,大膽“試錯”,臨床工作中不斷驗證自己是否真的愛這份工作?是否願意承擔未知的風險繼續做這份工作?

醫生都需要終生學習,不斷考試,繁忙工作之餘從病人好轉/痊癒的笑容中才會收穫價值感……這和普通專業不同,需要時間沉澱、積累,才有了“越老越吃香”的稅法。

題外話:

學醫,不僅是實習沒有工資,規培生工資也不太高,學醫這條路並不順暢。如果你喜歡這種感覺,那就來吧。至少,一路過來,我深感走的每一步都沒有白費。


骨科王醫生


作為一個醫學生,我來告訴你。在全國醫學生實習都是沒有工資的。全不沒有,不僅沒有,還需要交錢。能提供宿舍和食堂的就已經不錯了。有些醫院實習,需要自己租房子,自己做飯的。


醫學生本科5年,一般的學校是前四年在學校學理論知識。到第五年到各個醫院實習。為期一年的時間。到醫院從當免費的勞動力。幫醫院老師寫病歷、寫病程、辦出現、接病人、查房。甚至幫病人繳費、帶病人檢查,更有甚者幫老師拿快遞、買飯都是我們實習分內的事。


偶爾大半夜的還有跑到醫院做急診手術。


說到這個錢的問題,我們大五學費照常交給學校。但一部分是要劃分到實習醫院的。就相當於交錢到醫院實習了。有點醫院沒有實習生宿舍,自己還需要租房子。本來就沒有收入還需要租房子,還需要買菜做飯。


最關鍵的就是我們交的學費裡,居然包含了住宿費。我們可是沒有在學校居住,還交住宿費,但我們也要住醫院啊。


貓頭鷹聊職場


我曾經也是一名醫學實習生,我沒有拿到一分工資,我相信絕大部分學醫的實習生也沒有工資。

實習生的日子十分難忘的!

第一,實習生乾的是最苦最累的活。一般醫學生實習都是在大醫院,起碼是三甲醫院以上。像我就是在醫科大的附屬醫院實習的。一個本科實習生在醫院裡真是"渣渣",上面有研究生,有博士,有住院醫師,住院總醫師,主治醫師,主任醫師。每個人都可以讓實習生幹活!有的時候甚至連進修醫生都要"欺負"實習生。而實習生只能默默忍受,沒辦法,誰讓咱們要還得跟他們學習呢!所以,基本外科的換藥,拉鉤,跑腿借器械包,送病人做檢查等髒活累活都是實習生的。而大部分實習生卻樂此不疲。因為,一般上級讓你幹活的同時也會教你一些東西。這些知識往往是課本上學不到的。



第二,實習生太窮了!醫學生一般是大五那年開始實習,少說也有22或者23歲了。然而,實習生木有一分工資!而且他們還經常錯過飯點自己點外賣吃。大家知道醫院周邊的外賣那是很貴的!所以,我實習那時候真是窮的一清二白。那時候如果碰上上級醫師或者值班醫生請客吃飯,真的是特別感激!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候真的很容易滿足。記得我還暗暗發誓,如果有一天我也帶實習生了,我一定天天請他吃飯(是不是很傻?!)。當然,現在只要我在科室吃飯,一般還是會帶上實習生一起!畢竟那段"窮苦"的日子我深有體會,印象深刻!

總之,我目前接觸的醫學實習生都沒有工資,這也許是醫療這個行業的"特色"吧!實習就是學習,只是在醫院,在臨床學習罷了!醫院讓實習生從一張白紙慢慢變成一個合格的醫生。我們都是這麼經歷過的,也沒太多怨言。感謝帶過我的實習老師,你們很優秀!我受益匪淺!


普外三角針


作為一個護理生,我可以很直白的告訴你,沒有哪個醫院會有實習工資的,並且還要繳費、交實習生費。自己負責食、宿。根本就不存在有的醫院有或者沒有,應該是全國醫院實習的護理生、醫學生都是沒有工資的,實習時的帶教老師也是沒有工資的。助理醫師、規培醫師是有的,但是他們已經不是所謂實習了,已經是經歷過了的。

來說說我自己哈,護理專科畢業,第三年滿打滿算的實習了11個月,職業資格證是要求二級醫院以上8個月的實習期。在廣州中山大學附屬醫院實習,畢業就回長沙工作了,現在也在帶實習同學,非常能理解實習生的痛苦及迷茫,所以都會設身處地的想一下。現在醫學行業真的很缺人,希望她們能儘快、盡好學好技能。做我們的同事。


一衣帶水to彬


實習生沒有工資是很普遍的情況,我也是從實習醫生過來的,感覺當時特別窮,也特別容易滿足,我們當時醫院是不給實習生髮工資的,即使跟著值夜班也沒有夜班費,科室老師能請吃一頓飯就很滿足了。



有些醫學生實習為什麼沒有工資?

我覺得醫學實習生沒有工資主要有如下原因:

1.醫學實習生在醫院裡是學習狀態,主要乾的是比較簡單但耗費時間精力的體力活,醫院可能覺得你是來學習的,不交實習費就不錯了,還想拿工資。而實習生也確實會的不多,也不好提太多要求。

2.醫學實習生沒有工資好像是一種傳統了,那些已經是主治醫師或者主任們都是這麼過來的,所以他們也覺得實習生沒有工資很正常,但現在有些地會給點,因為實習生確實是太窮了,現在的孩子們也敢爭取,所以醫學實習生沒錢的狀態可能在以後會有所改善。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不要自然,我老婆是學護理的。我每個月都會往返他們學實習的城市和我們讀書的城市,他們也是沒有實習工資的,正兒八經的醫學這個專業,真是比較專業化的一個東西,就業面比較窄,他只針對這個醫療體系去的,他的所以說不像我們其他專業,隨便到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實習簡歷,一個實習報告,可以增加一些社會的閱歷,但是醫學的專業,他們唯一的實習方向就是醫院,任何地方收了也沒有任何用,這個東西因為他這個專業的單一性,導致醫院就有一個比較強勢的地方,特別是每年醫學院。有將近幾百號人,他沒有辦法去任何一個地方醫院佔了主導地位,所以說對他而言能給你一個平臺進行實習已經是很不錯的了,所以說他不會在額外給你支出成本,比較好的醫院嘛,或許會進行一個伙食補助。目前為止聽說過最好的一個實習環境,好像是每個月補助800塊錢。一個雙方的一個不對等導致醫學專業,想實習說實話是學校方求爺爺拜奶奶所求過來的,一般像這些醫護人員去社區醫院走的實習報告是不被認可的,基本都是二甲醫院以上。

第2個,嗯醫院的教導這些實習生的時候,說實話是要付出相當大的一個勞動力的,因為他要讓這些實習的人進行科室輪轉。也就是隻是說難聽點,打個下手而已,他對醫院並不創造直接價值,所以說導致醫院一般不會給予工資。


乙閒1


醫學生實習應該都沒有工資的吧?!反正骨科木匠劉醫生從醫這麼多年了,還沒有見過給實習同學發工資的。沒錯,我們喊實習生為實習同學!

醫院和其他單位不一樣,實習生還是個學生,還是個同學。有的專業出來實習就幾乎等同於工作,而醫學這個專業,我認為實習意味著正式學醫!醫學是一門實踐性特別強的學科,很多臨床知識你不上臨床根本無法理解,老師在課堂上講破喉嚨也沒用!還記得當我還是個實習同學的時候,第一次進手術室,躡手躡腳的,不知所措!我努力回憶腦外科學總論裡面提到的無菌要求,然而還是不知道該怎麼辦,洗完手就楞在那兒看一助手消毒。還好熱心的巡迴護士看出來我是第一次進手術室,告訴我一步一步該幹什麼。就是這樣一次一次的練習,現在進手術室已經十分從容不迫,和護士們,麻師們見面有說有笑,相互訴說家常。


所以,實習同學沒有工資很正常!實習生,也就是醫學院大五的學生還需要交學費呢!我記得醫學的學費還是非常貴的,我讀書的時候似乎只有學軟件的,學國際金融貿易的學費比我們貴!

回想起那段實習經歷,雖然是窮了點,累了些,但是現在我特別感激當時的帶教老師!是他們教會了我嚴謹的從業態度,縝密的診斷思維以及不斷學習的科研精神。我曾經作為一名醫學實習生,我沒有工資,但我真的毫無怨言!老師們親手教會我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我十分感激!我願意繳納學費!


骨科木匠劉醫生


作為一名醫生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不是有的實習生沒有工資,是所有的醫學實習生都沒有工資,而且最後一年實習的時候還要全額繳納學費作為實習費用。中國的醫生級別是執業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醫學生是不在序列的。醫學是個神奇的職業,被感激的時候是天使,被憎惡的時候是惡魔。學制本身比別人多一年,別的職業畢業以後不是直接參加工作就是帶薪實習,而醫學生,呵呵,一個臨床小白,沒有獲得國家法定證書的時候是沒有處方權限的,只能打雜和做跟屁蟲,慢慢積累經驗。遇的帶教老師好的或者好科室的話還能混吃喝,或者表現優異,科室主任可能科室內部給點生活補助。四年本科,三年規培,定科室後從小醫生熬起來,等主治醫後稍有人權,副主任級別可以解脫,主任醫師那才是科室老大。


行而不晚


一般大學生去醫院的實習分兩種情況;如果是已經結束學業的社會求職者,那麼不存在實習一說,勞動合同法定義為試用期的工作,必須簽訂勞動合同和發放工資。

1、未取得《大學生就業推薦表》,那麼醫院可以當做是大學生掛靠單位“學習”,是當事人主動求單位給學習的機會,單位提供資源對當事人培訓,因此雙方不屬於勞動關係,不受《勞動合同法》約束,單位是可以不給工資的。

2、取得《大學生就業推薦表》,這個問題司法上沒有做出規定,但是現在有判例,是認定學生是單位的正式員工,大學生與單位之間存在勞動關係,受《勞動合同法》約束。

擴展資料:

試用期內需繳納社會保險

《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第四款規定: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而在勞動合同期限內,用人單位為勞動者辦理繳納社會保險等5險一金是法定義務。

只簽訂單獨的試用期合同違法

司法實踐中一些用人單位為了避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往往在招用勞動者時與勞動者簽訂一個單獨的試用合同,在試用期合同期滿後再決定是否正式聘用該勞動者。

其目的往往是為了規避法律,在試用期使用廉價勞動力,方便解除勞動合同;而《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而根據《北京市勞動合同規定》第17條:勞動合同的試用期超過本規定第十六條規定期限的,勞動者可以要求變更相應的勞動合同期限,或者要求用人單位對超過的期限,按照非試用期工資標準支付工資。用人單位應當及時變更勞動合同期限,或者按照非試用期的工資標準支付工資。

勞動合同只約定試用期,未約定勞動合同期限,勞動者要求約定期限的,用人單位應當與勞動者協商確定勞動合同期限。雙方當事人就勞動合同期限協商不一致的,按本規定第十六條的規定確定勞動合同期限。

顯然兩者有不同,按照新法優於舊法,法律高於法規的法律原則應該按照勞動合同法19條來執行。


貴州梁山好漢小梁


職業相關!因為體制問題!知道醫學生拿工資那叫什麼麼?那叫非法行醫!

在我國就存在尷尬的事情是什麼,本科畢業的醫學生需要工作一年才能去考職業醫師,才具有從醫資質。所以,在醫學實習期間,我們乾的應該是醫學生的活,但是很多時候,老師會把你當勞動力使喚,會讓人產生不公平。尤其是在現在大環境下,付出與勞動不對等,才會使的人們抱怨。

我們去醫院實習,你去問老一代醫生,他們一般會這樣陳述,實習生是在校學生身份,不僅沒收入,自掏腰包當學費是理所應當的,醫院給予醫學生學習機會同時也承擔了設施投入,責任和風險。學到知識是最大報酬,學醫不能只看錢……

感覺很有,道理,但是時代在變化,畢竟在他們的年代,實習後是可以包分配的。而我們還要經歷研究生階段考證等等。

從我個人來看,醫院是可以適當給醫學生一些補貼,就類似於研究生補貼。可以適當拿出經費來補貼。


分享到:


相關文章: